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 還深 影評

要超过如此般的爱你,我也做不到了

在影片《比海更深》中,最打动我的角色,是母亲淑子。

丈夫去世后,女儿劝她多交些朋友。淑子却说:“我这个年纪交朋友,只会徒增来参加葬礼的人数。”

听见这话,我忍不住笑了。暗自想来,只有真正活明白的人,才能说出如此刻薄、消极却又诚实到可爱的话。

敢用“死”来自嘲,才透出了“生”的豁达。

淑子就是这样一位豁达的母亲。

她可以把岁月年轮碾过的人生体悟,不着痕迹地按进日常生活里。

我们仅仅观看她的生活,看这幅苍老的躯体,在静谧的时间里行走、坐卧、煮饭、养花……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本质。

只见她一面煮菜,一面说道:“这魔芋要慢慢煮,放一个晚上才会入味,和人一样。”

影片《比海更深》讲述的,是人与人的别离。

整部影片都弥漫着一股悲凉的味道,那里面,有父亲过世的伤感余味,也有家庭破碎的离愁别绪。

而极易被我们忽视的是,这一切痛楚最深切的承受者,其实是淑子。

丈夫离世,撒手去了另一个世界;儿子离婚,还可以开始新的生活。只有淑子,被狠狠地抛下,独自承受着双倍的痛苦。

正如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写的:“思念远离的情人是单向的,总是通过呆在原地的那一方显示出来,而不是离开的那一方。”

淑子,就是这样一个被留在原地的人。

然而,我们在她的脸上却几乎看不到悲伤,只看到从容和释然。

在丈夫葬礼的隔天,淑子就把他的所有东西丢掉了。

儿子良多不解:“在一起50年了,到最后就这样?”

淑子笑答:“别傻了,正是因为在一起50年,才会这样。”

因为那已被时间打磨得分外轻盈而深邃的爱,没有重量,却浩瀚辽阔,以至于任何一个物件都无法承载,唯有装进记忆里。

只有记忆,才是死者的天堂。他们将在那里,获得永生。

其实,淑子的婚姻并不算幸福。

丈夫是个不争气的男人,游手好闲,负债累累,但淑子却磕磕绊绊地守了他一生。

这或许很难理解。

而巧合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淑子的扮演者树木希林女士,也有着同样的境遇。

30岁那年,她与摇滚歌手内田裕也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可在此后长达40多年的婚姻里,丈夫却频频出轨、家暴、偷窃、和别的女人纠缠不清……

即便如此,树木希林仍然对丈夫不离不弃。

当别人追问时,她这样回答:“如果来世再次相遇,我仍会爱上他并再次度过狼狈的一生。”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这或许才是关于“爱”的最纯粹的定义吧。

正如在影片中,淑子黯然神伤,说道:“我到了这个年纪,还没有对谁说过‘爱他比海更深’这样的话。”

其实,不用说的,她已经做到了。

如果说对丈夫的爱,是前世的孽缘;那么对儿子的爱,则是今生的羁绊。

见到儿子的衬衫上沾了咖喱,淑子还是会毫不迟疑地用手去擦,哪怕儿子已经年过四十,不再是孩子。

这是一位母亲的本能反应。

在儿子良多的身上,淑子仿佛看到了丈夫的影子。

他是一个落魄的作家,年轻时曾经获奖,之后便江郎才尽,整日浑浑噩噩,妄想靠赌博赢回人生。

终于,妻子忍无可忍,带着儿子离开,一家人就此离散。

良多只得独自生活,每月见儿子一次,并通过监视妻子,来实现对这段婚姻无济于事地守护。

这一切,母亲都看在眼里。

因为母亲,就是那个比我们更早一点知道我们会失恋的人啊。

可是,淑子却无法要求儿媳和自己一样,即使嫁了个窝囊的男人,也会厮守一生。

她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儿子,亲手搞砸自己的生活。

影片的后半段,是这部电影最耐人寻味的段落。

因为台风过境,母亲挽留,这一家人得以重聚在一起。

那一晚,谁都没有睡。

大人们睡不着,孩子不愿睡,母亲说:年纪大了,睡一会儿就够了。

所有人都固执地睁开眼睛,想再看一看曾经的生活。

淑子心里明白,这或许是一家人最后一次相聚。

于是,她抓紧这最后的机会,不动声色地,为这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设计了一场告别式。

她拿出相册,一张张翻看相片,和家人们谈论着过去;

她做好晚餐——冒着热气的咖喱乌冬面,那是丈夫生前最爱的味道;

她铺上崭新的被褥,想让良多一家,重温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感觉;

……

这一切的一切,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挽留,而是为了告别。

淑子拿出良多年少时的作文,给真悟:“看,你的父亲小时候就很会写文章。要知道,文采是个很棒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她在用这样的方式,帮自己的儿子在他的儿子面前,挣回一点点做父亲的尊严。

面对儿子良多,她不经意间说道:“为什么男人都不懂得珍惜当下呢?总是在追求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被这些东西困住,每天还怎么快乐?”

那一刻,镜头微微俯拍,透过坐在椅子上的母亲看向坐在地上的儿子。良多仿佛一下回到了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同样的姿势,聆听着母亲明明有意却装作无意的教诲。

镜头一转,淑子已坐在儿媳的身边,她抚摸着儿媳的背,静静看着她的侧脸,张口第一句话便是:“你们两个真的已经不可能了吗?”

这一细节,格外真实,也格外动人。

母亲就是这样,一面劝自己的儿子要放下,不要强求;一面却又为儿子,做着最后一点哪怕是徒劳的努力。

可是,正如电台中忽然响起的歌曲《别离的预感》,邓丽君轻柔婉转的声音,已将所有的情绪备好,只等着别离的上演。

最终,淑子将装有真悟脐带的木盒,交给儿媳:“今后就交给你保管了。”

而眼泪也终于决堤:“唉,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比海更深》的英文名是After the storm——台风过后。

大海,台风,都是最自然的存在。而将它们放在一场别离的后面,作为全片的基调,也让这个小家庭的别离,瞬间显露出了人生的苍茫无常。

而无论在生离死别的关头,还是妻离子散的边缘,我看到的,是一位瘦弱的母亲,倔强地站在那里。

她或许不是影片中最抢眼的角色,但却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她试图在破碎的生活里,为自己拼出丈夫的模样,为儿子拼出活下去的理由,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心里那份比海更深的“爱”。

正如第二天的清晨,淑子站在阳台上,带着一夜未睡的笑容,向儿子一家挥手作别。

这位老人,再一次被留在了原地,看着他们完好地远去。

一次又一次地,目送亲人远去。

不过,只要他们都好,便是母亲最欣慰的事。

——————————————————

原发表于公众号:子戈说电影

欢迎关注交流~

是枝裕和從來不煽情,最悲愴的時刻總是隱去,於是心內翻騰的情緒沒有釋放的出口,只有鬱悶在心頭,想哭也哭不出來…這是導演的心聲記載,也是失敗的大人們一同無法言語相傳的澎湃情感,並沒有比海更深,只是心頭的一點感觸。

一個人怎樣可以愛得比海還深?是妻子愛丈夫?丈夫愛妻子?還是父親愛兒子?母親愛兒子?甚或自己愛自己?鄧麗君《別れの予感》(別離的預感)唱着: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空よりもまだ青く あなたをこれ以上愛するなんて わたしには出来ない (比海還深 比天還藍 要這樣愛你 我試問做不到)

然後我們要問,如果沒有一種愛可以及得上深海,那為何人生要如此執着,向着永遠沒有可能得到的目標追逐?如果不存在這一種愛,那放下並非想像般的困難。如果有,卻未曾這樣深愛過,那繼續找尋下去的希冀應該活到幾多歲?如果自問有過,大概你的生命已經圓滿無憾,從此不需再嗟嘆無奈?至少你已得到《比海還深》(海よりもまだ深く)中人沒有的幸福。

是枝裕和編導的《比海還深》,有可能是 2016 年最好的電影,且肯定是到目前為止,最能觸動個人內心深處的作品。這種共鳴,當然因為導演的個人投射,讓電影散發着濃厚情懷,亦因為戲中人的設定,於我感覺太相近。

《比海還深》戲中人的設定,於我感覺太相近。(《比海還深》電影劇照)

阿部寬飾演的良多,他對父親的看法如何?父親怎樣不知不覺間影響了自己?他從自己身上漸漸找到父親的影子,慢慢了解兒時不明白的父親。他與母親又怎樣相處?母親無微不至的關顧,還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或自豪……電影每一個動人的片段,都是由生活的微小細節點滴而成。他與姊姊相聚時針鋒相對,不在一起時又心靈相通。一個曾經共渡無數晚上的家庭,再不喜歡對方,始終也會有一定的了解。

忘掉理想 只能忙於生活嗎?

除了對家庭的愛,還有對自己的愛。小時候作文寫「我的志願」,有多少人會想過達成文字烙下對自己的承諾?甚至可能兒時根本已失去童真,在還未懂性時已跟現實妥協,為着父母的希望而活?片中兩父子的「志願」,都不是他們真正的志願,這種無奈在兩個世代都相同。只是明明已經妥協,那「志願」卻依然不會成真,又有多少人可以實踐這當初?

其實或已一早忘記。像香港的流行曲《給十年後的我》《給自己的信》,真心真意的為自己打算,要將一切不想改變的寫下來,以文字去留存,到最後生活軌跡還是殘忍地磨蝕得一乾二淨。

答案是,我們都不能成為我們想成為的大人。

是枝裕和從來不煽情,最悲愴的時刻總是隱去,於是心內翻騰的情緒沒有釋放的出口,只有鬱悶在心頭,想哭也哭不出來。這次因為主角有寫小說的背景,還有媽媽的生活智慧,人生道理的金句層出不窮,聽着文學性的台詞,想像着那本《無人的食桌》寫下了怎樣的家庭記憶。這是導演的心聲記載,也是失敗的大人們一同無法言語相傳的澎湃情感,並沒有比海更深,只是心頭的一點感觸。

看罷《比海還深》,內心沉重而苦澀,但至少電影教人放下過去失敗,割捨昔日所愛,或能得到幸福。鄧麗君是從前的巨星,《別れの予感》轉眼不再流行而成為經典老歌,曾經的想像早已落空,於是片尾沒有再唱《別れの予感》,而帶來當下的新曲,向最愛自己的人道別,是曾經同一屋簷下的雙親?是曾經同床共枕的摰愛?是承傳希望的下一代?還是昨天的自己?先去さようなら(sayōnara),然後再「hello again」;先「別離」,然後《深呼吸》一下,繼續走下去,我失常的人生。

我活到這把年紀了,還沒愛過一個人比海還深的,你有嗎?一般人不會有的啦,不過還是每天過得開開心心,不對,就是沒有才過得開心,平凡的生活也能自得其樂。——《比海還深》之樹木希林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一貫的,以大量的平凡生活場景與對話,娓娓吐露幽微人性中的微光與陰影。《比海還深》與《海街日記》幾乎是同時拍攝的作品,兩部作品的主題都是家庭,故事的開始,也很雷同的,是父親的過世,而且這位父親,在家人眼中,都同樣的沒出息;兩部片中完全沒有現身的父親,卻對影片裡的主要人物,發揮著隱隱然,人物們沒有自覺,卻深長的影響力。

你以為可以輕鬆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阿部寬在《比海還深》中,所飾演的男主角良多,是一個曾經得過名不見經傳文學獎的小說作者,熱愛寫作,卻十幾年沒有作品產出;為了謀生,在徵信社工作,一方面賺取生活所需以及給前妻與兒子的扶養費,一方面也藉此蒐集靈感;卻也還是常常入不敷出,付不出約定好的撫養費;為了錢,常常小賭或做些違法邊緣的招搖撞騙,對家人來說,他是不成材的兒子、弟弟與丈夫,就像他自己的父親——他從小到大一直不想成為的那種人。

這讓我想起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容易負面思考的人,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她永遠在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永遠把所有的事情往最壞的地方想,然後,不斷的對著寡言的父親,以及不耐煩的我們姊弟,訴說著她的煩惱;我們姊弟,從懂事後,有個共同的默契,就是對媽媽絕對報喜不報憂,因為實在是怕透了她永不停歇的憂心忡忡與絮絮叨叨。

從小,我就以媽媽為鑑,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成為像媽媽一樣搞操煩、帶給家人負面能量的人;然而,就像《比海還深》裡的良多一樣,在成家、走過生命裡的坎坷之後,才猛然發現,我的某個部分,竟然超像那個我最不想成為的大人;良多的小賭與誆錢像極了他父親,他對兒子的愧疚,也幾乎與他的父親如出一轍;而我的性格膽小,常常把事情往悲觀的方向想,也幾乎是我母親的翻版。

電影裡有一個橋段是良多跟一個高中男生訛詐,男學生很不屑地說:「我長大絕對不想變成你這種大人」;原本看起來滑頭輕浮的良多,突然嚴肅認真而且激動的回應:「你給我聽好,你以為可以輕鬆成為理想中的大人,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雖然《秘密》等暢銷書,不斷的灌輸大家心想事成的正向力量;然而,打心底裡,有多少人是真正相信的呢?在求學、工作、感情的長長路途上,我們哪個人不是滿身傷痕?在追求夢想與腳踏實地之間,有多少困難的進退抉擇;有多少理想,被迫摧折在現實之下;要心想事成,要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即使只是一個看似卑微的「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的志向,可能都不是可以輕鬆達成的願望。

有沒有一個人 讓你愛得比海還深?

本片的片名《比海還深》來自鄧麗君的日文歌曲〈别れの予感(離別的預感)〉,歌曲訴說著女子只要待在愛人身邊的思慕心情,卻似乎很難如願;現實生活中,這看似平凡的心願,也的確不見得容易實現;然而,良多的母親淑子(樹木希林飾)說,要愛一個人比海還深,一般人不會有的啦,就是沒有才過得開心,平凡的生活也能自得其樂。

片末,良多與兒子在颱風夜的風雨中,躲在屬於他們的秘密基地,兒子問:「你以前想當什麼?你有實現夢想了嗎?」良多回答:「還沒有實現,不過,有沒有實現不是重點,重點是,人生在世,敢不敢追夢。

或許在外人看來,良多是窩囊的,但在他父親的眼中,在他兒子的眼中,甚至在他前妻的眼中,他只是一個仍在等待時機成就的大器。

延伸閱讀:

文字工作者;曾任職外商金融機構十數年,也短暫待過財經媒體,最大夢想不是存幾千萬退休環遊世界,而是能熱情工作到最後那一天。相關作品平台:https://linktr.ee/liliansoulfood;合作邀約請洽:[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