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前言

有人问:“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跟当时的当权者又有多大的关系?


这两句是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里的诗句,作者在描绘江南美丽春色的同时,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真楼台还是假楼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眼前景,烟雨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不少寺庙里的楼台。《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把杜牧刻画景物的本事大大夸耀了一番,认为诗人用文字表达出了画家难以企及的高度:

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

清朝的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批评了杨慎的一段话:

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名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无论是千里还是十里,何文焕和杨慎都强调了诗人眼前景色的真实性。从杜牧的另一首作品《念昔游三首其一》看,那时候应该还是有不少寺庙的: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不过,也有人有不同的意见。很多人认为杜牧这首诗隐喻着兴衰之感。黄生在《唐诗摘钞》中说杜牧笔下不是写真实景物,那些曾经的楼台都早已经不复存在,只是诗人没有直说,而用”烟雨中“曲笔道出:

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

当年南朝建了那么多的寺庙,如今江山依旧,楼台已成遗迹,诗人在烟雨之中遥望似有似无,空留一番感慨和遗憾。不过杜牧虽然说“南朝”四百八十寺,但是就像白居易用“汉皇重色思倾国”来讽刺唐玄宗一样,杜牧说的寺庙未必仅是前朝的寺庙,要知道唐朝那些年崇尚佛教,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

不过,下面还是先从南朝说起。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二、南朝舍身出家的的和尚皇帝

历史上不少皇帝有怪癖,例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演戏,明熹宗喜欢当木匠,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喜欢开店铺做买卖。而推翻萧宝卷的这个梁武帝,却是历史上著名的和尚皇帝,他不但大肆建庙,甚至四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梁武帝时期的盛况,据说当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看来杜牧说的四百八十寺还少说了,不过诗家语的数字不必当真,无非是形容“多”的意思。

杜牧对梁武帝这种行为持批判态度,他在《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说:

梁武帝明智勇武,创为梁国者,舍身为僧奴,至国灭饿死不闻悟。况下辈,固惑之。

诗人说你梁武帝萧衍那么明智勇武的一个人,创立了梁国,却因为笃信佛教舍身做佛的奴隶,竟然搞得国家灭亡,而自己被囚禁活活饿死也不醒悟。何况地位卑下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本来就知识水平不高,岂不是更加糊涂了吗。

老街以前的文章多次提到过梁武帝萧衍,他是”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体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在学术上,梁武帝也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著作,可惜陷入佛学研究后竟然走火入魔了。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三、三武灭佛

有信奉的就有反对的。"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北魏 、北周还是南北朝划江而治的时候,影响不到南方。

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的”佛狸“。

不过唐朝统一天下以后,再灭佛就影响到全国了。唐武宗李炎认为废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 《武宗本纪》,

会昌五年三月,唐武宗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本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

由此可见,当时(845年)的全国的寺庙多达”四千六百余所“,不知道江南有多少寺庙被拆除了。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四、杜牧的态度

对于杜牧来说,首先他反对梁武帝的行为,但是在杜牧的不少诗中似乎又对于佛教颇有好感,例如《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中写道: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会昌四年至会昌六年杜牧任池州刺史,在唐武宗的毁佛运动中他是亲身经历者。后来他在唐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记载了武宗禁毁佛教事。

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
后至会昌五年,天下寺至于屋基,耕而刓之。

佛教徒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口都影响到了唐朝廷的统治基础,因此唐文宗时就发现”吾民尤困于佛“。从《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一文表达出来的内容来看,作为要齐家治国的读书人,杜牧应该是支持这一措施的:

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

不过,唐武宗在第二年就去世了,继位的唐宣宗反其道而行之,于是轰轰烈烈的毁佛运动终于停了下来。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五、顺便说一下拗体与救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比较有名的拗体与救拗的例子。上句五连仄,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平仄仄【仄仄】仄。上句应该是中平仄仄【平平】仄,结果第五、六字都变成了仄声:八十(古代是仄声字)。

这种救拗的方式属于大拗,必须救拗,否则就不是近体诗了。对句第五字以平声救拗,多少楼台【烟】雨中,中仄平平【平】仄平。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结束语

从杜牧的《江南春》和《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可以看出,杜牧对于南朝梁武帝持有批评态度。诗中提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文章中也写道萧衍”至国灭饿死不闻悟“。说明杜牧诗中一定有兴亡之感,隐含着对晚唐国运的担忧。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包含着对于佛教盛衰的嗟叹。

无论梁武帝这个人,还是梁朝一个朝代,或者佛教一个宗教,如果没有大智慧,都躲避不了兴盛和衰亡的自然规律。

@老街味道

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为什么不是“风疏雨骤”?

学习填词先从看懂词谱开始 为什么相同词牌会有不同的词谱呢?

王安石因这首词被苏轼称为野狐精 李清照却说王安石填词是个笑话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及注释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译文及注释二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韵译
辽阔的千里江南春景美如画,莺歌燕舞绿叶映衬鲜艳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风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笼罩烟雨下?

散译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
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

赏析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

创作背景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杜牧

南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少 楼台 烟雨 中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8篇诗文 ► 348条名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

这两句是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里的诗句,作者在描绘江南美丽春色的同时,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指的是什么?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也隐含了诗人对国家的失望。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 中的 南朝 指的是哪四个朝代的合称?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