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进展

The evolution of drug-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urgent threats to public health worldwide. Even worse, the bacterial cells commonly form biofilms through aggregation and adhesion, preventing antibiotic penetration and resist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Moreover, biofilms tend to grow in some hard-to-reach regions, bringing difficulty for antibiotic delivery at the infected site. The drug-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intractable biofilm give rise to chronic and recurrent infections, exacerbating the challenge in comb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Micro/nanorobots (MNRs) are capable of active cargo delivery, targeted treatment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motion-assisted mechanical force, which enable transport and enhance penetra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to the targeted site, thus showing great promise in emerging a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antibacterial therapie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micro-/nanorobots for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 with emphasis on those novel strategies for drug-resistance bacterium and stubborn biofilm infections. Insight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NRs with good functionality and biosafety offer promising approaches to address infections in the clinic setting.

Show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碳点凝胶的仿章鱼协同变形变色运动机器人研究中获进展 2021-08-09 08:35:16

  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通过进化,不断增强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利用协同的形状变形、颜色变化和运动,拥有在不同环境中交流、伪装等能力。科学家尝试设计智能人工材料(特别是具有类生物组织性能的软湿聚合物凝胶)来复制多功能协同行为,这将有利于理解自然的多功能协同行为,并可整合和升级受生物启发的多功能机器人。然而,实现高等生物的三功能协同或多功能

钟南山团队:智能咽拭子机器人可满足规模化采集需要 2021-07-05 20:06:21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2日发布消息称,智能咽拭子机器人可满足核酸规模化采集需要。咽拭子是目前诊断新冠病毒感染最主要的采样方法。咽拭子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须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用力呼吸等可产生大量飞沫或气溶胶,具有较高交叉感染的风险。而且,采集咽拭子过程,因医务人员水平的差异、咽拭子采集操作的不规范,导致拭子质量有差异,容易出现假阴性。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中国专家成功探索单孔机器人肺癌手术 切口更少、更精准 2021-04-11 09:14:15

  机器人手术是当今世界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最前沿技术,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彻底、精准、快速的手术。记者9日获悉,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罗清泉带领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开展了机器人单孔肺叶切除术,切口更少、治疗更精准。目前,临床上的机器人胸外手术通常需要3个或4个切口。据介绍,中国医学专家持续深化微创模式,在现有的机器人胸外手

科学家联合解析抗疫机器人挑战和机遇 2021-04-04 07:57:08

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杨广中院士领衔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荷兰、德国共15位世界机器人专家在机器人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上发表抗疫机器人重要综述论文“Progress in robotics for comb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文章综观全球新冠疫情局势,结合21世纪以来的世界重大传染病情,就核心技术创新

微纳操作机器人肿瘤探测研究获进展 2021-03-05 12:22:10

   近日,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21, 42(3): 323-339)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基于微纳操作机器人的肿瘤转移过程中多尺度机械特性研究综述论文(Atomic force microscopy for revealing micro/nanoscale mec

微纳操作机器人外泌体原位探测研究获PIBB封面刊载 2021-01-28 12:12:24

   近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知名SCI期刊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1, 48(1): 100-110)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利用微纳操作机器人在外泌体原位探测方面的最新成果(Na

研究人员发表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综述文章 2021-01-08 08:17:24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关于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综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华大智造远程超声机器人荣获“2020全球5G应用大赛”优秀产品奖 2020-12-24 12:19:53

12月22日晚,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深圳市发改委主办的“2020全球5G应用大赛”颁奖礼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行,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副市长艾学峰分别为获奖代表颁奖。华大智造远程超声机器人进入决赛并荣获5G应用优秀产品奖,华大智造云影总经理伍利代表领奖。华大智造远程超声机器人因其创新性及应用性,兼备解决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问题的优势,展现了面向5G

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获进展 2020-12-15 13:07:58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研究员蔡林涛,与集成所副研究员徐天添、研究员吴新宇等合作,在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微纳生物机器人是微纳尺度的类生命机器人,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机器人属性,能够到达现有医疗器械难以企及的微观区域,有望革新传统医学实现疾病的精准诊疗。然而,如何构建具有自主驱动的微纳生物机器人,采用磁、光、声等外场操纵和内

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能有效杀灭SARS-CoV-2的自主型机器人 2020-10-31 21:10:52

2020年10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紫外线是一种用来杀菌消毒的辐射形式,尽管COVID-19的感染率变化不大,但学校和办公室必须进行人际交往等活动,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人们就需要采取简便、低成本的消毒策略,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UVBot的机器人,其是一种能轻松接触到物体的机器人,并能通过编程来

Nature子刊解读!科学家有望利用机器人协助让结肠镜检查变得更加简单容易! 2020-10-26 08:38:08

2020年10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上题为“Intelligence Enabling the future of colonoscopy with intelligent and autonomous magnetic manipul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

Sci Adv:微型机器人帮助重建神经网络 2020-10-01 05:29:44

近日,来自韩国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微型机器人,它们可以充当大鼠神经细胞网络之间的桥梁。该小组在《Science Adva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的微型机器人是如何构建的以及它们在神经网络之间充当桥梁构建者的能力。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2020-09-07 18:25:48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

远程超声机器人超声技术研讨会,院企携手并肩共促超声创新发展 2020-09-07 09:18:38

 2020年9月5日,由上海超声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超声医学研究所、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办,华大智造云影协办的《超声创新技术研讨会-远程超声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在上海十院顺利举办。上海十院王威琪院士、上海医学会超声分会主委、华大集团副总裁杨爽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王威琪院士表示,远程超声机器人通过我们专家的操作

研究人员开发药物递送和治疗的新型微型生物机器人 2020-08-22 12:06:50

 以细胞为载体的微型药物递送和治疗生物机器人是十分具有前景的体内靶向运输工具。日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中国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发出了经过酶修饰的具有自主运动能力的血小板马达平台,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icence Robotics杂志上。题目为《Enzyme-powered Janus platelet cell robots

国内首台儿科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超100例 2020-08-16 16:42:23

记者15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了解到,近日该院通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一名7个月大婴儿的隔离肺成功切除。自4月1日引入全国儿童专科医院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浙大儿院已成功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超100例。近年,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微创外科发展的趋势之一。记者了解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应用广泛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使医生可以在

研究提出用于持镜机器人的无标记手术器械视觉追踪新方法 2020-07-23 12:24:23

 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追求目标。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的代表,因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显着优势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几乎涵盖普外科所有手术,成为诸多良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全球每年开展数量超过750万例。除主刀医生,腹腔镜手术中还必须配置一位持镜手为主刀医生提供相应的照明和最佳的视觉反馈。长时间的手术使得持镜手容易

Nature重大突破!史上最卖力的机器人化学家!8天工作172个小时! 2020-07-16 06:40:12

2020年7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个智能移动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24-7小时工作,自己进行实验。这是这类机器人中的第一个机器人科学家,它可以自己决定接下来要做什么化学实验,并且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催化剂。它有和人相似的尺寸,在标准的实验室工作,可以和人类研究人员一样使用仪器。然而,与人类不同的是,这个400公斤重的机

PNAS:首次利用青蛙细胞构建出活的机器人 2020-01-24 17:24:15

2020年1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从青蛙胚胎中提取出的细胞经塑造后呈现出新的形状,并且在一种不完全是有机体也不完全是机器的结构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月13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scalable pipeline for desi

美研究团队用细胞组装“活体”机器人 2020-01-14 19:39:06

 美国研究人员以单个细胞为材料制造出一款“活体”机器人,这种可编程有机物可以向指定目标移动,被切开后还能自我修复。研究成果于13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美国佛蒙特大学研究人员首先在一台超级计算机上运行一种进化算法,根据生物物理学法则模拟出一种有机体设计方案。随后,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人员从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并培育成皮肤细胞或心肌细胞

日企研发手术辅助机器人 AI是关键 2020-01-10 12:24:40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外科手术领域正迎来智能化大潮,通过人工智能(AI)和机器配合,提高医生诊断水平和手术安全性。美国企业的机器人“达芬奇”一直占据着手术辅助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其专利即将到期的背景下,竞争开始白热化。日本企业奥林巴斯和川崎重工业正在加快研发,索尼也紧盯这一商机。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与全日本的医疗机构一起,正在着手建立世界上

执业药师将被机器人替代? 2019-09-19 18:36:21

 执业药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已是现实,行业如何应对?除了各省出台的远程审方以外,还有一款替代执业药师进行药学指导服务的智能机器人出现了。新华社点评:这款机器人具备完善的药学服务体系,能够实现人类执业药师的几乎全部功能,其水平相当于一个有10年经验的药师。执业药师会被替代?据新华社报道,该机器人研发人员称,机器人系统已收录近20万条国内外药品详细数据、10万多条疾病的康复与饮食建议、3万多

Adv Health Mat:研究开发可降解的微米抗癌机器人 2019-09-18 10:55:43

2019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韩国Daegu Gyeongbuk科学技术研究所(DGIST)机器工程系和DGIST-ETH微机器人研究中心(DEMRC)的Hongsoo Choi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成功研发出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微型机器人,可以进行热疗和控制药物释放。本研究可以更精确、系统地通过热疗和药物控释治疗癌症,有望提高抗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效率。抗癌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药物

可用于制造“软体机器人”组件和类似乐高积木的动态水凝胶 2019-09-03 12:40:27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能够动态响应环境的新型双聚合物材料开发出一套模块化水凝胶组件,可用于各种“软体机器人”和生物医学应用。这种由3D打印机制作而成的组件能够弯曲、扭曲或粘在一起,以响应对特定化学品的处理。在发表在《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期刊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一款柔软的夹具,能够按需驱动拾取小物件。他们也设计了类

磁控线型机器人有望用于脑血管手术 2019-09-01 12:20:2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磁控线型机器人,可在脑血管等狭窄且弯曲的通道中穿行,未来有望用于“疏通”中风或动脉瘤导致的脑血管堵塞。新近发表在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显示,这种机器人的内核是具有柔性和回弹性的镍钛合金,合金材料上覆盖一层含有磁粒子的橡胶,在外部磁铁的控制下,机器人可以弯曲并复原。研究人员在磁性橡胶材料外涂上了一层水凝胶,使其拥有光滑表面,降低了摩擦力,从而可以在狭

Science子刊:中美科学家开发微米机器人精准治疗肠道癌症 2019-08-21 07:37:20

2019年8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针对身体有病的部位进行治疗,是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但问题在于病变部位通常是在身体内部,不太容易触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或化疗等治疗。加州理工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系的两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治疗形式--微型机器人,它可以将药物输送到身体内部的特定部位,同时又能在身体外部进行监控。"微型机器人的概念真的很酷,因为你可以把

2019美敦力中国基金-BV百度风投医疗机器人大赛圆满落幕:前三甲火热出炉,领跑医疗科技创新黄金十年 2019-07-15 14:18:00

2019年7月13日,2019医疗机器人创新大赛在上海临港浦江科技城鸣金收兵。来自全国的9个优秀医疗机器人创新项目入围决赛,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艾瑞迈迪、清华SIR、钛米科技项目团队凭借在技术创新、市场潜力、团队实力、产品成熟度、现场表现五大维度的出色表现力压群雄分别斩获一、二、三名。精锋医疗、中智达信、贝麦克斯、湖西云百生、臻泰智能、力感科技获得优秀奖。左:美敦力全球副总裁兼

Nano Letters:中国科学家开发出DNA纳米机器人 或能高效靶向杀灭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细胞 2019-06-10 15:16:02

2019年6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据梅奥诊所数据显示,大约20%的乳腺癌都会制造异常高水平的HER2蛋白,HER2是一种名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特殊蛋白,当其显示在癌细胞表面时,信号蛋白就会帮其失控增殖,同时其也与乳腺癌患者较差的预后直接相关,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no Letter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DNA纳米机器人,其能有效

科研人员研发出基于多极磁镊的机器人细胞内部操作与测量系统 2019-06-09 08:25:58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谭民领导的先进机器人团队与多伦多大学教授孙钰的先进微纳系统实验室合作在微纳机器人方面开展研究,研究基于多极磁镊的机器人细胞内部操作与测量,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Sci. Robot. (2019), 4, eaav6180)。在细胞内部对其结构的直接操作和测量是理解亚细胞和亚组织活动的重要手段,可用于疾病诊断、发展新治疗方法。相对于细胞外部的

磁性机器人可送纳米药物深入肿瘤组织 2019-05-03 10:46:0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带领的国际科学团队设计出一种微型磁性机器人,可突破血流阻力将携带药物的纳米颗粒送至肿瘤或其他病灶深处。纳米颗粒药物在肿瘤等疾病治疗中显现出诸多益处,但存在易受血流阻碍、难以深入组织等障碍。新近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3D打印出来的机器人和细胞大小差不多,有像细菌鞭毛一样的结构驱动机器人前进,表面涂有一层镍钛合金,可被外部磁场控制从而深入病灶。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