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長春棉紙廠PaperHouse

關於-長春棉紙廠(Paperhouse)

Paperhouse長春棉紙廠紙網站是由工廠直營的專賣店。Story長春棉紙廠係由陳樹火先生夫婦於1959年創立,從事手工紙的生產及改良研究。1968年斥資擴建廠房,並成立特殊紙生產廠。為目前埔里鎮僅存手工造紙最大的工廠。手工紙的主要材料如雁皮,稻草,竹漿等都是常年生的植物,不會對森林造成破壞,更為環保。長春棉紙多年來,研發多種手工紙,提供適於書畫界不同領域與用法的紙張。近年來並進行開發西洋畫用途的紙張,例如水彩紙與版畫用紙等。期望以傳統出新的精神,保存台灣的造紙文化。

主要商品與服務

東西方書畫用紙、紙藝與高級包裝紙與彩妝用紙的網路銷售。

推廣紙藝、紙的知識與應用介紹。

協助設計師、老師、創作者、紙藝店的紙材開發。

願景

延續台灣的手工造紙,從傳統結合藝術與科技來開發產品,收集紙的知識與應用,提供多樣化選擇及紙的創作素材與資訊,以期推廣紙的文化與豐富大家的生活。

本公司雖然於921大地震中,受損嚴重,但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重建。近年來雖然遇到市場不景氣,與中國低價產品的競爭,本公司為了使台灣造紙文化能永續發展與推廣,期望運用網際網路的方便性,成立本購物網站以提供客戶更多元的服務與資訊。

公司簡介

蔡倫造紙以來,漢朝的工藝隨著時光的遷移,並且在歐洲經過改良和發展,使得紙張已經成為人類文化及文明的一種指標。

中日特種紙廠秉持1958 年長春棉紙廠設立時的創立精神,在發展手工紙的技術及文化之外,在機械造紙的領域,不斷研發創新,多次加工使得產品多樣化,領先的技術帶來優良的品質,成為台灣的特種紙產業的先鋒,而且在國際上也展露了頭角。

公司基於環保意識,在生產過程中,刻意使用可回收而且不會污染環境的原物料。例如紙張塗佈加工時,使用環保材料,來避免人類對於環境造成的公害。

“Small fiber, Big difference”, 中日特種紙廠以顧客需求(Customer)為考量,重視與客戶之間的信賴關係(Relationship),用熱忱(Passion)來服務,將CRP的精神,透過特種紙的研發工作,從日常生活到產業界的發展,期盼能對社會做出棉薄的貢獻

關係企業: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公司資訊

  • 產業類別 : 綜合商品批發代理
  • 公司位置 : [五股工業區]
    新北市五股區五權二路5號
  • 公司電話 : 
  • 公司傳真 : 
  • 成立時間 : 1973/12/31
  • 公司人數 : 33
  • 公司網址 : http://www.cnjpaper.com

公司簡介

長瑩的歷史
陳故董事長樹火先生於民國48年創立長春棉紙廠,專事手工紙的生產及改良研究,並先後成立各關係事業部,積極開發及推廣紙的多元應用。 
●1973年/成立長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首創台灣紙業界免費送件打樣到府服務。
●1987年/設立長春棉紙藝術中心 (長春紙舖)
●1997年/成立菲律賓分公司C & J Specialty Papers Inc.,專門製造銷往日本、歐洲等地的高級手工紙。 
●2002年/陸續於上海、深圳、北京成立分公司。
●2005年/獨家代理引進剛古紙。
●2011年/透過台灣SGS驗證,取得FSCTM COC驗證證書
    (License Code: FSC-C107934),提供消費者多樣化選擇的『環保紙張』。

長春紙舖  76年在各界鼓勵下誔生,除了專營特殊手工棉紙的銷售外 ,也引進歐美各國的高級美術紙,及東南亞各國的手工紙。除了紙張的販售之外,我們也開課招生各種紙藝研習課程,例如棉紙撕畫,日本紙娃娃,紙編...

產品/服務

油畫用畫框.畫架.書法宣紙.歐美進口各式美術紙,印刷用紙.特殊裝璜用紙.各式手工染色棉紙.包裝花材用紙等,

特殊工業用紙.濾油紙.吸水紙...等等

公司福利

法定項目:

勞保、健保、加班費、週休二日、特別休假、產假、勞退提撥金、職災保險

福利制度:

獎金類: 全勤獎金、年節獎金、年終獎金、激勵獎金、績效獎金
保險類: 意外險
餐飲類: 誤餐費、伙食津貼
交通類: 員工停車位或停車補助
娛樂類: 國內旅遊、員工聚餐、尾牙
補助類: 員工結婚補助、員工國內、外進修補助、員工及眷屬喪葬補助、國內、外旅遊補助
其他類: 員工在職教育訓練、良好升遷制度

更多說明

其他福利制度面洽談

注意!

本區全部福利項目可能依不同職缺有所不同,實際職缺福利請依面試時與公司面談結果為準

本公司暫時無職缺


檢舉/反應不實

更新日期: 2021 年 8 月 30 日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一間手工造紙廠堅持 60 年?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長春棉紙廠 (右) 與其第三代.鳳嬌催化室品牌總監李依耘 (左)

 臺灣曾有一句俗諺,「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意指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但對一間企業來說,能堅持住的,少之又少。行政院主計總處曾在 2016 年公布一項工商普查統計,在臺灣能經營一甲子的企業,僅為 0.3%,而1959 年成立的長春棉紙廠,就是其中之一。

    位於臺北,座落在長安東路上,由財團法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經營,國內第一間,也是唯一一間以紙為主題的博物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就是長春棉紙廠和關係企業投資所成立的。這個以手工紙起家,跨足到紙的研發、貿易,以及文化保存的公司,儘管造紙產業已不如從前亮眼,但從第二代接手至今,未曾有放棄念頭,而在傳承第三代之際,2017 年又成立了鳳嬌催化室。 

不論是這件硬挺,能重複水洗的紙紗大衣,到能抗風化、延緩紙張泛黃的無酸保存盒,皆來自鳳嬌催化室以紙為原料來打造,它的成立,也是第三代李依耘和中日特種紙廠副總陳禹仲,積極替紙來尋找新生命的實踐,繼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之後,搭起繼續立足造紙業的舞台。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能重複水洗的紙紗大衣

一個台電員工創辦的造紙廠

「雖然爸爸只有國小學歷,但他真的很努力工作來拉拔我們長大。」樹火紀念紙博物館館長兼創辦人-陳瑞惠,回想小時候父親一離家就是三、四個月,隻身到台北販售紙張,身為長春棉紙廠創辦人陳樹火最小的女兒,剛好就是在陳樹火轉換跑道,跨入造紙產業時出生,看著父親一手建立長春棉紙廠。

   陳瑞惠回想小時候,母親經常分享初期創立長春棉紙廠時的艱辛,「當時爸爸在台電工作,媽媽則是在台電宿舍外擺攤賣菜貼補家用,但家中六個兄弟姊妹,開銷仍然相當龐大,所以就有了創業念頭。」

   1958 年當時臺灣剛歷經完八七水災,災情慘重,擔任台電工程師的陳樹火,因為到埔里協助工程,看到正在出售的長春棉紙廠,儘管對造紙產業一無所知,但仍向朋友借錢,加上自己多年的積攢,危機入市,開啟他一生的造紙之路。

    受惠於 1970 年代日本、韓國大量文化用紙需求,臺灣手工造紙業開始蓬勃發展,替臺灣累積了許多外匯,而南投埔里,因水質優良、林業資源豐富,尤為適合造紙,巔峰時期共有50幾間造紙廠,可謂埔里紙貴盛況。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鳳嬌催化室經典紙款—鳳髓宣

    埔里的造紙產業逐漸發展起來,但陳樹火並未停下腳步,認為該尋求下一個紙的可能性,提早佈局造紙產業。有機械專業背景的他,一個人跑到日本,探求合作,於 1968 年時與廣瀨製紙合資成立中日特種紙廠,將日本機械造紙技術引入臺灣,正因投身特種紙產業中,躲過了 1990 年代因勞力、原料等生產成本上漲,導致造紙產業外移的困境,存活至今。

    不同於手工紙和機械紙的製造模式,特殊紙則是透過加工來賦予紙的機能,例如讓紙能抗高溫、防火作為建材,以及讓紙具備良好的透氣性與延展性,使用在醫療上。因為陳樹火的提早佈局,挺過了造紙業沒落危機,也累積了一定的市占率,讓中日特種紙廠成為國內最大特種紙生產廠之一。 

    不幸的是,1990 年廣州白雲機場空難中,帶走了陳樹火以及夫人賴鳳嬌。父母的驟然離世,讓家族成員看待手工紙產業,擁有比別人更不同的情感連結,不只是營利考量,更是對父母理念的延續。

  「他嘴上經常掛著要成立博物館,他想把紙的好跟所有人分享,當時我們都當作是玩笑話帶過。」陳瑞惠透露,其實父親當時已被診斷出患有心臟病,可能活不過十年,但因為工廠太忙了,加上成立博物館是一筆不小開銷,兒女們都不太重視。

    陳瑞惠回想起空難前一天,替父親送機時,陳樹火仍心繫手工紙的說,「我這一去不知道會不會回來,成立博物館一事不知道怎麼辦」,這也讓她鼓起勇氣,在父親都還沒出殯之際,替父親實現最後一個願望,馬上集結了學者、專家進行籌備。5 年之後,全臺第一間以紙為主題的博物館誕生了。

陳樹火的驟逝,強化了子女們誓力要保護這個,由父親耗費半輩子打造的事業。除了用父親名字來替博物館命名外,以及為彌補日益下滑的手工紙營收,決定投注更多資源在特種紙製造上,相較大廠投注資金擴廠,陳瑞惠的哥哥,同時也是中日特種紙廠總經理的陳濤聲,採取少量多樣的精緻化策略,以建立亞洲機能紙研發中心為目標,打算走自己的一條路。

    因為陳濤聲當時很清楚,若比產量一定比不上永豐餘、正隆等大廠,在資金、規模的侷限下,只能以技術、機能來取勝,因此選擇把資金放在研發上,這幾年陸續開發出 5000 多種產品,像吸塵器中經常更換的紙袋,防火紙建材,還有目前疫情最重要的口罩,其中的活性碳纖維紙,就是由中日開發生產。

    三十年過去了,樹火紀念紙博物館已成為許多親子放假時的最佳去處,持續散播手工紙文化的種子,試圖從教育領域中紮根,但面對手工造紙產業前景更加嚴峻下,即將接手的長春棉紙廠第三代,必須乘著全球化下的企業轉型浪潮,開始布局接班事宜。

主動開拓市場,現代化紙鋪讓紙活出新生命

根據經濟部及財政部統計資料,文化用紙的消費量從 2008 年的 130.8 萬噸,2020 年已衰退到 94 萬噸,由於手工紙佔文化用紙需求為大宗,在消費型態轉變後,手工紙勢必得找尋新市場來提高需求量。

儘管台灣為全球第 21 大造紙生產國,原料卻相當依賴國際市場,根據臺灣造紙工業同業公會數據,國內所需紙漿原料,7 成都要仰賴進口,而近期行政院總處公布五月生產者物價指數,自年初開始每月皆上升,至今已漲近8個百分點,其中漲幅最高的就是進口紙漿。

    然而長春棉紙廠加上中日特種紙廠,員工僅約 300 人,不若永豐餘、正隆等造紙大廠數千名員工,不僅在規模上無法和其抗衡,還有中國製宣紙低價競爭,在 2020 年進口紙市占率中,文化用紙高達 81.1%,內憂外患壓力炸鍋,加上國際環保意識抬頭,貿易戰等諸多不確定因素下,如何讓紙活出新生命,也是迫在眉睫。

「紙不該像一道牆,把自己和社會隔闔起來,其實生活當中紙隨處可見,不過要怎麼塑造成一種年輕人的語言,融入消費者意識當中」,這是陳瑞惠的女兒-長春棉紙廠第三代李依耘自踏入造紙產業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陳瑞惠的女兒-李依耘

李依耘發現,樹火紀念紙博物館作為一個教育文化、保存歷史的場域,同時也吸引很多創作者來尋找靈感,也因為是國內唯一以紙為主軸的展館,持續有人來詢問關於紙如何運用與媒材諮詢,甚至是尋求合作。

    2005 年雲門舞集舞蹈作品「狂草」,那具備防火、防潮,能讓高溫墨汁緩慢流下,就是創辦人林懷民偶然進入博物館後,主動提出合作,在耗時8個多月研發與加工,所打造出來的特殊紙張,顛覆過往紙張單向販售的模式,反而給了李依耘一個能突破傳統窠臼,把紙打進年輕人市場的點子。

    2017 年,距離博物館幾步之遙,鳳嬌催化室開幕了,一舊一新、相得益彰,有別傳統紙鋪規劃,以開放式設計來陳列紙張,提供一個開闊無侷限的空間,正如品牌總監李依耘所期許的,「不急著定義自己,所有概念與行動都可以化為靈感。」來呼應催化二字,並以祖母來命名,象徵樹火與鳳嬌二人再次攜手,以不同形式再為手工紙產業奮鬥。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鳳嬌催化室一隅

臺灣首位到大英博物館擔任修復師,2008 年回台創辦三間工作室(SJAC)的范定甫,迄今接受過許多國內外單位執行藝術品修復和保存規畫,他比喻修復師,就像歷史文物、藝術品的醫師,針對文物破損或是劣化給予診斷治療,而治療所使用的修復紙,就是來自鳳嬌催化室。

    范定甫認為,「鳳嬌就像位藥師,能針對修復師不同需求,給予用紙建議,甚至是從製程端調整。」鳳嬌催化室打破過去傳統紙鋪的直接銷售模式,以諮詢、顧問角色,提供最適合的紙材,以及串聯中日特種紙廠,提供客製化和量產服務,同步深化客戶關係外,也以修復用紙開拓新市場。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鳳嬌催化室一隅

  除了與設計師配合,樹火博物館在設計電商平台Pinkoi上所販售的春聯,也取得不錯回響,從外觀上字體走圓滑、柔順風格,內容也不同傳統賀詞,更多是以「心安福到、日日靜好」的心理狀態,訴諸過年家庭團聚的溫馨氛圍,把這個千年來的文化象徵,以文創形式呈現給世人。

   「我們想用年輕人的手法,讓新世代也能在農曆年中,體現對今年的期許,這些物件或是符號,都是自古流傳下來,背後隱含的無形文化價值都大過於物件本身。」陳瑞惠對於手工紙的信仰,遠遠超乎營利的考量。

    長春棉紙廠,這個名字在台灣造紙業發展脈絡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為它不只代表對手工紙文化的認同,還有整個家族中基於這個信仰,要由第三代繼續傳承的決心。

接手家族企業,認同與夢想的抉擇

談及接班,李依耘看似勇往直前,坦然接受家中事業,其實一開始她也抱持遲疑心態。

五歲時就到國外,擁有生物化學背景的李依耘,原先要繼續攻讀醫學院,從未想過接班一事,或許是身上流著造紙家庭的血液,還有看見母親陳瑞惠對手工紙保存的堅持與熱忱,加上遭逢身邊重要的人過世,讓她感嘆「家人關係是否因為長大而必須獨立,開始沒有交集?」

當時博物館已成立逾 20 年,讓下一代接班從來不是陳瑞惠的選項,但原先要接手的員工,卻臨時因生涯規劃離開,在面臨可能關閉之際,李依耘放棄學業規劃,回臺接手家中造紙事業,一開始也只是抱持嘗試心態,卻沒想到在手工紙中,看到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加上博物館所累積的歷練,開始讓她重視,這項由日治時期堆砌而成的文化歷史。

相較於從文化認同中,思考接班問題,李依耘的表哥、中日特種紙廠副總經理陳禹仲,同樣是長春棉紙廠第三代,早一步自澳洲回國承接家業。他則認為,這是家族努力而來的成績,必須延續下去,想起父親陳濤聲曾跟他說:「你都吃紙飯吃這麼久了,也是換到你該付出了。」

陳禹仲和諸多家族企業下一代一樣,對接棒產生排斥。有別於身邊同儕大多進入金融產業,自己起初則是被迫接手,但真正使他改觀、引領投身造紙產業的原因,是看見紙運用的多元可能。

   「從茶行到電子廠,藝術畫作到文物修復,能接觸到的客戶囊括傳統到科技,應用領域包山包海,從輕薄到抗潑水、抗高溫,還有各種植物纖維都可以拿來造紙,完全超乎我當初的想像」陳禹仲說。

不論是李依耘或是陳禹仲,都正往接班路上邁進,將來除了面對經營上的種種決策外,更多的是來自上一代的壓力與期待,尤其如何在親人和部屬角色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更是決定家族企業能否永續的重要原因。

  面對角色衝突時,李依耘認為「必須跳脫母親和女兒的關係,就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 Open-mind 去進行討論,我覺得這對關係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但她卻發現同樣是身為企業二代或三代,周遭朋友都不太願意跟家人互動。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右起:陳禹仲、李依耘、陳瑞惠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2020 公布的家族企業傳承白皮書中,將「代際溝通問題」、「企業與家族內缺乏順暢的溝通管道」、「家人對未來企業發展的看法差異」列為交接班過程中會面臨的心理層面問題。

    對於家族團結可能面臨的問題,陳禹仲和李依耘認知到,要能與日本一樣,把家族企業當作百年企業來經營,首先第一步就是要串聯家族情感。

「就算我沒見過阿公本人,但我能從母親還有其他親戚口中知道,他一定是位從待人處事到生意經營上,都是積極誠懇的人。」李依耘不僅從上一代敘述中得知企業的經營之道,更發現其實阿公從來沒離開過,他的精神一直存在於整個家族當中。

    如 1999 年的 921 大地震時,不論是長春棉紙廠或是中日特種紙廠,一夕間受損嚴重,生產設備也完全停擺,靠的是家族同心協力之下重建起來。「面臨改變時,能承接下來的勇氣,才是陳家堅持的信仰」陳瑞惠說到。

「這才是一間企業很紮實的底蘊。」李依耘未來想集結各關係企業,成立家族投資公司,不只是把資源集中,投資更多產品的商業考量,而是這間公司未來就會像陳樹火一樣,作為領銜的角色,帶領所有家族成員去面對挑戰。

    這對目前很多家族企業來講,往往最缺少的不是資金和人才,而是一個凝聚或形成共識的過程,就像美國著名管理學家 Tom Peters 說的「一個組織能長期生存下來,最主要原因並非結構、形式或是管理技能,而是稱之為信念的精神力量。」

家族企業無價資產:精神與文化

長春棉紙廠之所以能挺過 60 年,秉持的生存之道,不只是靠著中日特種紙廠,讓紙的用途不再這麼狹隘之外,還有過去觀察陳樹火與日本人做生意時,講求跟客戶一起共好的信念。 

    就像自父親時期的日本客戶,合作了 50 幾年,即便訂單衰退近一半,宣紙價格也調漲,即便中國有更低廉替代品,但雙方始終沒有中止合作。陳瑞惠手一揮,說到「這不是說斷就斷啦,能配合這麼長一段時間了,做生意還是必須要有一些情感和誠信,所以更要努力找機會。」

    針對企業永續經營有一份很有趣的研究,根據日本經濟大學家族企業研究所所長後藤俊夫 2019 年所作的調查,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 52 歲,在 2.5 萬家百年企業中,高達 9 成都是家族企業,深探其原因後發現,這些長壽企業共通點在「先義後利」,剛好與陳瑞惠所言,不謀而合。

    曾有位日本人告訴陳瑞惠一句話,當時博物館剛開幕不久,但仍讓她印象深刻,「一間企業成功,有賴於勇往直前,但如果其中一個輪子是用文化在運作、驅動的話,這間企業可以走的更久、更遠。」

   這個道理,或許陳樹火早就想到了。當時埔里面臨產業外移,最先跳出來提倡要從教育紮根,興建紙業博物館的就是陳樹火,而這家 60 歲的紙廠,即便一路上遭逢巨變,看起來它依舊不會退縮。

長春棉紙 關係企業
陳樹火與妻子賴鳳嬌

採訪、撰文-台大新聞所實習記者_楊詠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