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推動社會安全制度的目的為何

台灣隨著時代變遷,家庭規模愈來愈小,加上少子化與人口老化問題嚴峻,使得家庭支持功能日漸式微。影響所及,近年社會上時而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家庭關係疏離與功能失調、兒童及少年虐待、藥酒毒癮、暴力等事件,有些案例雖有相關體系服務在案,卻仍未發揮預警機制或支持家庭及個人的功能,以致無法及時遏止憾事發生。

為強化社會安全,行政院於107年2月26日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107-109年),3年投入近70億元,從支持地方政府增設社福中心、充實服務人力、整合保護性服務,建構更完整綿密的家庭、社區支持網絡等方面,補綴社會安全體系的缺漏,期從根本控管消弭影響社會安全的各項風險因子。

二、 4大策略—綿密社會安全防護網絡

從關懷家庭著手,採取「風險預防」、「單一窗口」及「整合服務」的原則,整合銜接各系統服務。同時,將家庭類型分為一般家庭、脆弱家庭、危機家庭,依個別家庭不同風險程度與需求,提供不同的介入關懷服務:

(一) 布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整合社會救助與福利服務
■ 目標:對脆弱家庭(指因貧窮、風險與多重問題,造成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性,而需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之家庭)服務涵蓋率逐年提升至80%,避免脆弱家庭落入危機家庭(指發生家庭暴力、性侵害、兒少/老人/身心障礙等保護等問題之家庭)。
■ 推動現況
1. 為家庭築起安全防護網:為強化前端預防,民眾求助管道更便利,全國已設置130處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布建率84.4%,並增加近2千名服務人力;另全面調高公私部門社工人員薪資,鼓勵更多社工人員長任久留;且已修正施行「護兒4法」(《中華民國刑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教師法》、《家庭教育法》),完善兒少保護法制,杜絕不當對待兒少事件發生。
2. 從扶貧到脫貧自立:108年1至9月脆弱家庭服務訪視評估數較計畫實施前增加154%,強化提供脆弱家庭服務量能;另自106年6月開辦「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藉由家長及政府共同合作的儲蓄機制,協助弱勢兒童及少年累積未來教育及生涯發展的基金,讓他們有接受高等教育或職業訓練、創業等人力投資的機會,截至108年10月開戶數為1萬854人,較107年增加276%。
3. 落實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社區照顧服務:各地方政府已連結784個間團體,針對有教養困難或照顧壓力之弱勢家庭(如隔代、單親、文化與經濟弱勢等家庭),提供社區化及近便性之多元服務,如家務及育兒指導、喘息服務、婚姻與親子輔導、課後照顧、物資提供、社區關懷、送餐、親職教育及輔導等,使兒童少年獲妥善照顧,減少偏差行為或犯罪事件發生。

(二) 整合保護性服務與高風險家庭服務
■ 目標
1. 加速處理時效:接獲通報後24小時內處理比率從61%提高至100%。
2. 降低再發生率:保護性案件結案後再通報率從16%下降至10%。
3. 降低受虐兒童少年致死人數:每年受虐兒童少年致死人數較前一年降低10%。
4. 提升保護事件開案率:兒少及成人保護開案率每年分別增加10%及5%。
■ 推動現況
1. 單一窗口:由集中派案中心介接各部會資訊系統,協助社工掌握家庭完整風險圖像,並統一受理各類保護性事件通報及派案,遇緊急事件立即派勤,一般事件依案件風險程度及需求分流派案,目前98.1%保護性通報案件可在24小時內完成評估。
2. 公私分工:需高度公權力介入案件由公部門處理,低度公權力介入案件由私部門處理。
3. 建立兒虐事件專業判斷協助機制:全台已成立7家兒少保護醫療區域整合中心,結合醫療專業評估,迅速辨識兒虐傷勢,並視情節啟動司法偵查。108年已協助292名受虐兒少驗傷、評估、診療及後續追蹤。

(三) 整合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與自殺防治服務
■ 目標: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含自殺企圖)整合性服務涵蓋率逐年上升至80%。
■ 推動現況
1. 強化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個案服務:108年補助地方政府增聘心理衛生及處遇協調社工(督導)人力共259人,深化加害人(合併精神疾病、自殺企圖)個案關懷訪視服務,並跨系統介接掌握風險預警訊息,降低暴力再犯及自殺風險。
2. 普及社區服務資源:為達暴力預防無死角,透過家暴安全網平台會議,銜接家暴及性侵害加害人處遇,強化社區監控,減少再犯風險;針對家暴相對人、未成年與智能障礙之性侵害行為人及社區精神病友,由公私合作開發多元處遇方案,減少因病情不穩造成疾病復發或暴力之風險。108年補助民間團體51案、逾5,400萬元。
3. 提升自殺防治效能:《自殺防治法》已於108年6月 19日公布施行,明定自殺情事的及時通報機制,並要求媒體禁止散播不利自殺防治的報導;另推動多面向自殺防治策略,提升守門人知能,及早辨識篩檢出高危險群(如失業人口、老年人、獨居者)及提供資源轉介。

(四) 整合跨部會服務體系
■ 目標
1. 學校輔導系統連結校外資源比率逐年上升至90%。
2. 弱勢失業者推介就業率逐年上升至65%。
3. 毒品、竊盜、搶奪犯罪人口查訪比率逐年上升至98%。
■ 推動現況
1. 強化校內外資源連結:健全學生輔導三級機制(初級預防的輔導人員為學校教師、二級為學校輔導教師、三級為心理師及社工師),提供整體性與持續性服務。如介接教育部與衛福部資訊系統,至108年9月共服務415名中輟兒少;建立垂直/水平分層級協調機制,每2個月召開1次中央與地方政策溝通會議,解決跨體系服務的障礙。
2. 提升就業服務效能:至108年9月,勞動部辦理多元類別職前訓練(培訓3萬9,836人)、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培訓2萬5,484人)、設置5處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服務13萬4,487人次)、投資青年就業方案(自108年5月31日核定起至9月底,協助6萬7,327名青年就業)、強化弱勢族群就業轉介及協助措施(協助2萬1,113人,推介就業1萬4,589人)。
3. 落實犯罪預防:內政部每月查訪治安顧慮人口2次,108年至10月底每月查訪率均逾97%,嚴密防制再犯;法務部於108年4月函頒「檢察機關重大兒虐辦流程」,及早介入重大兒虐案件,並結合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提供被害人所需服務,107年7月至108年6月共服務101件。

三、 結語

讓台灣未來世代,生活在安全、無暴力威脅的環境,政府責無旁貸。強化社會安全網,除結合各部會網絡體系外,也將串連民間社區的互助力量,攜手網住每一個脆弱家庭及在體制邊緣、需要幫助的人,從預防角度及早發掘家庭中的各項風險因子,適時給予家庭多元化的支持服務,共創幸福安全的社會環境。

題庫總數:20是非題:11 (○:8、╳:3)選擇題:9 (A:1、B:1、C:2、D:5)多選題:0roddayeye整理Q 二代健保以公平、效率和品質為核心價值。v      Q 社會津貼是指給付對象以通過資產調查者,給付內容除了現金也包含物質以及服務在內的實物給付。  v    Q 全民健康保險是我國最早的全民社會福利制度,也是一種社會保險。v      Q 全民、全人、全程是我國社會福利的特色。v      Q 全台65歲以上老人假牙補助是屬於哪一種福利補助?v 社會津貼  社會救助  社會保險  社會支持   Q 哪一類型失業現象主要源自於產業轉型?  青少年失業v 中高齡失業  原住民失業  身障者失業   Q 當志工是一種施捨,只有家庭富有、不愁衣食,且有足夠空閒的人才能參加志願服務。  v    Q 下列何者並非我國就業安全制度三大支柱 ?  就業服務  職業再設計  職業訓練v 失業保險   Q 通常以資產調查作為補助給付之依據者,稱為社會救助。v      Q 隨著社會情況的變動,社會福利也要不斷地做滾動式調整。v      Q 全民健保、國民年金、老人年金都是社會福利全民化的體現。v      Q 身障者失業的原因為... ?  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就業市場限制v 以上皆是   Q 兩個地區相比較之下產生的貧窮問題叫「絕對貧窮」。  v    Q 貧窮是一個社會問題,它不僅是影響個人的生存發展,也可能產生犯罪行為。v      Q 下列何者並非我國社會救助的挑戰 ?  失業率上升  人口高齡化v 政黨輪替  福利給付不斷擴張   Q 下列何者為原住民失業的原因?  多從事農林漁牧或營造業者  人力資本不足  原鄉就業機會少v 以上皆是   Q 台灣社會福利的特色為何?  全民  全人  全程v 以上皆是   Q 「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中,滿足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是哪一種社會福利特色的展現?  全民  全人v 全程  以上皆是   Q 下列何者為原住民失業的原因?  個人生理或心理因素  參與社會及就業市場受到限制  缺乏職業訓練培養技能v 以上皆是   Q 就業服務、職業訓練與失業保險是我國就業安全制度。v   

我國推動社會安全制度的目的為何

我國推動社會安全制度的目的為何

文章標籤

終身學習 學習平臺 題庫 學習平台 解答 e等公務員 課後測驗 答案 e等公務園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我國推動社會安全制度的目的為何

阿德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