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谁发现的

π即是圆周率。它指的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的比值,历史上曾经以π的精确程度来确定数学发展的程度。虽然说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是依靠如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可以精确地算到π的小数点后十几亿位。那么在古代没有数字,没有高科技,古人是如何计算得出圆周率的呢?

圆周率谁发现的

其实祖冲之并不是第一个计算得出圆周率的,因为祖冲之更进一步地算出圆周率,所以后世人认为他的功劳更大,于是他的名字一般与圆周率挂钩。但是在祖冲之之前,西汉和魏晋都有人改进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其中魏晋时期的刘徽是第一个提出并运用“极限”的人,同时他也是第一个用一种叫“割圆法”的几何方法来计算π的。几百年后,祖冲之在刘徽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圆周率。这时候问题来了,古时候是没有阿拉伯数字的,祖冲之是怎么计算的呢?

圆周率谁发现的

古人没有阿拉伯数字,用的是竹片或者其他东西作为计数工具。祖冲之在房间里画了直径为一丈的大圆,然后开始在圆内接正多边形。刘徽和祖冲之都用的是同一个方法,刘徽只接了九十六边,而据说祖冲之接了一万多边。虽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是祖冲之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圆周率谁发现的

就是这样,祖冲之将π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如此精确的人。直到九百多年后,也就是十五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超越了祖冲之。祖冲之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写成《缀求》一书,可惜的是这本书在北宋就消亡了。

圆周率谁发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圆周率谁发现的

克里姆林宫楼顶的狙击手们

晶陆

2022-11-01 10:31:15

圆周率谁发现的

美联储将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但降息即将到来

漏风小魔女

2022-11-01 00:01:41

圆周率谁发现的

普京:俄罗斯从没有主动说过可能使用核武器

看古知今

2022-10-28 16:39:41

圆周率谁发现的

马斯克收购推特几分钟后,为何第一时间就解雇了她?

新科技新鲜事

2022-10-31 20:54:14

���������еĽ���ֵ���ҹ��Ŵ���ѧ�����������˾޴�Ĺ��ף��ڶ����������ѧ�顶

�����㾭�����Ѿ����С�������һ������֮Ϊ�����ʡ�������˵��ֱ����1��Բ�������ܳ���3.

��������ĩ�꣬���(Լ��Ԫǰ50�굽��Ԫ23��)��Բ����Ϊ3.1547�����˶���ʱ�����ź�(��Ԫ78��139��)��������ȣ�һ��92 29=3.17241������һ����10��Լ����3.1622.(ӡ����ѧ�����Ŷ�Ҳ����Բ����Ϊ10�����ѳ����ź�500����.)

��������ʱ��κ������(��Ԫ263��)��������Բ���ʵ�׼ȷֵ��ԭ�������ø�Բ�����Բ���ʵ�ǰ��λ�����ǦС�3.14������Ϊ����.

���ϱ���ʱ�������֮(��Ԫ429�ꡪ500��)�����������

3.1415926����3.1415927.

Ҳ���ǦС�3.1415926�������������ϵ�һ��ȷ��Բ����׼ȷ��7λС������.���֮�������������������ʾ�еĽ���ֵ.��22 7��355 113���ֱ��Ϊ�е�Լ�ʺ��ܶ�.

�����֮��������һǧ�����ŷ�޵İ�������(16���͡�17����)�����·��������ֵ.

圆周率不是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首先计算出其准确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可以用分数355/113来表达,准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圆周率谁发现的

圆周率的发展过程

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

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

圆周率是咋算出来的

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包含了求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将这个数值和铜制体积度量衡标准嘉量斛的直径和容积检验,发现3.14这个数值还是偏小。于是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和约率,密率是个很好的分数近似值,要取到才能得出比略准确的近似。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

圆周率用希腊字母 π(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圆周率现已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 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

圆周率是怎么发现的?

中国古籍里记载有“圆径一而周三”,即π=3,这也是《圣经》旧约中所记载的π值。 在古印度耆那教的经典中,可以找到π≈3.1622的说法。 这些早期的π值大体都通过测量圆周长,再测量圆的直径,相除得到的估计值。 由于在当时,圆周长无法准确测量出来,想要通过估算法得到精确的π值当然也不可能。

圆周率算到多少了?

计算机时代的圆周率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截止2021年8月17日,瑞士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台超级计算机,经历了108天,精准的将圆周率π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的62.8万亿位。

发现数学圆周定律的是谁?

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开创了人类历史上通过理论计算圆周率近似值的先河。 阿基米德从单位出发,先用内接正六边形求出圆周率的下界为3,再用外接正六边形并借助勾股定理求出圆周率的上界小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