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偉 格

童伟格(1977年),台湾小说家,出生于新北市万里区。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硕士。现任北艺大戏剧学院讲师。字母会成员。

童伟格
罗马拼音Tong Wei-ger
出生1977年(44-45岁)
童 偉 格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县万里乡
职业小说家
国籍
童 偉 格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硕士
体裁小说
主题现代文学
文学运动字母会
代表作《西北雨》(2010)
奖项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
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参奖
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大奖
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

目录

  • 1 写作理念及风格
  • 2 著作
    • 2.1 小说
      • 2.1.1 短篇小说集
      • 2.1.2 长篇小说
    • 2.2 散文
    • 2.3 舞台剧本
  • 3 获奖
  • 4 参考资料
  • 5 外部链接

写作理念及风格编辑

童伟格的创作文类以小说为主,早期多以乡土为舞台,以简洁文字勾勒种种琐碎事件,藉魔幻写实手法穿插连结,小说情节往往跳脱线性叙述之外,于“去叙述”之中逼现出内在意义。[1]其所关注的主题,常围绕在现代文学的根本母题:死亡、记忆、时间和现代性幽灵。[2][3]虽然与吴明益、甘耀明、王聪威、许荣哲、伊格言等作家常被论者归类为“新乡土文学”作家,[4]但童伟格有意识的抵抗这样的称谓,试图以“减法”的方式开拓被诠释、定位的可能。[5]虽然一路演练“减法”的写作方向,但其喜爱的作家却是以繁复见长的尤萨及杜斯妥也夫斯基。[6]而其心中值得一再重读的作品,则有拉伯雷《巨人传》、塞万提斯《唐吉诃德》、契诃夫《凡尼亚舅舅俄语Дядя Ваня》及卡缪《瘟疫》等作。[5]

著作编辑

小说编辑

短篇小说集编辑

  • 《王考》(台北:印刻,2002;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长篇小说编辑

  • 《无伤时代》(台北:印刻,2005;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 《西北雨》(台北:印刻,201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散文编辑

  • 《童话故事》(台北:印刻,2013)

舞台剧本编辑

  • 《小事》(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研究所,2004)

获奖编辑

  • 〈我〉获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1999)
  • 〈躲〉获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2000)
  • 〈暗影〉获全国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参奖(2000)
  • 〈王考〉获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大奖(2002)
  • 《西北雨》获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2010)
  • 《西北雨》入选华文国际互联平台“2001-2015台湾长篇小说30部”(2016)

参考资料编辑

  1. ^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 童偉格.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2. ^ 黄崇凯. 書評-小說的藝術. 《中国时报》. 2013-12-07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台湾)).
  3. ^ 柯品文. 自我的消解與重塑:評童偉格的《西北雨》. 《全国新书资讯月刊》143期. 2010-11 (中文(台湾)).
  4. ^ 李瑞腾. 新世紀‧新世代‧新鄉土. 《联合文学》299期. 2009-09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中文(台湾)).
  5. ^ 5.0 5.1 张耀仁. 虛構的謎中之謎 - 童偉格談新作《童話故事》. 《自由时报》副刊. 2014-02-19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台湾)).
  6. ^ 黄崇凯. 童偉格:不停說故事是為了什麼?. 博客来OKAPI. 2013-12-18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

  •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 - 童伟格的个人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如何跟踪童伟格(Facebook非官方粉丝页)

童偉格(1977年),台灣小說家,出生於新北市萬里區。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碩士。現任北藝大戲劇學院講師。字母會成員。

童偉格
羅馬拼音Tong Wei-ger
出生1977年(44-45歲)
童 偉 格
 
中華民國(臺灣)台北縣萬里鄉
職業小說家
國籍
童 偉 格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
體裁小說
主題現代文學
文學運動字母會
代表作《西北雨》(2010)
獎項台北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
台灣省文學獎短篇小說優選
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參獎
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大獎
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

目录

  • 1 寫作理念及風格
  • 2 著作
    • 2.1 小說
      • 2.1.1 短篇小說集
      • 2.1.2 長篇小說
    • 2.2 散文
    • 2.3 舞台劇本
  • 3 獲獎
  • 4 參考資料
  • 5 外部連結

寫作理念及風格编辑

童偉格的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早期多以鄉土為舞台,以簡潔文字勾勒種種瑣碎事件,藉魔幻寫實手法穿插連結,小說情節往往跳脫線性敘述之外,於「去敘述」之中逼現出內在意義。[1]其所關注的主題,常圍繞在現代文學的根本母題:死亡、記憶、時間和現代性幽靈。[2][3]雖然與吳明益、甘耀明、王聰威、許榮哲、伊格言等作家常被論者歸類為「新鄉土文學」作家,[4]但童偉格有意識的抵抗這樣的稱謂,試圖以「減法」的方式開拓被詮釋、定位的可能。[5]雖然一路演練「減法」的寫作方向,但其喜愛的作家卻是以繁複見長的尤薩及杜斯妥也夫斯基。[6]而其心中值得一再重讀的作品,則有拉伯雷《巨人傳》、塞萬提斯《唐吉訶德》、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俄语Дядя Ваня》及卡繆《瘟疫》等作。[5]

著作编辑

小說编辑

短篇小說集编辑

  • 《王考》(台北:印刻,2002;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長篇小說编辑

  • 《無傷時代》(台北:印刻,2005;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 《西北雨》(台北:印刻,2010;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散文编辑

  • 《童話故事》(台北:印刻,2013)

舞台劇本编辑

  • 《小事》(台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研究所,2004)

獲獎编辑

  • 〈我〉獲台北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1999)
  • 〈躲〉獲台灣省文學獎短篇小說優選(2000)
  • 〈暗影〉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參獎(2000)
  • 〈王考〉獲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大獎(2002)
  • 《西北雨》獲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2010)
  • 《西北雨》入選華文國際互聯平台「2001-2015臺灣長篇小說30部」(2016)

參考資料编辑

  1. ^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 童偉格.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2. ^ 黃崇凱. 書評-小說的藝術. 《中國時報》. 2013-12-07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臺灣)).
  3. ^ 柯品文. 自我的消解與重塑:評童偉格的《西北雨》.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43期. 2010-11 (中文(臺灣)).
  4. ^ 李瑞騰. 新世紀‧新世代‧新鄉土. 《聯合文學》299期. 2009-09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中文(臺灣)).
  5. ^ 5.0 5.1 張耀仁. 虛構的謎中之謎 - 童偉格談新作《童話故事》. 《自由時報》副刊. 2014-02-19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臺灣)).
  6. ^ 黃崇凱. 童偉格:不停說故事是為了什麼?. 博客來OKAPI. 2013-12-18 [2017-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中文(臺灣)).

外部連結编辑

  •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 童偉格的個人資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如何跟蹤童偉格(Facebook非官方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