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 桑 第 三 號 小提琴 協奏曲

简介 Introduction

近代法国音乐之父圣·桑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op.20,作于1859年,为萨拉萨蒂而作;第二号,C大调、op.58,作于1879年,为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家马西克(Martin Pierre Joseph Marsick,1848-1924)而作;第三号,b小调,op.61,作于1880年,为萨拉萨蒂而作。前两首至今已很少被演奏了,唯有第三号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圣·桑器乐作品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

圣桑的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80年,是题献给萨拉沙萨蒂的。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圣桑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了此曲。作者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介绍是“两山夹一湖”,一三乐章是激/情的高山,二乐章是平静的湖泊。第二乐章非常优美,如歌的旋律宁静祥和。很多人喜欢把这个乐章称为“船歌”,对此我不同意。我从未觉得它像船歌。它只是在倾诉,是的,你就像是面对一个倾诉者,他/她只是平静地向你诉说者,叙述着,没有问你任何问题,也不期望你作任何回答。而你,也就不要插话,只需安静地听着他/她的倾诉。是小提琴乐库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圣-桑共作有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均题献给杰出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第三首以其优美的旋律、严密的结构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小提琴乐库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乐章

乐曲结构:

此曲创作于1880年,次年在巴黎由萨拉萨蒂演奏。

第一乐章以变相的奏鸣曲式写成,其中第一主题极富戏剧性;第二主题较柔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力度,最后再现部以华丽堂皇的尾奏结束这个乐章。

第二乐章类似船歌摇晃摆动的旋律极其著名。小提琴柔和的奏出第一主题时、长笛与双簧管接续以彷彿回声般优美的爬音;中段没有发展部而是再现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的泛音和木管的琶音营造出绝妙的效果。

第三乐章以一长段坚决有力的序奏开始,然后是活泼热情的迴旋曲主题与几个插段交替出现。

乐章介绍: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的第一主题富于戏剧性;第二主题较柔和。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力度,以第一主题的形象作为结束。

第二乐章是一首优美的船歌,平稳的伴奏描绘出平静的水面,小提琴唱出感人的歌调,每一句结束时,长笛与双簧管补充以柔和的琶音进行,仿佛水面上泛起的涟漪。中段出现另一旋律,与乐队结合,宛若轻舟荡漾。结束时小提琴的泛音和木管的琶音显得晶莹可爱。

第三乐章以一长段坚决有力的引子开始,然后是活泼热情的回旋曲主题,与几个插段交替出现,自由地变化发展。乐队尾声的音响极为洪亮、华丽。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夏尔·卡米尔·圣-桑作曲的歌曲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卡米尔·圣-桑题献给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的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它创作于1880年,翌年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师在家举行的私人音乐会上首演此曲。

中文名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发行时间 1880年 编    曲 夏尔·卡米尔·圣-桑 音乐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 作品号 No.3 Op.61

目录

  1. 1 作者简介
  2. 2 乐曲赏析
  3. 第一乐章
  4. 第二乐章
  5. 第三乐章

卡米尔·圣-桑斯

卡米尔·圣-桑(Cammille Saint-Saens),法国作曲家。1835年10月9日生于巴黎,1921年12月16日卒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在音乐家中,圣-桑实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之士,他不仅是一位天才作曲家与钢琴演奏家,同时也称得上是诗人、画家、哲学家和天文学家。这位堪与莫扎特媲美的天才神童,从年幼时就显露出非凡乐才,使世人为之震惊。巴黎音乐学院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圣-桑斯的短小的钢琴曲手稿,日期标明1839年3月22日,乐曲虽算不上杰作,但日期说明作曲家那时还不到四岁。在他辉煌的一生中,不论是歌剧、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风琴曲以及声乐曲等各类音乐,均留下数目庞大的作品,其中包含着无数杰作。

他的音乐著作有九册之多,此外还发表过诗集和剧本等作品。圣-桑的音乐艺术是以古典技巧作为根基,强调出浪漫精神,而成为法国印象乐派的先驱。他的器乐法和乐音的使用法,较为重视华丽的外表效果,于是有人批评缺乏深刻内容和感情。不过,他的音乐极具大众性,很容易被人接受和亲近。平心而论,圣-桑的作品大都具备着吸引人的魅力,听起来都相当愉快,充满拉丁式的轻快感和明丽气氛。

圣-桑共有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均题献给杰出的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本词条介绍的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本曲以其优美的旋律、严密的结构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小提琴乐库中重要文献之一。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第二乐章:颇似小快板的小行板。第三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将绚丽多姿、丰富优美的乐思有机地编织在奏鸣曲式中。圣-桑舍弃了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双呈示部结构,以典型的浪漫主义笔法开始——在简短的引子渲染出的富有戏剧性的氛围中,独奏小提琴以低沉、浑厚的音色直接呈示出第一主题,这个由八小节组成的旋律有着鲜明的轮廓、坚实的节奏和充沛的激情,这一切也构成了这个乐章的特征,因为第一主题在整个乐章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出现在E大调上的甜美的第二主题则主要是为第一主题的戏剧性提供对比和缓解,虽然这一主题本身有着难以言传的美,表达出亲切、细腻的情感,在有些人听来,它同门德尔松笔下的某些动人旋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圣-桑斯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有着任何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特色和魅力,在独奏小提琴的深情歌唱与乐队富有表情的协奏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意,闪烁着宛如印象派绘画的那种千变万化的光彩。这在第二乐章近乎小快板的小行板中体现得更加强烈。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圣-桑斯在同19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之一莱奥波德·奥尔谈到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时,将前后两个快板乐章(即一、三乐章)比喻为山,而将中间的慢乐章比作湖。我们在聆听这一乐章时想必能感到,作曲家本人的比喻同音乐在我们内心引起的感受多么契合!这个美妙的乐章确实令人想到清澈、平静的水面,它是一首优美的船歌。作曲家以精湛的手法,在乐章开头用短短三小节极为生动地描绘出平滑如镜的水面和水天一色的景象,间或有微风掠过,水面泛起涟漪。独奏小提琴在明亮的降B大调上歌唱出婉转甘美的主题,这个令人难忘的旋律既是描摹景色、渲染氛围的优美笔触,也是人的心声的最佳写照。平缓起伏的旋律,轻轻摇曳的节奏,明朗宜人的音色,以及接在独奏乐句之后的长笛和双簧管的琵音进行,无不使这幅泛舟湖上的画面更加真切,使这首船歌更加动人。对比性的中部转到F大调上,音乐中增加了一些激动和紧张的因素,但这不过是天空中飘过的几片浮云,或水面上刮过的一阵轻风,在它过后,一切平静如初。将近结束时,独奏小提琴以飘渺的泛音同木管乐器共同演奏一连串琵音,令人想到波光鳞鳞的水面,而基本主题的美妙片断时隐时现,最终同晶莹的琵音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准确的中板,庄严的,转不太快的快板,转更快的以独奏小提琴带有宣叙调性质的、情绪激昂的华彩乐句开始,乐队在这些乐句间以气势宏大的渐强和强奏来加强戏剧性和紧张感。快板部分以乐队演奏的坚定有力的节奏型开始,引出独奏小提琴充满动力感的第一主题,果断的断奏三连音和切分节奏赋予音乐以势不可挡的热情。之后是一段相对平缓的音乐,这个在此乐章中再未出现过的动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主题,而只是第二主题的前奏和先声。当真正的第二主题由独奏在灿烂的D大调上呈现时,木管乐器为其提供了湍急热烈的支持,使之成为饱含激情的倾诉。在这个大致基于奏鸣曲式的自由而丰富的乐章中,当我们期待展开部出现时,却听到了一个完全由新的素材构成的插部,由乐队弦乐先行呈示的悠长舒缓的歌唱线条充满朦胧、怅惘的抒情美。独奏接过了这一旋律,并同音色纤细、空灵的乐队进行着凄婉的对话。乐章开头的华彩乐句再度出现,引出简洁的再现部,继而在抒情插部的有力再现中达到高潮,先前那个柔美的抒情旋律一变而为辉煌的赞歌,在铜管乐器克制的陈述中蕴藏着巨大的威力。之后音乐的速度加快,独奏与乐队交相呼应地以第二主题的旋律素材发展起新的高潮,以此结束全曲。 [1] 

参考资料
  • 1    视频: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No.3 Op.61)西尔维亚.马尔科维奇演奏   .优酷.2012-03-31[引用日期2013-10-04]

聖桑B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旋律優美。聖桑 (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創作於1880年,並題獻給西班牙名小提琴家薩拉沙泰(Pablo de Sarasate, 1844-1908)。

Saint-Saens Violin Concerto No.3 in B minor Op.61
聖桑 B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61
I. Allegro non troppo 從容的快板
II. Andantino quasi allegretto 近似小快板的小行板
III. Molto moderato e maestoso 很莊嚴的中板

Violin: 約翰-傑克.康托洛夫(Jean-Jacques Kantorow, born 1945)
Conductor: 貝克爾斯(Kees Bakels, born 1945)
Orchestra/Ensemble: 芬蘭塔皮奧拉小交響樂團(Tapiola Sinfonietta)
Released: November, 2006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自動播放/手動播放

or

第三樂章

手動播放

or

~網路影音連結僅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