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鼓山 僧 伽 大學

     次提到,回到台灣的我隨即投入法鼓山僧伽大學的招生考試準備。那年是2012年,也是這篇文章撰寫時的一年多前的事情。

       也許有人會好奇,怎麼出家還要考試,還有就是像我身旁許多的朋友們在我進僧大一年之後,再次在網路上現身並且改變外型,感到驚奇。當然針對我外型的改變,感到不可思議的多是許久沒有聯絡的朋友,或者對於佛教不瞭解的人。

      而有保持聯絡但忽然像斷了風箏的我,並不是就此捨棄了與大家的連結。而是,進入僧大就讀的我們,為了熟悉由在家身份轉成出家身份的一種學習與成長,所必經的學習過程。

 記得,剛上山沒多久的我,跟上山前在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學習德文的江老師用電話聯絡時,告知要跟我聯絡的方式只有打電話到法鼓山上的僧大留言給我,經過一年後可以用電腦了,並且給了老師我在法鼓山的電郵時,她恭喜我終於可以不用閉關了,讓我覺得非常的有趣。

承如自己當初想要轉換身份時的想法,其實自己對於出家選擇未來以漢傳佛教宗教師這樣的一個身份來生活,很大的部份是希望自己能將所學所知分享給更多的人一樣,如果說就因此斷了與大家那條連繫的線的話,在怎麼樣都違背最初的那份心意吧。

法 鼓山 僧 伽 大學
 

在來說到出家為僧這件事,有些朋友知道要進入僧大還要考試時都感到不可思議,也許很多在台灣的人對於佛教的瞭解是,想要出家就到某間寺院找個師父依止,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師父對你的觀察或得認可時,就幫你落髮受戒,然後就可以成為一位僧人。

但在台灣比較大的僧團,如自己所在的法鼓山這樣有規模的僧團,其實都有培養要出家成為僧眾的教育機構,如法鼓山有僧伽大學佛光山有叢林學院、香光尼僧團有香光尼佛學院…等等,而要進入這些培養僧眾的教育機構,通常也都會有一些基本的試驗。

 而即使在比較小規模的道場出家,通常住持法師也會為了培養自己的弟子而送他們去唸佛學院。佛學院這樣的機構,在漢傳佛教之中,最早就是由有近代中國佛教復興之父之稱的楊仁山居士,在金陵刻經處成立祇洹精舍,這樣的近代的佛學教育機構,在太虛大師時創立了第一所的武昌佛學院開始,慢慢的才改變了漢傳佛教過去以來,培養僧眾教育的模式與方法。

以上只是簡短的介紹了佛學院的出現緣由,其中還有許多故事值得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深入的去瞭解。為甚麼會說到這個呢?最主要的自己非常認同法鼓山僧伽大學創辦人聖嚴師父說的:「今日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不管從歷史上來看,還是當今他國佛法的教育看來,當初從太虛大師到今日佛教界的諸大長老及聖嚴師父,對於教育的重視與努力的,實在感到慶幸。

當然,為了適應未來的世界還有許多是現在佛學院不足的,及需要面臨的問題及考驗,但自己一直認為只要是教育的事情就值得鼓勵與稱讚,不管現在的教育模式還是內容有甚麼不足的,不過只要我們持續努力,漢傳佛教就有復興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