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 人員 應 有 的 人格 特質

我適合考公職嗎?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人都因此被迫放無薪假,甚至是被資遣了,對於生活本來就不易的小資族群而言,這樣的動盪讓許多人因此感到不安全感,無論是生活上的困頓或是心理上的焦慮,每天都折磨著他們。

小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過去在咖啡廳擔任店長的工作,無論是烹煮咖啡、拉花都深得顧客的喜愛,但在今年五月開始爆發疫情以後,店裡的生意一落千丈,老闆總是有意無意地暗示著小潔,希望她能自願離開。

小潔就這樣過著膽戰心驚的每一天,隨時擔心自己是最後一天上班了,這對於存款本就不多的他,無疑像是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人宰割,毫無還手之力。

他的父母建議他去考個公職,除了可以正常上下班以外,還能有穩定的薪資,只要不犯什麼大錯,基本都能安穩的做到退休,這讓小潔開始動搖了。

因為自己過去的經驗都是從事餐飲相關的工作,讓他很擔心自己是不是應該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去準備公務人員招考,考上好成績?要是真的考上了,卻發現自己不適合,我能怎麼辦?年屆30的他,似乎已經沒有太多的餘裕可以讓她冒險了…

其實要判斷一份工作適不適合自己,可以從工作的文化與自己的性格匹不匹配去判斷,以公職人員為例,以下我舉出3個性格指標,幫助也想考公職的朋友可以做為判斷的依據。

判斷公職適合與否的3項性格指標

對於一般企業而言,追求的是企業的利益與效益,注重的是員工的績效以及工作效率,也迫使員工需要更積極的面對工作以及創造自己的價值,來締造自己升遷的可能性,以及收入的最大化。

而對於公職來說,並不是以利益為考量,所以在做決策時,往往採取最保險的作法,對他們來說,效果好,自己也不會加薪,但效果不好,自己就要背鍋,根本得不償失。在這樣的風氣下,明哲保身就成了許多公務員的生存之道。

更重要的一點,企業開除員工比起政府開除公職人員來的容易,當員工無作為的時候,企業可以迅速地做出資遣的動作,但是公職人員本身並沒有明確的退場機制,這也是大家口中鐵飯碗的由來了。

根據以上簡單的概況,可以歸類出三項不適合公職人員的性格指標

1.挑戰性格

這類型的人有很多理想想要完成,當你覺得對的事情在現實狀況中無法實現的時候,會激起你的挑戰性格,想要去改變現狀甚至是挑戰體制,挑戰性格給人是一個積極爭取、不畏強權的印象。

但如果具備挑戰性格的人從事公職人員,容易因為制度、事務的不完善而忿忿不平,但又礙於體制過於龐大難以撼動而無法有所作為,這時候你會開始感到無力,因為你的工作不允許創新、不允許有人挑戰現行制度。

你的上級領導可不會為了你的理想、夢想而甘願為你冒著背黑鍋的風險,奉行的是,過去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不安於現狀的特質在公職單位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相反的,對於安穩性格的人來說,每天正常上下班,做著自己份內的工作,領自己該領的薪水,工作不需要有太多的起伏與不確定性,所以對擁有安穩性格的人來說,公職人員無疑是一份恰如其份的工作了。

2.獨立性格

擁有獨立性格的人,在工作上,喜歡獨自一個人完成工作,對這獨立性格的人來說,團隊合作,團隊間的溝通協調與配合對他來說都是負擔,遠遠比不上自己獨自完成來的快又有效率,這類型給人的印象是可以獨當一面但卻難以配合。

如果具備獨立性格的人從事公職人員,就必須去配合長官、下屬、同事之間的工作需求,溝通與團隊融合是一項不可少的條件,這時候容易感受到制度底下的壓迫感,以及自己在自由度上的犧牲,而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才能。

相反,如果是一個團隊合作性格的人,在這工作上則會比較如魚得水,試著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或是規畫內容,配合他人的需求,從中獲得與他人共同完成的歸屬感與成就感,是團隊合作性格的人所在意的。

3.活潑性格

擁有活潑性格的人,喜歡在工作氛圍、同事的相處都是活潑開朗的環境當中,他們喜歡與人熱情的交往,這類型的人往往是團隊中的開心果,有著帶動團隊氣氛的重要功能。

這類型的人從事公職人員,會因為工作文化以及工作內容多半是行政文書的屬性,都是比較嚴肅的環境,而無法展現他們的熱情,也會因為這樣的狀況讓他們感受到工作的無趣久而久之就開始產生職業倦怠了。

相反,如果你是文靜性格的人,這樣的工作環境反而會讓你感受的安心感,你不需要為了過多的人際應酬而感到不自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免除掉公事以外不必要的應酬對你來說是最開心不過的事情了。

公職是鐵飯碗,但你做得來嗎?有這3項特質,代表你不合適

結語:最簡單的公職考試,就是先了解自己的性格,不要走冤枉路

公職薪水的穩定性一直許多人在意的重點,不容易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或是公司的經營而威脅到自己的工作,在新冠疫情爆發的現在,很多人因為疫情的關係丟失了工作,國考的這個念頭在他們的腦海中也油然而生。

我相信這是因為人與生俱來需要「安全感」的原因,但是一昧地追求穩定的同時,你可以能會因為性格不符反而要犧牲更多,把自己從一個深淵推入另一個深淵,到頭來反而得不償失。

如果你也有意要考公職人員,建議你需要從自己日常生活中、過去工作經驗中,仔細地衡量自己的性格適不適合這一份工作。

如果你對自己的性格真的不太熟悉,在這邊也推薦給你一份Reti性格測驗,這份測驗在內容上精準度高,同時也是許多上市公司在應徵人力時愛用的性格測驗,可以幫助你快速了解自己的性格,判斷自己適不適合考取公職,有需要的讀者可以點選下方按鈕了解。

如果除了考公職以外你不知道還可以如何尋找自己適合的工作,建議你可以閱讀

《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人生有1/3都在工作,而「工作」絕對可以設計

公職是鐵飯碗,但你做得來嗎?有這3項特質,代表你不合適

想知道自己擔任公務人員的適合程度嗎?透過簡單小測驗讓你了解公務人員指數,拿好計分用的紙筆,快來試試看吧!

(每題請於10秒內按直覺回答,下列描述愈符合你自己的性格則獲得分數愈高;不同意:0分;不知道:1分;同意:2分)

  1. 處事標準或下決定,著重事件(事實)本身及相關規定,遠勝於人際和諧。
  2. 旁人認為你做事有條理、細心。
  3. 家裡長輩或親友曾仍公務員,對公務員有基本認識。
  4. 比起商場交涉所需的業務及公關能力,更在乎適法性。
  5. 在乎群體動向及他人看法,而非個人需求優先。
  6. 比起高薪資成長,更在乎薪水穩定、育嬰假等相關福利。
  7. 曾在成長過程被形容個性不知變通、缺乏彈性。
  8. 比起一人公司或自由工作者,更習慣任職於大型組織、科層結構、
  9. 比起空泛的理想、口號,更擅長理解及落實具體措施。
  10. 座右銘:成功不必在我;老二哲學。
  11. 你的註冊商標是任務、紀律、責任和組織。
  12. 你同意有幾分把握,就該說幾分話。
  13. 保守、具責任感是你的性格一部分。
  14. 組裝物品習慣配合說明書指示操作。
  15. 不擅長表達情緒,有過度理性的傾向。
  16. 追求安穩,不擅於創新及冒險開創。

以上內容改寫自心理學MBTI測驗16型人格:「ISTJ-公務人員型」

分數 簡評 詳細說明
24分以上,95%公務員指數 wow,你就是天生要為國家服務的公務員! 從性格到家庭背景都有公務員的特質,相信嚴謹又細心的你,上榜後一定能在工作崗位上做的很好,也能安穩工作到退休。
你需要的加分策略:深入了解公務員福利及保障,讓這些成為你應考動力。
16~24分,75%公務員指數 相信你未來公務體系內,必能如魚得水! 雖未全然符合公務人員特性,但偏保守的性格仍可以幫助你好好適應公務體制的生活。
你需要的加分策略:善用讀書計畫,紮實考科知識,必能為你上榜之路加高分。
8~16分,50%公務員指數 一樣米養百樣人,你可以走出不一樣的公職路! 多數時間,你可能會對機關交辦你執行某些例行公務而感到困惑,或不理解這些行政規定背後意涵,但這只是你適應公務環境的第一步。上榜後你要記得多跟長官同事保持溝通,才能讓你的公職之路更順利。
你需要的加分策略:強化你的應考技巧,善用答題撇步讓你更快上榜。
0~8分,25%公務員指數 ooops!你的個性似乎與一般的公務員不同,是否要再想想呢?
你確定自己「真心」渴望公職嗎?或是你有什麼其他考量,像是滿足親友期待或是渴望鐵飯碗意謂的生活安定?聽聽自己的內心再做出決定。
你需要的加分策略:重新確認自己的內心真實聲音,建議投入公職考試前,也能考慮考上後是否其他樂趣或技能平衡生活,進一步閱讀參考《沒定性是種優勢》

圖片來源:Photo by 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一、英文部份
1.Allport, G.W.(1943), “The ego in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Review, 50(9), pp.451-476.
2.Allport, G.W.(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4(3), pp.142-158.
3.Anderson, R.E., Hair J.F., Tatham R.L. & Black W.C.(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NJ:Prentice-Hall.
4.Angrist, S.S., Mickelsen, R. & Penna, A.N.(1977), “Sex differences in sex-role conceptions and family orienta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6, pp.179-186.
5.Arnold, M.B.(1960),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6.Bandura, A.(1971), “Analysis of modeling processes”, pp.78-96, Chicago:Aldine-Atherton.
7.Beehr, T.A. & Newman, J.E.(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Factor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al Psychology, 31, pp.665-699.
8.Bem, S.L. & Lenney, E.,(1976), “Sex Typing and The Avoidance of Cross-sex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3, pp.48-54.
9.Bem, S.L.(1981), “Gender schema theory:A cognitive account of sex typing”, Psychology Review, 88, pp.354-364.
10.Bem, S.L.(1974),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pp.155-162.
11.Birke, L.(1983), “Nature and culture, The changing experience of women”,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12.Blau, G.J. & Boal, K.B.(1987), “Conceptualizing How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ffect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2), pp.288-300.
13.Blau, G.(1981),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ob stress, social support, survice length and job stra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7, pp.279-302.
14.Block, J.H.(1973), “Conception of sex roles: some cross-cultural and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pp.512–526.
15.Brooke, P.P., Russell, D.W. & Price, J.L.(1988), “Discriminate validation of measures of job satisfaction, job involvement,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3(2), pp.139-145.
16.Brown, S.P.(1996), “A Met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0(2), pp.235-255.
17.Brown, S.P. & Leigh, T.W.(1996), “A new look at psychological climate its relationship to job involvement, effor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4(4), pp.358-368.
18.Buffardi, L. & Niebisch, K.Y.(1988), “Job Involv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n Empirical Compariso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tlanta:GA Press.
19.Caplan, R.D., Cobb, S., French, J.P.R., Van, H.R. & Pinneau, S.R.(1975),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Main effects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Washington: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20.Cattell, R.B.(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Basic Trait Resolved into Cluster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pp.476-506.
21.Cooper, Marshall, C.L. & Marshall, J.(1978), “Sources of managerial and white collar stress”,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22.Cooper, C.L.(2001), “Organizational Stress: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Thousand Oaks, Calif:Sage Publications.
23.Dubin, R.(1955), “Industrial Workers’ Worlds: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s of Industrial Workers”, Social Problems, N.J.:Prentice
24.Elloy, D.F., Everett, J.E. & Flynn, W.R.(1988),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Job Involvement,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16(2), pp.160-177.
25.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1996),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 In http://www.eurofound.ie/themes/health/EF9721EN.pdf.
26.European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http://www.eurofound.ie/.
27.Eysenck, H.J.(1994), “Creativity and personality:word association, origence, and psychoticism”,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7, pp.209-216.
28.Fleming, R.(1984), “Toward o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pp.939-949.
29.French, J., Rogers, W., & Cobb, S.(1974), “Adjustment as person environment fit. In Corhlo, C.V. & Hamburg, D.A. Eds., Coping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NY:Basic Books.
30.Friedman, M. & Rosenman, R. H.(1974), “Type A and Your Heart”, New York : Knoph.
31.Friss, L.(1983),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job involvement of directors of nursing services”, 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7(2), pp.1-110.
32.Fromm, E.(1941), “Escape from Freedom 4th ed.”, New York:Holt.
33.Gatewood, R.D. & Field, H.S.(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 4th ed.”, The Dryden Press.
34.Gianakos, I.(1995), “The relation of sex-role identity to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6, pp.131-143.
35.Gianakos, I.(2002), “Predictors of Coping With Work Stress: The Influences of Sex, Gender role, Social Desirability, and Locus of Control”, Sex Roles, 46, pp.149-158.
36.Gilligan, C.(1995), “Hearing the difference: Theorizing connection”, Hypatia: A Journal of Feminist Philosophy, 10(1), pp.120-127.
37.Gmelch, W.H.(1982), “Beyond Stress to Effective Management”,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38.Goldberg, L.R.(1993), “The structure of phenotypic personality traits”, American Psychology, 48, pp.26-34.
39.Gorn, G.J. & Kanungo, R.N.(1980), “Job Involvement and motivation:Ar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Managers More Job involv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6, pp.265-277.
40.Greenberg, G. & Baron, R.A.(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41.Gupta, N. & Beehr, T.A.(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 pp.129-145.
42.Hall.Elloy, D.F. & Everett, J.E. & Flynn, W.R.(1988),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rrelates of Job Involvement”, Group & Organization Studies, 16(2), pp.160-177.
43.Hampson, S.(1986), “Sex role and personality”, In Hargreaves, J.D. & A.M.
44.Hilgard, E.R. & Atkinson, R.C.(1969),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Y: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45.Hoel, H.(2001), “The Cost of Violence / Stress at Work and the Benefits of a Violence / Stress-Fre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protection/safework/whpwb/econo/costs.pdf.
46.Huber, V.L.(1981), “Managing Stress for Increased Productivity”, Supervisory Management, 26(12), pp.2-12.
47.Hurlock, L.B.(1978), “Child development 6th ed.”, New York:McGraw Hill.
48.Huston, A.C.(1983), “Sex-typing”, Handbook of children psychology”, New York:Wiley.
49.Ivancevich, J.M. & Matteson, M.T.(1980), “stress and work: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 Company.
50.Jamal, M. & Baba, V.V.(2000),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Canadian managers and nurses: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1(6), pp.454-458.
51.Jamal M. & Vishwanath V.(1990), “Type-A behavior, its prevalence and consequences among woman murses: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Human Relation, 44(11), pp.1213-1228.
52.Janina, C.L.(1986), “Coping with job stress: Measur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ca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3), pp.377-385.
53.Jex, S.M.(1998),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54.Kanungo, R.N.(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pp.341-349.
55.Kassarjian, H.H.(1971), “Personality and Consumer Behavior:A Review”,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56.Kleinmuntz, B.(1967), “Personality Measurement: an Introduction”, Homewood:Dorsey.
57.Kohlberg, L.(1966), “Cognitive stages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Human Development, 9, pp.5-17.
58.Lawler, E.F. & Hall, D.T.(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 pp305-312.
59.Lazarus, R.S. & Folkman, S.(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60.Lerner, R.M. & Shea, J.A.(1982), “Social behavior in adolescenc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p.503-525, Englewood Cliffs, N.J.:Pretice-Hill, Inc.
61.Lodahl, T.M. & Kejner, M.(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pp.24-33.
62.Lueptow, L.B.(1984), “Adolescent Sex Roles and Social Change”,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63.Luthans, F.(1982),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A path out of the jungle”, Business Horizon, 16, pp.67-72.
64.Margolis, B.K. & Kroes, W.H.(1974),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train.In A.McLean Eds.”, Occupational Stress, Springfield, Illinois:Thomas.
65.Marston, W.M.(1928),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 1th ed.”, Harcourt Brace and Co.
66.Matteson, M.T. & Ivancevich, J.M.(1987), “Controlling work stress”, San Francisco:Jossey-Boss.
67.McCoy, D.B.(1990), “The impact of socialization on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gender role development”, ERIC No.:ED 340476.
68.McCrae, R.R. & Costa, P.T.(1987), “Valida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serv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pp.81-90.
69.McGrath, J.(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Chicago:Rand McNally.
70.McShane & Glinow, V.(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econd edition”, pp.208.
71.Megllno, B.M.(1977), “Stress and performance:are they always supervisory Management”, 22(3), pp.2-12.
72.Monet, A. & Lazarus, R.S.(1977), “Stress and coping:An anthology”,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73.Parker, D.F. & DeCotiis, T.A.(1983),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 pp.160-177.
74.Patchen, M.(1970),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and Involvement on the Job”, N.J.:Prentice Hall.
75.Paullay, I.M. , Alliger, G.M. & Stone-Romero, E.F.(1994),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pp.224-228.
76.Reitz, H.J. & Jewell, L.N.(1979), “Sex, locus of control and job involvement:A six-country investigation”,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22(2), pp.72-80.
77.Robbins, S.P.(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N.J.:Prentice-Hall Inc.
78.Robinowitz, S. & Hall, D.T.(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pp.265-288.
79.Robinowitz, S., Hall, D.T. & Goodale, J.G(1977), “Job scop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 predictors of job involvement: independent or intera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2), pp.273-281.
80.Rotter, J.B.(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33(1), pp.300-303.
81.Saleh, S.D. & Hosek, J.(1976), “Job Involvement: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2), pp.213-224.
82.Schaffer, K.(1980), “Sex Role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CA:Addison-Wesley.
83.Scott, W.G. & Mitchell, T.R.(1972), “Organization theory:A structural and behavioral analysis”, Homewood IL:Richard Irwin Publisher.
84.Selye, H.(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85.Selye, H.(1974), “Stress without Distress”, New York:J.B.Lippincott.
86.Shaffer, D.R.(1988),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2nd ed.”, California: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87.Silverman, S.B. & Day, D.V.(1989),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Evidence of Incremental Validity”, Personnel Psychology, 42, pp.25-36.
88.Singh, J.(1988), “Consumer complaint intention and behavior:Definitional and taxonomical issu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2(1), pp.93-107.
89.Spence, J.T., Helmreich, R.L.(1978), “Masculinity & femininity:Their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correlates & antecedents”,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90.Spence, J.T., Helmreich, R. & Stapp, J.(1975), “Rattings of self and peers on sex-role attribut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elf-esteem and conception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2(1), pp.29-39.
91.Steers, R.M.(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32, pp.160-177.
92.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2002), “Attitudes In The American Workplace VII”, In http://www.themarlinco.com/asp/media.pdf.
93.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ress, http://www.stress.org.
94.Vroom, V.H.(1962), “Ego 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15(6), pp.159-177.
95.Weiten, W. & Lloyd, M.A.(1997),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adjustment in the 90s. 5th ed.”, Pacific Grove, CA:Brooks/Cole.
96.Wiggins, J.S.(1996),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New York:Guilford Press.
97.Yates, J.E.(1979), “Managing Stress”, N.Y.:Amacom.

二、中文部份
1.天下編輯,2000年,「不一樣的她:e世紀女性新典範」,台北:天下雜誌。
2.王文正,1990年,「員工A型人格特質、主管領導型態和員工工作壓力之間關聯性研究-以公民營加油站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王信景,1992年,「工作特性、工作壓力、離職意願之相關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王雪貞,1985年,「父母之性別角色教養態度、性別特質對學前兒童性別角色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王進清,2002年,「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大台南地區大專院校軍訓教官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田蘊祥,2002年,「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7.朱明謙,2001年,「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江鴻鈞,1995年,「台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的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吳明清,1991年,「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0.吳秉恩,1986年,「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11.吳淑玲,1999年,「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吳統雄,1985年,「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反應、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
13.吳榮福,2002年,「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學位班碩士論文。
14.呂勝瑛,1985年,「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第8期,第 157-190頁。
15.呂勝瑛、陳正沛,1983年,「研究人員之工作投入」,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6.李明書,1994年,「工作壓力及其管理策略之探討」,勞工行政,74 期。
17.李俊杰,2003年,「組織生涯管理、員工個人生涯規劃、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
18.李品珠,1998年,「麻醉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李珊珊,2002年,「招募方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李美枝,1978年,「臺灣女工的性別觀念及其對事業、婚姻與家庭的態度」,現代人與其工業環境研討會報告,第362-375頁。
21.李美枝,1981年,「性別特質問卷的編製及男女大學生四種性別特質類型在成就動機,婚姻,事業及性態度上的比較」,中華心理學刊,第23卷,第1期,第23-27頁。
22.李美枝,1984年,「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
23.李美枝,1987年,「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
24.李美枝,1991年,「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5.李美枝、鐘秋玉,1996年,「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裡學研究(台灣),第6期,第260-299頁。
26.李香穀,2002年,「地方政府員工的知識學習、工作壓力對其組織承諾、工作投入與工作行為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7.李婷婷,1999年,「工作特性、日韻律、工作壓力、心理健康與自評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8.李嘉聖、陳益世,1999年,「高科技產業特性、工作壓力、工作滿意暨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以新竹科學圍區高科技廠商研發技術人員為例」,人力資源學報,第11期,第93-116頁。
29.李靜怡,2001年,「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0.沈哲生,2003年,「組織變革工作再設計下員工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自動化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31.考試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xam.gov.tw/。
32.周宜萱、林倍卉、徐珮書、張淑妮、葉亞晴、溫理惠,2003年,「女性經理人的性別角色和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第三十七屆人力資源管理專題報告。
33.周惠莉,2003年,「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林立曼,2000年,「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35.林秀芬2000年,「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6.林秀靜,1998年,「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7.林幸台,1986年,「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第9卷,第205-238頁。
38.林純文,1996年,「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39.林義男,Donald Light, Jr. & Suzanne Keller原著,1995年,「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0.林麗珊,2001年,「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
41.邱秀祝,1999年,「國中女性教師性別角色之構成-十位女老師之實踐經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2.邱信憲,1994年,「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型態、角色壓力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3.邱皓正,2000年,「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4.侯望倫,1984年,「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5.洪英正、錢玉芬,1988年,「商業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出版。
46.洪紹榮,2004年,「組織認同、領導風格與海外派遣員工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47.張東峰,Ernest R. Hilgard, Richard C. Atkinson, Rita L. Atkinson原著,1981年,「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8.張春興,1987年,「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49.張春興,1995年,「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50.張家銘,1994年,「我國民意機關助理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51.張家銘,1997年,Anthony Giddens原著,「社會學」,台北:唐山出版公司。
52.張寶仁,1998年,「勞工之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知覺及工作壓力反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3.梁文嘉,1996年,「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4.莊修田,2002年,「室內設計業者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工作投入與改行傾向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2卷,第2期,第1-18頁。
55.莊博貴,2003年,「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某電纜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6.許春霞,2002年,「國小教師A型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7.許桂芸,2002年,「地方行政人員工作情境特性及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對其工作壓力知覺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學程碩士研究論文。
58.許惠妙,2002年,「飛航管制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59.連娟瓏,1997年,「國內航空公司空服員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60.郭旭修,1982年,「電信話務人員心理變數與工作壓迫感及服務績效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1.郭佩雯,1997年,「旅行業作業人員人格特質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62.郭盈卿,1999年,「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態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3.陳 旻,2001年,「女性公務人員性別角色、態度、成功恐懼及前程發展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64.陳玉珊,2002年,「員工離職經驗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5.陳村河,2001年,「國營事業民營化留用員工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肥公司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6.陳明雪,1991年,「工作特性、個人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7.陳俊民,1992年,「運動員與非運動員之性別角色對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68.陳盈成,2001年,「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9.陳秋蓉,2002年,「勞工工作特質與工作壓力」http://www.iosh.gov.tw/netbook/91workshop/w910702/w910702_4.htm。
70.陳皎眉,1996年,「兩性關係:青春期的兩性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71.陳富祥,1984年,「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金融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2.陳甦彰,1981年,「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3.陳義勝,1980年,組織行為,台北:華泰書局。
74.陳聖芳,1999年,「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5.陳榮宗,2001年,「影響策略、滿意度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汽車業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76.陸洛、高淑芳,1999年,「主管工作壓力的族群差異─個人背景、工作與職業因素」,中華心理衛生學刊,第12卷,第2期,第23-65期。
77.曾怡錦,2004年,「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8.曾國斌,2001年,「不同產業與人格特質從業人員其工作壓力之差異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79.游慧卿,1986年,「性別角色在個人、家庭、社會價值間的差異與生活適應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80.黃文三,1994年,「青少年性別角色發展及其相關因素研究」,高師大教研所博士論文。
81.黃俊英,1995年,「多變量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82.黃彩霖,2002年,「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3.黃淵泰,2003年,「高中生之性別角色、家庭氣氛及其家務參與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4.黃煥榮,2000年,「組織中玻璃天花板效應之研究;行政院部會機關女性升遷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行博士論文。
85.楊文友,2002年,「警察人員工作投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6.楊世瑞,1987年,「性別角色認定課程對國中女生角色認定、自尊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87.楊美怡,2002年,「人格特質、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對後現代主義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三個世代之比較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8.楊美貞,2003年,「台灣地區女大學生性別角色與休閒運動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89.楊國樞,1989年,「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90.楊麗瑾,1998年,「面對壓力,釋放能力」,人事月刊,26,6:pp.55-62。
91.葉兆祺,1999年,「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2.葉龍源,1998年,「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3.蔡麗華,2001年,「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4.詹益民,1996年,「個人屬性、人格特質與內滋激勵與外附激勵關聯性之研究-以交通部數據通訊所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5.趙傑夫,1988年,「我國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因應方式、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96.劉秀娟、林明寬,1996年,「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
97.劉鳳珍,2002年,「上班族痛苦排行榜」,Cheers雜誌,23:pp.87-88。
98.蔡崑源,2000年,華進集團員工滿意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9.蔡璧煌,1989年,「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第34期,第75-114頁。
100.盧秀美、林秋芬,2000年,「各級護理學校應屆畢業生之工作價值及其對專業承諾的影響」,台灣醫學,第4卷,第2期,第115-126頁。
101.盧盛忠,1997年,「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102.蕭慶璋,2004年,「公營企業員工參與制對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之實證研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03.賴美秀,1993年,「父母之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自尊和同儕接納度之關係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4.龍育民,1999年,「軍官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05.藍采風,1985年,「生活的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06.顏瑞伶,2002年,「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逢甲大學保險所碩士論文。
107.蘇東平,1982年,「生活壓力與疾病」,臨床醫學,第9卷,第4期,第303-310頁。
108.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惠雅、幸曼玲、陳季綢、吳敏而、柯華崴、陳淑美,1991年,「發展心理學」,初版,台北: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