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罵 教育 誤 了 孩子 一生

有一天,我在某大學上EMBA的課時,講到羅馬帝國皇帝奧里略說:形塑我們的不是經驗,是回應經驗的方式。因為不同的行為會造成不同的大腦神經連接,形成不同迴路,帶出不同的人生。

課後,有位經理前來跟我說,17年前,他曾任國中導師,他的班級在秩序和整潔比賽中落後,周會時,校長把他叫上升旗台,頒給他一面像國旗那樣大的「黑旗」,叫他掛在教室門口,給過往的師生看,還叫樂隊奏樂。

他跟校長說,不要用羞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在愛中成長的人,懂得寬恕;在懲罰中成長的人,只會記仇。校長反駁他,「玉不琢,不成器」。他在考績被打乙等後,憤而辭職轉去經商。最近公教人員年金出了問題,有人恭喜他當年逃得快,他卻很傷感,他說他其實是喜歡教書的,也一直懷疑當年選擇是否正確。

不當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我聽了很感慨。我們打罵孩子都說是「為你好」,但卻不了解驚恐、懲罰和當眾羞辱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對大腦改變的威力。四川汶川地震25天後,研究者把受災戶送到核磁共振中掃描大腦,結果發現,掌管情緒的迴路整個改變了。

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了自尊心,品德就瓦解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像韓信,忍得了胯下之辱,尤其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國中生。很多人變成醉漢、賭徒和盜賊,都是由於失去了自尊心。

那個校長不了解價值觀跟自我認同是一體兩面,價值觀引導我們選擇,選擇又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人生是自己勾勒出來的畫稿,所以巴菲特才會說:金錢來來去去,價值觀才是最可靠的貨幣,它讓我們購得自我尊重和心靈的平靜。我們用羞辱方式去教育學生,就難怪社會愈來愈暴力了。

我對這位經理說,人生本來就是不停在做選擇,丹麥哲學家齊克果說:不做選擇本身就是一個選擇,不做決定本身就是一個決定。事情做了就不要後悔,因為選擇只是一個開始,圓滿地完成它才是目標。最好「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人生不能盡如君意,我以前也想念考古,但父親不准。但是只要眼睛往前看,每一行業都能找到自己頭上的那片天。

原刊於《天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


打 罵 教育 誤 了 孩子 一生

現任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1969年台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回台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 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已翻譯50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近千所中小學。

▸打罵教育長大的孩子,會影響其一生

網路上,一直流傳著以上這張圖。想必有許多家長感觸很深吧!圖中的父親面目猙獰,舉起手要對孩子施暴,孩子驚恐地坐在椅子上,只能用徒手防衛。可悲的是,這些來自父親的傷害,不知不覺中烙印在他的骨子裡。於是,他長大後也不自覺成為父親的模樣,又把這些巴掌繼承給自己的後代,就這樣不斷地反覆循環。雖然只是用一張簡單的圖片,卻充分地表達「打罵」教育對孩子性格、人生的塑造,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現實生活中,那些在打罵教育中長大的孩子,帶來的傷害要比常人想像的還來得沉重、悲憤。

打 罵 教育 誤 了 孩子 一生

圖片來源|網路

▸沒擺脫母親錯誤教育,她付出慘痛代價

現年56歲的賴佩霞,除了是知名心靈導師外,也是藝人隋棠的婆婆。在她尚未接觸與研究心理學之前,她就因擺脫不了母親的錯誤教育,而付出過慘重代價。她的母親來自小鎮,讀的書不多,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和父親離了婚。像很多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一樣,賴佩霞的母親敏感、多疑,充滿哀傷。因為基本上不怎麼和家人聯繫,也沒有什麼朋友,所以賴佩霞成為了母親生活的所有動力,與此同時,也成了母親發洩對不如意生活的出氣筒。

▸以為媽媽的打罵,就是一種愛的方式

每次媽媽打她、罵她的時候,都會說「這世上沒有任何人要你,只有我要你,你怎麼可以不聽話?」「我打你罵你,都是因為我愛你。」她很痛苦,可是這些話,她都聽進去了,她為此自卑、懦弱、充滿攻擊性,並以為這就是愛的方式。然而,在她25歲那年,走入人生中第一段婚姻。可是,因為母親根深蒂固的影響,所以在那段婚姻裡,她一直在用抱怨、指責的方式和丈夫相處。結果,最終離婚收場。

打 罵 教育 誤 了 孩子 一生

圖片來源|pixabay

▸父母的打罵,只是強行將不滿遷怒於孩子

有一回,賴佩霞看到一個美國朋友因為孩子大聲嚷嚷,而狠狠地責罵並給予懲罰。但是很快地,這位朋友就對孩子說:「寶貝對不起!我剛才罵你,不是因為你大聲說話,而是因為我工作出問題,是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但是,最可悲的是孩子全盤接受這種錯誤。這一幕,對她的衝擊力很大!一下子把她拉回小時候。她突然意識到,那些打罵孩子的背後,父母的不開心其實是源於對自己現狀的恐慌、對伴侶的不滿,或是無法得到家人的重視。但是這些都是成人自己的人生課題,卻強行轉嫁、遷怒到孩子身上。

▸打罵教育,對孩子有可怕深遠的殺傷力

當她意識到這一點後,開始努力地去改變,試著擺脫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傷害,更重要的是,她不想把這種傷害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賴佩霞曾在採訪中談到:「即使今天我已經擁有先生與孩子的愛,有朋友、學生、老師、讀者們的愛。但是,母親那句『這世上沒有其他人要你』,還是會時不時地在我腦中打轉,特別是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我依然會在很深很深的潛意識裡,感受到那句話的存在。」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打罵出來的

很多時候,孩子因為閱歷限制、認知不足,常常會做出不符合世俗對錯的行為。如果父母能夠耐心地告訴他們「為什麼不能這麼做?但是你可以怎麼做。」相信很多時候,孩子會就此改正。畢竟,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而不是被打罵出來的。或許有家長會問:「不打不罵,那孩子要怎麼管教?」不打不罵,不代表孩子犯錯不懲罰,關鍵是要如何合理地懲罰!

打 罵 教育 誤 了 孩子 一生

圖片來源|pixabay

▸將犯錯行為分等級,並給予適當處罰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好的家庭教育,一定少不了家規。所以,建議家長們將日常中的錯誤行為分級。讓孩子瞭解一旦犯下哪些錯誤,就應該接受什麼樣的處罰。當孩子犯錯時,進行適當的懲罰是有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以及「維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家長們在懲罰時,一定要遵循以下這三條原則:

讓孩子明白懲罰原因

懲罰前一定要先談心溝通,讓孩子知道為什麼錯,之後再進行懲罰。不然孩子對家規與懲罰只會恐懼和厭惡,不會心甘情願地遵守。

以尊重為基礎的懲罰

孩子重犯舊錯的時候,自己內心已經很不好受。這時候,家長要適當學會沉默,靜觀其變。不翻舊帳、不辱罵、不要指責,更不要說「你死不悔改」等過分詞語。

遵循家規處罰不破例

既然「家規」是大家一起商量制定,彼此就有遵守的義務。不要因為孩子撒嬌、耍賴,而隨意改變破例。

打 罵 教育 誤 了 孩子 一生

圖片來源|pixabay

▸以溫柔的雙手,指引孩子前進

其實,每個犯錯的孩子,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正確指引,而不是在拳頭和責罵中感到絕望。希望每個父母都能給予孩子信任和愛,並且學會伸出溫柔的手指引他們前進。記住: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

【本篇文章Oh my mom 編輯整理撰寫,非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Oh my mom!我的媽呀!誠徵駐站作家|如果您也喜歡寫作,也擅長用文字感動人心。不管是育兒新知、親子教育、婚姻愛情等,都歡迎來信投稿。文章將會由編輯部潤飾後,刊登在 Oh my mom!我的媽呀!粉絲專頁。期待您加入駐站作家的行列!有興趣歡迎聯絡我們>> 點我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