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閉 症 三 大 特徵

一、認識自閉症類群障礙症與自閉症特徵

自閉特質可能存在許多人身上,通常包含2種特徵:不擅於人際溝通和過度固執於單一重複性事物,這些特質像個性一樣可能表現弱也可能表現強,當自閉特質強烈到造成社會、學業、職業等功能性損傷時,就形成「障礙」會被定義為疾病,以利醫療人士進一步治療與協助。

精神醫學診斷通常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為基準,早期的第4版(DSM-IV)自閉症定義提出自閉症三大特徵,且原本的自閉症英文為Autistic Disorder,會考量患者3歲前是否有發展遲緩現象,並排除其他疾病解釋:

  • 社交能力發展障礙
  • 溝通能力障礙
  • 重複且有限、一成不變的行為、興趣、活動

而如今最新版DSM-5 自閉症英文則更名為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翻譯成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將原有的廣泛性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期崩解症、未分類廣泛性發展障礙(非典型自閉症)、雷氏症候群等通通包含在內,不同嚴重程度與不同症狀表現,猶如由弱到強的光譜一般,更能完整呈現自閉症症候群的優缺點,同時,自閉症臨床診斷也更改為2大特徵:

  • 社交溝通及人際互動上的缺陷
  • 過度固執且固定興趣、重複的行為

此外自閉症行為特徵也可能包含感知體驗異常或是自閉症情緒障礙,目前自閉症盛行率大約是1%,男生罹患率較高,大約是女生的4~5倍,通常自閉症症狀會在1~2歲的幼兒時期開始展現,大多數自閉症兒童在3歲左右確診,不過確診時間也與父母察覺孩子異常的敏銳度、症狀強度有關,所以也不排除到成人後才確診的可能性。

自閉症成因:主要與腦部功能障礙和基因有關。

  1. 懷孕時或後天腦功能損傷
  2. 病毒感染,造成腦部發育異常
  3. 新陳代謝失調,使腦神經傳遞功能異常
  4. 家族遺傳基因關聯,或染色體變異,先天腦功能發育不全

大眾普遍對於自閉症患者的認知是「自閉症說話說不清楚、文不對題」、「自閉症情緒管理很差、很偏執」等,於是以為自閉兒長大將一事無成,事實上卻可能相反!

具有自閉症傾向大人的日常生活中,確實可能受到人際溝通與社交互動障礙影響而不利,但有些自閉症患者對於感興趣的事物富有耐心、願意鑽研,所以反而可能在特定領域一展長才,取得超乎常人的榮耀。

二、自閉症狀有哪些?高功能自閉症會好嗎?

前面我們稍微提及了自閉症症狀的2個主要特徵,接下來將透過舉例來讓你更加了解這些症狀在生活中的體現,而不論是嬰兒或大人自閉症症狀都是相同的,只是程度強弱以及後天學習會影響實際表現。

自 閉 症 三 大 特徵

自閉症症狀1:社交溝通及人際互動上的缺陷

  • 對周圍的人漠不關心,不太理會人、叫了也沒反應,通常傾向1個人玩耍
  • 不太與人眼神接觸,或嬰兒期難以用聲音、手勢等非語言溝通能力來表達
  • 鸚鵡式的模仿、複誦對話
  • 人稱代名詞反轉(例如把自己當成「他」來回答)、答非所問
  • 缺乏同理心,難以理解團體生活,可能被形容為自我中心
  • 能辨認情緒,但難以感知並體會,也很少與人分享

自閉症症狀2:過度固執且固定興趣、重複的行為

  • 喜歡重複動作或話語,不論其是否有意義
  • 在意固定「儀式」,例如固定位置、排列、順序、步驟等
  • 不喜歡生活變動
  • 沉迷於狹窄且特定的興趣,富有耐心且注重常人容易忽略的細節
  • 感官遲鈍或過度敏銳

廣泛性自閉症與高功能自閉症症狀的差異:

廣泛性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高功能自閉症)是自閉症症候群中最常見的2種類型,但症狀卻不相同,最大的差異點在於亞斯伯格症沒有智能障礙,比較沒有語言發展遲緩問題,所以即使有自閉症工作及學業表現也比較良好,但亞斯伯格症患者同樣會有社交互動障礙以及重複執著行為的症狀,人際溝通上依然會遇到阻礙。

基於亞斯伯格症沒有智能障礙,又能夠鑽研特定領域的關係,所以高功能自閉症名人會相對廣泛性自閉症名人要更多一些。而關於高功能自閉症是否會痊癒的問題,我們留到下個段落一起解釋。

三、自閉症評估與治療

診斷自閉症類群障礙(簡稱泛自閉症)通常是以臨床醫師會談觀察患者行為與收集病史,再搭配特定的自閉症測試或自閉症光譜量表,確認自閉症症狀符合DSM-5的定義,並排除並非尤其他藥物、疾病所引起,才能鑑別做出自閉症診斷,可就診的相關科別有精神科、身心科、兒童心智科。

許多自閉症患者在幼年期間就展現出輕微自閉症,當嬰幼兒年齡太小無法自行填表,許多自閉症評估表就會提供給家長,觀察孩子是否有符合自閉症的行為來作為評估的指標之一。

自閉症會好嗎?高功能自閉症會好嗎?

自閉症目前屬無法根治的疾病,在診斷中依照障礙狀況和需要他人協助的程度,區分成「輕度自閉症、中度自閉症、重度自閉症」,並依不同強度的障礙給予相應的自閉症行為治療和藥物控制,同時建立起友善環境,來幫助患者減輕疾病困擾,並學習如何與人互動,不再過度執著重複某些行為,促進生活各方面的適應。

自閉症行為治療:

針對自閉症醫學證實有效的就是行為治療,透過評估患者的優勢能力及不足之處,由治療人員策畫一系列的訓練治療計畫,來幫助患者適應生活,同時社會也有豐富的自閉症機構和資源,包含了早期療育、特殊教育、職業訓練、社交功能訓練等。

父母若早早警覺自閉症傾向,讓早期療育和特殊教育盡快介入,已證實能夠使兒童發展遲緩現象減輕,甚至可透過適當的教育趕上正常孩子的發育,降低自閉症的功能損傷。

註:另外,政府有早期療育補助計畫,並且自閉症屬於可申請重大傷病卡與身心障礙手冊的範疇,就醫可免收自行負擔費用,若患者符合資格可自行申請喔。

建立友善環境:

自閉症是一種會跟隨患者終生的疾患,患者的行為並非出於故意搗亂,臨床經驗發現若身邊人能夠給予自閉症患者體諒且回饋改進方向時,這種良性互動能改善患者的表現、減少衝突。

5個與自閉症相處的建議:

  1. 說話或分配工作都要簡短且清楚完整,指令盡量明確具體。
  2. 溝通盡量陳述事實、不帶情緒的討論,一起想出解決方法
  3. 一起訂定固定行程或作息,保持環境與生活穩定、規律且熟悉
  4. 盡量控制聲音、溫度、氣味不變,以免感官過敏的患者不舒服
  5. 需要做出任何改變前,都先與患者溝通或告知

自 閉 症 三 大 特徵

現實與自閉症患者相處的過程,必然會遇到上述5個建議之外的情境,因此建議大家身邊若發覺身邊有自閉症患者,主動認識疾病並與專業機構或醫療人員求助依然必要,更重要的是自閉症不是患者也不是家長的錯,無論如何,他都是你的孩子、家人或你重要的人,耐心且一起找出面對的方法,自閉症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症狀在小時候就很明顯,眾所皆知的應該就是社交困難的部分,但其實除了社交困難,另外還有溝通障礙、重複性的行為都是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特徵,他們能辨識情緒,但無法真正了解情緒的狀態,能回答情緒相關的問題,但是無法體驗情緒。

自閉症類群障礙的診斷準則

2013 年最新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中,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未分類的廣泛性發展疾患、兒童崩解性疾患,整合成一個類別,稱為「 自閉症類群障礙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因為這些障礙症都具有相似的臨床特徵跟病因,只是嚴重程度的差異。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社會情緒互動和溝通的問題、重複性或儀式化的行為。

1. 社交與情緒困擾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對周遭的人可能不理不睬,很少會主動打招呼或說再見,無論是藉由口語、笑容、眼神或是手勢,也很少會主動跟其他兒童玩耍。

也有學者指出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的心智推理能力有缺陷,他們無法了解他人的慾望、信念、意圖、情緒,他們回答情緒經驗的問題就像回答艱深的算術問題一樣,且他們可以辨識情緒,但無法真正了解情緒狀態。

例如,問自閉症類群兒童說:「他為什麼在生氣?」他們可能會回答:「因為他在大吼大叫。」

自 閉 症 三 大 特徵

2. 溝通缺損

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在嬰兒時期較少發出牙牙學語的聲音,在 2 歲的時候也比較無法用兩個字表達複雜的想法,例如:「媽媽走」、「我果汁」。

鸚鵡式仿說也是自閉症類群兒童常出現的現象,例如,老師問說:「你想吃餅乾嗎?」他們會回答:「你想吃餅乾嗎?」

另外,也會出現代名詞反轉的狀況,他們會用「他」或「你」來代表自己,例如父母問說:「你在做什麼?」他們會回答:「他在這裡。」

3. 重複的儀式化行為

面對周遭環境的變化,可能會使自閉症類群障礙兒童很苦惱,他們也會出現強迫性特質,例如,沉迷於火車時刻表、地鐵路線和數字排列,不會探索新東西。

他們也會有固著行為,像是不停的搖擺身體、拍手、用指尖走路等,在進行活動的時候受干擾也會非常苦惱。

自 閉 症 三 大 特徵

社會互動的缺乏是與生俱來的特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蔣立德說:「其實就是越小越明顯。從單純的缺乏眼神接觸,到社交的不擅長,應該是從小就看得出來的。當然你說太小的時候不太需要廣泛的社交,但是如果仔細去講,可以發現社會互動的缺乏或能力的薄弱是與生俱來的特色。」

另外,有時候去醫院看診的小朋友,一開始會以為是自閉症類群障礙,但後來發現不是,有些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蔣立德醫師說:「是否為自閉症障礙需要長期觀察,在觀察一段時間之後,若孩子符合以上症狀時,可以帶孩子去兒童精神科或是復健科找醫師諮詢,6 歲之前也可以去早療中心。」

自 閉 症 三 大 特徵

參考資料:《變態心理學》第三版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3 歲前頻繁出現便秘、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可能增加自閉症機率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一歲前嬰兒發育遲緩10大現象

我的孩子不講話…是自閉還是選擇性緘默症?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