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君子 花

使君子(学名:Quisqualis indica L.)是使君子科、使君子属攀援灌木,叶对生,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柔毛。穗状花序,倒挂下垂。花期夏秋。果有五棱,熟时黑色,种子白色。 [1] 

使君子分布于印度、缅甸、菲律宾和中国。 [1]  喜温润,深根性,根系分布广而深。宜栽于向阳背风处。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为最适。 [2] 

使君子的种子为中药中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好。 [1]  同时使君子也具有多种化学成分。 [3] 

(概述图参考来源: [4]  )

使 君子 花

目录

  1. 1 形态特征
  2. 2 生长环境
  3. 3 分布范围
  1. 4 繁殖方法
  2. 5 栽培技术
  3. 6 主要价值
  1. 药用
  2. 化学成分
  3. 7 植物文化

攀援状灌木,高2-8米;小枝被棕黄色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膜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1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钝圆,表面无毛,背面有时疏被棕色柔毛,侧脉7或8对;叶柄长5-8毫米,无关节,幼时密生锈色柔毛。 [1] 

顶生穗状花序,组成伞房花序式;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被毛;萼管长5-9厘米,被黄色柔毛,先端具广展、外弯、小形的萼齿5枚;花瓣5,长1.8-2.4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雄蕊10,不突出冠外,外轮着生于花冠基部,内轮着生于萼管中部,花药长约1.5毫米;子房下位,胚珠3颗。果卵形,短尖,长2.7-4厘米,径1.2-2.3厘米,无毛,具明显的锐棱角5条,成熟时外果皮脆薄,呈青黑色或栗色;种子1颗,白色,长2.5厘米,径约1厘米,圆柱状纺锤形。花期初夏,果期秋末。 [1] 

使君子性喜温润,深根性,根系分布广而深。宜栽于向阳背风处。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壤土为最佳。 [2] 

播种法:使君子最宜采用播种法。选择成熟饱满而新鲜的果实(产区习惯上采用小颗粒品种,生长较快,产量也较高),春、秋两季都可播种,多采用秋播,将果蒂的一端向上斜插于土中。如能磨伤厚壳尖端并用45℃左右温水浸种二天后再条播,破口向上插入土中,可加快出苗。若使用浓度为百万分之50的赤霉素溶液浸种效果更为理想,可提早出苗且整齐。按20厘米×10厘米的株行距条播。沟深3-4厘米,播后覆稻草、木屑等保持湿润。2个月左右发芽出土,适时锄草,施薄肥,过5至6个月就长成健壮的幼苗,带土移植一次,秋播苗若位于寒冷地区在冬季应覆薄膜防寒。 [2] 

扦插法:可于春、秋季节剪取20厘米左右的枝条(成熟枝或半木质化均可)或根条,插于沙壤,月余生根后即可移栽。使君子产区药农多剪取长2米左右的枝梢,将其2/3枝蔓盘成小圆圈埋入苗床,留1/3带顶端的枝梢露出地面,效果颇佳。 [2] 

压条法:于春季将枝蔓每隔30-50厘米埋入土中一节,或在棚架上高压,约经2至3个月生根后剪离母株另栽。挖取根部健壮的萌集分株移栽,一般多在初春。 [2] 

栽培者对于不同目的的使君子,栽培技术要稍有不同。

地栽:以收获果实药用为目的的,可成片栽种,可按2-2.5米株距、3-3.5米行距栽种,每667平方米种65株上下。定植时穴内放置鸡毛、牛粪或垃圾肥等为基肥,以后每年于新芽萌动前。开花前及花谢结果初期各追肥1次,采用环状沟施。浇灌人畜粪尿。每年锄草3-4次即可。枝蔓长2米左右时即须搭架牵藤,便于攀爬。随时剪去枯藤干枝。每隔3-5年更新老枝一次,修剪后施足肥水促发新枝。生长期保持湿润,冬应稍干燥。较寒冷地区在“霜降”前须用稻草或塑料薄膜遮盖茎基;在冰冻前用稻草包裹藤蔓,并顺沿其伸展方向就地挖沟埋土50-60厘米深,保护其安全越冬。翌年春天解冻后幼芽萌动前再掘出,去除稻草,引上支架,以待生长。果实一般在9-10月当果实果皮呈紫黑色时采收。采收时可将支架拔出放倒,使藤蔓落地,方便摘果。结在棚架上的可用竹竿打下拾捡。 [2] 

盆栽:盆土以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为宜。每2-3年在冬季新芽未展前换盆,并结合上盆修枝剪形,生长期保持湿润,追肥3-4次,即可叶茂花繁,越冬温度要保持10℃左右,不可长时间低于5℃,盆土稍干燥为宜。可修剪成不同形状赏花。 [2] 

使君子的种子为中药中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好。 [1]  同时使君子也具有多种化学成分。 [3] 

使君子药用

药用部位:以使君子的果实入药。 [5] 

主要成分:主要含使君子酸钾成分。 [5] 

药理作用:驱蛔虫作用,抗皮肤真菌作用。 [5] 

性味功能:甘,温,无毒。杀虫,消积,健脾。 [5] 

主治用法: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5] 

使君子化学成分

种子含使君子酸钾,并含脂肪油20-27%。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亚油酸9.0%、肉豆蔻酸4.5%、花生酸、甾醇。种子尚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戍聚糖、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生物碱如N-甲基烟酸内盐、脯氨酸等。果壳也含使君子酸钾。花含矢车菊素单糖甙。种子含使君子氨酸约0.5%,在种子中成钾盐,即使君子酸钾。此外,尚含胡卢巴碱约0.18%,还含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1-脯氨酸、1-天冬素、脂肪油、吡啶、和D-甘露醇等。 [3] 

使君子(5张)

相传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一位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而且乐于救助穷苦百姓,深受乡邻的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蘑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这种果实形状很像中药山栀,又有些像中药诃子。他将果实的外壳剥去尝了尝,发现其味道甘淡,却有芳香之气,于是摘了一些带回家。因采回的果实尚未干透,他担心药物放久了会变质发霉,便将果实放在锅中炙炒。不一会儿,锅里溢出一股芳香之气,馋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郭使君无奈之下,只得拣出炒熟的四五枚给孙子吃。谁知道,第二天早晨孙子在大便时竟然排出几条蛔虫。郭使君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又取出十余枚果实让孙儿吃了。不料未到一个时辰,孙儿一个劲地打嗝、呕吐,郭使君忙用生姜、陈皮、甘草等药来解毒。几天后,他又减半量给孙子服用,这次孙子又顺利地排出几条蛔虫。从此,郭使君凡遇到虫积、疳积的患儿,就酌量使用这种果实去医治,多获良效。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医生,就给这种药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使君子”。 [6] 

参考资料
  • 1    使君子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邹锡强.美丽的药用花卉——使君子[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1995(04):10.
  • 3    官建明.福建邵武特色药材——使君子[J].海峡药学,2012,24(12):37-38.
  • 4    使君子   .中国植物图像库[引用日期2019-06-21]
  • 5    使君子 Shijuzi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引用日期2019-01-29]
  • 6    使君子的传说[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9.

‧中文名稱:

使君子                                           更多使君子 ‧英文名稱: Rangoon Creeper

‧學名:

Quisqualis indicaLinn. ‧科名: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使君子屬(Quisqualis) ‧別名: 使君子(嘉祐本草),留求子『草木狀』,史君子『藥譜』,五稜子『藥材匯編』,山羊屎『台灣』,留球子、留求子、冬均子病柑子、杜蒺藜子、水君木葉、色干子、色乾子、色干根、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水君葉、四君子、四蜀使君子、舀求子、君子仁、索子果、郭砸滿、郎姆活、仰光藤 ‧原產地: 中國雲南、廣東、福建;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台灣於 1830 年由華南引入,1907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再由日本引入,今各地普遍零星栽植。 ‧分佈: 生於山野、林間及庭園栽培,被廣泛種為庭園綠廊。 ‧用途: 1. 觀賞用:植株開花甚美,可供庭園、綠廊觀賞用。2.藥用:其果味甘,治小兒蟯蟲,小便白濁。花葉可提煉香精。性味:果實:甘、溫,有小毒。成熟果實:有毒。效用:果實: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根及莖:殺蟲,開胃,健脾去濕,止咳。治咳嗽,蛔蟲病,呃逆,腸胃虛弱,風濕症。葉:殺蟲,消疳,開胃。治疳積。 ‧莖: 灌木狀藤本;莖伸長,長可達 5 公尺或更長,常須攀援其他植物或物體始能往上爬,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幼嫩部份常帶鐵鏽色毛茸,直立,斜上昇或下垂。

‧葉:

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7~12 公分,寬 3.5~4.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近於心形,紙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稍帶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背面於新葉階段帶有柔毛,後則變為近似光滑無毛;葉柄長 0.8~1 公分,其下部為永存性,逐漸硬化,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

‧花:

花多數,呈頂生的穗狀花序排列,有時略呈圓錐狀,紅色或粉紅色,密生,花萼筒細長,先端淺 5 裂;花瓣 5 枚,長橢圓形;雄蕊 10 枚,著生於花萼筒上,花絲纖細而短,子房下位,一室,胚珠 3~4 枚,花柱極長。5~10 月開花。 ‧果實: 果實為核果,狹橢圓形橄欖狀,長 2.5~3 公分,外具 5 稜,黑色。

‧特性:

短期落葉性藤本攀緣性灌木,植株各部有銹色短絨毛;幼時全株被銹色柔毛,初具直立莖,後葉柄變形,呈刺狀能攀延伸。葉對生,有短柄,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形,基部近心形,全緣,長 7~12 公分,寬 4~6 公分,葉柄基部宿存,並逐漸硬化為刺狀。繖房狀穗狀花序頂生,花瓣由白變紅,有香氣,花瓣 5 片,萼筒細長,5 裂,裂片為三角形,雄蕊 10 枚,花絲細而短,子房下位,花柱極長。果實橄欖狀,成熟時黑褐色,有五稜。花果期為 5~10 月。 ‧其他: 此名來自人名,相傳古時的潘州有一醫者名曰「郭使君」,他善用此植物的果實來為小兒治病,後人為感念他,乃以其名做為此植物之名。明‧本草綱目李時珍曰:「按稽含『南方草木狀』謂之留求子,療嬰孺之疾,則自魏晉已用,但名異耳。」 ‧更多資料:

https://plant.tesri.gov.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61003010 使君子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1.使君子 p355 民840915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126使君子 p128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551使君子 p776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e-info.org.tw/node/95338 使君子
中國植物誌 第 53(1) 卷 016 頁PDF 使君子
https://baike.baidu.com/item/使君子/735012 使君子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使君子 92年10月335

‧拍攝地點: 后里鄉天主教堂東側圍牆(940612);台中縣東勢林場(9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