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下一次的重逢主旨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主旨

書名:《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
作者:陳義芝
出版:九歌(2006年08月27日)

‧蜂房的蜜全由苦痛所釀造,蜂房的奧秘就是命運的奧秘。
‧誰不是為了愛而活著,為了下一次的重逢,在經歷不是偶然的命運!

[忻‧閱讀]

「有一種痛是澈骨的,有一種傷是永難癒合的」1989年失去天天的李黎在邦兒走了之後對陳義芝這麼說。

認識陳義芝,是從他的詩集開始。雖然他的散文只有《那泥濘的小路》、《在溫暖的土地上》跟《為了下一次的重逢》三本,但是那細膩的文字總會觸動一些什麼,讓我反覆思索...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裡陳義芝寫子、寫妻、寫大自然。他寫生命的脆弱、寫失去的悲傷,也寫遽痛之後的堅持。

〈異鄉人〉裡寫邦兒十四、五歲坐進加拿大中學教室,面對陌生的環境跟規矩,「起初很難聽懂什麼,想說又無法表達」。在異鄉獨立面對世界,要適應多少否定與失落?

我想到Evan在Cherry Hill, N.J.,的那段時間,十五歲的他是怎麼去說服自己接受那些不安定?電話裡他總是習慣性地以「還好」解釋發生的一切,一直到他去Boston唸寄宿高中以後,才輕描淡寫說起那幾個月的孤單與疏離。現實讓你不得不學會很多事情,現在的你為自己畫了一張結構扎實的未來藍圖。一樣的話說了N次,但我還是要說:不管怎麼樣,let me know if I can be of help。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裡寫父子情感的憾恨、母子連心的割捨,做母親的送走次子之後「痛入骨隨,甚至肩頸韌帶斷裂」,做父親的寫下「忍聽愛慾沉沉的經懺/斷橋斷水斷爐煙」。

「因為愛,讓缺席的人都重聚」鍾文音這麼說過。因為愛,所以我們學會微笑放手,我這麼想...

[博客來閱讀]

從筆墨的簡潔、天人遠隔的失子傷痛,追懷的蘊藉,至情至性,可見陳義芝傳承中文散文譜系的氣質。他不僅是詩人,更是散文家。

二十年前他的散文即獲四方獎譽,二十年後,他潛入命運深海,隨波翻湧,以孤獨而深刻的體驗,為倫理悲喜作出知識系統般的注解。長文沉鬱,小品峭拔,在參悟人生的哀涼中,透露一股幽韻,為當代最深情而雅重的書寫。

    忻日子 by Sh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簡介

    以抒情的筆辯證愛有生命,愛是不死的,不管身在天涯海角,也不管人世如何星移斗轉。增訂新版補編獲年度散文獎的大時代悲歌〈戰地斷鴻〉。

    作者潛入命運深海,隨波翻湧,以孤獨而深刻的體驗,為倫理悲喜作出知識系統般的注解。長文沉鬱,小品峭拔,在參悟人生的哀涼中,透露一股幽韻,為當代最深情而雅重的書寫。

    增訂新版特增序文,娓娓道出當年書寫的心情點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義芝

    1953年生於台灣花蓮,成長於彰化。台灣師大國文系畢業,高雄師大中國文系博士。1972年開始創作散文與詩,為中堅代著名詩人、作家。曾應邀出席新加坡國際作家營,日本秋吉台國際藝術村翻譯計畫,擔任聯合報副刊主任十年,現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兼任教授。

    已出版詩、論著二十餘冊,主編散文選多種。除多次獲頒詩獎,所著散文亦獲教育部文藝獎、新聞局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近年新作傳承中文譜系,發揚文化氣質,以描寫倫理悲喜的事件特受矚目。

    目錄

    拍擊水流的哀歌(新版自序)
    潛入沉船殘骸處(初版自序)

      輯Ⅰ

      異鄉人
    運河邊上
    再別艾城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
    再見山門
    你所不知的軌道
    台北行
    始見太魯閣
    中國人子
    我的刪節號
    別後消息
    與洪醒夫有關的記憶
    附章:寧波女子
    試蹄的小馬
    小記邦兒
    生在花蓮
     
    輯Ⅱ
     

    鐘錶館
    金蟲祭
    流浪的狗
    桃花蝌蚪
    金魚的巴夫洛夫實驗
    冬之光
    鐘上的小人兒
    玄武岩守望
    代 筆
    書 緣
    資料室之夜
    誤 讀
    熱帶魚遐想
    發光的淚水
    山邊那孩子
    第一句話
    火 山
    無 心
    千禧年
    備忘手記

      輯Ⅲ

      不知不覺就開啟了新天地
    成長之書
    蕉香與書香
    到三民站下車
    一九八○年代遺事
    玉山手札
    遇見柏林
    趙玉老觀音寺求籤
    春深的廣州.一九九一
    從漳泉來的
    瑟瑟的風在低語

      輯Ⅳ

      她出現了
    美麗的工作
    一個指環
    節 日
    任 命
    愛情這顆星球
    向一口泉水走去
    很藍很藍的對話
    巴歐巴
    附章:水邊札記

      輯Ⅴ

    戰地斷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503551
    • 叢書系列:九歌文庫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增訂新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散文

    內容連載

    異鄉人

     種在窗台的三顆柚樹籽,陸續抽芽長成小樹秧,前幾天我把它們移植到陽台的瓦盆裡,兩棵的葉子油綠綠如銅錢大,成品字形,另一棵則長了五枚如指甲蓋大小的葉片,個頭稍小,很像一對父母帶了一個小孩。

     這三顆柚樹籽是年前在山上從心道師父手中拜領的福田善種。當天去到山上已經黃昏,師父斜披暗紅袈裟,頭戴呢帽,在面海的露台講了一些生死、皈依的話,我和紅媛含淚聆聽。已在教會受洗的康兒也恭敬地向師父行禮,在腕間繫上師父送的硨磲。下山時,師父用裝了土的小玻璃杯送一人一顆柚樹籽。柚為嘉木,古詞賦裡常與橘樹並稱。

     我用心地澆水,放在窗台,接受陽光空氣,不必刻意就看得到它,從長出白色的根鬚、發出綠芽、破土,一棵、兩棵、三棵,時有目睹生長的欣喜,但更多時候望著三棵綠苗卻有忍抑不住的傷心,原來應有四棵才對啊,應該是一對父母帶著一雙兒子,但如今邦兒卻已先離去,才二十一歲的一個大孩子,魂留異國,以至於我們能收下的種籽就只能是三顆了。

     邦兒之意外,強烈衝擊到和他一起在國外念書的哥哥康兒。他半夜從艾德蒙頓打電話回來,聲音顫抖:「爸爸,你趕快來!」一向堅強的他,那一刻脆弱得亟需一根支柱,只因弟弟剛從高速公路事故現場被送到醫院,經電擊回復心跳,昏迷指數三,正在瀕死掙扎。

     我越洋趕去,直奔醫院。紅媛從洛磯山脈西邊友人處早我一步到達。邦兒躺在加護病房床上,沒有知覺,他一百八十三公分,兩隻長腳頂住了床尾。病房只有呼吸器幫浦的聲音,每隔一至五秒不規則重重喘氣一次,床頭右邊的儀表顯示心跳、血壓的數字與曲線圖,我捏揉他手腳時,數字一度上升,指針突然劇烈跳動兩下,像是心情激動,我猜他是作了噩夢,在一個不醒的噩夢中作的噩夢。邦兒的腦子還運轉嗎?我凝望著失去知覺的他,脆弱地相信他如同電腦修補程式一樣,現在,正潛心為自己受傷的腦子進行修補,雖然極為艱辛,但有不死的腦幹,他會活回來,活回活蹦亂跳的樣子。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為了下一次的重逢主旨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佳句:

    1. 我獨自一個人,蕭索對望與洗過的蒼翠山巒與牛奶般柔細的煙嵐。[P.41]

    2. 人的緣就像葉子一樣,葉子黃的時候就落下,落到哪裡去了呢?沒到哪裡去了,又去滋養那棵樹了。[P.42]

    3. 人的意識就像網路一樣交叉、分分合合,不斷變化,要珍惜每一段緣。[P.42]

    4. 我恍悟中知道,人的大腦很像星空,若得精密儀器掃描,當可看到漂浮於虛空的神識碎片。[P.43]

    5. 所有的花朵終歸萎謝,但被轉化為藝術的卻永遠開放。[P.45]

    讀後感想:

    「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死亡」並不是結束一個人全部的生命,而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這篇文章敘述喪子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而文中無助的母親不只一次椎心的問「我們還會再碰面嗎?」,簡潔的幾個字述說了內心無比的哀痛,承受失去骨肉的痛苦。

    很明白,失去重要的人是多麼折磨;很可能的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就足以使人亂了陣腳而驚慌失措,重大的變故,導致後續的計畫全都變了樣;此時,用盡全部的力量,告訴自己不該相信這虛擬的真相,笑著說別開玩笑了,阻止這訊息傳進大腦裡。太突然的東西,須藉著時間來接受。然而,身旁的人總安慰著,在世界的另一端化成天使過著不一樣的生活,我們該給予的是更多的祝福並且感到欣慰;然而,未完的緣分會再接續下去,下次見面時生命就能銜接的更好。

    從一出生在這世上,就開始了我們的人生旅程,因為有「緣」,靠著這條線讓我們相遇,生命中的過客,去留下深刻的烙印,所謂的生命意義;死亡帶走生命中重要要人,不過那帶不走的回憶還是最美好的;不會老去、不會消失就一直存在著。沒人能預料生命何時會走到終點,也因此每一個明天都顯得奢侈且珍貴。

    佳句:

    1. 我獨自一個人,蕭索對望與洗過的蒼翠山巒與牛奶般柔細的煙嵐。[P.41]

    2. 人的緣就像葉子一樣,葉子黃的時候就落下,落到哪裡去了呢?沒到哪裡去了,又去滋養那棵樹了。[P.42]

    3. 人的意識就像網路一樣交叉、分分合合,不斷變化,要珍惜每一段緣。[P.42]

    4. 我恍悟中知道,人的大腦很像星空,若得精密儀器掃描,當可看到漂浮於虛空的神識碎片。[P.43]

    5. 所有的花朵終歸萎謝,但被轉化為藝術的卻永遠開放。[P.45]

    讀後感想:

    「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死亡」並不是結束一個人全部的生命,而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這篇文章敘述喪子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而文中無助的母親不只一次椎心的問「我們還會再碰面嗎?」,簡潔的幾個字述說了內心無比的哀痛,承受失去骨肉的痛苦。

    很明白,失去重要的人是多麼折磨;很可能的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就足以使人亂了陣腳而驚慌失措,重大的變故,導致後續的計畫全都變了樣;此時,用盡全部的力量,告訴自己不該相信這虛擬的真相,笑著說別開玩笑了,阻止這訊息傳進大腦裡。太突然的東西,須藉著時間來接受。然而,身旁的人總安慰著,在世界的另一端化成天使過著不一樣的生活,我們該給予的是更多的祝福並且感到欣慰;然而,未完的緣分會再接續下去,下次見面時生命就能銜接的更好。

    從一出生在這世上,就開始了我們的人生旅程,因為有「緣」,靠著這條線讓我們相遇,生命中的過客,去留下深刻的烙印,所謂的生命意義;死亡帶走生命中重要要人,不過那帶不走的回憶還是最美好的;不會老去、不會消失就一直存在著。沒人能預料生命何時會走到終點,也因此每一個明天都顯得奢侈且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