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第 四 期 症状

肝癌就像無聲殺手,因為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內部少有,所以當肝臟冒出小顆腫瘤,幾乎不會疼痛或出現任何症狀,常常發現症狀時已是晚期。肝癌有哪些症狀?有什麼飲食禁忌?《癌症問康健》帶你一次了解肝癌症狀、最新治療趨勢及照護。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重點:

  • 肝癌是什麼?肝癌的種類有哪些?
  • 肝癌有前兆嗎?肝癌晚期症狀有哪些?
  • 肝癌會轉移到哪些地方?
  • 肝癌如何早期篩檢?
  • 肝癌如何確診?
  • 肝癌如何分期?各期存活率?
  • 肝癌治療方式有哪些?末期肝癌只能換肝嗎?
  • 肝癌的最新治療趨勢為何?
  • 肝癌照護重點有哪些?有飲食禁忌?
  • 肝癌危險因子有哪些?什麼是肝癌三部曲?
  • 誰是肝癌高危險群?何時該做進一步檢查?
  • 如何預防肝癌?要預防肝癌發生,得做到 7 件事

肝癌是什麼?肝癌的種類有哪些?

肝癌居國人好發癌症第四名,好發於 45~65 歲,男性為女性的 2 倍。肝癌不只是單一種癌症,可細分成四種類型:

  1. 肝細胞癌:最為常見,佔成人肝癌約 85%,通常發生在慢性B型、C型肝炎感染患者,和酒精性肝炎,如果這些肝炎沒有妥善控制,就會逐步從肝硬化轉為肝癌。
  2. 膽管癌:發生在組成膽管的細胞,約佔肝癌的 12%。膽管癌可分成「近端膽管癌」與「末稍膽管癌」。近端膽管癌發生於靠近膽管的上端,接近膽囊的位置。末端膽管癌則是位於靠近膽管的下端。
  3. 血管肉瘤:只佔肝癌的 1%,主要發生在肝臟血管,好發於 70~80 歲老年人。
  4. 肝母細胞瘤:好發於 3 歲以下的男孩,是較罕見的肝癌。

肝癌有前兆嗎?肝癌晚期症狀有哪些?

肝臟是任勞任怨的器官,因為它只有表面有神經分佈,內部沒有,所以出問題時常常沒有症狀。如果腫瘤沒有長到一定大小,病人不見得會感覺到它的存在;等到腫瘤太多顆,或是惡化長大造成壓迫,引起腹痛或影響肝功能出現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

晚期肝癌症狀包括:

  1. 類似感冒症狀:疲倦、食慾差、發燒、頭暈等
  2. 黃疸:皮膚和眼白發黃。
  3. 上腹部脹痛:如果肝癌長在肝臟表面,因為肝臟表面的包膜上有痛覺神經,即使是體積很小,一旦頂到包膜就可能引起上腹部脹痛。
  4. 腹水、下肢水腫:腫瘤如果長在肝門脈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導致肝門脈壓上升,造成腹水、腹脹、下肢水腫。
  5. 急性腹痛:腫瘤如果破裂,會引發突然的劇烈疼痛。其它如腸胃脹氣、噁心嘔吐、拉肚子,甚至體重減輕也都要小心。

肝癌會轉移到哪些地方?

要先注意的是,肝癌不但早期、中期症狀不明顯,即使發生肝癌轉移也不一定會有症狀。

  • 「肝內轉移」:最常發生。例如左肝的肝癌跑到右肝,或肝癌細胞已侵犯到肝門靜脈。
  • 「肝外轉移」:可能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最常轉移至淋巴結、肺臟及骨頭。

轉移的症狀通常依轉移部位而定,例如轉移到骨頭可能會出現骨頭疼痛;轉移到肺臟,可能出現咳嗽、喘等症狀;轉移到淋巴結而壓迫到神經,也會引起疼痛。

肝癌如何早期篩檢?

和其他癌症相較,肝癌是較能預測、預防的。只要檢查確定肝功能正常,沒有家族病史,也不屬於B肝、C肝、肝硬化等高危險群,得到肝癌的機率就非常低。

因此,如果你是肝病患者等高危險群,切記要定期做肝癌篩檢,包括抽血驗「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在肝癌尚未出現症狀,或還是小型肝癌時及早發現,並及早治療,以提高存活率。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簡榮南建議:

  • B肝不活動帶原者(血液中沒有病毒):若腹部超音波檢查正常、肝功能也正常,40 歲以下一年檢查一次,40 歲以上則是半年檢查一次。
  • 慢性肝炎還沒到肝硬化者:每 4~6 個月回診。
  • 肝硬化患者:必須3 個月回診追蹤一次。

肝癌如何確診?

如果驗血指數升高,或是超音波發現異常,就要搭配其他影像檢查,甚至是切片才能確定是否罹癌。

確診的檢查則包括:

  1. 血液檢查:血液裡的「甲型胎兒蛋白(AFP)」可作為肝癌的腫瘤標記。不過AFP在肝臟發炎、泌尿生殖疾病、懷孕時也可能升高,因此還需接受影像檢查才能準確判斷。現在還有一種新的腫瘤標記--異常凝血酶原(PIVKA-Ⅱ),會因肝癌而上升,可作為肝癌的診斷、治療效果和復發輔助診斷。健保也有給付肝病患者半年一次檢查。
  2. 腹部超音波:肝硬化與肝癌都可以藉由腹部超音波檢查出來;但僅以腹部超音波結果難以斷定是否有肝癌,因此需搭配影像學、抽血檢驗和切片檢查。
  3. 電腦斷層攝影:臨床上高度懷疑有腫瘤時,電腦斷層能夠提供腫瘤的位置、肝門靜脈有無侵犯、週邊器官有無轉移等訊息,是最好的第二線肝癌篩檢工具,通常用於評估手術切除方式。
  4. 核磁共振(MRI 或稱磁振造影):沒有輻射的疑慮,對於肝臟實質組織的分辨力高,注射顯影劑之後,可區分正常肝臟組織和腫瘤顯影的強度不同,醫師會根據腫瘤在影像學上的變化,幫助臨床醫師診斷區分腫瘤可能的性質,進而協助良性或是惡性腫瘤的判斷。
  5. 切片檢查:肝穿刺(或稱肝臟切片)也是診斷是否有肝硬化、肝癌的檢查方法,通常是採局部麻醉,在超音波指引或定位下,進行穿刺,取出一小部份的肝組織或肝細胞,檢查病人是否有慢性發炎、肝硬化或肝癌。若是病人有腹水,或凝血功能太差、意識不清無法配合,就不能做切片檢查。

肝癌 第 四 期 症状

驗血指數升高或超音波異常時,可透過多種影像檢查來判斷是否為肝癌。參考資料來源 / 康健知識庫

肝癌如何分期?各期存活率?

肝癌臨床分期共分 5 個等級(0、A、B、C、D),主要是根據腫瘤的狀態(如:腫瘤數目、大小、侵犯血管程度和肝外轉移)、肝功能狀況(依據 Child-Pugh Score分為A、B、C 等級)與病人日常體能狀態(ECOG 評分),進行肝癌的臨床分期。而治療方式會與腫瘤顆數、大小、位置、分期密切相關。

肝癌分 5 個等級,各期腫瘤狀態、治療方式、存活率一表看懂(請往右滑查看完整資訊)

 第 0 期第 1 期(A期)第 2 期(B期)第 3 期(C期)第 4 期(D期)
腫瘤狀態 單獨1顆<2 公分 單獨 1 顆或≤3 顆都<3 公分 單獨 1 顆>5 公分或多發性腫瘤>3 公分

腫瘤侵犯肝內血管門靜脈或發生遠端器官轉移。

肝癌分期和其他癌症不同,其他癌症發生器官轉移就屬於第 4 期,在肝癌則是第 3期,屬晚期肝癌,最常見的轉移處是腹腔淋巴結,其次是肺臟或骨轉移。    

腫瘤不論多寡,肝硬化肝功能嚴重衰退,或身體功能極差。

肝硬化分成 A、B、C三級,如果病人的肝硬化已經是 B 或 C 級,尤其接近 C 級的時候,僅治療肝癌不見得能夠延長生命,治療策略是以支持性療法控制肝硬化。

治療方式
  • 手術切除
  • 熱射頻消融術
  • 手術切除
  • 熱射頻消融術、微波消融術
  • 肝臟移植

腫瘤長在單側肝葉適合開刀切除,如果腫瘤分散或病人有其他共病,可做熱射頻消融術或微波消融術。
如果病患已合併明顯肝硬化建議做肝臟移植手術,一併解決肝癌和肝硬化問題。

  • 經肝臟動脈栓塞化學治療
  • 手術
  • 熱射頻消融術

對於超過 7 公分、沒有侵犯到血管,也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肝癌,現在新治療觀念是先用全身性療法例如標靶治療,把腫瘤控制住,縮小體積再做栓塞。

  • 標靶藥物治療
  • 免疫治療
  • 可輔助放射治療
  • 經由肝動脈灌注化療

如果腫瘤位置已經發散到肝臟以外器官,須採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方式。    

支持性治療
存活率 預後、存活率最好    

一年存活率:85

三年存活率:65

五年存活率:50%

一年存活率:75%

三年存活率:45%

五年存活率:25%

一年存活率:25~55%

三年存活率:0~15%

五年存活率:0~8~8%    

一年存活率:15%

三年存活率:5%

五年存活率:0%

肝癌治療方式有哪些?末期肝癌只能換肝嗎?

肝癌的治療策略,依照轉移與侵犯程度而有不同。

  • 若腫瘤侷限在肝臟,且沒有侵犯門靜脈主幹:可採手術、肝臟移植、電燒等根治性治療。

早期肝癌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通常會建議手術切除。另外也可選擇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RFA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射頻電極針插入肝臟腫瘤,透過電流產生的高溫讓腫瘤壞死。

但不是所有小型肝癌都適合使用無線射頻燒灼術,像是肝功能很差,有明顯黃疸、腹水或肝衰竭,或腫瘤已經出現肝外轉移現象,或腫瘤靠近膽管、肝靜脈或門靜脈等大血管附近,都不建議射頻電燒治療。

已有肝硬化的患者,肝臟移植可同時解決肝癌、肝硬化與B型肝炎的問題。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換肝。以單顆腫瘤小於 6.5 公分,或腫瘤不超過 3 顆、最大不超過 4.5 公分,且腫瘤直徑必須小於 8.5公分為原則,可得到較佳的存活率。若已有肝臟以外轉移或肝、門靜脈侵犯的肝癌病人則不適合。

  • 若已肝外轉移或侵犯門靜脈主幹

以緩解性的療法為主。包括:包括經肝動脈化療栓塞、放射治療、全身性化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需經專科醫師完整評估病人狀況後,再採取適當的處置。

如果是肝癌中期不適合開刀,會建議進行栓塞治療,由於肝臟腫瘤的血液主要由肝動脈供應,針對肝動脈分支進行栓塞有助於控制肝臟腫瘤。目前也可以選擇合併使用標把治療。

至於肝癌晚期,腫瘤可能已經侵犯肝臟的大血管,甚至於經由血液、淋巴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例如骨頭、肺臟、腎上腺、腦部等。進入肝癌晚期後,過去以化學治療為主,隨著藥物的進步,目前已有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可供選擇。

肝癌的最新治療趨勢為何?

晚期的病患,若無法手術,可以利用電燒、酒精注射與血管栓塞等方式清除腫瘤。而在過去10多年來,臨床上只有1種標靶藥物可用以對付晚期肝癌。但整體來說,只要是晚期的病患,治療效果都不算太好。

最近 3 年來,對付晚期肝癌出現一些新的標靶藥物及免疫藥物,醫師有很多治療選擇,「組合治療現在是主流,」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例如以免疫治療藥物搭配標靶藥,免疫治療藥物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或者兩種免疫治療藥物併用等,都有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以期提升腫瘤治療的反應率。

特別是免疫療法的進展有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有臨床試驗觀察到,讓使用標靶藥物後仍無效的病患接受免疫治療(Nivolumab),竟有 22%的病患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腫瘤,使其不再擴大;另一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的臨床試驗也顯示,約有 18%的病患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腫瘤,腫瘤被控制的比例甚至可以高達六成。兩者皆獲美國FDA核准為肝癌的第二線用藥。

至於病人的存活期,相關研究則發現,比起單純使用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平均可使患者多活將近 5 個月。而能夠存活超過 18 個月的病患,也有將近 3 成,且在往後的兩年中,這群病患的病情似乎也未再惡化。黃怡翔表示,免疫治療的特性就是一旦有效,效果會持續,且大部分病患都可以持續很久。

除了標靶藥物與免疫療法外,晚期肝癌患者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也可選擇使用「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SIRT)」釔 90 微球體,因為放射線直接作用在癌細胞,對其他器官組織的傷害較小。一般而言,約有 40%的肝癌病患可以嘗試 SIRT 療法,但如果肝功能太差、黃疸、腫瘤體積或數量超過整個肝臟總面積一半的病人則不適用。【推薦閱讀:肝癌新趨勢〡釔 90 體內放療剋治肝癌 縮小腫瘤、增加存活率】

肝癌照護重點有哪些?有飲食禁忌?

飲食是癌友能為自己做癌症療養的重點。身體的本錢不夠,很容易造成癌症治療中斷,甚至影響到生存的預後。

  1. 以均衡飲食為主軸,吃足六大類食物。
  2. 食物種類多樣化,選用當季食材。
  3. 吃對油脂,選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植物油,如紅花籽油、葵花油、黃豆油、玉米油、南瓜子;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鮪魚;或是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苦茶油、橄欖油、芥花油、花生油、酪梨、芝麻等油脂。
  4. 避免醃漬類或發霉的食物,忌生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是油炸、燒烤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5. 嚴重肝硬化,已經發生腹水、下肢水腫的患者,應控制水分及鹽分攝取。
  6. 應戒酒,勿亂吃保健食品,以免增加肝臟負擔。真的想補充,抗發炎、富含 Omega3 的魚油,修補組織的精胺酸、核苷酸、麩醯胺酸、微量元素鋅等是有較多研究試驗佐證的成分。
  7. 攝取足夠蛋白質。但如果肝機能不佳,例如嚴重肝硬化階段,就要限制蛋白質攝取量。
  8. 適度運動。早期肝癌、沒有肝硬化的病人,手術切除後只要定期追蹤,運動種類、頻率及時間都和正常人一樣,每周運動 150 分鐘,中強度(運動時會流汗、有點喘,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的強度)即可。但如果肝癌合併肝硬化的病人,考量到體能,便不建議從事太過激烈、容易體力透支的運動。每次運動前記得要暖身,結束時做些緩和運動。
  9. 情緒平穩不熬夜。中醫會說「怒則傷肝」,情緒起伏過大,容易影響到肝;晚上 11 點至凌晨 3 點,血液流經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有助肝的修復。

肝癌危險因子有哪些?什麼是肝癌三部曲?

肝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就是肝炎。台灣因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已近 40 年,肝癌發生率正逐年下降。不過在中老年族群依舊是重大威脅。

最常見的肝細胞癌,成因包含B型肝炎(60~70%)與C型肝炎(20~30%),和酒精性肝炎,如果這些肝炎沒有妥善控制,就會逐步從肝硬化轉為肝癌。不管是哪種肝炎導致的肝硬化,每年約有5%的病人會惡化成為肝癌。

這也就是台灣許多人耳熟能詳的「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還發現,「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酯過高」是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的致癌3大危險因子,且癌化過程不一定會有肝硬化。隨著生活型態西化,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數持續增加,可預期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將會持續攀升。

此外,醫學研究也已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國際研究也發現,吸菸者罹患肝癌機率最高可達將近五倍,甚至比酒精影響更高。

以區域來看,造成肝癌的原因也有所差異,北部肝癌病因以B肝為主,中南部則是C肝、脂肪肝較盛行,東部山區則是以酗酒或肥胖的比例較高。

誰是肝癌高危險群?何時該做進一步檢查?

有個迷思要澄清:肝癌不會遺傳。不過肝癌會有家族群聚的傾向,多跟B型肝炎有關。因B型肝炎大部份是母子垂直感染,也就是嬰兒在子宮內或出生時被母親的血液感染;不安全的性行為或接觸傷口黏膜也可能造成另一半染上病毒。

家中若有人罹患肝癌,其他家人得病的機會也比一般人高出 10 倍,因此全家人都應篩檢,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B型肝炎帶原者
  • C型肝炎帶原者
  • 有慢性肝炎者
  • 肝硬化者
  • 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
  • 長期酗酒者
  •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者

上述高危險群至少每 3~6 個月抽血驗甲型胎兒蛋白,並配合腹部超音波檢查,若懷疑肝有問題就要繼續做其他影像學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何預防肝癌?要預防肝癌發生,得做到 7 件事

  1. 體重控制:減重可從控制飲食及規律運動做起,切記,不可隨便吃來源不明的減肥藥。
  2. 少坐多運動:建議每週至少要有 5 天各做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腳踏車)。平常沒運動習慣的人要循序漸進,並在運動前後做好熱身與緩和運動,避免運動傷害。
  3. 不要過度飲酒:飲酒量越多或越長時間的飲酒,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雖然1天飲用1杯紅酒被認為對心血管有益,但其實任何程度的酒精暴露都可能會產生癌症,所以還是要小心好處變壞處。
  4. 安全性行為:由於B型、C型肝炎病毒可能經由性行為體液或血液傳染,因此安全性行為可以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安全性行為包括避免多重性伴侶、使用保險套等。
  5. 不要共用針頭及避免刺青:共用針頭與刺青都是會經血液傳染病毒的途徑,因此要避免施打毒品與刺青。如果要刺青,務必先確認業者用的是不重複使用的拋棄式針具。
  6. 注射疫苗與抗病毒藥物:針對肝癌,B型肝炎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大部分的B型肝炎病毒感染,進而減少肝臟細胞癌化的機會。對於已經是B肝或C肝帶原者的人來說,適當的抗病毒治療也可以減少肝癌的發生。
  7. 定期檢查:慢性B、C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追蹤抽血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病灶,早期治療。 

肝癌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甚至患者在患病后较长时间毫无感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一些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到晚期则会黄疸、腹水、呕血、昏迷等表现。 肝癌早期确诊难度肝癌又大多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症状来诊断肝癌

如果出现肝癌能活多久?

经过统计,肝癌从诊断开始,80%患者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 关于肝癌最多能活多久其实一直以来就没有定论,研究发现,从肝癌细胞定居开始分裂到肝癌死亡,保守估计大概需要2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从肝癌开始到死亡不经治疗的肝癌患者能活2年。 在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很多肝癌患者能够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肝癌中晚期还能活多久?

具体能活多久? 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晚期有腹水,黄疸反应,生存时间是3个月--1年。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情况,如果患者精神状态与体质都很好的前提下,能活更久。 另外,还需考虑是否复发,如果出现大范围的扩散,或原病灶复发,则会急剧的缩短患者的存活时间。

肝癌症状是什么?

暧气、消化不良、恶心等是肝癌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为常见。 腹泻也是肝癌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国内外均有报道,发生率较高,易被误认为慢性肠炎。 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所致的门静脉高压及肠功能紊乱可致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腹胀亦可因腹水所致。 胃肠功能紊乱还可导致消化不良、暧气、恶心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