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 胖 的原因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一直變胖,是不是內分泌失調?

女人,內分泌系統,內科,男人,蔡明劼,醫師,關心血糖

一直 胖 的原因


「醫生,我都沒什麼吃也一直胖,是不是內分泌失調?」

「醫生,我最近長好多痘痘,是不是內分泌失調?」

身為「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在門診時常會遇到病患來看「內分泌失調」也是很合理的。但究竟什麼是內分泌失調?內分泌失調真的會導致肥胖、冒痘痘嗎?


到底什麼是內分泌?

所謂的內分泌系統,是由下視丘、腦垂腺、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胰臟、性腺(卵巢、睪丸)等等內分泌腺所組成。這些內分泌腺的共同點就是分泌「荷爾蒙」,並透過血液循環將荷爾蒙送至身體各部位產生作用。

例如甲狀腺分泌甲狀腺素,胰臟的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卵巢分泌雌激素,睪丸分泌雄性素,腎上腺皮質則會分泌皮質醇、醛固酮、以及少量雄性素...等,族繁不及備載。而腦垂腺就像一位總經理,除了自己會分泌荷爾蒙之外,還要負責調控各個內分泌腺的功能,讓體內的荷爾蒙達到平衡狀態。


變胖是不是因為甲狀腺低下?

看完前面的一大串引言之後,讓我們先把內分泌的範圍縮小一點,只討論跟肥胖可能相關的部分,包括甲狀腺低下、庫欣氏症(腎上腺皮質醇過多)、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以及挫瘡(青春痘)這幾項。

甲狀腺疾病相當常見,在內分泌專科門診中僅次於糖尿病。甲狀腺負責調節身體的代謝速度,大家比較孰悉的「甲狀腺亢進」是指體內甲狀腺素過多,常見症狀包括脖子腫、眼睛凸、心悸、手抖、怕熱、失眠、易餓、脾氣暴躁、月經異常、食慾大增體重卻減輕等等,嚴重時可能導致心律不整、肝功能異常。(甲狀腺亢進的症狀,務必留意)

「甲狀腺低下」則相反,病患怕冷、皮膚乾燥粗糙、便秘、反應遲鈍、臉部浮腫、體重增加等等。沒錯你看到「體重增加」了!如果是不明原因體重增加,並有上述症狀,的確要把甲狀腺低下考慮進去,這時候只要進行抽血檢查甲狀腺指數,很容易就能確定診斷、或者排除診斷。(讓人又累又變胖的甲狀腺機能低下)

但還是要潑點冷水,很大一部分覺得自己變胖而來診的患者,檢查結果都不是甲狀腺低下。即使真的有甲狀腺低下,造成的體重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黏液性水腫:也就是水分滯留在體內的重量。投藥治療讓甲狀腺指數恢復正常之後,水腫會消退,但是肥肉依然還在!所以請不要對治療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千萬別吃甲狀腺素減肥!

這邊順便要提一下,有些不肖業者把甲狀腺素當作減肥藥使用。愛美的女性朋友們吃了甲狀腺素,等於讓自己變成甲狀腺亢進的狀態,於是體重直線下降,非常開心,還會呼朋引伴一起去光顧。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前述的甲狀腺亢進症狀很快就會出現,實際上會讓你苦不堪言。

而且不用高興得太早!

第一、這時候瘦掉的大部分是水分和肌肉,一旦停藥就會用兩倍的速度再復胖

第二、過多的外來甲狀腺素會抑制腦垂腺功能,進而抑制甲狀腺功能,停藥之後甲狀腺仍然會處在低下狀態,要好幾個月才會恢復,所以你接下來這幾個月就會一直胖、一直胖、一直胖。千萬不能用這種方法減肥,以免悔不當初。


月亮臉、水牛肩,原來是庫欣氏症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庫欣氏症」,也就是腎上腺皮質醇過多,而造成體脂肪重新分布、以及其它一系列的病症。比如月亮臉、水牛肩(背頸部脂肪堆積)、中心型肥胖(腹部肥胖且可能出現暗紫色條紋,四肢相對較瘦)、皮膚變薄、容易瘀青、體毛增加。長期罹病的患者也可能引發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等慢性病。

造成庫欣氏症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內生性」以及「外源性」兩大類。內生性的原因包括腎上腺腫瘤、腦垂體腫等,導致腎上腺大量分泌皮質醇而產生病症,一般都要到大醫院做檢查才有辦法確診。

比較常見的其實是外源性庫欣氏症,如果長期服用類固醇(其作用類似腎上腺皮質醇),就有可能出現前述的各種症狀。類固醇本身其實不是壞東西,拿來正確使用在風濕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氣喘病方面可以救人無數,但是如果被不當使用,添加於成分不明的地下電台藥品、草藥裡面的話,可就害人不淺。

這種外源性的庫欣氏症,只要詳細詢問病患的用藥、健康食品,通常可以得到一些濫用類固醇的蛛絲馬跡。而在及時停用可疑藥品之後,大部分的症狀可以獲得改善。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讓人變胖?

所謂的「多囊性卵巢」是在超音波檢查下發現卵巢內有許多小濾泡(單側≧12顆)、或卵巢容積超過10c.c.即符合診斷。造成多囊性卵巢的原因目前不明,只能說和基因、也就是體質有關。跟據統計,約兩到三成的正常女性做超音波檢查也會發現多囊性卵巢,但沒有任何症狀。

然後我們進一步定義「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以下簡稱PCOS),臨床上有三大特徵:

1、排卵異常(月經次數少或無月經)

2、雄性素過高或出現雄性化特徵

3、超音波檢查發現多囊性卵巢

上述標準之中至少符合兩項,即可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目前確切病因仍未定論,比較常見的說法是:因為不明原因導致卵巢中的濾泡無法正常發育(所以排卵異常),這樣的卵巢也會分泌過多的雄性素,產生多毛、長青春痘、掉髮等等雄性化特徵,而且過多的雄性素又會回過頭去抑制濾泡發育,形成惡性循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懶人包)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病因「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是指身體對於胰島素的反應不佳,導致胰臟必須代償性的分泌更多胰島素,而過量的胰島素又會刺激卵巢分泌更多雄性素,進入前述的惡性循環。

重點來了,造成胰島素阻抗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肥胖」!繞了一大圈,就是要在這邊告訴各位,其實不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患者變胖,而是因為病患本身太胖,才容易導致多囊性卵巢!這道理就好像,變胖會導致脂肪肝,而不是脂肪肝讓人變胖。


藥物治療絕非萬能,減肥才是王道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可以使用雙胍類藥物治療,這個藥的作用是改善患者的胰島素阻抗(也是治療糖尿病的首選藥物),進而有機會幫助卵巢恢復正常排卵。不過筆者也要澄清一下,此類藥物治療是否能夠降低體重,目前並沒有定論,所以不要對吃藥治療後會迅速瘦下來懷抱過高的期待。

除了藥物治療外,不管查詢何種文獻,都會告訴你「調整飲食和運動來減重」才是最佳的第一線治療方式。看清楚了吧,最重要的不是吃藥治療內分泌失調,而是減重!減掉那些原本不該存在的肥肉,你的內分泌系統自然就會回歸正常了。

事實上,三高慢性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都跟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一樣,在發病早期,透過飲食和運動減重,有很高的機會能恢復正常。(減肥運動中的王者 – 肌力訓練)


長痘痘是內分泌失調?

挫瘡,俗稱痘痘、青春痘。內分泌在人體中的功能包山包海,青春痘當然也會受到內分泌影響(主要和雄性素、黃體素有關)。女性朋友都有經驗,青春痘的嚴重度常常會隨著月經而變化,但這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週期性的內分泌變化,硬要說「內分泌失調」,其實不是很有意義。

治療青春痘的方法,最常見還是以外用藥膏(抗生素、苯酸、A酸等)以及口服(抗生素、A酸等)為主流。保養品絕不是擦愈多愈好,應該適可而止,讓皮膚回到休息狀態。(一直長痘痘,是荷爾蒙失調嗎?)

飲食方面,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在吃完油炸食物隔天就冒出許多痘痘。雖然飲食對青春痘的影響在實證醫學上還有爭議,可是不管站在減肥還是預防青春痘的角度,都要奉勸你,少吃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吧!


貼心小提醒

「內分泌疾病」在臨床上都有嚴謹的定義,能明確的做診斷以及治療。若想把變胖怪罪於內分泌失調,事實上根本無濟於事。

與其說是內分泌失調害人變胖,倒不如先檢討自己的生活習慣。吃加工食品、喝含糖飲料、作息時間不規律、不願意做運動,長期累積下來不但害自己變胖,也打亂了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將變胖歸咎於內分泌失調,可說是倒果為因。

所以問題並不在於怎樣減肥,而在於你是否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多花點心思,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身體會告訴你答案,自然就瘦下來了,而所謂內分泌失調,也會不藥而癒。


同場加映:

想要減肥的你,吃對早餐了嗎?

醫師告訴您那些幫助減重的關鍵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