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時候 要 拜 地基 主

台灣民間習俗都會固定祭拜地基主,甚至在過年除夕當天也會有不少家庭都會準備菜餚祭拜地基主,就是能祈求全家一年內能平安又順遂。但你知道拜地基主要怎麼拜嗎?又要準備哪些金紙、水果供品、什麼時間拜、祭拜方向與位置,甚至拜地基主有哪些禁忌,如果你現在還不清楚,在這篇2022地基主拜拜就整理告訴大家。

什麼 時候 要 拜 地基 主

為什麼要拜地基主?

地基主是住宅內的神明,也可稱為「開基主」、「地靈公」或「宅基神」,地基主是住在家裡最後方,通常都會和「灶神」住在一起,兩位神明都是能保佑閤家平安、事事順利的神明。

如果不祭拜,民間信仰認為地基主就會作祟,家內就會不平安,連帶會影響家族運勢的發展,因此家家戶戶都會在每年有習慣祭拜地基主。

由於地基主官階很小,工作就類似聯絡官,職權又像是門神,除了保護這個家成員外,也有傳遞家裡功德是非的職務。

祭拜地基主並非只有一般家庭需要拜,連同有開店面或公司,同樣也要祭拜,能夠替公司和店面帶來更多客源和穩固市場。

什麼時候要拜地基主?祭拜時間是什麼時候?

通常拜地基主日期會是在底下幾個時間點,特別提醒拜地基主要持續,不能拜了一次後,隔年就都沒持續祭拜

  • 尾牙、除夕時
  • 公司行號每月初一、十五祭拜,一般家庭則可以省略
  • 搬家遷出遷入時(例如買屋、租屋和搬家等)
  • 每年逢年過節(例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
  • 家中有需要大工程異動或動工時
  • 安神位時

拜地基主的時間一般都是會在「下午兩點後」至「晚上七點之前」要拜完。

拜地基主要準備水果、金紙和供品?

  • 一般矮小「折合小桌子」(地基主高度不高,桌子並不需要太高),空間不夠也可以用把流理台當供桌
  • 兩碗白飯
  • 兩附婉筷
  • 日常家裡飯菜(六菜 一湯)或「兩個機腿便當」祭拜,原則上要有飯、菜、肉、湯
  • 準備小酒杯3杯或3瓶養樂多(酒杯裡面可裝汽水或酒)
  • 地基主經和刈金(前者可省略,後者要買給神明用的,住家要三支、有開公司的要六支)

地基主拜拜方向和位置

只要在「廚房後門擺設供品」,並且向屋內祭拜即可(方位是由外向內喔)如果沒有後門,那就從前門一樣向屋內祭拜同樣也可以!

假如家中屬於套房型,沒有廚房那就採用大門往內祭拜。

拜地基主怎麼念、要幾支香?何時要燒金紙

步驟1

拜地基主要幾支香呢?其實只要點清香一柱,祭拜時要朝內祭拜,口中默唸下面拜地基主念法(講法),其餘話都不要說,唸完後就可以直接插香。

地基公地基婆,今日幾月幾號,什麼節日(有節日的話),弟子XXX住址XXX,誠心誠意準備供品及金紙,請地基主享用,請地基主保佑全家大小身體健康、平安順利。
祈求今年家運興旺、財源滾滾,好運連連、心想事成讓我們賺大錢、發財,感恩。

步驟2

當香燒到一半和三分之一後,就可以拿兩個十塊擲筊,問地基公地基婆是否吃飽了?如果擲到杯有「一正一反」,就可以請地基公地基婆跟著一起領金銀財寶。

祭拜地基主禁忌

  1. 地基主由於身高不高,大約只有3~4尺高(大約100~120公分),祭拜時供桌請用矮桌或是矮板凳,若使用供桌或一般桌子都會太高,就會被當成在欺負牠。
  2. 拜地基主時,家中成員不能吵架或是鬥嘴,特別是夫妻口角或罵小孩。
  3. 請勿對著後門拜,反而會招來更多好兄弟。

什麼 時候 要 拜 地基 主

中元普渡除了祭拜好兄弟,也別忘記拜地基主!命理專家謝沅瑾表示,民眾可以在中元節下午2點至晚上7點前祭拜地基主,一般多在廚房擺一張小桌子祭拜,如果空間不足,也可將流理台當供桌祭拜,以日常飯菜當作供品即可,也可以準備地基主喜歡的雞腿等。

看更多:醫院鬼話:離開的孩子跟著腫瘤一起回來?沒有人的手術室怎麼會有東西掉落的聲音?

謝沅瑾說明,一般住家除了在動土、入厝時會祭拜地基主,重大節日如中元、除夕也會祭拜地基主。地基主原本是古代對於地基的崇拜,後來慢慢轉變為對歷代住在這片土地之上的人的祭祀。換句話說,地基主就是房子土地上的歷代住民。

看更多:中元普渡必拜必吃!營養師大推4種「好運果」 發財、平安又吉利

可準備地基主喜歡的雞腿祭拜

謝沅瑾指出,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可以家中的日常飯菜即可;也可以準備六道菜碗、一鍋飯、三杯酒水、兩副碗筷及紙錢。簡單一點,也可準備雞腿便當,加上酒水、兩副碗筷即可。原則上就是有飯、菜、肉、湯跟酒水就可以,也可以準備地基主喜歡的雞腿。

地基主祭拜方向、時間點

至於拜地基主要朝哪裡拜?謝沅瑾說,風水命理有分不同的學派與理論,學派不同,對風水命理的看法也會不同,因此朝屋內或朝屋外拜,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民眾可擇一而信即可,拜地基主講求的是心誠則靈。

他建議,如果廚房有連結的後門,就朝後門往屋外拜。廚房無窗,也沒有後門,就朝流理台方向拜。廚房有窗沒有後門,就朝窗外拜。如果家中沒有陽台、沒有廚房,有窗戶就朝外拜即可。祭拜的時間點最好是選在下午2點至晚上7點前。

部分民眾對於家中沒有燒金紙的爐,不知道該怎麼燒金紙祭拜,謝沅瑾說,部分家庭會使用已不使用的桶子或鍋子代替,但若住家不方便燒紙錢,也可在拜拜時告知地基主原因,祈求諒解就可以!

看更多:農曆7月到廟裡拜拜要注意!專家曝:鬼門開拜錯廟 小心鬼跟你回家

※民間習俗,僅供參考。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謝沅瑾老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什麼 時候 要 拜 地基 主

你好 ~

  提供您以下拜地基主的要點
都是大家從網路上所提供的
以下為較完善的說詞

地基主神為什麼對日常生活影響我們最大?因為地基主家家戶戶一定有,權位相當於門神

如同我們住家中真正房東,統管家宅這片天地.地基主可以保佑家宅平安、廣招財源、記錄功過.諸如在我們住家中安神、安祖、入宅.這一切事宜都要一並祭拜地基主神。

此外,開設公司、店面、想要營業順利.更要祭拜地基主神,地基主會幫助公司.店面的負責人開拓客源、穩固市場等助益。

地基主,即先住該宅的守護先魂。地基主都無神像,但家家都會祭拜。

祂的官階很小,類似聯絡官的工作。

除了保護這個家成員外,也會向上天傳遞家裡成員的功德是非。

一般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做牙拜文財神-土地公,並同時拜地基主,但現代一般人為求方便都會省略。

但是買屋、租屋搬家入厝、安神位及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重要年節時就需祭拜地基主。

地基主一般?無神像或是神位,而是住在家裡的最後面,通常是跟灶神(上天派駐在一般家裡的上級指導)住在一起。

因為祂不是很高階的神明,祭拜時則在住家的最後面最裡面(一般都是在廚房)向屋內祭拜。

祭拜時間通常在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一點之間。(有些地方是傍晚以前即可)

祭拜供桌請用矮桌或是矮板凳,因為地基主身高不高。

祭祀準備的東西是簡單菜盤或一份雞腿便當:滷蛋一個、最重要的一支雞腿(祂的最愛)、白飯一碗、菜湯一份或另加一個橘子等水果。茶或酒三杯

金紙方面:四方金(大刈金)三支,再一支四方金(大刈金)當作插香的座,或是金元寶10個即可。

在金銀紙方面,有人會多燒一支「經衣」,而「經衣」通常是燒給好兄弟的呢!

還有人說,除了祭拜地基主外,還要祭拜地基婆,所以拜拜時要準備兩副碗筷,這個部份是

 因為地基主是官是神,所以我們要祭拜,但不是每個地基主都有地基婆相伴,而根據天上神職任用條例,沒有地基婆這個官職,基於人間的我們認為成雙成對的有情觀念及祭拜的禮貌周到源由,所以不用特意祭拜.但現在大部份的人還是會準備兩副碗筷以示周全(禮多神不怪囉!)

祭拜時如何呼請很重要,要不然請來好兄弟做客就很麻煩了

要唸:「安請某某某地址的地基主神,弟子(信女)今天準備簡單菜飯請地基主神上座享用,請保佑閤家平安」。

1柱香過了三分之一就可擲筊問是否享用完供品可燒化金紙。

等準備的金紙燒化完,最後才把那一疊插香的金紙與香一同燒化掉。

還有人說,因為地基主是所有的神裡最小的,如果太晚燒紙錢的話會被其他的神給搶去,這個也是不對的。

真正原因是因為祂神職小,受供時間有限制,所以在1柱香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祭祀動作。

引用自: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2050203491

    拜地基主幾點拜?

    拜地基主的方式 不管地點是在大門口或廚房,都要朝屋內,案桌不用太高,約在膝蓋位置即可。 時間在當日12時~下午3:00前。 拜拜的菜餚以家常菜為,素食、魚肉、水果皆可。

    地基主什麼節日拜?

    習俗上除了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重陽節、除夕等重要節日要祭拜地基主外,凡是搬新家、移居、安神後的當天下午也一定要拜地基主,營業店面則於土地公時順便拜地基主地基主一向被視為陰神,所以祭應求簡單快速,以免時間久了引來一些不好的東西。

    端午節要拜地基主嗎?

    端午節既然台灣人的三大節日之一(另外兩個是過年和中秋),當然免不了也拜拜啦,端午節拜拜主要要拜的是神明、祭祖還有地基主,當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艾草除毒氣,也插菖浦以驅除邪氣,以下是我們幫你整理的端午節拜拜懶人包,想知道端午節拜拜準備什麼?

    農曆7月15要拜地基主嗎?

    國曆812日正是農曆7月15日中元節,不少民眾早已準備供品祭好兄弟,但除了好兄弟這天也別忘記地基主」。 命理老師謝沅瑾傳授,民眾可以在中元節下午2點至晚上7點前祭拜地基主,一般多在廚房擺一張小桌子祭,如果空間不足,也可將流理台當供桌祭,以日常飯菜當作供品即可,也能準備地基主喜歡的雞腿等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