伤口 浮 起来

怎样正确的判断伤口是否感染?我们身体的每一处,出现伤口,如果处理不当,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而会直接导致伤口不愈合,那么怎样正确的判断伤口是否感染哪,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由专业的造口师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为大家普及的:

一.检查伤口周围是否越来越痛、肿胀、发红或发热

1.先洗手。检查伤口之前,应该先把双手洗干净。担心伤口受感染?用肮脏的手指戳更是会让伤口恶化。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用抗菌肥皂和水把手洗干净。

2.仔细检查伤口。如果你想检查的伤口用绷带包着,先把它拆下来。小心行事,以免加重敏感部位的病情。要是绷带粘在伤口上,你可以用自来水冲一冲,再取下来。用厨房水槽的喷水器就可以了。

3.检查伤口是否发红或肿胀。检查伤口时,观察它是否看起来特别红,或是比之前更红。伤口看起来非常红,而且周围部位也开始泛红,可能是感染的迹象。

4.问自己是否感到越来越痛。感觉疼痛或是越来越痛,都是伤口受感染的迹象。不伤口越来越痛,请去看医生。你也许会觉得疼痛来自伤口深处。一般来说,患处肿胀、发热和一触即痛,是最能说明伤口受感染的早期迹象。

5.除非医生建议,否则不要涂抗菌药膏。研究显示抗菌药膏对伤口感染没有显著的帮助。管有没有伴随着肿胀、发热、流脓等其它症状,疼痛本身就意味着伤口可能受感染了。如果已经扩散的感染进入体内后,治疗外伤并不能对付体内的细菌。

二、检查是否有脓或溢液

1观察伤口是否溢出黄色或绿色的脓或液体。这些分泌物可能会发臭。伤口流脓或污浊的液体,是很明显的感染迹象。你应该尽快就医。

2.留意是否有脓液积在伤口周围。如果你发现伤口周围的皮肤底下有脓液,可能是受感染了。有脓液积聚,或者皮肤底下有一个一触即痛,而且越来越大的肿块,但是脓液没有溢出来,也有可能是感染迹象,需要认真对待。

3.检查伤口后,用消毒过的新绷带包扎它。如果没有感染迹象,你可以用绷带包扎和保护伤口。要是有感染迹象,在看医生之前,用消毒过的绷带包着也能保护伤口,以免它再次被感染。

4.如果伤口继续流脓,请看医生。在身体对抗感染期间,有时候,伤口流出一些分泌物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脓液呈黄色或绿色,而且越流越多,或者情况并未好转,请去看医生。万一还有其它感染迹象,你更需要就医。

三、检查淋巴系统感染

1.检查伤口周围的皮肤是否有红线。你可能注意到这些红线沿着皮肤,朝远离伤口的方向扩散。这意味着感染已经扩散到淋巴系统。淋巴系统负责过滤和循环体液。

2.找出最靠近伤口的淋巴结。最靠近手臂的淋巴结在腋窝周围,最靠近双脚的淋巴结应该在腹股沟周围。至于身体其它部位,最靠近的应该是位于脖子两侧、下巴和颚骨底下的淋巴结。3.检查淋巴结是否有异常。用2或3只手指轻轻地按压和触摸淋巴结,看看是否肿大,或是一触即痛。想要知道是否有异常,一个简单的方法是两手分别触摸两侧。如果身体健康,两边摸起来应该基本一样和对称。

4.摸一摸淋巴结是否肿胀,或一触即痛。这两个都是感染扩散的迹象(即使皮肤没有红线)。淋巴结直径通常只有1.25厘米长,应该是摸不到的。当它们肿到2倍或3倍大,这时候你可以清楚地摸到它们。

四、检查体温和总体感觉

1.量体温。除了伤口处的症状,你可能也会发烧。体温超过38摄氏度(100.5华氏度),可能是伤口受感染了。如果发烧伴随着上面列出的一个或多个感染迹象,你应该就医。

2.你是否觉得身体不舒服。有时候,伤口受感染时,你最多只是觉得身体有点不适。如果你有伤口,并在几天后开始觉得不舒服,这两者很可能有关系。再次检查伤口是否有感染迹象,如果还是觉得身体不适,请去看医生。

3.留意身体水分是否充足。脱水也可能是伤口受感染的迹象。脱水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量减少、口干、眼窝凹陷和尿液颜色很深。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你应该密切留意伤口,仔细检查是否还有其它感染迹象,并去看医生。

五、处理严重状况

1.了解哪一种伤口容易受感染。大多数伤口在愈合期间都不会出什么问题。没有妥当清理和治疗的伤口比较容易受感染。双脚、双手和其它容易接触细菌的部位如果被割伤,也特别容易受感染。被动物或人咬伤或抓伤,更容易受感染。

2.了解伤口感染的风险因素。如果糖尿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营养不良使你免疫力低下,受感染的风险会更高。可以被健全的免疫系统轻松处理的细菌、病毒和真菌,会进入你的体内,不断繁殖或复制,导致身体不适。严重二度和三度烧伤尤其如此,因为皮肤(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已经严重受损。

3.注意严重感染迹象。你可能会发烧和感到头晕。心脏可能跳得比平时更快。伤口发热、发红、肿胀和发痛。你可能注意到有一股恶臭味,好像有东西在腐烂一样。这些症状可以是轻微或严重感染迹象。不过,如果同时出现好几种症状,就得去看医生。

4.就医。如果你认为伤口受感染了,请立刻到诊所或是挂急诊。如果你有其它疾病,或是有任何感染风险因素,这一点尤其重要。

5.考虑服用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帮助对抗或预防细菌感染,是治疗严重炎症最有效的方法。非甾体抗炎药则帮助治疗肿胀、疼痛和发烧。你或许可以买到非处方非甾体抗炎药,不过想要获得更强效的非甾体抗炎药,就得获得医生的处方。

  我们的身体体质千差万别,如果从对伤后反映来看,有的人先天体质不容易留下肉眼可见的疤痕,有的人很容易留下疤痕甚至于出现严重的疤痕增生(此种体质定义为疤痕体质);第一种情况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较容易;第二种情况,疤痕愈合后平复效果要差一些,或者说治疗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难度要大。

2、缝合处两边的皮肤张力

  通过研究发现,缝合处两边的皮肤张力越大,则伤口对合越不容易紧密,身体就会收到"需要增生组织"的信号,就会生长出比较多的疤痕组织细胞,来弥合伤口,时间较长后,容易形成肉眼常见的“蜈蚣疤”;反之,如果缝合处两边的皮肤张力越小或者没有张力,皮肤对合紧密,身体接受的“需要增生组织”的信号不强烈,只需要增生较少的组织就可以愈合伤口,那样愈合后的疤痕一般以线性疤痕居多。非手术去疤痕不会对肌肤造成第二次伤害,修复平整光滑,是理想的祛疤方法。

3、患者配合度的高低

  治疗需要患者的配合,需要患者自觉自发的行动。疤痕,胎记,痣的治疗后,刀口一般会有三到六个月的增生期,这也是疤痕药物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建议患者要应用抑制疤痕增生增生药物;再就是在增生期内要忌食辛辣等食物(辣椒、酱油、海鲜等)。这些都是在脱离医生监管下自发完成的。

蟹足腫是一種凸起的疤痕,目前仍未了解其形成原因。有些人有容易產生蟹足腫的體質,使得蟹足腫較容易在這些人身上產生。以人種來看,蟹足腫在非洲、亞洲和拉美人身上比較容易產生,而非洲和亞洲人中又有約1/3的人的一級血親,也有蟹足腫的症狀,顯示其擁有家族遺傳的傾向。

以年齡來看,10~30歲間是蟹足腫的好發區段。蟹足腫在疤痕處形成之後,會逐漸成長變大,一旦蟹足腫停止生長後,顏色會漸漸地變深,這也是很多人想要切除蟹足腫的原因,畢竟誰也不希望身上有個又大又黑的疙瘩。

另外,蟹足腫出現的時間可長可短,但最慢通常在1年之內會生成,蟹足腫可能會讓人感到搔癢或是刺痛。

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比一比!

單從外觀看來,蟹足腫可能會與肥厚性疤痕(或稱增生性疤痕)有些類似,它們都是疤痕組織過度增生,而出現疤痕凸起、變厚的症狀,不過蟹足腫還要更進一步,它的疤痕不僅僅只侷限在傷口,甚至還會擴散到傷口以外的部分,因此對患者的外表,或是活動度的影響,也比肥厚性疤痕嚴重。

蟹足腫是一種麻煩的皮膚問題,雖然多數人不會感覺到嚴重的疼痛或不適,但蟹足腫在外觀上造成了患者的困擾,特別是長在胸口和手臂、四肢上的蟹足腫,如果想穿低胸、無袖的衣服或短褲、短裙時,明顯的疤痕會讓患者沒有勇氣展露自信。

伤口 浮 起来
手術後產生的蟹足腫,術後一年的狀況。Photo Credit: Michael Rodger – Own work.  CC BY 3.0

近期 MedPartner 團隊收到一些網友的提問,但是蟹足腫其實是個複雜的問題,很難三言兩語回答。另外市面上有關根治蟹足腫、改善蟹足腫的各種誇大不實商品實在太多了,因此我們決定用這篇完整的圖文,希望可以解答多數朋友們的疑惑。

 

蟹足腫是什麼?先搞懂疤痕癒合的過程吧

蟹足腫是一種疤痕組織,所以想搞懂蟹足腫,就要先搞懂疤痕。

當皮膚受傷後,會開啟修復的反應,在處理完發炎、甚至是感染的過程後,接下來會有新生的血管來提供養分,進入修補的階段。在修補階段,角質細胞和纖維母細胞會增生,同時合成許多組織,其中包含膠原蛋白,讓原本缺損的傷口被修補起來。等到表皮的組織長好之後,基本上新生的疤痕就取代了原本的傷口。

這時後的疤痕摸起來會比較硬,顏色也可能比較深,但經過一段時間,通常是半年的疤痕成熟期,疤痕通常會軟化,顏色也會變淡,這就是正常疤痕生成的過程。當然,修補後的傷口,畢竟還是受過了傷,無論是在摸起來的感覺,或者是顏色,和原本正常的皮膚組織多少會有些不同了。

 

蟹足腫和增生性疤痕有什麼不同?

蟹足腫是一種疤痕組織,增生性疤痕也是一種疤痕組織,兩者常常都會被醫師提到,但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蟹足腫和增生性疤痕一樣,兩者都起因於皮膚受傷後,身體在修復的過程中,因為纖維母細胞的增生,產生了過量的膠原蛋白,最後在外觀上表現過度的疤痕組織增生。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增生性疤痕通常會侷限在原本受傷的位置,而且比較可能會逐漸縮小、軟化;但蟹足腫的疤痕,則不太會變小,甚至可能會變大,還會拓展到超出原本受傷位置的範圍,有些外觀上就像是一整條肥肥的蟹腳一樣。

伤口 浮 起来
蟹足腫的顯微影像,在組織的染色下,可以看到過度的膠原蛋白纖維分佈與增生。Photo Credit: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Calicut Medical College – Calicut Medical College

除了外觀以外,有些疤痕會持續一段時間的紅、癢、痛的症狀,有些人會是刺痛,有些人則描述是抽痛,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但無論是蟹足腫或者是增生性疤痕,都可能發生這些症狀。

蟹足腫麻煩的也不只是美觀的問題,大家應該不難想像,疤痕比起正常的肌肉、皮膚,是比較硬、比較沒有彈性的組織,有些人會因為肥大的疤痕長在關節這類的地方,進而影響了日常生活的正常活動。因此這類疤痕的治療,就成了醫療人員的重大挑戰。

伤口 浮 起来

 

為什麼會長蟹足腫?醫生都說是體質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蟹足腫的發生機轉,還沒有被完全釐清,但我們已經知道的是,蟹足腫的發生,和許多傷口本身的因素,以及基因有關。

在統計上,有5-16%的西班牙裔和非裔的人種有蟹足腫,亞洲人的發生率也算偏高,在台灣的研究則指出大概每10000個人中有15個人會發生蟹足腫。至於男女發生的比率則是相當,有些研究則認為女性比較多,但這可能是女性比較會因為疤痕去求診的因素導致。

伤口 浮 起来
手術後的疤痕。有色人種發生蟹足腫的機率比白人高。Photo Credit: Htirgan, CC BY-SA 3.0

任何形式的受傷,都可能誘發蟹足腫的生長。如果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可能連長青春痘、穿耳洞、蚊子咬,甚至是打個疫苗,只要傷害到「真皮層」的層次,都有機會發生。至於發作的時間,不一定是立刻就會長出來,有時候會事隔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是數年的都有。

有些研究正在討論是不是能找出特定和蟹足腫有關的基因,目前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基因和長出蟹足腫有關。但可惜的是,就算找出這些基因,要到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還有不少的路要走。

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的家族有蟹足腫的遺傳,或者是你曾經發生過蟹足腫,那麼產生傷口後,你長出蟹足腫的機率就是比別人高。

至於哪些地方要特別擔心蟹足腫呢?目前統計上,最容易長蟹足腫的部位是:

  • 上胸
  • 後背
  • 頭部和頸部,特別是在耳朵

 

蟹足腫可以如何治療與預防?

蟹足腫一旦產生,在治療上我們會根據每個患者的需求做調整,基本上有四個大方向的目標:

  1. 改善症狀(包含痛、癢)
  2. 減少疤痕的體積
  3. 改善功能(例如讓原本難以活動的關節活動度提高)
  4. 改善外觀

 

蟹足腫常見的治療方法

目前蟹足腫常見的治療方法有好幾種,各自伴隨著相關的風險和缺點,我們整理如下:

伤口 浮 起来

病灶內的類固醇注射

通常效果是相對顯著的,打完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效果。但通常適合用在小範圍的傷口,因為大量注射類固醇反而會產生不必要的風險。另外要注意,有些患者可能出現起水泡、色素沈積,或者是皮膚萎縮、或者是反而變成凹疤的風險。因此施打的劑量跟方式,醫師要很仔細拿捏,也要做好醫病溝通。

 

冷凍治療

冷凍治療使用的是超低溫的液態氮,原理可能是低溫會讓蟹足腫內的微血管被凍傷、壞死,接下來病灶就會萎縮,也可能影響到纖維母細胞和膠原蛋白合成的機制。這個做法的缺點主要是疼痛,另外在某些病人身上可能發生色素缺失。

 

手術切除

長了蟹足腫,切掉不就好了嗎?這是一個方法沒錯,但手術本身也製造了一個傷口,有這種體質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會在縫合處又長出一個蟹足腫。因此這種做法,通常會在手術前後搭配類固醇治療、冷凍治療、放射治療…等方式,多管齊下,想辦法降低發生的機會。手術通常會在其他相對保守的方式無效時才會進行,但實際狀況一定要跟你的醫師好好討論。

 

放射治療

放射線治療通常會被用在「手術術後」,當手術切除掉大體積的蟹足腫後,使用放線線來照射,可以降低纖維母細胞的活性,減少膠原蛋白的過度累積,這樣即使新長出蟹足腫,也比較不會長得太大。但放射線的照射還是有風險,一定要跟醫師清楚溝通。

其他治療方式還包含肉毒桿菌注射治療,或者是其他的化學藥物注射…等,效果不一,是否適合使用,就要醫病之間完整分析優缺點以及費用,才能降低醫病之間的誤會。

 

壓迫法

如果是線性、小型的蟹足腫,可以考慮使用矽膠凝膠,或者是矽膠貼片,透過對傷口產生的壓迫,可以降低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疤痕的養分供給,有助於減少膠原蛋白的合成,也能對傷口產生一定的保濕、防曬的效用。

當然預防重於治療,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蟹足腫呢?如果你是容易長蟹足腫,或增生性疤痕的朋友,就一定要看看這段。

 

蟹足腫的預防方法

在預防蟹足腫的部分,目前有幾種相對有證據的作法,一樣整理給大家。

伤口 浮 起来

保持傷口濕潤:濕潤的傷口環境可以加速癒合的過程,也因此降低疤痕生成,使用一些潤濕的傷口敷料,或者是使用人工皮、矽膠片…等,都是保持傷口濕潤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使用這些敷料前,一定要確定這是「乾淨沒有感染的傷口」,不然反而是把細菌關在裡面養喔。

避免過度牽扯傷口:在癒合的過程中,避免傷口牽引是很重要的觀念。如果反覆牽扯,就像是在告訴身體這裡有受傷喔,趕快來處理喔,反而會導致疤痕的生成。臨床上可以使用一些OK繃、繃帶這類的醫療器材,除了保護傷口以外,也可以降低過度牽引的機會。

防曬:傷口在癒合的過程中,常會發生色素沈積反應,而過度的陽光曝曬就是危險因子。因此可以使用繃帶或者是一些敷料,以及其他物理性的方式,來避免傷口照射到陽光。

按摩:如果疤痕開始增生,這時候就可以對病灶進行按摩。垂直壓迫病灶處,可以讓血液循環降低,也有機會讓疤痕軟化。基本上沒事就壓、有空就壓,每次壓個幾分鐘就行。

 

看到這,相信你對蟹足腫以及增生性疤痕已經有了挺完整的了解啦!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你尋求正確的醫療協助,不要被網路上似真似假的資訊騙走啦。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還請分享給身邊需要的人,並加入我們的訂閱計劃,一起用正確知識幫助更多人喔!

 

引用文獻列表

  1. UpToDate: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2. Management of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current and emerging options.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3; 6: 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