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 免疫 法 糞便 潛血 檢查

大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高 糞便潛血檢查為首要

    所謂潛血就是肉眼觀察不到血液,但檢查後可以發現血液的存在。一般正常糞便裡的血液是很少的,如果糞便裡出現了可藉一般方式檢驗出來的血,代表是消化道有某部份出了問題。

    這是最常見的大腸癌篩檢的工具。依97年5月國民健康局公佈4年來補助各縣市糞便潛血檢查結果來看,在98萬名做糞便篩檢的民眾中,有11,301人被檢查出有息肉(百人中有一人),1,012人罹患結腸直腸癌(約千分之一的機率),不過,當中屬於0期與1期的早期個案卻只有31.8%而已。

    國民健康局表示,如果大家都能定期檢驗,可以減少三分之一的結直腸癌患者,也能早期發現患者,提高存活率。雖然衛生署只針對5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補助一次,它可說是個簡單又有不錯效果的檢查。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兩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為降低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

大腸癌概況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篩檢政策依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大腸癌篩檢政策
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本署網站(http://www.hpa.gov.tw/)查詢。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儘速就醫: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貧血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癌 

1.天天五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 
 2.維持每日運動。 
 3.二年一篩檢: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

何謂糞便潛血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查糞便表面是否有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癌的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表面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個案,並經由大腸鏡檢查作進一步診斷,及早接受治療,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才能減少大腸癌的傷害。 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是使用定量免疫法,不需要飲食限制,相當簡單方便。

 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1.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 
  2.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請採檢完後盡速送回;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務必先存放於 
冰箱冷藏保存。 
3.為了避免糞便檢體造成潛血檢查之偽陽性反應,請於收集糞便檢體前三天,避免攝取下列食物:
*含血的食物:如含血或生冷肉類及內臟、豬血、雞血、鴨血等。
*維他命、鐵劑等含鐵藥劑。
*梨子、蘋果、葡萄、波菜等蔬果。
*含阿斯匹靈類的藥劑

檢查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結果及後續處理建議:
  1.正常:不需作其他處理,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發現大腸癌:請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希望基金會

編按: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就等於大腸癌嗎?

」不是!大腸癌、大腸疾病儼然成為台灣人的新國病,早期大腸癌、直腸癌如果治療適當,5年存活率可以超過90%,說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重要。糞便潛血檢查是衛福部國健署相當重要的癌症篩檢政策,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在大腸直腸癌出現症狀之前,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有效降低癌症造成死亡的比例。

糞便潛血檢查是什麼?


糞便潛血檢查是一種非侵入性、快速、無痛且安全的篩檢工具。將檢查試管帶回家,自行採取微量糞便,檢查糞便表面肉眼看不出來的血液。由於大腸腫瘤或息肉會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血液因而附著在糞便排出,所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或息肉,並經由大腸鏡檢查進一步診斷,或直接做大腸鏡息肉切除手術,進而阻斷癌症的發生與進展。

做糞便潛血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1. 在糞便的不同表面刮取適量的糞便,放入內含保存液專用的採便管。
  2. 由於糞便中的血液在室溫下會被破壞,採檢完後應盡速送回。
  3. 如無法於當日立即送檢,需要先存放於冰箱冷藏保存。

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該怎麼辦?

糞便潛血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當有任何異狀時,仍應找專科醫師做必要檢查。

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

  1. 正常:不需作其他處理,建議每2年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
  2. 發現息肉:切除息肉,並依專科醫師指示做大腸鏡檢查追蹤。
  3. 發現大腸癌:依專科醫師指示接受後續治療及處置。

糞便潛血檢查陰性,就一定沒有大腸直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是針對沒有症狀的一般民眾篩檢癌症的方式之一,如果民眾有大腸直腸癌的疑似症狀,如大便有血、大便有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體重減輕,即使糞便潛血檢查陰性,也應該至大腸直腸外科安排大腸鏡檢查已排除大腸癌的可能性。

【早安健康/詹哲豪(醫學檢驗博士)】

糞便大腸直腸癌篩檢FOBT

依據正確的方法自行採集糞便,實驗室再用較靈敏的免疫學試劑測定糞便的潛血反應,是目前篩檢大腸直腸癌的利器。

糞便中若含有微量的血液被採集到且溶入藥水中,紅血球破壞後釋出血色素而被偵測。無論是化學法(糞便常規檢查中的一小項)或免疫法的潛血反應測定,其敏感度都至少每克糞便要有10 μg血色素以上,免疫定量法一般用Hb. Ng / ml Rx buffer作為報告單位。操作FOBT有個重點是要避免食物(動物血)干擾,不得有偽陽性。

回想二、三十年前,想檢測糞便裡是否有「隱藏的」血液,以評估腸胃道發炎、出血;消化性潰瘍;甚至瘜肉、腫瘤,只能用所謂的「化學法」。

由於許多種食物會造成偽陽性(較常見)及偽陰性(如吃下過量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所以,受檢者在採便前1~2天較有飲食限制,不甚方便。先進的免疫法潛血反應,僅適用於大腸直腸癌、下消化道腫瘤微量出血的篩檢。

由於抗體(試劑)只針對較新鮮的人類(其他的動物血無作用)血色素,因此,上腸胃道的失血(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經消化道的變性(黑色)血色素隨糞便排出時,不會被檢測出來,故無特別的飲食限制。

使用上機用的免疫試劑因含有附著上抗血色素抗体(anti-Hb.),利用它以乳膠凝集法來測定檢體(糞便裡的紅血球溶於緩衝液)中血色素的量。國內實驗室大多採用此種試劑及分析儀,所提出的正常值如下:正常 < 100 ng/ml。此為臨床上適合分辨大腸直腸腫瘤的經驗值。

「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有可能是什麼原因?下一頁解答!還有糞便潛血檢查流程圖讓您一看就懂

EXAMINATION醫療院所代檢

  1. 醫學檢驗新知--專業版

以血液指標搭配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

定量 免疫 法 糞便 潛血 檢查

  • 定量 免疫 法 糞便 潛血 檢查

DETAIL


以血液指標搭配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
 
前言
         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及飲食西方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自民國95年起大腸直腸癌已經超越肝癌,成為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
         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早期並無症狀,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用來診斷大腸直腸癌的方法包括

糞便潛血檢查可彎曲乙狀結腸鏡檢查雙重對比鋇劑灌腸大腸攝影全大腸鏡等。對於大腸直腸癌篩檢,除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推廣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immune fecal occult blood, iFOB)是否還有其他檢查能搭配應用呢?
 

研究文獻
         2017年成大醫院病理部血液組研究人員收集成大醫院病理部進行糞便潛血篩檢30歲以上之病患(965人),探討以免疫法測定FOB(immuno FOB, iFOB)與全套血液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 CBC評估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三系列)、年齡、性別以及大腸鏡(分為5類:無異常、痔瘡、瘜肉、痔瘡合併瘜肉、其他)結果的相關性。
         分析結果發現:

         1.大於40 歲齡iFOB陽性與大腸鏡檢查結果陽性相關(p=0.004) 。
         2.大於50齡之iFOB陽性率較小於50歲齡者為高 (p<0.001)。
         3.iFOB陽性者之紅血球數、血紅素濃度、血比容較低,平均血球容積與紅血球體積分佈寬度則較大(p<0.05) 。
         4.依性別分析,女性iFOB陽性者與紅血球數、血紅素濃度、血比容及紅血球體積分佈寬度仍舊顯著相關,且與大球型紅血球居多(p<0.05 );而在男性iFOB陽性者之相關則無顯著性。
 

討論
        為了能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是個有效且經濟的篩檢方法。在台灣,國民健康署補助 50-74 歲民眾每 2 年 1 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iFOB)。然iFOB它的意義只是糞便中檢查是否有「肉眼無法看見的微量血液」,陽性者僅能證明下腸胃道有出血狀況,不能區分是否為大腸直腸癌或痔瘡、肛裂、腸道發炎…等良性疾病。本篇研究說明全套血液計數(CBC)中RBC、Hb、Hct的數值與iFOB之間確有相關性。CBC在iFOB大腸直腸癌篩檢後,可一併追蹤留意。臨床上若有iFOB 陽性者,在排除其他慢性出血可能性與良性疾病後,若伴隨紅血球數、血紅素、血比容較低,平均血球容積與紅血球體積分佈寬度較大,建議在追蹤時特別留意,將有助於治療與預後評估。
 

引用文獻:
葉子萍,康育偉,曾潤煜,張孔昭,楊孔嘉:評估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與血液指標之相關性。生檢雜誌2017;29: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