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一種 好 叫 我 是 為 你 好

情感暴力可以存在於很多親密關係中,而施暴者如果擁有教師、醫生、父母、律師等身分,就可以更容易地站在道德至高點施暴,而受害者永遠處於一個無法反駁的下風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情感暴力》這本書中主要描述了父母與孩子存在的情感暴力,加以其他的親情、愛情甚至委託律師間的情感暴力情況。之所以在父母與子女間著墨較重,是因為如上所述,情感暴力的施暴者在加藤諦三的分析下都用道德至高點作為情感暴力施暴的掩飾,遮掩著施暴的情形,並將自己喬裝成「付出者」、「犧牲者」、「以恩人自居」而為人父母對子女施暴是再簡單不過的了,在此指出一二。

「父母的佔有慾很強,他們的恨意和恐懼便會戴著愛的面具流露在孩子面前。這樣的父母不會把自己的能力用在自我實現上,他們只會利用孩子解決自己內心的衝突。他們強迫孩子順從他們,並且巧妙地控制孩子。」

「明明孩子很不幸,他們卻硬說『你真是幸福的孩子。』否認孩子是不幸的這一事實。」

「吵架是吵架,開心是開心,這是健全的反應,也是正常的親子關係的表現。虛假的親子關係,不滿的時候會表現得滿意,但會在孩子最脆弱的時候讓其承擔責任。」

情形不再贅述。很多讀心理學分析書籍的讀者也是更加關注解決辦法部分。因為,畢竟作為受害者去通讀分析其實還是對自己又一次的傷害,即便看透了情感暴力的本質,被最親近的人傷害、羞辱還是人生中不可否認的痛楚。這篇文章主要想說的是加藤諦三給出的「應對指南」。

1.情感暴力的受害者首先要轉換思考方式

「第一件事,就是要認為自己可以去享受充滿樂趣的人生。快樂並非是有罪的。只要自己快樂就好。⋯⋯現實世界並不會因為你快樂而要求你懷有負罪感,需要意識到現實世界中有很多『為我的高興而感到高興的人』。」

這是加藤諦三的原話。他分析,情感暴力施暴者長期向受害者灌輸如果你去追求快樂,就是丟下我,應該有負罪感的情緒,受害者一味接收而無反駁,時間長了,失去生活的能量,覺得自己想要追求快樂,卻彷彿被一個鉛球鎖住腳,動彈不得。人追求快樂是不應該有負罪感的,難道你不應該得嗎?你生來就只應該報答嗎?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破壞掉施虐者強加給自己的世界和自我形象。」

或許作為受害者的你會慢慢發現,信仰系統是最難更改的,但是卻是可以更改的。改變那些你感覺痛苦或者不對勁的束縛,雖然下意識還是覺得那種「信仰」是對的,但是,都可以改變。

2.你要首先意識到,自己正困於沒有任何原因的自我否定中

如果你心說「我的自我否定不是沒有原因的」,那要好好想想這否定究竟是誰加給你的?

有時候我們出於關心,建議對方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卻很容易激怒對方。為什麼呢?

「我叫你不要去你還去,感冒了吧!」

「好啊,我是關心你,你都不聽我的。」

「如果你不想聽我的話,以後就別怪我不關心你!」

「你嫌我煩就是了,那隨便你!」

同場加映:教養心理學:孩子在知錯之後,最不需要的,就是再多一次指責

當你覺得好意不被接納⋯⋯換來的是⋯⋯

「我的狀況我自己知道!」

「你自己還不是喜歡逞強!」

「講話一定要這麼極端嗎?我有逼你關心我嗎?」

「我又沒有嫌你煩,話都是你在講!」

當你感受不到你要的關心,剩下只能反擊⋯⋯。

一個不擅長言語表達關心的人,遇到了不喜歡被人控制和硬性規定的另一半,關心突然變成像是一種權力拔河。關心聽起來像是指令,反彈的人像是叛逆,溝通像是一種自討沒趣。

表達關心的人會覺得:

  1. 我是關心你才這樣勸你
  2. 如果你生病了我會心疼會著急
  3. 我不希望你覺得我煩、嫌我囉唆

被關心的人會覺得:

  1. 我感受到你的關心但希望不要被限制
  2. 希望你能了解我的判斷和想法
  3. 請不要幫我戴上不受教、不聽話、不知好歹的帽子

不只是親密伴侶之間,親子關係之間也經常出現這種「我是為你好,你應該要聽我的」以及「我知道你關心我,但請讓我自己做決定」的溝通斷層。

推薦閱讀:鄧惠文:練習承接對家人的失望,才會變成大人

兩方面的人其實都在「信任」中拔河,但可能不自覺。

有 一種 好 叫 我 是 為 你 好

圖片|來源

前者可能會覺得,對方並不信任他的建議,對方甚至在反彈的時候,對關係會產生反感。他很擔心自己的關心在對方眼裡造成負擔,但又無法忍住不說出來,於是,不小心嘴裡就冒出了這種自我攻擊貶低的話語,例如:「你就是我嫌我煩」、「反正我每次講的妳都不想聽」,其實他當然希望對方不是這樣想的,希望對方趕緊否認並表示在意:「我沒有嫌你煩」、「你講的都我都想聽」,但如果情緒高漲,而這又不是對方想要得到的關心方式,那肯定無法得到這樣的結果,因此說話者的信心大受打擊。

後者亦然,在一個需要被同理及關心的狀況下(可能生病、需要幫助、缺乏經驗等),處於資源上較為弱勢的狀態,但又不希望全然依照對方的建議方式進行,可能透過自我評估,認為自己並非對方陳述的那般脆弱、無助,希望自己能夠至少試試看、量力而為,這時候偏偏感覺對方不但不了解自己,又不肯給予一點彈性空間,頓時會感覺非常不被信任,理性上知道對方是好意關心,但感性上只有感受被限制、被批評,或者更嚴重者,像是被威脅著「以後就得不到關心」似的,讓人信心備受考驗。

「關心」怎麼動搖了「信任」的呢?

主要是因為,我們都在自己的個人角度去「表達我想傳遞的訊息」,而在溝通暢行無阻的時候,傳遞順利,讓彼此的信任橋樑更加穩固,「我說的話被接納,你說的話我想聽」,這就是信任的基本架構:「接納彼此」。

可是當遇到意見分歧、帶有情緒的溝通時,我們若還在自己的角度去「表達我想傳遞的訊息」,即使兩邊都是善意的,但是因為「我說的話沒有被接納,而你說的話我不想聽」,於是信任橋樑此時不通,轉為對對方的負面情緒。

推薦閱讀:溫柔,是一種長期被忽視的人際技巧

當你覺得你懂的比較多(有經驗)、你非常關心對方(感情因素)、你所採用的方式一定是對的(身為父母)的時候,反而要特別留意對方的反應。

因為我們在關係裡面,除了被愛,也需要被信任。

有 一種 好 叫 我 是 為 你 好

1

再次看了《超级演说家》中的寇乃馨《我是为你好》,感触很深。

寇乃馨在演讲中说到,自己的一个男朋友,男朋友是一名知名的电视制片人,做节目非常非常地忙,忙到没有时间陪她,基本上忙到是连睡觉的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忙到男朋友的五脏六腑都感觉要坏了。


超级爱男朋友的她,担心的不行,所以她要去帮男朋友,所以为了男朋友好,决定去找男朋友的上司理论,她破门进了男朋友的顶头上司的办公室,把上司骂得狗血淋头。

“你这样子是以后是没有人帮你做节目的了”

“迟早把所有人都累死”

“你这样没有良心,很过分”
........
结果呢,男朋友被开除了,自己也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被封杀了。

“我是为你好”,最后结果弄得大家都不好。

2

听到最多的“我是为你好”便是父母

这,真的是好吗?

小时候的我们,因为娱乐设施缺乏,情感无处宣泄,写日记表达我们的情感,成为我们最好的倾诉方式,大概被父母偷看日记成为大多数80后、90后的共有回忆之一吧。

每次都说“我是为你好”,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完美地论证自己的观点。

我听到过很多父母和孩子因为偷看日记吵架:

“父母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现在我们看看你的日记怎么了!就是应该看你日记!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去了解你关心你,我们的苦心你懂吗?我们是为你好啊!”

打着“我是为你好”的父母们,你们确定你们有过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过事情吗?

在从未试图尊重他所喜欢的,他所讨厌的一切时,就将你们所认知的“好”与“坏”,你们所认定的“对”与“错”,你们所“喜欢”与“讨厌”的强加给他们,你们考虑过他们的感受吗?你们真的是“为了他们好”吗?

我总觉得孩子除了他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诉求,自己的偏好,自己的爱好与自由,最起码你要相信,他可以做出对他自己最好的选择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令人尊敬的,但是永远不要把情感当做束缚和绑架子女的道德工具。

没有谁可以打着“我是为你好”的称谓去侵犯他人隐私。

3

这种道德绑架一直延续着,生活中不难听到这样的话:

“我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去选这个专业,读这个学校”

“我是为你好,你自己在外面瞎创什么业,所以你要回家考公务员”

“我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和我给你介绍的这个人结婚”

“结婚了,现在要趁着年轻生两个孩子,有子有女才是好人生啊,年纪大了就不好生养了,我是为你好啊。”

“我是为你好.......”

“我是为你好”—— “所以你才要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听劝,不孝顺,不感恩,没良心。”

我们应当尽孝,于情于理孝顺都没错,只是感到惶恐的是,世上有太多人,拿“孝顺”来作为道德绑架的第一步。

这是,真的是好吗?

真正的为你好,是满足对方的需求。

就算不满足,也至少应该尊重一下吧?

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而忽略子女的需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到的子女头上,这真的是爱,是关心吗?

这不是爱,是操控。

即便是父母,也不要擅自为子女做决定,更不要插手他们的人生,侵犯他们的隐私。真正的爱就给彼此留一丝空间和隐私吧!

人总是爱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他人,愿所有父母在强调“我是为你好”时,能为子女们想一想,他们听从了你们的决定,是否真的会幸福?

爱孩子,请尊重你的孩子!

爱孩子,请不要以你的方式去爱孩子!

爱孩子,请用孩子需要的方式、能够接受的方式爱孩子!

爱孩子,请放飞你的孩子吧!

4

在恋爱里,出现“我是为你好”。

过于干涉对方的生活,让对方没有自由。

我们是情侣,我们也应该也需要尊重对方的喜好,尊重对方的隐私,尊重地方独立生活,也许我们热恋时的情浓会让两人如胶如漆。

但在趋于平淡后,总自私地站在自己角度去想,终归会有摩擦,甚至断裂。

身边太多情侣的争吵都是源于相互的无法理解以及过于干涉对方的个人生活。

相爱是一件很微妙又美好的事情,两个人在一起时,当然会有一部分是相似的,或者至少是某一个观念是能够达成共识的,所以才会愿意你侬我侬,相依一起。

“相爱的两个人当然也要一起去旅行看看风景,看夕阳西下,也要一起去购物体验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也要一起去对方爱吃的餐厅,去看对方爱看的书与电影,去听对方爱听的歌。”

若真正相爱,他们无需说出“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因为他们为互相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尊重对方的方式为对方好。

为一个人好,从来不需逞口头之快。

05

我们的生活中从不缺乏道德绑架。

世界上最自私的话莫过于“我是为你好”。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不应该用“我是为你好”来做道德绑架

LOMO

寇乃馨最后说到:

“我们大家一起成长吧,我们一起学习,下一次,当我们,要给我们爱的人说‘我是为你好’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够再体贴一点,再温柔一点,再尊重对方一点,也再肯定对方努力一点。

有时候‘我是为你好’,只不过是我觉得好,你并不好。所以我想说,‘我是为你好’,应该是,用你想要的方法对你好,你需要的方法对你好好,而不是我高兴,我喜欢的方法对你好。

只愿君心知我心。”

任何人都不是谁的附属品。请牢记,无论何时何地,若你真是为了对方好,请用他需要的方式,尊重他的方式对他好。

不要再说出这句自私的“我是为你好”作为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