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牙 线 流血

都市快报讯 当你晨起时,吐口水发现居然是一口血水;当你啃苹果时,发现留下的牙印带着血丝;当你刷牙漱口时,发现每次都伴随着牙龈出血……以上种种,其实正是你的牙龈在向你发出讯号----我生病啦!

牙龈出血,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长期牙龈出血不治疗,会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最后牙齿脱落,严重影响进食,倘若饭都吃不好,何谈生活质量?

刷牙发现出血,不要惊慌,请继续正!确!刷!牙!坚持每天3次用温盐水漱口并配合使用牙线清洁,这样认真操作10天,一般会有所改善,若无改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多半是有严重的牙周问题了(在排除了全身疾病后),或者,可以考虑洗个牙?

专业的问题交给医生,而日常的保养还是得靠自己。今天,我们邀请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杨帆来为大家介绍如何选择牙线和使用牙线。

刷牙只能清除65%的菌斑

随着口腔保护意识的提高,很多人都养成了按时刷牙的好习惯。但在刷牙时,由于牙刷的刷毛难以完全清洁牙齿间的空隙,牙齿间隙易积聚食物残渣或聚集牙菌斑,进而导致口腔异味、引发牙龈炎等。

杨帆主任推荐在刷牙的同时使用牙线。因为单纯的刷牙只能清除约65%的菌斑,剩下35%都藏在牙缝、部分牙龈缘下以及牙齿排列不齐造成的死角里,悄悄地为龋病、牙周病贡献“绵薄之力”。

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牙线吗?

“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牙线。”杨主任说。牙线是最常推荐使用的清除牙齿邻接面的菌斑的方法,能有效地清洁牙刷毛所达不到的位置。如何挑选,如何使用,听杨主任一一道来。

目前常见的牙线包括普通牙线、牙线棒和水牙线,但无论使用哪种牙线,都要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牙龈。

1、普通牙线:普通牙线通常装在一个盒子里,牙线缠绕在盒子中的滚轮上。首先,取30-45厘米牙线,两头缠在双手中指或无名指上。其次,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牙线,并将牙线靠一侧牙体轻轻滑进牙缝。记住,保持牙线向一侧牙体弯曲。随后就可以拉动牙线清洁牙齿侧面。当一侧牙体被清洁干净后,应将牙线向另一侧牙体弯曲,重复以上动作。

2、牙线棒:牙线棒是指安置有牙线的小棒,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携带,缺点是难以清洁大牙的牙缝。在使用的时候,只要一手拿住牙线棒的棒杆,将有牙线的一端放入牙缝间滑动,剔出脏东西即可。

3、水牙线是利用脉冲水流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的一种牙线,适合有牙龈肿痛、牙周炎、龋齿的人和糖尿病患者等。比如对于牙龈肿痛的人来说,可以用浓度为3%-5%的盐水冲洗牙齿,以达到灭菌的作用。

Ϊ������������������Ѫ

�������������ߺ�Ůʿ�ʣ��ҽ���26�꣬���ѧ�����ߡ���Ȼ�����ܸɾ�����ÿ�ζ����յ��������³�Ѫ����ƽʱˢ��û��������Ѫ��ë����Ϊɶһ�����߾ͳ�Ѫ�����ʸ���α��⣿

����������ҽ�ƴ�ѧ��������ҽԺ��ǻ�Ƹ�����ҽʦ·���޽�����������������ʯ�̼�����������֢�����򲻻��г�Ѫ���� 

������ʯ�����������������ϸ�����أ����ڴ̼�����������֢������������֯ˮ�ס���Ѫ������Ե���ã��׳�Ѫ������ʱ�ܼ�ʱȥ����ʯ�������׻��𽥺�ת��Ȭ�����粡��û�еõ���ʱ���ƣ������׻������չ�����������֯��ŧ�����ֿڳ����ʡ����۹��ƻ����ա�����ή����������¶�������ɶ���������չΪ�����ס�����������ȥרҵ�Ŀ�ǻҽԺ�������ʵ���������ϴ��������ֻ���޳�ʳ��������޷�ȥ����ʯ����

(��ࣺȨ�ꡢ������)

相信,很多街坊都知道,

牙刷、牙线……等这些护牙神器们。

尤其会强调:牙线好!

但是总些人说用牙线会牙齿出血!??

这可吓坏了不少老年人们!

用 牙 线 流血

(会出血吗!?牙线能用吗?)

老年人用牙线好不好?

当然好!

用 牙 线 流血

就像打扫房间总有一些扫不到的死角一样,刷牙只能去除约70%的牙面菌斑。牙齿有5个面,刷牙只能清洁到3个面。

而正确使用牙线,就能打扫剩余的30%牙菌斑和另外2个面。清理牙齿邻面间隙的牙菌斑、牙垢、食物残渣等,胜任“清道夫”的工作。

老人用牙线会损害牙齿吗?

有人担心牙线在牙缝里进出,会导致老年人牙齿的松动??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用 牙 线 流血

标准的牙线厚度小于0.15毫米,远小于最窄牙缝厚度,能正常通过,不会使牙缝变大。牙线还可通过按摩牙龈,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起到预防或减少牙病的目的。

用 牙 线 流血

那,用牙线出血是什么原因导致?

其实,牙线本身只是一根线,对牙齿是没有什么损伤威胁的,如果用牙线出血,可能有2个原因:

1、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出血

刚开始使用牙线时,牙龈很容易流血,可能是因为掌握不好力度与角度,熟练掌握方法以后不仅不出血,使用完还会觉得很舒适。

使用牙线时力度要轻柔,来看正确使用方法:

用 牙 线 流血

还有另外一种牙线

是这样使用的:

用 牙 线 流血

2、牙龈本身有炎症导致出血

当牙菌斑和食物残留在牙缝中,会引发牙龈发炎肿胀流血。坚持使用一周牙线后,清除了“病灶”,牙龈会逐渐恢复健康。

用 牙 线 流血

但是,如果用牙线好多天还在继续流血,说明牙龈炎症已经比较严重了,当牙线无法彻底清除菌斑和细菌,就要赶紧去看牙医,用专业的器械洗牙或龈下刮治!

还有一点要提醒,现在很多人用水牙线,虽然水牙线能够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软垢及牙菌斑,但是水牙线不能替代牙线。

用 牙 线 流血

因为水牙线清洁牙齿邻面菌斑的效果不如牙线,不能把邻面菌斑清洁干净。

所以,要想做好口腔清洁卫生,

牙线是少不了的,

牙签就不要再用啦,

水牙线可以作为补充。

用 牙 线 流血

大家都有聽過「牙線」,但實際每天用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因為總是有千百個理由來辯解。

最常聽到的大概就是:「我不要用,用牙線牙縫會變大。」

但這其實本末倒置了,牙縫大小本來就是這麼大,用過牙線後,清潔乾淨只是還原回它本來應該要有的大小罷了。

原因在於當牙肉處在發炎狀態的時候會浮腫(這浮腫就跟扭到腳,腳會腫起來的道理一樣),腫腫的牙齦把牙縫整個塞滿,這時你當然感覺不到你的牙縫。

但如果牙齦持續發炎不消,久了反而造成牙齦萎縮。牙齦萎縮之後,牙縫這時才是越變越大。

因此牙線反而是幫助我們預防牙縫變大的好幫手!

也有些人會擔心「我不敢用,牙線會傷牙齦,用了就流血。」

聽到這話,我真是為你感到擔心。

因為健康的牙齦,怎麼用牙線都不會流血啊!(可以參考:刷牙時流血,表示牙齦發炎,不健康!)

如果你的牙齦用了牙線就流血,那就表示你的牙齦現正處在一個發炎的狀態,而造成發炎的元凶就是堆積在牙齒周圍牙菌斑。

要清除這些牙菌斑光靠刷牙是不夠的,不要怕流血,只要狠下心來,持續使用牙線一個禮拜,基本上就會好轉。

但如果不幸的,一個禮拜沒有好轉,那大概就表示這些陳年的牙菌斑汙垢,鈣化成了牙結石,這時不妨想想,是不是很久沒有找牙醫師洗牙了呢?

用 牙 线 流血

甚至某些看似很有道理的病人會說「卡菜渣的時候我就會用啊!」

但會這樣講,其實就表示你不懂牙線的正確使用方式!

牙線不僅僅是用來把菜渣剔除,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貼著牙齒齒壁,上下來回刮,刮除牙齒上的牙菌斑。」

這個動作的重點有三個:

1. 首先牙線要滑到牙齒和牙肉的交界以下大概1mm,再往上刮。

2. 上下來回刮,好歹至少刮個10下。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不是三兩下就可以被刮下來的。

3.  一個牙縫有兩個牙齒壁,刮完前面那顆牙,要記得還要再刮後面那顆牙。

再來就是些比較直接的病人大概會直接跟我說:「用牙線好麻煩喔…」

(拜託,你以為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嗎?)

不過我也知道,大家工作繁忙,出門在外,如果三餐飯後為了要用牙線,還要把手洗乾淨,找個鏡子,站在前面十幾分鐘,確實是挺麻煩的。

如果嫌麻煩,我就只好將就點,建議大家用牙線棒吧!

用 牙 线 流血

不過比起傳統的牙線,牙線棒仍舊有他的缺點:

1. 線段太短,無法完整包覆整顆牙齒。牙線棒的線段短短的,幾乎可以說是直線,但因為牙齒側壁是弧形的關係,而無法完整包覆整個牙齒。

2. 同一線段重複使用,這顆牙齒的細菌被帶到下一顆牙齒去,清潔到後半段,整個線段上都充滿著牙菌斑!

3. 在有些牙齒排列不整齊的病人,牙線棒是會被不整齊的牙齒卡住,進不去牙縫的。 

但我是認為有用總比沒用好!(無魚蝦也好的概念)

而且就我自己使用牙菌斑顯示劑做實驗的結果,只要熟練使用,牙線棒仍然是可以達到良好的清潔效果。

除了能夠達到以上良好清潔的目的,我非常建議大家都該用牙線的原因是:牙線是一個非常棒的自我檢查工具。

「所有」的牙齒邊緣,只要是健康的,都應該要是平滑的,不論那個牙齒有沒有裝戴假牙套、有沒有被補過牙。

下次當你用牙線上下來回刮牙齒時,用心細細去體會,牙線在牙齒表面滑動應該要是平滑、沒有阻礙的。

只要一感覺到有突起,或是牙線很容易被勾斷,那就表示something wrong。

最常見的問題通常是有蛀牙或是有牙結石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這時候就表示你該去找牙醫檢查檢查啦!

最後,還是要再提醒大家一次,根據現在最新的口腔照護準則,是建議:每天「至少」要用一次牙線唷!

三餐飯後睡前,多用多健康,但如果你說你就是只想用一次,那就建議你留在睡前用吧!

標籤:
  • 牙結石
  • 牙菌斑
  • 牙線
  • 牙縫
  • 牙套
  • 牙齦
  • 牙肉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