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記者林立恩、林季亭、吳昱霆 綜合報導】 校園鐘聲響起,56歲的國中老師林佑吉踏進教室,準備開始一天的課程。教學生涯邁入第27年的他,因為四年前的年金改革,將老師領取月退休金的年齡下限提高至58歲,無可奈何之下選擇延後退休。但這個決定背後的故事,若未被細細傾聽,又有誰願意正視他們的無奈?回想起得知年改的當下,老師們依然感到難以接受。

2018年政府啟動軍公教年改影響到全台超過14萬的國中小教師,退休年齡與退休金替代率都做了重大改動。原本法規訂定為75制,是指年資加上年齡要超過75,規定年齡至少50歲以上的退休老師,可以每月領取定額的退休金。但在2018年的改革後改為85制,也就是年資加上年齡需超過85,且老師退休年齡至少要在58歲以上,才有資格提領月退休金。因此直接導致老師們延後退休,進而衝擊整個校園的年齡結構。

資深老師卡在前頭,懷抱著教師夢的後輩也不知該何去何從,校園裡年輕老師的身影越來越少。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在國中階段,107年30歲以下的老師比例為7.9%,110年下降至6.5%;50歲以上老師則從107年的13.7%,上升到110年的20.5%。

除了校園年齡結構外,半強迫的延後退休對這些任教超過20年的資深老師來說,體力與心態都是挑戰。熟悉的校園和教學日常,變得不再輕鬆。此外師生年齡差距擴大,代溝問題逐漸明顯,教學品質也可能連帶受到影響。

老師曾經是大眾眼中,優質穩定的工作,在年金改革後卻都變了樣。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有教師夢,教育的目的也變得不再純粹。

雖然年改後續問題重重,但政策已成定局,年輕學子的教育不能暫停,老老師們也只能奮力跟上時代。 老師權益、國家財政及教育品質,沒有一個應該被輕易犧牲,三者之間如何平衡、和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估服務35年才能退休

年金改革上路後,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教師的年齡結構,依照教育部的統計,100學年時有約一半的教師其年齡在40歲以下,但本111學年,40歲以下教師的比率已經降到3成以下;50歲以上的教師,10年來占比則從1成上升到近3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年紀輕的教師占比越來越低,年紀大的教師占比越來越高。年金改革後,月退休金的請領年齡逐年延後,造成「老」老師的現象越來越重。

依據《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如果是屆齡退休者,則月退休金的起支標準為「年資至少15年、年齡滿65歲」,申請一般自願退休,則在年資滿15年的情況下,年齡滿58歲即可開始支領月退休金。一般師培畢業、教檢通過、實習完成,如果順利考上教甄,進入教職年齡大約落在23至24歲,若要到58歲退休,恐怕得服務35年左右,非常漫長的工作期程。

教學變革與示範疑慮

「老」老師因為年金改革無法提前退休,教師年齡結構失衡,又因為少子化,正式教甄開缺保守(怕超額難處理),以致年輕教師到處流浪代理代課,師資處在不穩定狀態。雖然資深教師在教學或班級經營上,有豐富的經驗,也比年輕教師扎實,但體能隨年紀增長而下降,甚或健康情況不若以往,在面對新課綱的課程教學變革,以及後疫情時代的數位遠距教學,總會覺得力不從心,這也是大部分家長所擔憂的。

與我們鄰近的日本,中小學教師屆齡退休年齡為60歲,比我們少5歲,且60歲以前可選擇在符合條件下提前退休,我們的規則是從58歲往上加,日本卻是由60歲往下降,顯見我們的「老」老師現象比起日本嚴重許多。雖然現代人的餘命很長,但中小學教職工作對象是18歲以下的孩子,有些體力比較耗損的科目如體育課,60歲以上的教師如何作示範?恐怕這些問題都需要仔細地推敲。

世代沒得交接的窘境

年金改革前「老」、「中」、「青」的教師數量在校園內還算平均,在經驗傳承與教學創新上可以綿延不絕。年金改革後,此種平衡的現象被打破了,換來的是老的出得慢,年輕的進不來,落得有經驗沒人可傳承的窘境,這確實是一種另類的「校園危機」,主管機關應重視此問題的嚴重性。

年金改革之於中小學教師,建議檢討修正,可考慮降低58歲月退的門檻,並給予滿多少歲退休的優惠,如此,可兼顧年金改革的精神,也可讓中小學師資年齡結構恢復平衡,這才是改革之幸,學生之福。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按讚、追蹤《壹蘋新聞網》各大臉書粉絲團,即時新聞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聞!

►壹蘋新聞網粉絲團

►壹蘋娛樂粉絲團

►壹蘋時尚粉絲團

★快點加入《壹蘋》Line,和我們做好友!★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教師退休金制度不斷改革,如今除了計算服務年資和薪水以外,也要注意退休時間所對應的調整額度。依據《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自民國107年起,公立學校老師的退休金的平均薪額、所得替代率等都會逐年修正,到底公立學校教師的退休金如何計算?有沒有線上試算的網址呢?這篇告訴您。

退休總所得=優存利息+退休金

公教人員的退休金計算有些複雜,最主要的來源分為「優存利息」和「退休金」兩個部分。其中,優存利息將逐年調降,而退休金的計算基準也將從「5年平均薪額」逐年調整為「15年平均薪額」。

除了「優存利息」、「退休金」之外,公立教師也要注意「所得替代率」的問題,如果教師最後計算出的金額高於所得替代率,則退休金會以所得替代率之計算結果為準。所得替代率就像是退休金的最高門檻,近年也陸續調降所得替代率的百分比。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公立教師在退休後,可以領取退休金和優存利息所得。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在改革後,退休教師之優存利率將逐年調降,也將調整均薪的計算基準。如果在調整後教師之退休金仍然高於所得替代率上限金額,則會降至所得替代率上限金額。

退休金請領類型:一次退休金、月退休金、兼領退休金

公教人員最主要有3種退休金請領模式,分別為一次退休金、月退休金、以及兼領退休金,兼領退休金指的是同時請領1/2的一次退休金和1/2的月退休金。根據教師人員所選擇的退休金請領方式不同,優存利息、退休金的計算也將受到影響。

舉例來說,在優存利息方面,請領一次退休金者,本金裡面等於和低於最低保障金額的部分,可享有18%利率,而超過的部分可享有12%利率,此12%的部分會逐年調降至6%。至於請領月退休金者,優存利息將在110年以後調降至0%,優存本金也會全部領回,不再享有優存利率優惠。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根據退休金的請領方式不同,優惠存款利率的調降幅度也不同。

公教人員退休金計算公式:基數=均俸x2

民國85年後退休之公教人員適用新制退休金計算標準,無論是申請月退休金、一次退休金,都需要先計算出「基數」,也就是「2倍的均俸」。而在改革後,此基數將陸續拉長計算年間,從「退休前5年的平均薪資」逐年調整為「退休前15年的平均薪資」,因此基數的金額也就會逐年降低。

接著,公教人員將依照年資計算不同的比例,得出退休金的請領金額。至於近期將上路之「退撫新制」則是會將公職人員之退休金獨立開戶,讓人員的年資不受到改換服務單位影響。退撫新制適用於民國112年7月1日以後初任教職員,因此在民國112年7月1日前到職者,同樣會以年資作為退休金的計算基準。

老師退休金計算公式(一次請領):

  • 基數=平均均薪×2
  • 前35年,每年算1.5個基數
  • 第36年開始,每年算1個基數
  • 畸零月數按比率計算,未滿1個月以1個月計

老師退休金計算公式(月退休金):

  • 基數=平均均薪×2
  • 前35年,每1年算2%,故35年組成70%
  • 第36年,每年增1%基數
  • 畸零月數按比率計算,未滿1個月以1個月計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老師退休金一次領新舊制和計算方式。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公立教師月退休金計算公式。

所得替代率公式:分母為最後在職本薪2倍、比率逐年調降

所得替代率或可是作退休金的最高門檻,如果超過所得替代率,則退休金會以所得替代率計。所得替代率是一個百分比數值,如果公教人員請領的退休金占比,超過退休時本金之該百分比數,則需調降退休金至所得替代率的百分比為準。白話來說,退休金總額(退休金+優存利息)不可以超過在職時薪水的百分比,此百分比是為所得替代率。

另外,所得替代率將依照改革逐年降低,幅度為每年調降1.5%。而所得替代率的比率也會依照年資不同,例如年資30年所得替代率的比率在民國107年為67.5%,直到118年會降低至52.5%。因此,如果公教人員請領之退休金額度等於所得替代率比率,則退休金將逐年減少。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所得替代率計算公式。需注意的是,分子之「月退休」為上一段落介紹之「均薪」計算基數成果,而分母數值為「最後在職時年薪的2倍」,非平均薪資。
教師年金改革前後比較
▲公教人員退休之最低保障金額,因此無論如何調整,月退休金都不會低於32160元。以上圖為例,擁有40年資的退休老師107年度之所得替代率為77.5%,而在118年以後,所得替代率為62.5%。

公教人員退休金線上試算:退休金試算器

目前僅有銓敘部提出之「公務人員退休所得試算系統」,其中並未包含公教人員,另外教育部也並未提出教職人員退休金之線上試算網站。不過,公教人員仍可使用台灣銀行「公教人員保險網路e系統」掌握優存利息相關資訊。

最後,如果想查詢個人薪資與退休相關資訊,可登入行政院人事處之「人事服務網」查詢。至於其他更多公立教師退休相關資訊,可查詢《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教育部人事處之「年金改革相關規定」網站。

公立老師退休金相關資訊:

  • 《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
  • 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說明
  • 公教人員年金改革制度介紹
  • 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 重點規定
  • 教育部人事處:年金改革相關規定

(Visited 23,153 times, 7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