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廖化的紀念像。(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許多俗諺與歇後語,即便到了現在依舊經常被使用,當中的比喻就藏著歷史故事與智慧,其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但你知道這句話的主角「廖化」到底是誰嗎?

廖化的生平,要追溯到東漢末年,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國時代」。最早,廖化是擔任關羽的手下,但關羽戰敗後,廖化一度成了孫吳軍的一員,後來又回到劉備陣營。

山賊出身的廖化,戰鬥力頗為強悍,在延熙元年,還曾率兵在擊退強悍的魏國兵,之後一路升上了「右車騎將軍」,直到75歲的高齡,都還能上戰場與敵軍廝殺,在英雄早逝的東漢,堪稱奇人,甚至被認為足以跟司馬懿媲美。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並不是指廖化很弱,而是指後期的蜀國,已經沒有戰力強大的將領,只能讓高齡的廖化上戰場,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把所有比你強的人都熬死,你就是最強的了」。蜀國末期面臨如此慘況,多少也跟諸葛亮信任馬謖、北伐失敗所導致的結果。

根據教育部成語典解析,「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意思,三國後期,蜀國名將相繼死亡,才幹平常的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大將軍姜維以其作為先鋒,相關故事在《三國演義》第一一三回中有描述。

遺憾的是,被後世記得的並不是擊退多少魏軍,或是為了蜀國一路奮戰到老,反而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甚至被解讀成「很弱的代表」,一代英雄難免讓人不勝唏噓。

這句俗諺沒意外應該大家都有聽過,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可分成兩種解釋。

一般比較傳統的說法是,這句俗諺來自一本名叫《掃迷帚》的小說。《掃迷帚》的成書年代在清朝末年,故事內容跟三國毫無關係。

會提到廖化是因為小說中出現了一名老者,見到年輕的書生主角認真地編訂縣志,因此嘲笑他「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意思是說這麼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竟裝得一副文學大家的模樣。

這老者想表達由於蜀漢後期的名將凋零,就連廖化這等貨色都可充當先鋒,用來比喻缺乏人才的窘境。不過拿廖化來開刀是滿奇怪的,真實歷史先不談,就拿民間盛行的小說《三國演義》來講,廖化還是滿活躍的啊!

另外一個比較新派的解釋,是說蜀漢疏忽人才的培育,搞得廖化都已經髮蒼齒搖,還得披甲上陣,同樣是說明無後起之秀的悲哀。

這樣的說詞倒是有些道理,在蜀漢滅亡前三年,蜀漢將領宗預曾和廖化感嘆兩人年過七十了,不需要拉下臉皮,去登門拜訪年紀輕輕就入主中央的諸葛瞻(諸葛亮之子)。然而到了蜀漢滅亡那年,廖化還得親自統兵去抵禦曹魏的侵略。

不過也不能因為這樣,就說蜀漢沒人才,三國時代七老八十還沒退休的戰將也不算少,只說廖化未免對他太不公平了。

歷史上的廖化在蜀漢建立開始,一直都算得上是一線將領。廖化首次在《三國志》裡頭出現,是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封關羽為前將軍,廖化則是擔任關羽的主簿。

主簿屬於比較高階的行政祕書,因此可以判斷廖化的教育程度不差;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廖化輾轉逃回蜀地,劉備東征孫吳時,廖化還自領一軍參與,表示他的軍事造詣也有一定程度。

諸葛亮主政時代,廖化轉任丞相府的參軍,也就是諸葛亮的軍事顧問,同樣身為丞相參軍的還有諸葛亮器重的馬謖。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廖化的韜略也令諸葛亮肯定。

到了北伐時,廖化先是都督蜀漢境內的廣漢郡,後來又擔任從曹魏手中奪過來的陰平郡太守,這代表廖化也有地方執政的經歷,而且還是最為凶險的魏蜀邊境。

諸葛亮死後,廖化逐漸變成蜀漢軍事的中堅份子,後來更是當到了右車騎將軍,一直協助著姜維繼續北伐曹魏。《三國志》引裴注的《華陽國志》提到:「時人語曰:『前有王、句,後有張、廖。』」

「王、句」是王平和句扶,「張、廖」就是指張翼和廖化了。換句話說,他們就是蜀漢後期的四大天王。

資歷這麼完整,又跟魏、吳兩國打過交道,這樣的人才可是求之不得的耶!在廖化的身體狀況允許的前提下,蜀漢借重他的經驗與才幹也很合理吧?

不過話說回來,廖化在蜀漢滅亡前還生龍活虎的,卻在蜀漢滅亡的隔年,遷移到洛陽的途中去世。我想這除了國破家亡的打擊之外,大概也讓頓失奮鬥目標、讓身體鬆懈了有關吧!這故事告訴我們,要活就要動。

所以總結來說,廖化從來就不是備胎,平心而論,蜀漢時期他都稱得上是主流戰將。

至於為什麼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諺語流傳,我猜想可能是因為《三國演義》,廖化出現的時間橫跨前中後期,在前期的他還只是副將的角色,但等到關張趙等前期 A 咖退場之後,讀者們無法接受在後期挑大樑的廖化。

這大概就跟年輕時喜愛 5566 的七年級生,看到 Spexial 會覺得是邪門歪道,是同樣的道理。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連羅貫中都不知道的三國史!
超越傳統史學格局,融合電玩動漫戲劇時事鄉民哏,
上萬粉絲狂敲鍵盤催促,終於等到──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超高人氣專欄
《三國蜘蛛網》首度結集!

原创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那么差劲吗?

2019-05-12 10:21 来源: 老黄说史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真的那么差劲吗?他是三国中被黑得最惨的老将,几千后还被人当成笑谈。

有句常用语,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用以比喻一个国家或单位没有了杰出人才﹐平庸者也侥幸成名。短语中的廖化,是三国时蜀汉的将领,因为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让他成为庸才的代名词。那么,廖化真的如传言所说,是个无能之辈吗?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廖化(?~264年),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初任蜀汉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孙吴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廖化被俘。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身处孙吴的廖化,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廖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东吴人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逃出吴营,昼夜西行,奔赴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廖化在西归蜀汉途中与率部东征孙吴的刘备在秭归相遇。刘备见到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廖化后非常高兴,当即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廖化之所以被刘备任用为太守,除了他的忠心之外,与他的实际能力也不无关系,因为,刘备的最大优点就是会知人能用人。刘备的人才观,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诸葛亮的。不久,刘备进军至夷道县猇亭,再一次重用廖化,以廖化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对战。但是,同年闰六月,刘备军被陆逊击破,廖化随军败退回蜀中。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后,太子刘禅即位,廖化继续受到重用,升任丞相参军,后来又为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受到刘备父子二人重用的廖化,并没有给刘备父子丢脸,在北伐中,屡建奇功。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军。廖化却能抓住战机,在被围遭歼之际,击败游奕的南安军,广魏郡太守王赟亦中箭身亡。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延熙十一年(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等,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当时人所说的“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就是对他战功的充分肯定。

263年,魏将邓艾、钟会伐蜀,廖化同张翼、董厥等人率军前去抵抗。廖化前往沓中增援姜维,继而与姜维一同退守剑阁。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后来,诸葛瞻(诸葛亮儿子)被邓艾破于绵竹,廖化等人随姜维绕道退向成都,但在半路上就得到了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264年,廖化与宗亲被迁徙河南洛阳安家,于半道“忧愤而死”,享年约75岁。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上述史实说明,廖化并非庸碌之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并非出自正史的《三国志》,也不是自演义小说的《三国演义》,而是出自一部名为《扫迷帚》的“科普作品”。《扫迷帚》是清末作家壮者撰写的一部反对迷信风俗的书。小说详细叙述了江南一带迷信风俗的诸种表现,指出迷信是阻碍中国进化的大害。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就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修志书独出心裁 施棒喝顿开茅塞”,原文如下:

不期一日正挥毫缮写间,突来一不知姓名、宽衣博袖、满脸腐气的老儒。那人跨进书室,并不向主人致礼,便坐在那靠东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一面说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旧又污的布袋内摸出一京料鼻烟壶,且倾且嗅,旁若无人。

蜀 中 無 大 將 廖化 作 先鋒

从上文的语境中可以看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虽带有贬意,都只是蜀中大将不在,廖化这才担任起先锋,指的是廖化年轻,并没有指明廖化能力平庸。因此,此句也可以理解为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结果,在流传的过程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有贬义色彩了,直接让蜀汉后期的名将廖化背锅许多年。

(图片来自网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