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阻抗症状

你可以把細胞想像成一棟房子,血糖本來是站在房子外面的,而胰島素就是一把能打開房子大門的鑰匙。有了胰島素,血糖才能進入細胞,細胞才能利用糖份作為能量。而血糖下降後,胰島素的濃度也會下降,促使肝臟釋放肝醣維持血糖濃度。


因此,胰島素很重要,有了胰島素後,血糖得以下降,細胞也才有能量。


不過呢,假使我們吃了一堆東西,血糖是很大幅度上升,一堆血糖等在細胞大門外,就需要非常多的胰島素鑰匙才能打開細胞大門。細胞會覺得不堪其擾,好像這間房子一直被開門闖入而很不高興,因此久而久之,細胞就愈來愈不認胰島素這把鑰匙,即使有了胰島素鑰匙也難以打開細胞大門。


胰岛素阻抗症状


這種狀況我們就稱為「胰島素阻抗性」。



胰島素阻抗性帶來的後果

所以簡而言之,胰島素阻抗性代表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降低,因此難以利用血糖,讓血糖居高不下。


當血糖降不下來,胰臟會繼續一直分泌胰島素,製作更多胰島素鑰匙,企圖幫忙血糖敲開細胞大門進到細胞內。胰臟分泌過多胰島素至血液中時,稱為高胰島素血症,並讓體內發炎指數升高。而如此辛勤工作的胰臟後來太累了、疲乏了,後來愈來愈無法製造足量的胰島素,更會讓血糖控制的狀況雪上加霜。


沒有進入細胞的血糖,可能會到肝臟與胰臟轉為脂肪貯存於身體,讓身體脂肪量上升。或者,高濃度的糖分繼續留在血液裡,而導致眾多器官危害,傷害視力、腎臟功能,引發心血管、神經等多重病變。


胰岛素阻抗症状




發生胰島素阻抗性時的症狀

剛開始出現胰島素阻抗性的時候,患者是難以自知的。要到之後血糖真的都降不下來,持續高血糖的時候,患者才會表現出疲憊、容易餓、難以專心等症狀。


所以我們並不希望等到高血糖的症狀出現,或已經有糖尿病併發症後,才知道自己有胰島素阻抗性,因此比較重要的反而是,要注意一些與胰島素阻抗性相關的因素:


● 體重過重、肥胖

 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

 攝取高卡路里、高澱粉、高糖的飲食

 經常久坐不動,生活模式傾向靜態

 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

 長期生活在高壓力下

 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非酒精性脂肪肝

 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體重過重和胰島素阻抗性高度相關,尤其是「蘋果型肥胖」者,肚子有一圈肥油,明顯腹部脂肪過多,萬一還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話,就很容易伴隨著胰島素阻抗性出現。雖然,但這不是絕對。並非只有體重過重、肥胖的人才會有胰島素阻抗性,體重正常的人也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腋下、後頸、身體皺褶處、乳房下緣會變的比較黑,有點像洗澡沒洗乾淨的樣子,但就算認真洗,卻也洗不掉那層黑色絨布感,這種狀況被稱為「黑色棘皮症」,黑色棘皮症與胰島素阻抗性很有相關。如果注意到有這幾處皮膚變黑的狀況,就要警覺:「小心胰島素阻抗性!小心血糖!」


胰岛素阻抗症状



另外,也有研究認為,皮膚上長了許多小肉芽、贅瘤時,也與高胰島素阻抗性有關。雖其病理機轉尚未明朗,但如果發現脖子附近長了一堆小小顆的贅皮瘜肉,腋下冒出一顆顆小肉芽,也要記得檢查血糖和血脂!



改變胰島素阻抗性

注意到胰島素阻抗性後,就要了解要更費心於血糖調控的方面了!這時務必要減重,利用飲食與運動等生活型態的調整來降低體重,如果真的有困難,在醫師評估後也可以考慮用減重手術來降低體重。


平時務必要避免高糖食物飲食,目前認為對改善胰島素阻抗性較有用的飲食方式是低糖飲食、生酮飲食、及168間歇性斷食法。不過,假使沒有採取任何特定飲食方式也沒關係,適量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魚類、豆類、堅果與其他優質蛋白質的原型食物,減少高糖、高油、高鹽分的加工食物,對身體就很有幫助。

若是健康檢查報告告訴你:你已經有「胰島素阻抗」,該怎麼辦?胰島素阻抗可以說是大多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開始,目前除了檢測糖尿病,還可以在只是胰島素阻抗的階段就檢測出來,趁著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這篇告訴你胰島素阻抗的成因、症狀、高風險族群以及該如何靠飲食遠離胰島素阻抗!

目錄索引

  • 胰島素阻抗是什麽?
  • 胰島素阻抗的成因有哪兩類?
    • 1. 體內的醣類過量
    • 2. 細胞對胰島素的靈敏度降低
  • 如何檢測胰島素抗性?
  •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胰島素阻抗的症狀?
  • 胰島素阻抗的高風險群
  • 如何從運動及飲食治療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是什麽?

當我們吃進的食物經消化分解以後,葡萄糖經由血液運送至身體各處的肌肉、臟器及脂肪細胞。葡萄糖要進入至各細胞儲存需要藉由胰島素的幫忙,來幫助葡萄糖轉化為細胞養分,多餘的則存為脂肪;若細胞是一間房子,葡萄糖想要進入到房子裡面就得要有房子的「鑰匙」,而這個鑰匙就是胰島素啦!吃進食物後血糖會升高,胰臟接收到訊息就會分泌胰島素,如果身體分泌了胰島素卻無法發揮作用,血糖仍維持在高濃度的狀態,就是所謂的「胰島素阻抗」。

延伸閱讀:胰島素是什麽?全面分析胰島素功效、種類、副作用及迷思!

 

胰島素阻抗的成因有哪兩類?

胰岛素阻抗症状

胰島素阻抗有兩種成因:

1. 體內的醣類過量

醣類過量導致無法完全被細胞利用,血糖一直處於高濃度;這就如同每間房子可以容納的人數有限,已經塞滿人的房子,即使再多人拿著鑰匙想進來,卻再也裝不下了。

2. 細胞對胰島素的靈敏度降低

這就好比鑰匙孔壞了,因此即使有了鑰匙,仍無法開啟讓葡萄糖進入細胞的大門。

當胰島素阻抗發生的時候,無法進入細胞的葡萄糖只能在外遊蕩,便會造成胰臟不斷分泌胰島素,血液中累積太多胰島素導致細胞對其不靈敏,最後胰臟過勞,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甚至罷工,就會造成血糖控制不良,罹患糖尿病。依照糖尿病形成原因分類,胰島素阻抗屬於第二型糖尿病,台灣 90% 糖尿病患都屬這一類。第二型糖尿病可分為遺傳以及生活習慣造成,遺傳方面,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族群要特別注意飲食,罹患的機率會比較高;現在主要仍以生活習慣不佳,喜愛高油脂及高醣類食物、運動量少所導致。無論有沒有遺傳病史,每個人都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保持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遠離糖尿病!

延伸閱讀:糖尿病前期的5個症狀、6大併發症、7大高風險族群,如何照護一次看懂

 

如何檢測胰島素抗性?

胰岛素阻抗症状

「飯前血糖」及「糖化血色素」是一般在測定糖尿病的指數,但胰島素阻抗代表胰臟過勞,若及早發現可以趕快接受治療,避免罹患糖尿病,甚至引起併發症。初期的胰島素阻抗病患大多血糖值都還是正常,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更能在早期預防糖尿病,公式為:(飯前血糖值 x 飯前胰島素值)再除以 405,而數值範圍如下表格:

胰島素抗性指數(HOMA-IR)狀況HOMA-IR ≦ 1.4正常1.5 ≦ HOMA-IR ≦ 1.9輕微胰島素阻抗2.0 ≦ HOMA-IR嚴重胰島素阻抗

 

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胰島素阻抗的症狀?

胰島素阻抗並沒有可以讓人察覺的徵兆,不過有部分胰島素阻抗患者有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好發於頸後、腋下及鼠蹊部(大腿內側根部),外觀會有色素沈澱、皮膚粗糙,也可能產生異味。由於血液中長時間含有高濃度的胰島素及血糖可能默默地破壞血球及血管、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胰島素抗性也可能會造成第二型糖尿病,如果開始感受到口乾舌燥、異常飢餓、疲累、刺痛、頻尿等,可能是出現了典型的糖尿病的症狀喔。

另外,在發生胰島素阻抗的成因就是細胞的糖分已經滿載,糖分會優先供給需要耗能的肌肉,多餘才會儲存脂肪,而當胰島素阻抗發生時脂肪細胞也已經裝不了這麼多糖分了,因此有過重及肥胖狀況的人也要特別注意胰島素阻抗的可能!

延伸閱讀:苦瓜胜肽除了控糖還能減肥!營養師告訴你如何靠苦瓜胜肽瘦下來!

 

胰島素阻抗的高風險群

胰岛素阻抗症状

  1. 體重過重(BMI ≧24)、肥胖(BMI ≧27)
  2. 高油高醣飲食
  3. 有糖尿病病史族群
  4. 缺乏運動

 

如何從運動及飲食治療胰島素阻抗?

導致胰島素阻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身體有太多醣類累積,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儲存,便只能隨著血液在體內到處流浪。所以在預防及治療胰島素阻抗主要就是以避免過度攝取醣類及消耗醣類,從飲食方面當然就是降低醣類的攝取,可以參考「地中海飲食法」的內容,選取低 GI 的食物以及選擇清爽的烹飪方式,避免精緻化澱粉食物、高糖度水果或手搖飲及甜點。

胰岛素阻抗症状

若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食物,可以諮詢專業營養師為您設計適合的菜單。此外運動對於降低胰島素阻抗及預防糖尿病也有很大的幫助,不僅能消耗體內的醣類,也能避免脂肪的生成、強化肌肉,更增加醣類的代謝!

 

你可能還想看:

1.【2022營養師整理推薦】苦瓜胜肽的功效、挑選、適用族群及品牌比較表

2. Insumate®專利定序19肽是什麽?營養師揭秘苦瓜胜肽控糖的關鍵

3. 代謝症候群的定義及4大預防法有哪些?及早發現症狀是治療關鍵

4. 胰島素作用是什麼?注射部位在哪裡最好?正確施打5步驟一次看懂

 

本文由專業營養師審查

胰岛素阻抗症状

《照顧好健康》由數十位不同領域的營養師協力合作
每月固定上架 10 篇新文章
先由營養師撰寫,再由其他營養師審核
力求所有資訊都專業且正確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對健康的要求只會更高,資訊正確性也是
如果你認同我們的理念
請把文章分享出去或加入我們的 Line

胰岛素阻抗症状

參考資料:

1. Sa’ed H. Zyoud, Muna Shakhshir, Amani S. Abushanab, Amer Koni, Moyad Shahwan, Ammar A. Jairoun & Samah W. Al-Jabi .(2022). Global research trends on the links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 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2. R Banerjee, K Ray, S Bhattacherjee, S Guha, I Banerjee, and I Nath .(2014). A Study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ts Clinico-Metabolic Associations Among Apparently Healthy Individuals Attending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