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 電子病歷

 國內在電子簽章法通過了之後,衛生署便全面推動國內電子病歷系統之發展。
 因此李綜合醫療體系在99年7月成立體系電子病歷推動會議,並於100年9月向當地衛生局報備獲准實施,共申請四大類,包含醫學影像、門診用藥、檢驗報告、出院病摘等。

 透過電子病歷發展,在保障個人健康資訊隱私條件下,提昇醫療資源運用效用;避免重復浪費。
 以服務品質與病人安全提昇為目標,達成全民健康資訊E化流通目標。
 目前李綜合醫療體系正積極拓展電子病歷的施行項目,期望能早日達到成為電子病歷全面推行醫院為目標。

  (1)委員須出席本院小組會議。
  (2)制定本院電子病歷短、中、長期發展目標及相關政策。
  (3)整合醫療資訊系統(住院門診、急診、PACS、檢驗)以提高臨床醫療作業效率及符合新制評鑑規定。
  (4)資料"表單化"包含醫護囑、住院病歷等文字資料及醫學影像圖檔資料、檢驗檢查數值資料,完成電子化作業,以利高層管理、統計及規劃改善措施運用。
  (5)無紙化推動,減少非必要紙張,各科室訊息交換一律使用電子化連結。
  (6)病歷影音化推動,整合醫院現有影像、聲音等檢查功能室資料庫,制定影音使用規範,以利全院共同遵循及資訊單位整合規劃設計,以利醫院影像整合運用。
  (7)電子病歷改善措施,整合電子病歷以期能提高使用者操作界面友善度、完整性及閱讀性。
  (8)因應健保及醫院的品質管控要求、整合資訊以達醫院因應政策變遷及建立良好品管方法與制度。
  (9)協助醫療、教學、研究部門間整合資訊;協助醫師在診治病人同時給予資訊支援,以利收集完整所需的資料,在論文寫作中更便捷。
 (10)審查醫院重大硬體更新及軟體需求建置之優先順序。
 (11)與體系形成資訊發展共識、協調跨院區資訊需求。
 (12)每年至少一次於院級會議報告會務執行成果。

醫療機構實施電子病歷者,應建置電子病歷資訊系統(以下簡稱系統),並具備下列管理機制:

一、標準作業機制:系統建置、維護及稽核之標準作業程序。

二、權限管控機制:電子病歷製作、存取、增刪、查閱、複製、傳輸及其他使用權限之管控。

三、緊急應變機制:系統故障之預防、通報、應變、復原及其他緊急應變措施。

四、系統安全機制:確保系統安全、時間正確、系統備援與資料備份及其他保護措施。

五、傳輸加密機制:網路傳輸電子病歷,使用國際標準組織通用之加密機制。

六、安全事故處理機制:因應系統遭侵入、資料洩漏、毀損或其他安全事故之預防、通報與應變、檢討及修正措施。

執行前項各款管理機制,應製作紀錄,妥善保存至少五年。


狮(學名:Panthera leo)俗稱狮子[4][5][6][7],是一种产自非洲和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栖息於热带草原、半沙漠地带、较稀疏的旱林与灌木丛等生境。体呈暗黄色,尾端具棕黑色丛毛,成年雄性的脖颈到脸周有黄褐色及黑色长毛环绕,为其显著特征。狮子拥有现存猫科中最大的平均体重和仅次於虎的极限体重,一般野生成年雌獅重110–150千克,雄獅重160–200千克,最大的雄獅可超过270千克,圈养下则能达到300千克以上。

狮子是现存唯一以群居为常态的猫科,狮群成员通过相互配合进行协作狩猎,主要捕食斑馬、羚羊、水牛、疣豬等大型和中型有蹄動物,狮子因此得以位居食物鏈的最顶端,与虎同有“兽王”的美誉。

狮子起源於更新世的非洲,在过去兩万年间进入西亚、南亚和巴爾幹半島。由于人类的扩张致其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加之被欧洲人大量猎杀,狮子已在许多地区绝迹,野生种群现仅见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印度西北的吉尔国家公园。尽管习惯上称狮子的非洲种群为非洲狮,亚洲种群为亞洲獅,但遗传学研究表明,北非、西非及中非的狮子和亚洲狮的關係,比和东非、南非的狮子更为亲近。因此,狮子现被分为两个亞種,即分布在亚洲、北非、西非和中非的北方狮(P. l. leo),與分布在东非和南非的南方狮(P. l. melanochaita)。

最早獅子在漢語中被稱為狻猊(suān ní,又写作狻麑),乃西域語言直接音譯的詞彙,後來簡化作“師”,最後才演變為“獅”。中國不產獅子,最早進入中國的獅子為產自南亞和西亞的亞洲獅,是东汉时期月氏国送给汉朝政府的礼物,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成为古代国人膜拜的一种动物。今天印地語稱之爲सिंह(sinha)、旁遮普語稱之爲ਸ਼ੇਰ(Śēra)、波斯語稱之爲شیر(shir)。

形态特征[编辑]

世界上唯一一种兩性異形的猫科动物,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是非洲顶级的食肉动物。野生雄狮体重138-275公斤,全长可达3.2公尺。雌狮体重85-182公斤,全长可达2.7公尺。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有很长的鬃毛,顏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屬於第二性徵;雌獅在特定條件下亦可以長出鬃毛,展露雄獅的特質[8]。

經坦桑尼亞塞伦盖蒂國家公園的獅子的長期研究中發現,雄獅的鬃毛顏色與睪丸激素相關,深黑色的鬃毛對雌獅的吸引力遠高於淡色系的鬃毛。

生活環境[编辑]

過去從歐洲南部、西亞、印度和非洲都有獅。冰河期間一個亞種還在中歐和北美洲生存過,但冰河期後牠們就消失了。按當時學者的報導,到古希臘時​​期在巴爾幹半島還有獅生存。

過去除森林和極地外,獅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都有,今天牠們的生存環境大大地縮小了。牠們比較喜歡草原,也在旱林和沙漠中出現。在位于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北部和安哥拉境内,无比贫瘠的納米比沙漠里,生活着一种自然界最顽强的狮子:沙漠狮。

生活方式[编辑]

社會結構[编辑]

獅子是以雌性為主的群體,雌性終其一生不會離開獅群,但雄獅可能會因為年齡或是受到外來雄獅挑戰而離開群體,在獅群中,雄獅主要負責巡邏地盤、保衛幼獅與母獅等工作,雌獅主要負責獵食,當獵食體型較大的獵物時,雄獅會協助雌獅一同捕獵。一個獅群可以由3至50隻獅組成,一般在一個獅群中只有一隻成年的雄獅,而較大的獅群可能有複數的成年雄獅,未成年的雄獅在獅群中,一般在成年時(約三年)就會被驅逐,以防其挑戰生父的獅王地位,而雌獅成年後則留在群內。而在肯亞中北部的桑布魯國家保護區,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了數十隻與眾不同的獅子,和生活在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塞伦盖蒂國家公園等地方以獅群為主、過著群居生活的獅子不同,而是像老虎那樣過著獨居生活,雄獅和雌獅只在交配時期才會待在一起,雄獅獨自捕獵,雌獅獨自撫養幼崽。獨居的獅子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早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就已經被證實存在了。

年輕的雄獅在被驅離出生的群體,會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過著獨自流浪捕獵的生活,直到向別的獅群的獅王挑戰;雄獅們也可能會結盟成一群體行動,雄獅群終其一生會遷徙許多次,最後到離出生地非常遠的地方,或直到牠們自己成為一個獅群的首領。一般牠們要到六歲或更老才能達到這個地位。當獅群的雄獅王老了或虛弱時,就會有年輕的雄獅向牠挑戰,戰敗的雄獅不是死亡就是逃亡。新獅王會將前任獅王所生的幼獅全部殺死,這樣雌獅才願和新獅王交配。

一個獅群的領地面積從20到400平方千米不等。一個領地的大小與獅群的大小和領地內獵物的多少有關。獅群一般用糞便、尿和從遠方就听得見的呼叫聲來標誌牠們的領地。

沙漠狮和生活在草原上的典型狮子不同,身材较瘦,毛发更致密(抵抗夜间沙漠的寒冷);狮群规模较小,通常不超过十五只;由于猎物稀少,领地范围更大,行进距离更远;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生活,牠们能长时间不喝水,而从捕获的猎物中获取身体所需的大部分水分。

雖然雄獅在一個獅群中佔有保護者的位置,但只有在一隻雌獅同意的情況下牠才能與牠交配。假如雌獅願意,牠就趴到地上,讓雄獅跨上。從雌獅對雄獅的態度上一般可以看得出雄獅在群中的地位有多高,以及牠會否在下一次角鬥中被驅逐。

雌獅的懷孕期一般是三個半月,一次生二至四隻幼崽。幼崽能找獅群中任何有奶水的雌獅吸奶而不限生母,撫養幼崽是獅群所有母獅的責任。幼崽的吸奶期是六個月,此後牠們還跟著母親約兩年。雌獅一般在三年後,雄獅在五年後性成熟。亦曾有研究指,雄獅跟雌獅成功交配出來超過一歲的小獅子在三隻裡只有一隻可以活過20年。一般只有雌獅會活這麼長。因為雄獅在此之前就會被其他年輕雄獅殺死或驅逐,受驅逐的雄獅若無法佔領其他獅群則相當容易餓死,因此雄獅們也有機會結盟成為一群體。一般雄獅的壽命不超過12年,相反一般雌獅的壽命約15-18歲。在動物園中有些獅子活到34歲。

一般雌獅獵取食物,雄獅只在牠們年輕時,鬃毛還沒有完全成熟時狩獵,牠們深色的鬃毛使牠們比較容易被看見,因此不太容易獲得成功。然而借助新的科技,近來的研究發現,成年雄獅偏好在夜間或是在樹叢濃密的地方獨自伏擊捕食獵物。這些有別於雌獅在白天群體捕獵的行為在過去難以被傳統的野外研究方式觀察到。如果要捕捉體型更大的獵物時,力量比較強的雄獅也會和雌獅一起參與獵殺。佔據獅群的雄獅通常肩負保護獅群的角色。雄獅會與其他獵食者對抗,如豹、斑鬣狗甚至尼羅鱷,以維護獅群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由於獅子沒有長途追擊的耐力。一般牠們潛伏靠近獵物,然後跳起將獵物撲倒。所以一般採取伏擊的方式捕獲獵物,攻擊中的瞬間速度可達到時速60-80公里。小的獵物一般被咬斷頭頸,大的獵物的頭頸被撕破或被壓抑窒息。會集體合作捕獵,對追不上的獵物如飛羚會驅趕至埋伏處然後突襲;對付長頸鹿這種巨大的獵物會耗盡其體力再撲倒,往往耗時數小時;對水牛或牛羚等大型獵物都是從後方抓住腿而撲倒並咬住其喉嚨使其窒息。

獵物中包括羚羊、小羚羊、牛羚、斑馬、非洲水牛、長頸鹿、尼羅鱷、大象幼獸、河馬、河馬幼獸、犀牛幼獸,也包括狒狒、兔、鳥、疣豬、非洲冕豪豬,有時甚至魚和蛇,或是襲擊牧民飼養的家畜,獅有可能會去捕殺獵豹、花豹、鬣狗、胡狼、非洲野犬、鱷魚等食肉動物。也有过多只狮子联手捕捉落单大象的记录。獵物被捕穫後按群內地位的高低進食:首先是雄獅,然後是地位最高的雌獅,幼獅最後。往往會因此產生群內的地位爭端,這樣的爭鬥往往會導致受傷。

納米比沙漠的沙漠狮主要猎物是羚羊、鸵鸟,有时也会捕杀长颈鹿,有时还会来到沙漠西部边缘的“骷髅海岸”捕杀海豹。而納米比沙漠的西边就是大西洋,但是海洋却没有给沙漠带来丰沛的降水,反而使纳米布沙漠中的沙子越来越多,这也是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成的。

獅子有時也腐食。牠們會搶奪其牠食肉動物如豹(會爬樹搶奪食物)、獵豹或鱷魚的獵物,有時也從鬣狗口中搶奪食物。

如同非洲的其他大動物,對獅子來說最大的危機是人的獵捕。在所有獅子活動的地區,在過去一些年中對牠們的獵捕減少到了可以容忍的地步。

疾病是另一個大的威脅。1995年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首次發現對獅子致命的肺結核。在這個公園的南部90%的獅子已被感染,而這個疾病還在向北部擴展。獅子的病是從牠們的主要獵物之一,野牛身上感染來的,而野牛是在與家牛接觸後感染的。野牛的感染率達70%。這種病在獅子身上主要發在消化系統。獅子得病後體力衰弱,變瘦,一般在數年內死亡。

除了結核病外還有另一種病威脅獅子的生存。也許牠們是使得獅子感染結核病的原因。約60%到70%的獅子帶有一種被稱為FIV(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貓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這種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近,牠損害獅子的免疫能力。

遭遇獅子時的應對方式[编辑]

經過獅子出沒地,不論如何也應攜帶長棍或手杖之類的工具。無處可躲時絕對不可以拔腿就跑,否則一般獅子怕人的天性會在這一刻消失,進而將你判定成獵物。人跑不過獅子,而且獅子也會爬樹,唯一有機會存活的方式是奮戰到底。雙手持棍把棍端對準獅子的喉嚨,慢慢後退走開,要是牠先蹲下而撲過來時,就往牠的喉嚨用力戳,再用棍子去一步一步向前推牠,這樣牠會有想吐的感覺,便可以把獅子往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