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2016-09-12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認知了自律神經對健康的影響之後,接下來,要進一步認識HPA軸(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軸上每一部門環環相扣,情緒、荷爾蒙與自律神經的關係更是密不可分、相互影響。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1.腎上腺在遭遇刺激、壓力時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心跳加速、代謝力提升,短時間內能使人體得以應付外來壓力。但若體內長期壓力荷爾蒙過高,反而會使免疫力下降、下視丘萎、情緒更焦慮、緊張。 

2.荷爾蒙在女性生理期時會陷入短暫混亂,影響下視丘、自律神經失常,連帶使全身產生大大小小的毛病。反過來說,當自律神經失調,荷爾蒙也會變得混亂。 

3.感性腦掌控情緒,並影響下視丘與自律神經。因此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或長期壓抑情緒都可能使自律神經失調。 

4.下視丘掌握睡眠與甦醒,因此負面情緒、壓力會造成失眠;長期失眠則會使自律神經失調。 

5.神經傳遞物質中有兩者與快樂、幹勁的情緒有關,是為血清素、多巴胺,此二者更能保護腦細胞免於老化造成的記憶力傷害,是相當重要的神經傳遞物質。兩者的原料分別是天然胺基酸中的色胺酸、酪胺酸,因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必須靠天然食物補充。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身體擁有充足的好營養素,自律神經就會平衡! 

當一個人想要有所改變時,飲食是最容易調整也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怎麼吃最好?李德初醫師親授的三個要點一定要學起來! 

少吃發炎食物 

李德初提醒,當你感覺心情不好、注意力無法集中、昏昏欲睡,可能要想想是不是今天油炸食品、人工添加物、反式脂肪或高糖、高鹽食物吃得太多了,有些人喝咖啡會心悸、喝牛奶會拉肚子,這些發炎食物就應該少碰為妙。因為這些食品會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或造成慢性發炎,使自律神經緊張,身心症狀也就一個個迸發出來了。 

多吃Omega-3 等營養素 

有些時候,自律神經已沒辦法靠個人意志穩定下來,這時候就該借助營養素之力。醫學上已有研究確定,面對同樣的問題時,體內若有充足的Omega-3、維生素B群、色胺酸、葉酸、異黃酮等營養素,壓力、情緒會緩和很多,自律神經也會更為平衡。 

晚餐減量,修復自律神經 

李德初建議,每餐不要吃太飽,七、八分飽即可,晚餐也建議減半,讓自律神經有時間修復。因為在中醫理論中,晚間9~11點是「三焦經」的運作時刻, 而這條經線與自律神經有密切關係, 因此晚餐吃少一些,讓身體系統能充分休息, 就能夠平衡三焦經。 

延伸閱讀:日女醫生1日5餐瘦身法,竟瘦下16公斤

標籤:
  • 自律神經失調
  • 自律神經
  • 下視丘
  • 神經失調
  • 護腦
  • 酪胺酸
  • 三焦經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沒生病但全身不對勁?暈眩、失眠卻找不出原因?小心可能「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維持生理功能,無法用意識控制;當負責警戒的交感神經與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作用失衡,就會產生不適症狀。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怎麼吃?以下讓營養師告訴你飲食建議。

「交感神經」在白天活躍,「副交感神經」放鬆身體

營養師陳嫚羚說明,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這兩種神經會互相調節,掌管人體的體溫、血壓、心跳、腸胃蠕動、呼吸、流汗等各種生理狀態,遍布全身,無法受意識控制。「交感神經」在白天比較活躍,讓我們血壓、心跳都上升,可以有活動力及提高警覺、精神,能夠全力以赴工作。「副交感神經」則是晚上比較活躍,會放鬆身體,讓心跳速度減慢、體溫下降,準備進入睡眠休息。

當自律神經發生失調的狀況,可能就會發生晚上交感神經太興奮而睡不著;白天副交感神經活躍而感到疲累、懶散無力。

看更多:神經緊繃、睡不好、各種疼痛…揭密!把「失控的身體」拉回來的祕密武器

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症狀

1.失眠:入睡困難、半夜醒來、清晨早醒。
2.眩暈:起立暈眩,感覺飄飄暈暈的。
3.胸口煩悶:胸口悶,好像被堵住,感覺呼吸不順。
4.喉嚨不適:有異物感、壓迫感,不能吞口水。
5.只有某部位出汗:手掌腳底出汗或只有頭部流汗。
6.火燒心、飽脹感:胃食道逆流、胃痛、反胃。
7.腹瀉、便祕:例如腸躁症、腹痛。
8.莫名頭痛:偏頭痛或緊縮性頭痛。

看更多:關詩敏自律神經失調,大喊「命快沒了」!自律神經失調後果有多慘?

自律神經失調6個飲食建議

陳嫚羚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不舒服的症狀也沒有特異性,而且往往檢查後還是找不到原因。若長期失調,會對身體及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可能會提高憂鬱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自律神經失調一定要重視調整。以下她分享自律神經失調的飲食建議。

1.水要喝夠

陳嫚羚說,盡量維持只吃天然原型食物,並每天喝足夠量的水,因為缺水會影響生理功能運作,可能加重症狀。建議每日飲水量為:每公斤體重×30~40ml。

看更多:有喝水就好?泌尿科醫師親授6個正確喝水方式

2.控制鹽分

如果鈉攝取過多,易促使交感神經活性提高,不利調節。應少吃加工食品、零食餅乾,減少醬料、調味料和重口味食物。

3.減少精緻醣類

血糖起伏愈大,愈不利於自律神經的調節,會降低穩定性。應少吃麵包、蛋糕、甜點、含糖飲料、勾芡食物、糕餅。

4.戒咖啡因

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應避免咖啡、可樂、綠茶、紅茶、烏龍、可可、提神飲料。

5.戒酒精

酒精會抑制副交感神經活動,降低睡眠品質,酒精也會利尿增加水分流失。

6.補充維生素B群和E

研究發現,缺乏B群和維生素E,容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B群食物可從糙米、雞蛋、瘦豬肉中補充;富含維生素E食物則有橄欖油、無調味堅果。

看更多:吃對食物補充B群!營養師點名「高B群食物」 多吃堅果、麥片、豆製品、花椰菜

改變生活習慣:保持運動、調整睡眠、正向思考

除了飲食調整,生活作息上也要搭配改變!陳嫚羚說,盡量保持運動習慣,做做有氧運動、伸展操、放鬆瑜伽等都很適合;調整睡眠,睡前不看3C、固定時間休息、白天曬一點太陽;另外,試著轉換思考模式,放棄完美主義,正面看待事情。陳嫚羚也提醒,若身體有嚴重不適症狀的話,還是要先請醫師幫忙檢查診斷。

◎ 圖片來源/陳嫚羚營養師‧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營養嫚嫚說-嫚嫚營養師

→投票選你最愛的功能再抽廚具組,活動至2021/9/26!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常覺得身體很不舒服,容易感到焦躁或是沒有理由的疲憊,甚至晚上睡不著,伴隨消化不好、腸躁症,去看醫生也查不出原因…其實,這些都是典型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你的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失調,才導致種種身心問題!那應該怎麼辦呢?本文帶你了解自律神經失調,用天然的營養品改善以及生活習慣養成,幫助平衡自律神經。

了解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症在醫學領域中算是很標準的「疑難雜症」,我們要知道自律神經失調」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生理表現,警訊著身體狀況要注意了。

我們的自律神經分為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主亢奮、提高專注力;副交感則負責抑制、讓人放鬆。當兩者失去平衡,當我們面對壓力、考試、工作等需要專注力時,交感神經就會開始運作;當我們需要休息、修復時,譬如睡眠的時候,就換副交感神經開始工作了。

失調的自律神經如同失去平衡的翹翹板,可能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也可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降低。當自律神經的活性下降且無法調節時,稱之為自律神經失調,受自律神經調控的各個器官便會開始出現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1.頭部症狀:頭痛、頭暈、偏頭痛、頸部僵硬或肩膀緊繃。

2.耳鼻喉症狀:耳鳴、暈眩、鼻過敏、咽喉乾或異物感、容易感冒。

3.胸部、心臟症狀: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血壓偏高、姿勢性低血壓。

4.內分泌症狀:新陳代謝失調、手腳冰冷、臉部潮紅、盜汗。

5.消化症狀:噁心、嘔吐、缺乏食慾、腹脹、腹痛、打嗝、放屁、長期腹瀉、長期便秘、或是腹瀉便秘不時交替

6.泌尿症狀:頻尿、急尿、解尿不乾淨。

7.皮膚症狀:皮膚乾燥、搔癢、過敏等現象。

8.眼睛症狀:眼睛疲勞、視力模糊

9.關節肌肉症狀:頸部緊繃酸痛、肩膀緊繃酸痛; 全身肌肉疼痛、多處神經痛、背部及腰部緊繃疼痛、關節倦怠或無力。

10.精神或其他全身症狀: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減退、情緒起伏不定、易怒、容易緊張、焦慮、憂鬱、全身無力、全身倦怠感、入睡困難、淺眠、多夢、半夜易醒。

延伸閱讀:突然的失眠睡不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教你改善方法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營養素推薦

身體如果缺乏鎂,就可能會有躁動和焦慮、疼痛、疲勞、肌肉痙攣、睡眠障礙(包括失眠)、噁心、嘔吐、心律不整、虛弱、過度換氣。

  • 台灣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每人每日的鎂攝取量,成人男性為380毫克、女性為320毫克、懷孕婦女為350毫克。

延伸閱讀:最完整的「鎂」功效介紹!告訴您鎂的正確吃法與攝取量、功效副作用

鈣負責把大腦、神經系統下達的命令傳送出去,包含控制肌肉的收縮、放鬆。所以在缺乏鈣離子的情況下,心臟會開始過度收縮、引起心悸。因鈣離子是重要的神經代謝元素,如果缺乏鈣質協助代謝,自律神經失調,就會讓神經過度興奮,導致失眠。

  •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每日建議鈣攝取量,7-9歲為800 mg、10-12歲為1000 mg、13-18歲為1200 mg、成人則為1000 mg。

延伸閱讀:如何阻止身體缺鈣?天然鈣質食物推薦、補充鈣片時機、劑量及挑選重點!

GABA

GABA(γ-aminobutyric acid,γ-胺基丁酸)是一種抑制神經傳導物質,可以調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降低神經的興奮性,使身心平靜放鬆,達到消除壓力及舒眠的效果。

  • 建議補充劑量:補充250~500mg

延伸閱讀:GABA是什麼?帶您了解功效與副作用,想睡好?看這篇一次懂!

維他命B群

維生素B能夠幫助神經正常運作,維生素B1可促使腦神經傳達物質正常運作,保持精神安定;維生素B6可幫助胺基酸生成,胺基酸是分泌血清素的原料,攝取含有胺基酸的食物可使精神安定。

  • 建議補充劑量:10-30毫克/天,一般綜合維他命的鐵就足夠,不需額外補充單方。

延伸閱讀:一次了解維他命B6的食物、功效、副作用

色胺酸

色胺酸可以舒緩情緒、讓人放鬆、夜間可獲得更充分的休息。
常聽到褪黑激素能夠幫助入眠,其實褪黑激素就是由「色胺酸」作為原料轉化而來,補充色胺酸讓身體需要褪黑激素時,以自然的方式生成所需的褪黑激素,使情緒更加穩定。

  • 成人以每天「每1kg體重2mg」為宜,以60kg者為例,一天就是120mg,透過飲食自然攝取的話100~200mg是較適當的

延伸閱讀:教你一次看懂色胺酸如何吃、功效及副作用

Omega-3

Omega-3脂肪酸(特別是EPA)已經有多項研究認為對情緒有正面助益,是血清素的原料,具安定神經、抗憂鬱的效果。

  • 一般保健,每日建議Omega-3攝取1000毫克。 懷孕補充,每日建議DHA 300毫克或Omega-3 2-3000毫克。 大腦保健,每日建議DHA 900毫克或Omega-3 2000毫克。

延伸閱讀:【魚油挑選推薦大全】魚油rTG型吸收率最高?魚油怎麼選?

維他命C

感覺到壓力時,體內的維生素C會大量流失,多攝取維生素C(葡萄柚、橘子、檸檬)有助於讓腎上腺皮質固醇分泌,提高抗壓性與身體免疫力,改善與預防自律神經失調。

  • 成人的建議維生素C每日攝入量約為100毫克

維他命D

維持血鈣濃度的平衡及促進腸道增加鈣質吸收,協助神經傳導、合成血清素、肌肉收縮,缺乏時會焦慮、肌肉無力、骨質疏鬆。

  • 依照「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及其說明」每日的建議攝取量是出生~1歲:10微克(400 IU),1歲~50歲:5微克(200 IU),51歲以上:10微克(400 IU);每日攝取量上限是1歲以下:25微克(1000 IU),1歲以上:50微克(2000 IU)。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方法

  1. 腹式呼吸啟動副交感神經
  2. 用食物保養神經的作用穩定,少吃發炎食物 
  3. 運動改善自律神經的功能
  4. 睡眠時間固定,別熬夜
  5. 保持安定情緒,別讓自己承受過多壓力
自律神經失調是缺乏什麼

延伸閱讀:

更年期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有何症狀

色胺酸食物懶人包整理

4大選購維他命D重點!

天然維他命C功效、副作用一次搞懂

您可能想知道?

瀏覽人數: 4,358

文章導覽

自律神經失調要吃什麼食物?

想預防並治療自律神經失調,調整飲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而維生素B能夠幫助神經正常運作,維生素B1(豬肉、鰻魚、糙米)可促使腦神經傳達物質正常運作,保持精神安定,維生素B6可幫助胺基酸生成,胺基酸是分泌血清素的原料,攝取含有胺基酸的食物可使精神安定(沙丁魚、秋刀魚、酒粕、鰹魚、鮭魚)。

b群可以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嗎?

維生素B群在人體內可以幫助補充能量、促進神經細胞修復,因此,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自然能攝取到足夠的B群,同時也有助於調整自律神經

60歲以上自律神經失調要吃什麼食物?

營養師李婉萍指出,鈣、鎂能穩定神經與放鬆肌肉,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高麗菜、洋蔥、南瓜、秋葵等補充鈣,但成人一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光靠這些飲食可能攝取不足,建議每天喝500毫升牛奶,鎂則可堅果類攝取。 血清素與GABA也有助安定神經,合成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營養素包括全穀類、豆類、鱸魚、香魚、白帶魚等。

魚油可以調節自律神經嗎?

天然TG型式魚油魚油調節心律以及面對壓力反射的敏感性,是維持自律神經動態平衡的必備營養素,並能鞏固神經系統發展、助您遠離憂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