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 劑量 電腦 斷層

Click link to view this page in English.

Skip

達恩醫師 (Dr. Samuel Dawn) 是放射影像診斷專家, 受過胸部影像學的專門訓練,是專業的放射專科診斷醫生,目前已經在EL Camino 醫院服務了十多年。

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是一種醫學成像測試,利用一系列X 光對特定的身體部位掃描,然後將從X光獲得的數據用計算機進行處理以創建橫截面圖片(切片)的成像。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低劑量肺部CT掃描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X光的輻射量,同時顯示肺部裡的任何結節。如果放射科醫生在肺部發現結核等小結節,他可以從結節的大小和密度(寬度)等各種特徵進行評估,以判斷它是良性還是惡性。

美國全國肺部篩檢試驗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在2010年發布的研究結released findings 顯示,接受低劑量CT掃描的參與者死於肺癌的風險,比接受胸部X光影像檢查者 低15%至20%。這個發現得到了2018年歐洲耐爾森試驗(European NELSON trial) 的證實,該試驗發布的結果顯示 ,高危患者年度低劑量掃描可將男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6%,將女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61%。

低劑量CT掃描何時適合作為一種預防肺癌的措施?

如果有以下情況,我們建議進行低劑量CT掃描:

  • 年齡在55至80歲之間
  • 抽菸超過30包/年(相當於每天至少吸菸一包長達30年,或每天抽菸兩包長達15年)
  • 目前吸煙者或過去15年內戒菸的人
  • 沒有肺癌症狀的跡象
  • 在肺癌高風險類別環境裡工作生活的人

低劑量CT掃描有何風險

最主要的擔心是誤報風險。胸部CT掃描顯示95%的肺部結節是良性的。為了防止過度報告,美國放射學院提高了被分類為“陽性”的結節大小標準。此分類旨在減少假陽性的數量,而不會增加癌症的遺漏跡象,並有助於僅選擇那些有明顯吸菸史的患者以及有高風險的人進行篩檢。

如果您被確定為高風險,應該多久進行一次掃描?

我們遵循肺部報告和數據系統模式(Lung Reporting & Data Systems protocol),當患者處於高風險時,我們鼓勵他們每年掃描一次。如果掃描沒有發現重大變化,則患者應該繼續進行年度篩查,直到醫生認為他們已經沒有高風險指標。如果存在重大異常跡象,我們可能需要增加掃描檢查的頻率。

怎樣情況下患者不需要進行低劑量CT掃描?

如果吸菸歷史漫長並且僅僅在最近15年內才戒掉,或者患者已經出現肺癌症狀,他們不需要進行CT檢查,但要進行更其它的診斷測試。

如果您在掃描中發現某些異常,下一步該怎樣辦?

在評估結節是否癌變之後,放射科醫生將把患者轉介紹給EL Camino 醫院的肺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或其他專家以確定最佳的診療方案。

保險是否涵蓋低劑量CT篩查掃描?

加州政府的醫療保險和大多數商業保險,對於高風險人群在我們醫院的Los Gatos 和Mountain View院區做低劑量CT掃描,都給予給付。但如果您沒有保險或您的保險不批准您做這項檢查,我們醫院提供自費做CT低劑量掃描檢查的服務,費用僅僅為148.50美元,以便讓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這項檢查。

如果要了解更多您個人在肺癌方面的風險,可以進行以下的自我測試: Take our lung cancer health risk assessment

更多有關「華人健康促進計畫」的訊息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低 劑量 電腦 斷層

Make a Donation

Every gift contributes to better healthcare for our patients and our community.

Make a Donation

低 劑量 電腦 斷層

Sign Up for HealthPerks

Get health information, event invitations, free screenings and more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Sign Up for HealthPerks

低 劑量 電腦 斷層

Find a Doctor

Use our directory to find a doctor with an office near our Mountain View or Los Gatos campus.

Find a Doctor

  1. 首頁
  2. 癌症預防
  3. 精準篩檢與基因檢測

台灣不抽菸得肺癌比例極高,5 大高危險群應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2022.02.09 整理 / 張曉卉 出處 / 肺癌100問 瀏覽數 / 12361

維護健康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台灣年過 50 歲的民眾,若要做全身健康檢查,記得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接受《康健》專訪整理:

台灣有健保和優質的醫療照護,但肺癌依然是全民最大健康威脅。主要原因是確診肺癌的病人 6 ~ 7 成都是在中晚期,無法手術治療。

晚期、不能開刀的病人多,用其他治療例如標靶、化學治療和免疫療法,病人和健保負擔都沉重,治療過程中病人和家屬也比較辛苦,而新藥、醫療新科技藥物研發和治療方式再怎麼進步,大部分只是延長生命,無法治癒。

無論是肺癌、肝癌、乳癌等,所有癌症的防治都應該要朝向預防和早期診斷,在還可以有效根除治療的階段處理,就有機會治癒癌症。癌症防治觀念,應該要走到善用精準健康,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早期診斷需要精準的檢查工具—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是目前唯一經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肺癌篩檢工具,可偵測到小至 0.3 公分的肺部病變。【推薦閱讀: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你可能忽略的4件事】

台灣不抽菸者罹肺癌率高

美國曾有一個針對 5 萬多名每天抽 1 包、抽了 30 年的重度吸菸族群做的大型臨床試驗,以低劑量電腦斷層和X光比較,發現透過每年 1 次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降低 20 % 的肺癌死亡率。

然而,台灣和美國的肺癌很不一樣。美國的肺癌病人近 80 % 有抽菸史,台灣的肺癌病人 53 % 不抽菸,尤其是肺腺癌,大於 90 % 女性不抽菸;肺腺癌男性也有 40 % 不抽菸,那麼僅針對抽菸者做 LDCT 就不對了。

其次,我們的腫瘤型態和西方人也不一樣。台灣的肺腺癌電腦斷層影像,經常呈現淡淡的、俗稱為毛玻璃狀(GGO)的病灶,基因突變樣態、腫瘤生長速度也不一樣,不應該用西方國家的方法防治。

因此,2014 年肺癌學會、放射線醫學會、胸腔及重症學會等聯合 17 家醫學中心,啟動「台灣人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研究」,希望根據研究數據,評估並修正現有的不吸菸肺癌風險預測模型,更準確找尋高風險族群;建立標準化的 LDCT 篩檢規範,評估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 LDCT 篩檢可行性。

截至 2019 年,這個研究總收案 12,078 人,共發現 356 例肺癌(含原位癌),檢測率為 2.95 %(大約每 100 人找到 3 人),比美國針對吸菸者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大型研究的檢測率 1.03 % 高出許多,顯示台灣有能力更精準找出高危險群,並篩檢出早期肺癌患者。【推薦閱讀:知名主持人林青蓉陪伴罹癌父母的成功心法:找資源、全家人都分工】

治癒肺癌,腫瘤 1 公分是最佳開刀時機

這個研究找到的肺癌 96 % 以上都是第 1 期,有機會能夠開刀切除治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呼籲肺癌應該早期發現,因為當腫瘤太小,開刀進去不一定找得到,直徑 1 公分開刀進去,有更高機會定位開得乾淨,甚至完全治癒(> 95 %);腫瘤直徑大於 2 公分,5 年存活率就掉到 80 % 左右,而第 2 期肺癌的 5 年存活率就降到 40 ~ 50 % ,第 3、4 期的病人的預後就更差。

早期癌症偵測一定要有策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 LDCT,肺癌有家族史的相對風險比較高。高風險族群建議做 LDCT,這些可能潛在的高風險者包括:【推薦閱讀:癌症治療不平等:為何有些癌症的治療進展快,有些卻遲遲等不到新藥?】

  • 有肺癌家族史的人
  • 有抽菸或長期接觸二手菸的人
  • 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病人
  • 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化學物質環境中工作的人
  • 長期接觸廚房油煙的人

50 歲開始,定期做 LDCT 檢查

站在政府層面,全民用 LDCT 做肺癌篩檢,當然負擔不起,不應該用政府的錢來負擔。篩檢只能針對高危險群,同時也要考慮輻射暴露的風險和成本效益。

維護健康是每個人自己的責任,建議每個人 50 歲以後,若要做全身健康檢查,要記得加做 LDCT,特別是有肺癌家族史的人。一旦發現異常,需要追蹤或就醫診治。第 1 次檢查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大約 3 ~ 5 年之後再做;但如有家族史的人,建議每 2 年做 1 次。

假如有問題,例如電腦斷層看到 0.5 公分以下大小的毛玻璃病變,一般不需要處理,1 年追蹤 1 次即可;假如是大於 0.5 公分結節,6 個月之後再做一次 LDCT,沒有變化的話,1 年後追蹤;超過 0.5 公分的結節,有經驗的醫師很容易區別是良性或是惡性,判斷需不需要開刀,開刀時機最好是在 0.8 ~ 1 公分的時候處理即可。

台灣生技產業不論是醫療資源、品質與臨床試驗都非常亮眼,有些更勝於日、美、德,人才庫與研發能量也相當豐富,以前的精準醫學是對已經發病的人,用新科技協助醫師選擇藥物,提供最有效治療。

我認為應該擴大到針對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型態、獨特背景條件,致力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才是完整的精準健康照護。

楊泮池院士小檔案

楊泮池院士:

  •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中研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
  • 現任台大講座教授,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會長
  • 專長胸腔與重症醫學、肺癌基因體學

※編按:此文為 2020 年發表,文中人、事、情境可能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低 劑量 電腦 斷層

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

一般肺癌診斷可以靠胸部X 光、正子攝影、電腦斷層掃描等方式,而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是電腦斷層掃描的一種,輻射暴露量較,檢查過程僅需5 分鐘,就可以完整掃描整個肺部,目前醫學證實可作為篩檢肺癌的檢查。 滿意度調查此頁資訊有幫助嗎?

低劑量電腦斷層 怎麼做?

低劑量電腦斷層術(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術檢查的一種,檢查時,我們將X光球管輸出的劑量降低,自然人體所接受的輻射量就會降低。 一般而言,它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的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劑量(約5~7 mSv)的1/6 ~ 1/10,然而它在偵測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於傳統的電腦斷層術檢查。

低劑量電腦斷層多久做一次?

「一般而言,1~2公分以內、沒有實質部分的結節都可以觀察,不需要馬上切片診斷或手術,根據大小約3~6個月再追蹤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沒有變化則以後每年追蹤一次

哪裡可以做低劑量電腦斷層?

服務對象及時程:有下列任一肺癌風險因子且具健保身分之民眾,國健署提供免費每2年1次胸部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攝影檢查。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