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 首頁 活動 觀光行事曆

定位點

更新日期:2019-05-22

發佈單位:臺東縣政府

1.1萬

活動時間 2019-06-01~2019-10-13

活動地點 臺東縣關山鎮197縣道(關山至池上)

電話 089-230210

各活動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主

訊息內容

隱藏許多秘境的197縣道作為首次縱谷大地藝術季的大自然舞台,邀集芬蘭、德國、土耳其、日本及臺灣共十位藝術家駐村創作,這十位藝術家以貼近這片土地去認識這裡的美好,與這裡的居民交流互動,真切感受這片土地散發出來的魅力,近距離領受居民流露的暖心善意,轉化成為作品的內醞。

相關連結

  •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網

相關照片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台灣新聞雲〕記者周建芳/台東報導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縱谷大地藝術季7/1開展10件新藝術創作的地景作品,等待民眾到農村趣尋美。後疫情時代,全民防疫不鬆懈之際,不少民眾也安排了島內小旅行準備迎接暑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持續舉辦邁入第四屆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今年邀請10組藝術家到縱谷借景創作,10件作品分別設置在關山、鹿野及海端等農村少為人知的絕美秘境。近年吸引大批朝聖粉絲每年從各縣市前來探尋觀賞作品,也藉此深入到縱谷農村各處,發掘農村好玩好吃好買好有趣的旅遊魅力。「縱谷大地藝術季」將於7月1日縱谷壯觀開展,民眾遊賞臺東不能錯過的療癒首選。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結合在地景色與人文風情打造農村新風貌,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近幾年積極推動「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計畫的目的,從2019年起「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即以自然生態與農村景觀為舞台,在地人文風情做基底,這四年作品設置從池上向南延伸,今年邀請英國、土耳其及韓國等4位國外藝術家,以及6位臺灣藝術家參與創作,10件作品分別設置在海端、關山、鹿野;每件作品就像泰戈爾的漂鳥詩觸動來訪遊客的心靈,以不同的藝術創作姿態,詮釋縱谷有百美與農村的處處精彩。

台東縣王志輝副縣長表示:歷年來的漂鳥197記者會都是下雨,真的是遇水則發,每年來觀看欣賞大地藝術季作品的遊客數也是蒸蒸日上。今年東海岸觀光局也做了許多令人驚豔的藝術品,七八月份南迴線部分也會有許多的藝術品呈現。經由山、海、南迴串聯,整個台東就成為了一個大型的美術、藝術館。去年台東關鍵字搜尋第一名,很多人以為是「熱氣球」,其實不是,搜尋關鍵字最多的是「藝術」兩個字,因為熱氣球季一年僅有一個月多,其他時間就是來欣賞台東的藝術作品,因此欣賞台東的各項藝術創作已經成為了遊客來到台東旅遊的一種方式。雖然大地藝術各縣市都在推廣,但是台東在各單位合作之下,台東是持續在做,也是做得最精采。隨著暑假疫情可能解封,遊客們來到台東,除了看熱氣球,最美星空之外,也能一起體驗大地藝術創作之美。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柯燦堂分局長表示:「全民已經進到與疫情共處的時期,長期累積了許多的壓力與焦慮,縱谷是能讓人大口深呼吸的地方。這二年常聽到遊客分享,訪遊縱谷不僅接近大自然美景,能一次欣賞到數十件的地景作品,跟著作品的足跡像是展開農村的尋寶之旅,沒想到農村這麼好玩又很具知性。這四年辦理縱谷藝術季看到了用藝術搭臺的美好果實,讓來訪旅人視野上有美的饗宴,身心靈也能感染到農村的旺盛生命力。」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今年10件作品分別設置在海端1件、關山有3件,以及鹿野共6件,每件作品藝術家都以地景為主角,用作品傳達自然景觀的生命力與獨特之美。備受矚目的藝術家李維睦作品《在一朵像魚的雲下看風景》,這朵像魚的雲象徵豐收且年年有餘,民眾能自由坐躺在作品下休憩讓風吹過,享受走過四季的風景。《飛向宇宙》為韓國藝術家宋周妍作品,以棲息臺東瀕臨滅絕的「烏頭翁」和「鳥巢」探討「共生」和「夢想」,提醒民眾尊重彼此的生命。英國藝術家Tim Norris作品《無盡的流動》,設置在鹿野新良濕地,作品如懸浮在湖上襯出浪漫的倒影,詮釋輕盈的流動力量,和寧靜而美的存在。藝術家達鳳‧旮赫地的作品《祝福》,借耐侵蝕材質展現人類面臨各種生存環境危機的從容應對,以正直無瑕的心舉起祝福與愛的手勢,祈願與自然生態永續共存。作品《涵化》是土耳其藝術家Varol Topaç與香港藝術家胡梓康、郭笑儀的作品,述說不同文化相遇,創造全新多元文化,用竹子樣態代表自然的無限符號,以靛藍色現人類文化的印痕。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藝術家安君實的作品《孕育》,詮釋來自中央山脈的泉源灌溉平原田野,在流動過程裡許多生命被滋潤成長,有如母親哺育孩子,給予最重要的生命之水。擅長使用異材質的藝術家陳勤《蝴蝶來了》的作品,以飛翔的蝴蝶和聽風說故事來傳達細微的美好意象。借景抒情的作品《浪漫時刻》,藝術家金基使用鮮明的黃紅藍顏色代表天空、土地和臺東的熱情,用重複和節奏性的形狀呈現不同層次的浪漫空間,作品與環境對話,探討人工與自然的和諧。藝術家黃文淵首次嘗試以編織創作的作品《水分子》,呈現動物和植物,山林與海洋,萬物和人類都在水的循環中彼此交會相連。民眾可以走入藝術家董旻晋《川流不息》作品裏,隨四季與光影的變換,雙耳聆聽微風與木條合奏,親身感受大地的溫度。

今年10件與地景交融的作品等待民眾前來用心慢慢觀賞,也許能捕捉作品的呢喃,聽見土地述說的故事。來訪縱谷賞作品時,自我防疫不可鬆懈,務必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讓作品撫慰你的身心靈,也讓防疫沒有破口。更多活動資訊請搜尋「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方網站或粉絲團。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漂鳥197

文章導覽

台灣新聞News 真實地方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