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 手 治療

S.H.E.成員Ella(陳嘉樺)去年4月誕下兒子勁寶,對兒子「愛不釋手」下,便患上了媽媽手!新手媽媽常忙於替寶貝孩子擠奶、換尿布、洗澡或抱著安撫情緒,若是姿勢不正確又反覆過度使用手腕,就可能導致肌腱發炎。連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都可能是媽媽手的好發族群。

媽媽手是什麼?

媽媽手也稱為「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Tendinosis)」。美國骨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資訊網站「OrthoInfo」指出,雙手手腕的拇指側會有兩條韌帶經過,韌帶連接著骨頭與肌肉,並由滑液膜包覆、使其能夠輕易通過腱鞘(sheath)。腱鞘腫脹、腱鞘增厚,都可能在手腕或拇指活動時導致摩擦與疼痛。

物理治療師蔡永裕主任說明,簡單來說,手碗與拇指的連接處有兩條肌腱,若與骨頭產生摩擦,長期下來就會引發疼痛,而這個現象之所以叫媽媽手,是因為常好發於新手媽媽身上,因為很多新手媽媽因不熟悉抱嬰兒的正確姿勢,很容易將手腕過度彎曲,肌腱就容易擠壓進而發炎、疼痛。

媽媽手大多是過度使用導致,也可能與懷孕、風濕性疾病有關,最常見的族群為中年婦女。不過,蔡永裕主任也透露,不只是媽媽會有這個問題,他自身也曾經患上媽媽手,其他像是上班族、美髮師或廚師等,因為長期反覆使用手腕,也都可能是好發族群。

媽媽手症狀


  • 手腕拇指側發生突然出現或逐漸顯現的疼痛,並可能向上延伸到前臂,當動作使用到手部、拇指時疼痛會加劇,特別是抓握物品或轉動手腕時。
  • 手腕拇指側可能有肉眼可見的腫脹,並可能伴隨充滿液體的囊腫。
  • 活動手指時可能有卡住不順、發出喀喀生的感覺
  • 疼痛和腫脹可能導致手腕、拇指難以活動

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遺傳與罕見疾病資訊中心(Genetic and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Center)指出,媽媽手的初步治療會以固定拇指與手腕,或是注射皮質類固醇幫助減少發炎為主。如果注射療法效果不佳,則可能需要以手術治療。

媽媽手如何舒緩?戴護腕、亂按壓都NG

蔡永裕主任指出,臨床上看過很多患者會帶護腕,但這其實沒幫助。因為戴護碗的同時也約束了手部肌腱的動作,反而更容易產生摩擦。此外,還有患者喜歡強力按壓疼痛處,但若是用錯方法,就會愈壓愈痛、愈壓愈腫,適得其反。

媽媽手很容易反覆發作,蔡永裕主任表示,主要是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避免用到拇指與手腕,反覆使用加上姿勢不正確就容易再次復發。

他以「扭毛巾」為例,許多人扭毛巾的姿勢錯誤,導致手部肌腱容易受到牽伸,引發疼痛。正確的方法應是盡量用拇指側邊抓穩毛巾,再做扭轉,盡量不要用手指下壓、內摳的方式,就能避免媽媽手。蔡永裕主任也建議患者,可將手腕肌腱微微延伸,每次大概10秒左右,藉此讓肌腱能適當舒展。

正確緩解媽媽手!下一頁分享舒緩動作給您!

媽媽 手 治療

代謝症候群指標看這裡!預防與改善的4大重點

代謝症候群是什麼? 代謝症候群並不是指單一疾病,而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總稱,可以視為許多疾病的前兆。 代謝症候群大多與不良生活型態、遺傳因素有關,例如飲食習慣不佳,攝取過多熱量、飲酒過量、低纖、高糖份、高油脂飲食,或是缺乏運

繼續看 »

媽媽 手 治療

懷孕應補充6大類營養!解析葉酸、維他命的營養補充表

衛福部曾經針對台灣孕婦進行飲食及營養調查,結果顯示孕婦營養攝取明顯不足,且隨著孕期增加,缺乏營養的情況更加嚴重。 研究分析2346名孕婦血液,發現明顯缺乏葉酸、維生素B1及B2、鐵質等營養素。以懷孕第三期(≧25週)來看,葉酸的缺乏率約4%

繼續看 »

媽媽 手 治療

右下腹痛可能是盲腸炎?圖解盲腸炎6症狀

人的一生約有7-10%的機率會發生盲腸炎,雖好發於孩童與年輕人,不過仍舊不可大意,因為全年齡都可能發病。 最惱人的地方是,發病時會引發劇烈的腹部疼痛,讓人痛苦不堪。雖然盲腸炎無法完全預防,但只要了解疾病症狀,避免延誤就醫導致併發症,治療後大

繼續看 »

媽媽 手 治療

辨別藥物過敏六字訣,用藥安全莫輕忽

看診時醫師或藥師常問:「吃藥會不會過敏?」究竟吃藥過敏是什麼概念,自己是藥物過敏的高危險群嗎?相信許多人仍是一知半解。 截至2017年10月為止,因服用藥物造成死亡、障礙、嚴重疾病的藥害救濟案例為1665件,給付金額更超過四億五千萬新台幣。

繼續看 »

媽媽 手 治療

骨質疏鬆症好發哪些族群?六大重點3分鐘快速了解

骨質疏鬆症是什麼? 當骨質代謝過程失衡,使得流失速度大於再生,骨頭質量與密度將會低於常人,導致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提高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症的好發期是50歲起,然而,當我們邁入40歲之後,骨質便會逐年流失。 骨質疏鬆症

繼續看 »

媽媽手怎麼辦?一篇了解媽媽手成因、症狀與改善方法

提重物、抱小孩,甚至是滑手機都感覺手腕大拇指疼痛,手部無法順暢活動出力嗎? 小心,你可能已經有了「媽媽手」!本文將解析媽媽手的症狀與成因,以及除了媽媽們,還有哪些人也是高風險族群。快跟著本文的整理,了解舒緩與改善媽媽手的方法,一起遠離惱人的病痛。

一動就手腕痛的「媽媽手」是什麼?

「媽媽手」的正式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又稱狄奎凡氏症,是指大拇指靠近手腕側邊的肌腱經由過度刺激,造成滑動困難,而使得拇指伸屈時會有疼痛或腫脹的感覺,導致手部無法正常施力與活動,嚴重一點甚至會讓手部出現凸起腫塊。假設放著不治療,除了日常活動不便,也可能造成慢性疼痛、手腕肌力降低。

容易得媽媽手的人有哪些?

然而,除了媽媽之外,許多需要大量且長時間使用手腕的工作者,也是患有媽媽手的高風險族群,以下這些從業人員便需要特別留意。

  • 銀行行員、會計人員需要反覆數鈔票、紀錄訂單
  • 生產線工作人員持續單一且長時間的加工動作
  • 上班族需要長期使用滑鼠
  • 文字工作者長期維持握筆姿勢
  • 服務生長期使用拇指出力端餐盤

除了這些人以外,重複同一姿勢導致手指與手腕出現疼痛狀況的人都要小心,接下來我們會說明症狀發生時應如何及時採用舒緩方法。

了解媽媽手病發3階段,對症下藥改善手腕痛

出現媽媽手症狀時,通常會有從劇痛到陣痛的不同病發階段,以下整理了媽媽手病發的 3 個階段,讓你更能了解自己的情況,對症下藥改善症痛。

1.急性期

當手一動作就感到疼痛,且有腫脹灼熱的感覺,通常就是急性期了。這時候應立即採取PRICE原則,立即停下手邊工作,讓手適度休息,並在患處局部進行冰敷,可減少腫脹及疼痛。疼痛緩解後,可沿著受傷肌腱的方向,進行深部按摩,促進組織修復。待情況逐漸好轉,可以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以手腕轉動運動進行復健。

2.亞急性期

雖然大拇指肌腱腫脹及熱感逐漸消失,但手部活動時仍然會有明顯疼痛感,此時屬於亞急性期。這時除了可以深層按摩、使用物理治療(例如熱敷、超音波、雷射等),也可以進行口服止痛、局部注射等藥物治療。

3.慢性期

平時手部活動沒有問題,但當大拇指需要用力時,容易出現無力或是疼痛現象,此時為慢性期。這時可以進行手部舒緩運動,讓受傷的肌腱與肌肉恢復原有彈性,也盡量避免過度與錯誤施力,以改善症狀。

當媽媽手症狀已經舒緩,或是想及早預防職業帶來的手部傷害,可以運用像是看電視、追劇或等車等空閒時間,進行簡單的手部訓練。以下整理了 3 種簡易運動,讓你輕鬆伸展雙手,就能鍛鍊肌肉。

3種簡單手部運動 讓你擺脫惱人媽媽手

1.伸展運動:利用瑣碎時間,多做大拇指肌腱伸展操。

媽媽 手 治療

操作方式:將拇指向下時以四指包覆拇指,增加手部肌肉的伸展。

2.肌力訓練:女性的肌肉量通常比男性少,因此這些運動相當適合女性朋友,在平日閒暇時間鍛鍊肌耐力。

媽媽 手 治療

抓力練習:找一圓形物體,以手指前端持握,練習抓力。 .手指力練習:於指上套上橡皮筋,反覆撐開擦皮筋再復原原狀,也可以用女生綁頭髮使用的黑色橡皮筋,彈力更強。

3.按摩:肌肉如果使用過度就會造成緊繃,這時候可以利用按摩放鬆肌肉,舒緩痠痛。

媽媽 手 治療

林口健雄診所|安全治癒你的肌腱炎、媽媽手病痛

現代人因為工作型態與生活環境,時常出現像是肌腱炎、媽媽手等文明病,有鑑於患有上述症狀的人們越來越多,林口健雄診所秉持守護大眾健康的使命,提供多元醫療服務,包含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與衛教知識,讓患者可以選擇喜歡的方式治療。想要擺脫工作、家務帶來的職業傷害,歡迎諮詢林口健雄診所,讓你重新擁有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