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三峽校區
237303 新北市三峽區大學路151號
TEL:02-8671-1006・FAX:02-8671-9223


台北校區
104380 臺北市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67號
TEL:02-2502-4654・FAX:02-2501-1085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學系特色

本系成立宗旨在於建立具備跨領域能力的教學與研究機構,進而創造一個能夠與實務界交流的平臺。現系設有大學部(含學士班與進修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學制完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且規模最大的公共行政與政策相關學系。專兼任教師群涵蓋相關多元領域的學術與實務界菁英。學士班課程兼顧理論與實務,區分為四大學群:(一)行政管理(二)公共政策(三)政治經濟與政府(四)公民社會。


學科意涵

公共行政與公共政策是一門探討如何有效治理國家與政府體系的專業學科,涵蓋了政治體制的運作邏輯、政府與文官體系的管理策略,以及回應並解決公共問題的政策工具和制度設計。近年來專業觸角更延伸至非營利組織的經營,及如何透過與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結盟,並運用社會創新的手法來解決公共問題。


學習方法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個案研討:以實際的政府管理、公共政策案例進行研討,培養資料分析、診斷與歸納問題的能力。

版權:本系提供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方案規劃:整合應用各種質性與數字資料之分析與管理策略技巧,針對公共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

版權:本系提供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議題辯論:針對當前社會議題或政策,就不同的立場與觀點進行辯論,訓練邏輯思考、傾聽與溝通說服能力。

版權:本系提供

暫無圖片

資料分析:運用各種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轉化成視覺化圖表,以達清楚呈現、理解的效果,並進行具有證據基礎的說理。



與相關科系之異同

本系著重在公共行政與政策科學的理論與實務,針對政府部門的管理稱為公共行政,至於政策科學領域則是著重政府所提政策方案的設計、執行與評估。本系的特色在於兼具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政治學理論與實務人才的養成,相對於其他法政科系,將更與政府管理實務連結,甚至可以應用所學內容到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工作上。


生涯發展容易誤解之處

本系常被誤解只能考公務人員、沒有專業。其實這是錯誤的印象,本系系友擔任政治、非營利組織、企業經營要角者大有人在,很大的原因是來自公共行政領域對於公共議題、公共價值之理解與判斷,是本系畢業生獨有之心理特質。


學習方法容易誤解之處

外界常以為公共行政相關科系的授課內容是為了「考公務員」,其實不然,本系其中一個設立目標則是「培養公共管理者」,未來還可以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者、智庫研究員、非營利組織經理人...等,不會侷限政府內部工作,也可以利用對政府體系的認識,進入企業領域從事與政府互動的窗口。


補充提醒與說明

對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的學生而言,「公共行政」不只是學術名詞,更是服務、關懷與行動,學生以熱情、關懷時事的積極態度,用行動展現深耕在地、服務人群的決心。近年公共服務行動包括:協助在地老農產銷、移工關懷、三峽老街觀光推廣研究、北大文創城公共問題研究、參與式預算推廣志工等,這些「在地的」公共服務實務,其實都在不知不覺當中培養出畢業生對社會的關懷,進而轉變成為社會前進的種子。


核心課程地圖

  • 大一必修
    • 行政學(必修)
    • 政治學(必修)
    • 量化研究方法(一):基礎統計分析(必修)
  • 大二必修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必修)
    • 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必修)
    • 公共政策(必修)
    • 公共管理(8科選5科必修)
    • 比較政府(8科選5科必修)
  • 大三必修
    • 行政法(必修)
    • 西洋政治思想史(8科選5科必修)
    •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8科選5科必修)
    • 財務行政(8科選5科必修)
  • 大四必修
    • 行政倫理(8科選5科必修)
    • 地方政府(8科選5科必修)
    • 中國政治思想史(8科選5科必修)

專業選修課程

  • 行政管理學群
    • 現有12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理論與行為、考銓理論與實務、電子化政府、政府績效管理、官僚制度與行為、行政救濟、組織經濟學、行政法各論、策略管理、各國人事制度。
  • 公共政策學群
    • 現有14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政策規劃、政策執行、公共政策名著導讀、政策分析、政策評估、政策行銷、公共政策成本效益分析、政策問題認定與議程設定、分配與重分配政策、台灣公共政策專題、民意調查與分析、國會法案分析、量化研究方法(二):政策資料分析、媒體、企業與政治。
  • 公民社會學群
    • 現有14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非營利組織管理、公民社會導論、公民參與、公共事務專題、公私協力關係、社區發展與餐與、非政府組織、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投、全球化與公共行政、公共事務個案分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公共治理、公共關係談判、公共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
  • 政治經濟與政府學群
    • 現有12門選修課程,選修滿16學分得請頒證書。現有課程規劃如下:政治社會學、政府與企業、政治傳播、選舉與投票行為、政治發展理論、歐洲統合導論、歐洲經濟與貨幣整合、政治衝突、當代各種主義、大中華經濟圈、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國政治制度史。
  • 其他共同選修課程
    • 本系另規劃數十門選修課程可供學生選修,例如:社會科學資料處理與程式設計導論、行政專業英文、類別資料分析導論 、資訊社會與網路數據研究、地理資訊系統與公共政策的空間分析、公共管理實習、媒體與民意、民主理論、政治經濟學、文藝與政治、民主政治與大眾媒體、兩岸關係與國際政治......等課程。


特色課程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公法類課程

國家在行使公權力時,必然會對人民造成影響,因此必須以「公法」來規範國家與人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本系的特色之一,便是提供多個公法課程(例如憲法、行政法、行政法各論、行政救濟法等)供學生選修。

版權:本系提供

非營利組織管理

非營利組織是政府政策執行的重要夥伴,近年也有非營利組織轉型為「社會企業」,成為同時具備社會關懷與獲利能力的組織,是未來富有潛力的就業市場。此相關課程針對非營利組織管理的重要面向進行討論,像是課責、志工管理、募款、行銷等,並結合非營利組織的實務運作現況做介紹,對同學非常有幫助。

版權:本系提供

民意調查與分析

不論是政府或企業的管理者,了解民眾(顧客)的想法、態度非常重要,而此課程介紹民意(顧客)調查所需要的抽樣設計、資料除錯、加權、資料分析、以及調查報告撰寫等工作,並透過實務CATI系統操作,讓學生具備實務工作技巧,對於未來有志從事市場調查或民意調查工作的學生而言,是熱門搶手的選修課程。

版權:本系提供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公共管理實習

本課程安排學生至政府單位(如國稅局、區公所)、智庫(如資策會)、政黨黨部或議員服務處進行實習,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與實務結合,一方面增加對未來職場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提升職場經驗與競爭力。

版權:本系提供

適合從事工作


  • 公務人員

    • 在政府機關內從事行政管理、政策規劃、政策執行與評估工作的人員。


  • 民選公職工作者

    • 例如民選首長、民意代表、或國會助理、小編等工作。


  • 記者和特派員

    • 藉由訪談、調查或觀察來收集與分析有報導價值的事件之事實;為報紙、新聞雜誌、廣播或電視進行報導或撰寫文稿。


  • 人資管理

    • 在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相關活動提供計劃,指導或協調整合。


  • 非營利組織及社會企業

    • 沒有被列舉的其他社會工作者



系友生涯發展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圖解:陳思宇學姊

版權:陳思宇學姊提供

陳思宇 / 前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

學習經驗:於台北大學就讀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輔系法律系。從小因著家人及父親的工作,接觸了許多政治相關的訊息,也在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就讀了公共行政相關的科系,希望自己不僅能在父親的事業上成為助力,也期望自己能將所學,發揮在相關職場上。而我也在因緣際會下我來到市政府工作,展開啟一個全新的挑戰與責任。

工作經驗:曾任台北市政府觀傳局機要秘書、台北市政府秘書處媒體事務組專員及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2018年擔任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一職。主辦台北燈節、杜鵑花季、音樂季等大型活動,成功吸引國內外旅客探索前所未見的台北,未來希望透過活動與地方產業,結合臺北市品牌特色及城市意象,讓台北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圖解:張智堯學長

版權:張智堯學長提供

張智堯 / 意藍資訊公司行銷分析師

學習經驗:大學修課期間,除了公共行政領域的專業知識外,也學習到量化研究與政治經濟等相關課程,讓視野更加開闊,並且能夠以更多元深入的角度去思考並解決問題。就讀研究所期間,有機會擔任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曾主責過十項調查研究案,並開始對民調、數據分析產生了興趣,畢業後便加入大數據公司團隊工作。

職場經驗:目前在意藍資訊公司擔任行銷分析師,主要業務是分析社群口碑內容並推銷公司產品。客戶橫跨各產業,包括金融、媒代、公部門等。在工作中,深感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能力的重要,因為在職場上與他人互動相當頻繁,與同事或客戶都需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以利業務的推展,而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則是經營此關係的重要基石。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圖解:陳舒婕學姊

版權:陳舒婕學姊提供

陳舒婕 / 臺北市政府人事處人事管理員

學習經驗:我在大學時期對於法科很有興趣,所以修習許多法制課程,從中培養出對於法制的敏感度,並強化了邏輯思考能力。畢業後繼續就讀碩士班,在完整的課程規劃下,建立許多行政管理的知識;此外,課餘時間,藉由擔任系上教授研究案研究助理,養成我蒐集與歸納資料的能力。

職業經驗:考取101特種考試地方政府公務人員考試三等考試,並至臺北市政府人事處擔任人事管理員。人事工作時常遇到許多挑戰,不僅要熟悉各項人事法令並有條不紊完成繁瑣的行政作業,更要能隨機應變、在時效內完成被交付的任務,系上過往所培育的思維邏輯和組織能力,大幅提升我的工作執行效能,著實功不可沒。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圖解:蔡昀庭學長

版權:蔡昀庭學長提供

蔡昀庭 / PIXNET行銷企劃主任

學習經驗:我畢業於台北市立永春高中,由於在高中期間很喜愛社會、人文領域知識及公共議題,所以曾擔任青年社主編,常用文字與行動關心校園及社會。爾後在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獲得充分地培育,老師們也願意提供豐富且多元的實務機會,培養我思考能力,幫助我有機會在公益團體及企業間跨領域服務。

職業經驗:2013起,我便在公益團體及電子商務領域服務,目前於PIXNET擔任行銷企劃主任,負責社群商務及參與城邦CSR。工作歷程中發現系上所訓練「跨界思考」及「問題分析」之能力,深深影響工作轉換過程,使我得以將公益團體與企業所需的知能互相運用。我認為本系所學所用之多元,讓學子的未來發展有無限可能!

台北 大學 公共 行政 暨 政策 學 系

圖解:林于茜學姊

版權:林于茜學姊提供

林于茜 / 新加坡漢民科技公司產品經理

學習經驗:於2009年進入本系碩士班就讀,主修政治與選舉行為。在臺北大學求學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求學經驗。研究所期間訓練的不只是學術和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去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之後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找解決方案?這些都可以透過學校多元的教育與課程充分學習!

職業經驗:目前於漢民科技新加坡分公司,擔任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一職,雖然目前從事的工作與所學較無相關,但在臺北大學研究所時期所培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之能力,能夠幫助我在研擬業務策略時進行更深層的思考。在就學期間亦擔任教學助理,更能培養除了學習之外,做事情和溝通表達的能力。

多元能力

組織能力:能掌握細節、依規則有系統地安排事務或完成任務。

閱讀理解:能理解文章的意涵與邏輯,及所想傳達的訊息與想法。

抽象推理:觀察部分訊息或事物變化的趨勢,歸納出規則或意義,產出合理的答案。

寫作表達:能運用精準的詞彙、語句寫作,有效並正確地傳達訊息或想法。

助人能力:主動關懷需要幫助的人,並能諮詢、協助他人解決困擾或完成任務。

說服推廣:讓他人同意觀點、聽從建議,進而改變看法或有所行動。

領導協調:能帶領大家執行任務或為相同目標而共同努力。

個人特質

客觀性:多元客觀,易於參考接納外部意見,願意接納意見並有彈性

合作性: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事情;能包容,勉力求全,願意妥協

深思性:思考深入,審慎嚴謹,考慮周詳。要收集完整資訊再做決定,盡力面面俱到。考量若不周詳寧可延遲

探究性:願意突破現狀,接受新的及未知的挑戰、情境或學習內容

變通性:思考行事彈性活潑,喜歡變化、改變、創新,充滿想像力與新點子

樂群性:關心别人、對人友善、隨和、喜歡處在人群中、樂於參與

自信心:自信自重,肯定自我,喜愛自我;有較高的能力感、勝任感及控制感,不易受他人表現影響


圖表來源為該校系之重視百分比,加總為100%;百分比越高,代表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