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課程

入學管道   身心障礙學生甄試/繁星推薦/個人申請/運動優良學生甄審/運動優良學生甄試/考試分發

入學管道錄取標準

112學年度個人申請錄取標準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圍棋組)入學方式第一階段:學測(術科)檢定篩選
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備註:通過第一階段學科(術科)檢定標準,才能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招生人數

一般生

5

第一階段預計甄試人數25學測成績檢定標準

國文

底標

數學A

底標

數學B

底標

學測篩選倍率

項目1

國英

5

第二階段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國文

1

英文

1

指定項目甄試

項目1

學測

10%

項目2

審查資料

45%

項目3

面試

45%

審查資料項目

修課紀錄

A

課程學習成果

B

C

多元表現

F

G

J

M

N

學習歷程自述

O

P

Q

其他

(R) 圍棋專長

(S) 自傳

同分參酌順序

比序1

面試

比序2

審查資料

比序3

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超額篩選

方式1

學測國文、英文之級分總和

方式2

學測國文級分

方式3

學測英文級分

重要時程及審查資料代碼審查資料項目代碼對照表A.修課紀錄 B.書面報告 C.實作作品 D.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 E.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 F.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 G.社團活動經驗 H.擔任幹部經驗 I.服務學習經驗 J.競賽表現 K.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 L.檢定證照 M.特殊優良表現證明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O.高中學習歷程反思 P.就讀動機 Q.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R.(校系自行輸入限10字) S.(校系自行輸入限10字) T.(校系自行輸入限10字)備審資料收件截止日2023年5月8日甄試日期2023年5月21日甄試費用1300元甄選結果公告日2023年5月30日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的檢定標準若同時有數學A和數學B,則只要一科達到標準,即表通過。*系註冊率以日間四年制學士班為主。 *以上內容請依官方公布之最新資料為準。若有錯誤,歡迎惠賜更正與指教。

112學年度個人申請錄取標準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一般組)入學方式第一階段:學測(術科)檢定篩選
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備註:通過第一階段學科(術科)檢定標準,才能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招生人數

一般生

15

離島生

1

原住民

2

第一階段預計甄試人數45學測成績檢定標準

數學A

底標

數學B

底標

學測篩選倍率

項目1

國文

3.5

項目2

英文

4

項目3

自然

3

項目4

國英自

5

第二階段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國文

1.5

英文

2

自然

1.5

術科成績加權方式

體育

1

指定項目甄試

項目1

學測

30%

項目2

審查資料

25%

項目3

面試

35%

項目4

術科考試

10%

審查資料項目

修課紀錄

A

課程學習成果

B

C

E

多元表現

F

H

I

M

N

學習歷程自述

O

P

Q

同分參酌順序

比序1

指定項目甄試成績

比序2

面試

比序3

審查資料

比序4

學科能力測驗成績

超額篩選

方式1

學測國文、英文、自然之級分總和

方式2

學測英文級分

方式3

學測國文級分

方式4

學測自然級分

重要時程及審查資料代碼審查資料項目代碼對照表A.修課紀錄 B.書面報告 C.實作作品 D.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 E.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或特殊類型班級之相關課程學習成果 F.高中自主學習計畫與成果 G.社團活動經驗 H.擔任幹部經驗 I.服務學習經驗 J.競賽表現 K.非修課紀錄之成果作品 L.檢定證照 M.特殊優良表現證明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O.高中學習歷程反思 P.就讀動機 Q.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 R.(校系自行輸入限10字) S.(校系自行輸入限10字) T.(校系自行輸入限10字)備審資料收件截止日2023年5月8日甄試日期2023年5月21日~5月22日甄試費用1300元甄選結果公告日2023年5月30日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的檢定標準若同時有數學A和數學B,則只要一科達到標準,即表通過。*系註冊率以日間四年制學士班為主。 *以上內容請依官方公布之最新資料為準。若有錯誤,歡迎惠賜更正與指教。

學系基本資料

*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的檢定標準若同時有數學A和數學B,則只要一科達到標準,即表通過。*系註冊率以日間四年制學士班為主。 *以上內容請依官方公布之最新資料為準。若有錯誤,歡迎惠賜更正與指教。

「一直念書,照著師長的期待考上第一志願,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開始思考我是為了達到他人的期待才這樣做?還是讀書真的是我想做的事?」國中就讀升學班的邱沅桔,原以考上第一志願為目標,卻在日復一日的高壓生活裡,發覺自己更嚮往站在運動場上。

「我對棒球不是只有喜歡而已,從小我就跟哥哥一起看棒球、打棒球,從運動獲得的成就感和優越感,有別於我讀書考一百分來得更有力量。」想離開升學的跑道,不意外地受到師長的反對,沅桔明白長輩對於運動員有著出路窄、職業生涯短的既定印象,但他仍堅持自己對棒球的熱情,毅然決然地放棄基測考試,參加棒球隊獨立招生考試,也順利考上嘉義的第一志願——國立嘉義高中棒球隊。

從書桌前的升學班,轉為球場上的棒球隊,沅桔開始了白天練球、晚上上課的生活,為了獲得更多在球場上碰到球的機會辛勤地練著球,更自認應當對轉換跑道的決定負起責任,即便辛苦也不能輕言放棄。但夢想著加入職棒的他,卻也發現自己與職棒選手之間的距離。

「經過三年的試煉,才發現原來職棒這麼遙遠,在職棒裡面的選手很多,但沒有辦法打進去的選手更多。」高三的沅桔,再次面臨升學的分岔路,這次他重拾書本,不再只靠專項運動升學,最終以指考成績分發進入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而這個選擇也帶他進入了從未想過的運動產業。

「國立體育大學號稱『體育界的台大』,也是國手培訓地,在我眼中的國體大就是高手雲集。」沅桔說,國立體育大學培訓各項目的運動選手、運動指導員,以及休閒產業經營、運動推廣、幼兒體育、運動保健、體適能等運動產業的專業人才,他因此認知到體育的出路不如外人想像得窄,端看每個人如何運用體育的專長。

國立體育大學校內設置各類運動場地,包含棒球場、漢堡館、游泳池、戶外冒險及專項運動場地,並有師資培育中心供學生修習中等學校體育老師資格,學生若考取教練證、裁判證、指導員、急救員、運動保健師資等證照,皆可獲得證照獎勵 1000 至 3000 元不等。

在交換及實習方面,學生可申請至日本體育大學、韓國體育大學、德國體育大學及遍佈歐美、日韓的姐妹校交換,體育學院另與韓國漢陽大學簽訂院際交換;學校經常徵求國內或國際運動賽事的志工,海外擊劍俱樂部、跆拳道館、亞洲射箭協會等單位也是國體大的實習據點。(更多學長在體大的生活守則,請點選「學校」章節鈕觀看)

國立體育大學適應體育學系

「適應體育學系是做復健的嗎?有主修的專項運動嗎?」沅桔表示,適應體育與復健是兩門不同的專業,適應體育為針對特殊族群如身心障礙者、高齡者,所設計的運動課程,課程內容不單只有體適能的提升,還會帶入遊戲、舞蹈、專項運動的訓練,目的是讓特殊族群能和肢體健全者享有同等的運動機會。因此,就讀適應體育系的學生對於身心障礙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棒球⋯⋯,都要有一定的瞭解,以便在教學時有修正動作、調整課程的能力。

「我們是全國唯一針對身心障礙族群之運動參與的科系,全國就只有國體有適應體育學系,培養適應體育教學與運動照護指導的專業人才。」沅桔說明,適應體育對特殊族群的照護具有一定的重要程度,在提升體適能的同時,也能一併提升身體免疫力,進而減輕醫療負擔和照顧者的工作,同時增加從事休閒活動的可能。相關可考取的證照包含體適能指導員、身心障礙專項運動教練及裁判證,未來可從事特教老師、運動教練、機構教保員、體適能指導員,也可與職能治療、科技輔具、心理諮商進行異業結合。

相似科系包含體育系與物治系,沅桔解釋道,體育系為針對一般生的體育教學,適體系則針對特殊族群,以體育課的形式設計團體課或個別課,並提供包含輪椅籃球、盲人棒球等專項運動的訓練,物治系則屬醫療專業,著重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傷害帶來的動作和疼痛問題。

國體適應體育學系學什麼?

沅桔將適應體育系的課程略分為共同必修、共同選修、專業分流、術科等四大範疇,共同必修開設人體解剖生理學、適應體育概論、運動訓練科學導論、特殊教育導論、適應性身體活動評估與處方等等,「特殊教育概論」學習包含自閉症、唐氏症、肢體障礙等不同的身心障礙類別之特性與教學策略,奠定未來教學的基礎,「適應體育概論」著重於身心障礙運動的指導與課程設計。共同選修開設手語、體育學原理、身心障礙者性教育、適應體育服務與創業、融合式體育教學等等,沅桔說明,「融合式體育教學」即特殊生也能參與的一般體育課,重點在於規劃出一般生與特殊生能共同進行的課程。

大二時進行專業分流,學生須選擇「學校教育組」或「科技產業組」,前者開設正向情緒行為輔導、個別化教育計畫、適應體育教材教法、學校教育實習等課程,以培養特教老師為主;後者開設高齡者身心健康管理、運動科技輔具設計、身心障礙者社交與溝通技巧、運動照護實習。術科包含圍棋、排球、籃球、羽球等一般術科,以及特奧運動、輪椅籃球、坐地排球、盲人棒球、盲人門球等專業術科,透過術科得以感受特殊族群在進行專項運動面臨的困難,進而思考課程設計的方向。

這堂必上

大一必修的「特殊教育導論」會從各身心障礙類別之定義、成因、類別、適合的教學方式教起,沅桔說明,由於身心障礙的異質性較高,務必深入了解不同障別之特性,以提升教學成效,同時減輕面對個案的緊張感,是欲從事適應體育教學者都必須好好修習的一門課。以自閉症的個案為例,由於自閉症者的空間概念較為薄弱,教學者若以口令指示個案往左邊、右邊移動,個案可能無法領會,若使用圖卡協助教學,以手印、腳印標示出位置,能更有效地提醒個案完成動作。

大三必修的「適應體育教材教法」則更深入地學習設計不同障礙類別的教案與教具設計,教授會將學生分成小組,由小組自行設計教材,進入特教學校實際演示教學,最終進行成果發表及教材設計比賽。沅桔舉出腦性麻痺個案的教案為例,高張力腦性麻痺者因肌肉控制困難,課前須先進行伸展運動、放鬆肌肉,低張力腦性麻痺者則可進行基本抓握為主的肌力訓練。「單單一個障別就有不同的特性,這門課的好處就是提高對教材的掌握度,並學會製作簡易且能有效教學的教具。」

課堂之外,棒球社讓我學會成為一名領袖

「我在大學裡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擔任棒球社的社長,進入國體之後發現有乙組棒球隊,我除了上課之外,幾乎都把時間奉獻給棒球。」高中就是棒球隊的一員,沅桔進入國體大之後,仍想延續對棒球的熱愛,因而加入棒球社,也就是國立體育大學的乙組棒球隊。

由於已有棒球的底子,沅桔在大一便站穩先發,擔任內野手和打擊者,但球隊在大一、大二的戰績並不很好,大二大專盃結束後,他便自願接下隊長一職,試圖改變棒球社的氛圍,讓隊員都能感受到打棒球的樂趣。「我的目標首先是提升團隊的氣氛,因為個人技術再好,團隊氣氛不好,對於團隊的影響力是不夠的,我想塑造一個有歸屬感的團隊。」

沅桔說,身為隊長,更該以身作則,讓隊員看到即使自己已是穩定先發,但團隊練習和自主練習的次數都不會比其他人來得少。「領袖不只是在場上的表現,認真琢磨球技,也要傾聽隊員的想法、協助訓練,因為不是你一個人贏就會贏球,重要的是讓團隊一起贏得比賽。」而率領全隊與日本隊比賽的經驗,也成為沅桔棒球生涯裡印象深刻的一頁。

人生的轉捩點——實習讓我看見適應體育的價值

「大三我就開始當適應體育的家教,帶自閉症的學生上課,過程中看到學生與你互動的樣子,發覺原來我給他的東西對他來說是有用的,這個回饋感和快樂感是很強的。」沅桔坦承,自己在大一入學後,才知道適應體育學的是如何帶領特殊族群運動,由於對特殊族群不很熟悉,曾想過要轉系或轉學,但走到大三的家教、大四的實習階段,沅桔才體悟到「適應體育教會我要多看每個人的優勢,多看他還可以做到什麼事」。

沅桔的實習單位為全日照身心障礙者機構的樂山教養院,院內個案的障礙類別包含智能障礙、自閉症、唐氏症、腦性麻痺、多重障礙等等,實習生負責編寫教案、設定活動目標、規劃完整的教學流程,並實際教學,教學後與教授及指導老師進行課程討論。「我覺得實習是進入職場必備的經驗,不管你要當體育老師、機構的體適能老師,還是自己創業、進入運動產業,進入職場的必備經驗就是實務教學。」

透過實務教學與個案的互動,沅桔真正看見了適應體育的價值在於幫助身心障礙者嘗試他們原本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打破外人總是對身心障礙者說的「他不行啦」、「他沒有做過」、「他應該是沒辦法」等刻板印象。「在適應體育裡面,我們不看個案『不能做什麼』,我們要多看『他還能做什麼』,即使只剩一個手指頭,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動,適應體育就是讓我們看見他人的潛能。」

創業!威晴調適性運動,是我推廣運動平權的基地

「適應體育就是努力地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運動,『實踐運動平權』這件事在過去教授講課時就有提到,『運動平權』是作為先進國家應該要做的事,不能因為這些人身心不方便,我們就把他們排除在運動之外,這是很不公平的!」

實習過後,沅桔開始思考以適應體育創業的可能性,他先是由研究所論文開始進行市場調查,分析臺灣的適應體育產業型態、課程、特殊族群消費的結構,並召集幾名來自適體系、產經系、運動醫學系的同學,成立「威晴調適性運動」工作室;除了在工作室開設服務一般人、高齡者、身心障礙族群的體適能課程,也至里辦公室、小作所、自閉症工坊、唐氏症工坊、身心障礙機構等據點服務。

「教學成效就是最好的招牌,也是最好的宣傳方式!」走過創業初期課量較少的階段,沅桔及團隊的努力,讓個案家長、機構單位看見他們介入後的教學成效,也讓工作室的營運越來越穩定。他建議學弟妹,如果真的想進入適應體育產業,在大學的學科、實習,都要認真地上每一堂課。

我用創業證明,適應體育可以當飯吃

坦言在大學前期過得太放鬆,沅桔直到家教與實習,才回頭研讀大一、大二的學科專書,補足學術理論上的不足,卻也因為實務經驗,開啟他對「運動平權」的使命感。「我覺得幫助身心障礙者從事體適能活動,又能以此為業,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我覺得很有意義,一方面也可以當成工作。」

為了創業,他自認還須提升學術知識的深度、邏輯思考能力,並對於身心障礙的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於是繼續就讀適應體育學系碩士班。沅桔說,他希望能為臺灣出一份力,貢獻自己的所學,幫助特殊族群有參與運動的機會,提升自我價值;而不論是特殊族群,亦或是教學者,也都可因為適應體育的介入,達到身心靈的雙向提升。「適應體育也可以當飯吃,我想證明適應體育有它的潛力與市場,相對的我們也是很重要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