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台灣生活

近年臺灣好像捲起了一股文化復古浪潮:從影集如公視《天橋上的魔術師》到實體活動如「微醺大飯店1980」,從書籍出版如《捌零潮臺北》到流行音樂歌手如9m88,都洋溢著一股復古的韻味,而如果我們仔細品嚐,會發現這些2020年代的文化產物,內在都返響著臺灣 80 年代的喧嘩──這個「最美好的時刻」,不只是政治的覺醒年代,經濟的黃金年代,也是臺灣藝文的爆發年代。回首 1980 年代的音樂電影,發生什麼事,讓今日創作者追憶膜拜?那些嬰兒潮世代的年輕人們,到底做了什麼?1980,這個年代究竟特別在哪裡?故事慢新聞從頭告訴你。

我們常說,復古是個好生意。這道理當然其來有自,時尚流行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個大潮流趨勢轉換,但是變來變去萬變不離其宗,許多的流行款式,從褲頭高腰到低腰、肩線收緊到拉寬,往往革新了二三十年,就走入一個大循環,流行時尚就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模樣。

流行文化也是如此,最敏銳的大概可以產能大、市場巨大、競爭飽和的好萊塢電影工業為代表,君不見上映的電影中,大約每年都有一定的比例是二三十年前的老電影重拍,頂多做點小小改變(像是經典老片《魔鬼剋星》改成女性版、《MIB 星際戰警》亦然,根據外媒報導,下一任龐德會是非裔女性角色)。

流行音樂更是如此,在這個數位重製、混音、取樣、重疊都異常便利的年代,搖滾經典改成 rap、昭和歌姬 city pop 曲風重新混音成為 future funk,甚至是後龐克重節奏電子舞曲重新錄成 unplugged 版本都不奇怪,那麼那些過去的經典不停地改換面目重現也就不讓人意外。

像今時今日的臺灣,最近就十分風靡重回 80 年代。臺北市立美術館近期舉行一場「臺灣.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論壇;而最近剛剛上映的電影《梅艷芳》亦重現了 1980 年代梅艷芳從華星唱片新秀歌唱大賽奪冠出道到成為香港演唱會百變天后的傳奇軌跡。臺灣的公視旗艦影視作品《天橋上的魔術師》重現了 1980 年代中期的西門町與中華商場;潮流趨勢大師倪重華則策畫了一個宛如紙上版「Back to 80’s party」的計畫,催生了《捌零潮臺北》的出版。這些種種的文化事件,都不約而同地指向 80 年代。

為什麼是 80 年代?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從一個在毛胚屋寫歌的年輕人開始說起。

年輕人在沒有水電的屋內埋頭寫歌

1977 年,臺中。一個就讀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的大學生剛剛搬進一棟尚未完工的毛胚屋大樓裡。在水電都尚未牽妥的大樓,他租了一間套房,在房間屋頂暫時用裸露的電線裝上一顆燈泡權充照明,這個毛胚屋就變成了這個大學生創作的基地。

想繼續看下去嗎?訂閱後立刻揭曉⋯⋯  

訂閱故事,可以得到什麼?

網路普及以前,台灣人的童年都在玩些什麼呢?我們的父母與祖父母孩提點點滴滴,並不存在網路中,也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只存在於他們逐漸模糊的記憶之中……

最近日本任天堂計畫推出任天堂復刻迷你版(Nintendo Classic Mini: Famicom),消息出爐後,一夕間喚醒了不少五、六、七年級生的記憶。每一個世代,都一定有屬於自己的孩提記憶,而每個記憶,也皆有屬於那個時代的背景與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科技的演進,世代的兒時記憶不斷地演進,對現代的年輕人而言,網路就像民主與自由一樣,都被認為是與生就俱來的。網路進入大家的生活已經超過20年,網路開始大幅度連結手機也約末有10年光景。手機遊戲Pokemon(寶可夢),可能是當代兒童未來的孩提記憶之一,創下多項紀錄的Pokemon這個記憶也應該會寫入歷史之中。

最近任天堂MINI在網路上掀起一股孩提記憶潮,這個世代也差不多是長期在網路上書寫五、六年級兒時記憶的「哲生的童年回憶」世代。這個世代,目前剛好是撐起台灣社會的中堅支柱,因此,這個世代的任天堂回憶,自然而然在網路上迅速地傳佈開來。不過,更早的世代回憶,我們又知道多少呢?

我們的父母與祖父母孩提點點滴滴,並不存在網路中,也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只存在於他們逐漸模糊的記憶之中。

1980年代台灣生活

任天堂MINI令不少五、六、七年級回憶童年。(圖/任天堂,想想論壇提供)

老一輩的童年娛樂回憶,多半都是農業社會依循著四季與時令變遷的慶典有關。正月看花燈、二月百花生、三月痟媽祖、四月迎王爺、五月神暗訪、六月慶半冬、七月鬼門開、八月邀賞月、九月重陽日、十月祭水官、十一月青山王、十二月呷尾牙等等,這些是台灣人最普遍的十二個歲時習俗活動。至於其他與台灣人息息相關的休閒娛樂,通常也都和廟會有著密切的關係。

台灣文學作家賴和的台語創作名著〈鬥鬧熱〉(湊鬧熱),就是描寫廟會慶典、神輿繞境時,孩童在遊戲時因故發生的爭執,以及後續大人們介入後引爆的恩恩怨怨。賴和的〈鬥鬧熱〉同時點出大人們爭鬥的弊端,也反映出當年身處殖民地的悲哀;不過,〈鬥鬧熱〉還是描述著廟會時的市街繁榮景況與休閒娛樂,依然是人民所留戀的美好回憶。

想到廟會,理所當然就想到了歌仔戲與布袋戲等野台戲。歌仔戲與布袋戲原本都是台灣不分男女老少在節慶時的主要娛樂節目,然而,野台戲終究也不敵便利多元的有線電視頻道以及後來的網路。最終的結果,導致原本是台灣庶民生活一部份的歌仔戲與布袋戲,如今卻淪為需要透過政策來扶持與保護的傳統文化。

此外,1970、1980年代之際,廟會興起了野台電影風潮,野台電影的聲光娛樂效果在當年也擊敗了布袋戲、歌仔戲。當年廟會時,野台電影的人潮往往都是布袋戲與歌仔戲人潮的數倍。

世紀: 19世紀臺灣 | 20世紀臺灣 | 21世紀臺灣
年代: 1950年代臺灣 | 1960年代臺灣 | 1970年代臺灣 | 1980年代臺灣 | 1990年代臺灣 | 2000年代臺灣 | 2010年代臺灣
年份: 1980年臺灣 | 1981年臺灣 | 1982年臺灣 | 1983年臺灣 | 1984年臺灣 | 1985年臺灣 | 1986年臺灣 | 1987年臺灣 | 1988年臺灣 | 1989年臺灣
1980年代台灣生活

臺灣歷史、臺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政權

宋治澎湖 · 元治澎湖 · 明治澎湖 · 法佔澎湖
淡水國 · 雞籠國 · 荷治雞籠
'蛤仔蘭'卑馬巴
大肚王國中部  · 大龜文 ·加祿堂 ·崩山八社 · 普卡爾 ·斯卡羅酋邦 · 魍港十寨諸羅外九莊 ·大明永和 · 林氏天運順天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 張氏天運 ·戴潮春政權 ·大南澳政權 · 臺灣民主國 ·鐵國山 ·大靖政權 · 大明慈悲國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

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憲法史 - 外交史 -
軍事史 - 戰爭史
經濟史货币史 - 鹽業史 - 糖業史 -
農業史 - 漁業史 - 林業史 -
建築史百大建設 -
十大土木史蹟) - 工業史 -
礦業史 - 煤礦史 - 茶業史 -
彩券史
文化史文學史 - 藝術史 -
電影史 - 攝影史 - 漫畫史 -
動畫史 - 臺語文史
媒體史報業史 - 電視史
交通史鐵路史 - 航空史 -
公路史 - 古道史 - 郵政史 -
通訊史
體育史棒球史 - 賽馬史
教育史
社會史人口史 - 猶太人史
科學史地質史 - 地圖史 -
氣象史 - 天文史 -
鳥類學史 - 昆蟲學史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臺北市 - 新北市- 基隆市
宜蘭史 - 桃園史
新竹史 - 苗栗史 - 臺中史
彰化史 - 南投史 - 雲林史
嘉義史 - 臺南史
澎湖史 - 高雄史 - 屏東史
花蓮史 - 臺東史 - 小琉球史
綠島史 - 蘭嶼史 - 龜山島史

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臺灣古蹟列表 - 臺灣遺址列表
臺灣第一列表
臺灣舊地名列表
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
臺灣行政中心列表
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
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 臺獨 - 學運 - 環保 -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
荷治臺灣歷史年表
西治臺灣歷史年表
明鄭臺灣歷史年表
清治臺灣歷史年表
日治臺灣歷史年表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

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 世界史
新帝國主義 - 臺灣抗日運動
太平洋戰爭 - 國共內戰
二二八事件 - 臺灣白色恐怖
美麗島事件 - 本土化運動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1980年代台灣生活
臺灣主題首頁

1980年代臺灣,即是指民國69年至民國78年,這10年間在臺灣歷史上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臺灣經濟快速起飛,也成為能與南韓、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區並稱得地區之一,當時這四個地區一度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目录

  • 1 政治
  • 2 財政
  • 3 娛樂
  • 4 大事記
    • 4.1 1980年:
    • 4.2 1981年:
    • 4.3 1982年:
    • 4.4 1983年:
    • 4.5 1984年:
    • 4.6 1985年:
    • 4.7 1986年:
    • 4.8 1987年:
    • 4.9 1988年:
    • 4.10 1989年:
  • 5 參考資料
  • 6 外部連結

政治编辑

在政治方面,1986年黨外人士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隨後於1987年,政府解除戒嚴令,開放黨禁、報禁。台灣自此展開了新一波民主化和本土化的浪潮。

財政编辑

在財政方面,1982年開始發行第四套橫式新台幣,以取代用了近三十年的第三套橫式新台幣。

娛樂编辑

在娛樂方面,由於電視機逐漸普及,三家無線電視台將節目推陳出新,許多節目順時勢而生,特別是八點檔時段(該時段又被稱為黃金八點檔)。

大事記编辑

1980年:编辑

  • 2月1日:北迴鐵路全線通車。

1981年:编辑

  • 3月23日:中華奧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運主席薩瑪蘭奇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了《國際奧會與中華臺北奧會協議書》,即《洛桑協議》。

1982年:编辑

  • 4月14日:李師科搶劫台灣土地銀行古亭分行,是台灣史上首件銀行搶案。
  • 7月14日:在《八一七公報》簽署前夕,雷根派遣當時擔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的李潔明以口頭宣讀方式,向台灣提出「沒有終止對台軍售的時間表、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美國不與北京事先諮商對台軍售、美國不擔任兩岸談判的調解人、不會改變對台灣主權的一貫立場,兩岸應和平解決此問題,美國也不會強迫台灣與中國對談、美國不會承認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的六項保證。
  • 9月1日:台灣首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 10月15日:流亡在海外立場反共的蘇聯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應吳三連基金會之邀來台訪問,在台北中山堂發表題目為《給自由中國》的演說。

1983年:编辑

  • 8月24日:台中縣豐原市豐原高中發生禮堂倒塌的意外,27名學生罹難。時任省政府教育廳廳長的黃昆輝翌日請辭。

1984年:编辑

  • 2月8日: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名稱重返奧運;參加1984年冬季奧運。
  • 2月15日:蔣經國總統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候選人。
  • 2月24日:行政院長孫運璿因腦溢血被送醫急救。
  • 3月30日:台北市螢橋國小發生學童遭潑灑硫酸事件,造成43名學童輕重傷。
  • 6月20日:臺北縣土城鄉海山煤礦發生爆炸,74名礦工罹難。
  • 7月10日:臺北縣瑞芳鎮煤山煤礦發生火警,101名礦工罹難。
  • 7月30日:政府頒布《勞動基準法》,正式以法律保障勞工的基本工作權。
  • 10月15日: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在美國舊金山自宅遭槍擊身亡。
  • 12月5日:臺北縣三峽鎮海山煤礦一坑發生爆炸,93名礦工罹難。

1985年:编辑

1986年:编辑

  • 1月1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正式設立於臺中。
  • 5月19日:鄭南榕等黨外運動人士於臺北龍山寺發起519綠色行動,要求當局解嚴。
  • 8月22日:怪颱韋恩三度侵襲台灣,造成52人死亡,是台灣氣象史上首個自中部地區登陸的颱風。
  • 9月28日:民主進步黨成立。(現在執政黨)
  • 11月28日: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正式成立。

1987年:编辑

  • 7月15日:蔣經國宣布台灣解嚴。
  • 11月2日:開放台灣人民前往中國大陸探親。
  • 12月21日:新竹市國小學生陸正遭綁架失蹤。

1988年:编辑

  • 1月13日:蔣經國逝世,李登輝繼任總統。
  • 5月20日:4000餘名農民聚集在立法院前,要求停止美國水果、火雞進口,先後在立法院、城中分局等地,與軍警爆發流血衝突,是為520事件。

1989年:编辑

  • 4月7日:《自由時代》雜誌負責人鄭南榕自焚身亡。
  • 6月22日:《國泰人壽》的股價創公開上市以來的歷史天價,一股1975元。(今為國泰金控,股票代號不變,仍為2882.tw)。
  • 7月13日:地下投資公司龍頭鴻源集團,因大量投資人擠兌,宣布暫時停止出金,當日股市重挫320點。

參考資料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