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 性 心律 不整

到底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心律不齐就是心脏有问题?是否需要就诊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们体检中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

什么是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即正常的心脏节律,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连接处,窦房结产生冲动,通过心房、房室交界区,传导至心室,使心室收缩即为一个周期。窦房结的自律性即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受到机体的调节,休息时减慢,工作和运动时加快。当窦房结产生冲动的频率不固定时,则称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年轻人群。

什么是窦性心律不齐?

要是指窦性心律,心跳的不规则,从心电图上表现出两个波形之间的距离不是完全相等的,这个病不是特别严重,在正常的人群中也会出现,一般对健康没有多大影响。经常和心动过缓同时存在,常见于健康青年人,运动员和睡眠状态,大多与呼吸周期有关系,又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有时候洋地黄,吗啡,贝塔受体阻滞剂,也可以导致心律不齐,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有心脏病的小孩。

窦性心律不齐的危害有哪些?

窦性心律不齐的危害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是心律不齐会导致人的精神上受到一些伤害,长期的心律不齐给人心理上的压力极大,精神上的伤害严重的话还可能引起生活上的问题。

其次就是心律不齐的一系列的并发症,也是很危害人命的,心脏病本来就是一种很严重的问题,心律失常又会导致一系列的心脏病,所以心律不齐的危害是很大的,心律不齐较严重的可致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征,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出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出问题了吗?需要就医吗?

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是一种生理现象,窦性心律不齐不是心脏病。窦性心律不齐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也可以算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

一般情况下,窦性心律不齐大多都是功能性的,是因为焦虑、劳累、睡眠不足引起的,通常可以不把它归在心脏病里。如果平时心率很好,最近一段时间突然感觉心慌或者不舒服,比如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拉肚子,自己没有在意,出现了心慌,再去做心电图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看心肌酶学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改变,那就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然后要定期做一些检查,就是当感冒或者腹泻痊愈预后的两三周以后,再做一个心电图检查,看还有没有窦性心律不齐,如果没有,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不用担心。

此外,虽然说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有必要进行预防,比如保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不滥用药物等。(来源:吉林12320微信公众号)

目录

  1. 1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
  2. 2 窦性心律不齐
  3. 3 分类
  4. 4 治疗

基本信息

外文名 sinus arrhythmia 别    名 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心律不齐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发病部位 心脏

一般心电图机描记不出窦房结激动电位,所以都是以窦性激动发出后引起的心房激动波P波特点来推测窦房结的活动。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在aVR倒置)。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

1.病因

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律不齐。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2.临床表现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叙述心悸、胸闷、不适。常于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可与呼吸的周期有关,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窦性心律不齐无临床意义。

3.心电图特点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窦性P波;心律不齐与呼吸有关,呼气时减慢,吸气时加快,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律;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秒以上;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基本相同;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无关。

4.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不需要治疗,存在原发病的则对症治疗。

窦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时,P-R间期、QRS及Q-T时限都相应缩短,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拟肾上腺素类药物作用等情况。

2.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老年人和运动员心律相对较缓。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低于40次/分较少见。

3.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窦性心律不齐常与窦性心动过缓同时存在。较常见的一类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称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少年,一般无临床意义。另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如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以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不齐等。

4.窦性停搏

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心电图上见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且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近年发现,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昏、黑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主要的心电图表现有: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在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④如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则发生窦性停搏时,可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或伴有房室传导障碍,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是祛除诱因,如止痛、控制感染,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必要时可适当予以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须注意,窦性心动过速多为生理应激反应所致,故在诱因未祛除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勿大量应用,以防止因此产生的心脏过度抑制。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在40次/分以上可观察,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者,如经治疗无效或不能改善者,需安装起搏器,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后与病因及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病毒性心肌炎所致病窦者,若治疗积极及时,部分可获痊愈。对长期不愈且窦房结病变不严重者,早期可无症状,但有可能发生心功能不全。病变严重者可发生心脏停搏或猝死,应及时安装人工起搏器。

�����������ɲ��룿�����Dz�

�����õ���챨�棬��������������һ��ҽѧ������ܾ��ǡ�������ɲ��롱�������˶�֪������Ӧ���ǹ�������ģ�һ��˵�����ɲ��롱������Ϊ���Dz�������������Ȼû���κ�֢״��ҲҪ�Ĵ���ҽ��

������ô�⵽����һ��ʲô����?

����������һ��������񼷿�ᡱ��˾�������������ļ����Ǵ�񼷿�Ὺʼ�ģ�񼷿���ܹ�������������ļ���(60~100��/��)��Ȼ�󼤶�����ͨ���ķ������ҽᴫ�����ң�ʹ�������ఴ˳�����Э�������������ţ��Ӷ���֤����ı�Ѫ���ܣ����ִ�񼷿�ᷢ����������ɳ�Ϊ������ɡ����ԣ�����������������Ӧ����������ɡ���񼷿�᲻����ط�������ʱ�������������������ɸı䣬��֮Ϊ������ɲ��롣

������ʵ��������ɲ��롱��һ���������������󣬲��Dz���������ɲ��볣���������ˣ����������ʽ���ʱ�����������������ȶ���ʹ��ijЩҩ�P�������йأ����������������١�

����������ɲ���ͨ��û��֢״���������������֮�����ϳ�ʱ���������ļµĸо���һ�㲻�����ƣ����������������ʧ������Ƶ�ʿ����ܺܶ�����Ӱ�죬���������Ӱ�죬����һ�������������������ص���������ı仯���任������ʱ���ʿ���������������ʱ�ֿɼ�������������������仯�ġ�������ɲ��롱����ȫ�����ģ����ص��ģ�Ҳ�������ơ�

�������鱻���Ϊ��������ɲ��롱���ˣ�����ע��һ���Լ����ʵĿ���������֮����û�й�ϵ��ֻҪû���κ�����֢״���Ͳ���Ҫ���ơ����⣬������ŵ�����Ҳ������ɡ�������ɲ��롱���������Ҳ����Ҫ���ơ�������º��ҽԺ���ڿ� ����骣�

(��ࣺȨ�ꡢ������)

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急病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窦性心律不齐是心率失常的一种,简单的说是指虽然心跳启动正常,但心脏跳动的快慢出现明显不齐整。窦性心律不齐并治疗不是一种单独大恩的心脏疾病,大多数是心脏郁闷疾病引起的症状,也就是慢性说患上某些心脏试着病并且以后,脏不动病会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的症状。

目录

  • 1 基本概述
  • 2 主要类型
    • 2.1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 2.2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 2.3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 2.4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 2.5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 3 病理原因
    • 3.1 原因分类
    • 3.2 相关分析
  • 4 临床表现
    • 4.1 基本症状
    • 4.2 诊断依据
  • 5 治疗措施
    • 5.1 治疗原则
    • 5.2 用药原则
    • 5.3 辅助检查
    • 5.4 疗效评价
  • 6 预防措施

基本概述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说明心脏有疾病问题。“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主要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

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病理原因

原因分类

诱发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有多种,有病理性的,也有非病理性的。

第一种诱发窦性心率不齐的原因,也就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这种心率失常一般多发于儿童、青年和老人,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第二种诱发窦性心率不齐的原因,也就是引起非呼吸性心率不齐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

第三种诱发窦性心率不齐的原因为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而诱发的。

第四种为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率不齐。因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相关分析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钟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

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预防措施

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年轻人,通常不必治疗,活动后心率增快则消失。对有症状者使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Sinus arrhythmia什么意思?

窦房结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那么,正常的心脏必须有正常的窦房结,正常的窦房结具有强大的自律性。 凡是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

心跳不规律是什么原因?

心脏原因:心脏的传导系统病变导致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心律失常还可以继发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其他原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创伤等。

心律不齐危险吗?

心室颤动。 当快速混乱的电信号导致心脏下腔(心室)颤动,无法以协调的方式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就会发生这种类型的心律不齐。 如果正常心律未在几分钟内恢复,这一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死亡。 大多数心室颤动患者都患有基础心脏病或经历过严重的创伤。

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心律不齐治疗.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有电击、心律调节器、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 .
心律不齐发生时,若引起心输血量减少,造成休克或准休克状况,医生就会使用去颤器(—种医学电击仪器),在病人胸部电击,使心脏回复正常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