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 悅 吏子

早稻田大學業後,進入日活會社。師事於名編劇佐治乾日语佐治乾門下。過去曾以「月島水樹」名義發表作品。2000年4月,獲第18回向田邦子賞。2018年,獲第17回坪内逍遙大賞。

日劇學院賞最佳劇本

1回—10回

1. 三谷幸喜 | 2. 野島伸司 | 3. 鎌田敏夫 | 4. 大石靜 | 5. 三谷幸喜 | 6. 北川悅吏子 | 7. 野島伸司 | 8. 小山內美江子、三谷幸喜| 9. 北川悅吏子 | 10. 遊川和彥

11回—20回

11. 山田太一 | 12. 君塚良一 | 13. 山田太一 | 14. 岡田惠和 | 15. 野澤尚 | 16. 野島伸司 | 17. 橋本裕志、 高橋留美 | 18. 淺野妙子 | 19. 野澤尚 | 20. 西荻弓繪

21回—30回

21. 三谷幸喜 | 22. 岡田惠和 | 23. 野澤尚 | 24. 北川悅吏子 | 25. 宮藤官九郎 | 26. 三谷幸喜 | 27. 君塚良一 | 28. 大森美香 | 29. 內館牧子 | 30. 岡田惠和

31回—40回

31. 野澤尚 | 32. 宮藤官九郎 | 33. 北川悅吏子 | 34. 龍居由佳里 | 35. 岡田惠和 | 36. 橋部敦子 | 37. 宮藤官九郎 | 38. 吉田紀子 | 39. 宮藤官九郎 | 40. 橋部敦子

41回—50回

41. 北川悅吏子 | 42. 森下佳子 | 43. 三谷幸喜 | 44. 福田靖 | 45. 宮藤官九郎 | 46. 遊川和彥 | 47. 木皿泉 | 48. 佐藤嗣麻子 | 49. 井上由美子 | 50. 尾崎將也

51回—60回

51. 橋部敦子 | 52. 停頒該獎項 | 53. 坂元裕二 | 54. 荒井修子、渡邊千穗| 55. 福田靖 | 56. 野島伸司 | 57. 淺野妙子 | 58. 古澤良太 | 59. 宮藤官九郎 | 60. 山田太一

61回—70回

61. 尾崎將也 | 62. 大森美香 | 63. 森下佳子 | 64. 輿水泰弘、徳永富彦、古澤良太、太田愛、櫻井武晴、戶田山雅司 | 65. 坂元裕二 | 66. 宮藤官九郎 | 67. 西荻弓繪 | 68. 輿水泰弘、古澤良太、太田愛、櫻井武晴、戶田山雅司 | 69. 森下佳子 | 70. 坂元裕二

71回—80回

71. 遊川和彥 | 72. 岡田惠和 | 73. 古澤良太 | 74. 尾崎將也 | 75. 大森壽美男 | 76. 坂元裕二 | 77. 武藤將吾 | 78. 宮藤官九郎 | 79. 古澤良太 | 80. 森下佳子

81回—90回

81. 金城一紀 | 82. 井上由美子 | 83. 宮藤官九郎 | 84. 古澤良太 | 85. 森下佳子 | 86. 西荻弓繪 | 87. 八津弘幸 、稻葉一廣 | 88. 大森美香 | 89. 宮藤官九郎 | 90. 西田征史

91回—100回

91. 三谷幸喜 | 92. 坂元裕二 | 93. 奧寺佐渡子、清水友佳子 | 94. 岡田惠和 | 95. 宮藤官九郎 | 96. 野木亞紀子 | 97. 德尾浩司 | 98. 森下佳子 | 99. 大石静日语大石静 | 100. 武藤將吾

101回—110回

101. 安達奈緒子 | 102. 福原充則 | 103. 金子茂樹 | 104. 高橋麻紀 | 105. 野木亞紀子 | 106. 大根仁 、樋口卓治 | 107. 宮藤官九郎 | 108. 坂元裕二 | 109. 根本非翟 | 110. 奧寺佐渡子、清水友佳子

111回—120回

111. 藤本有紀 | 112. 黑岩勉

北川悅吏子——戀愛之神變老害

這幾天香港人的熱話,當然是游學修大戰蕭若元,討論「香港電影已經死了沒有」,令到各個世代都跑出來發言。並非想辯論誰是誰非,而是老前輩的言行表現,倒是想起了日本的一個俗稱「老害」——按字面解釋是「令人厭惡的老害蟲」,「為老不尊、倚老賣老,給他人帶來麻煩的老人」,以前通常會稱味在政界或企業「賴死不退」的老人,現在看來可以泛稱任何界別的「Old Seafood」。

日本娛樂界現成的「老害」有很多,今次想談論的是著名編劇北川悅吏子,喜歡經典老日劇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她的名字,因為《悠長假期》、《美麗人生》皆出自她的手筆;曾被譽為「戀愛之神」的她,縱使近十多年負責編劇的水準每況愈下、慘不忍睹,憑老本還可以在電視台指點江山,強推自己喜歡的演員,例如《無法坦誠相對》的韓星金在中,或者今季《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的東啟介。

《無法坦誠相對》無論作為談論推特文化或者「純愛劇」,都是日劇迷的黑歷史。

當然選角八卦亦非今次討論重點,而是從北川大編劇近年的言行,可以好好認識何謂「老害」,然後發現「恃老賣老」不分國界,世界通行!

社交媒體大暴走

社交媒體從來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自認有影響力的「老前輩」更為熱衷,君不見香港的「燒山」從Youtube走到Clubhouse?至於日本的北川,自從2010年撰寫有關年輕人玩推特的《無法坦誠相對》之後,全心投入推特世界,跟粉絲(?!)分享自己的創作靈感、心路歷程,就算舊病復發入醫院,都離不開推特,可謂有推特依存症

北川應該是少數日本拿自己本人當頭像的編劇…

跟其他有社交媒體的編劇、導演不同,北川幾乎樣貌先行,除了經常把頭像更換為自己拍得美美的沙龍照之外,亦愛分享舊時的照片,對自己的外貌甚有信心。

廿多年前的北川長相的確不俗,但這樣想當年就有種「老王賣瓜」感…

對「女士愛美」的天性沒有意見,只覺得北川身為一名編劇,比起安份寫作,更愛在推特大談創作意圖、叫網民提供帥哥選角建議,然後跟持相反觀感的觀眾筆戰,三年前這裡就寫過晨間劇《半邊藍天》北川與網民的「筆戰」。

到了今季《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更變本加厲,從開播前到每周放映的時候,北川都會發大量推文,談寫作心路歷程,亦談選角考慮,甚至表示會網路「自我搜尋」,跟批評自己的網民嗆聲,看到讚美自己的推文又瘋狂轉推,那種自吹自擂感,可能只有忠實粉絲才受得了。

最擅長想當年

話嘮的北川如何在推特保持高發推量呢?就是不時「懷緬過去常陶醉」,尤其當舊劇重新發行藍光、重播或網路配信的時候,她「話嘮」的興致就會更高!而最新的「受害者」,就是最近網路首度配信的2006年舊劇《唯一的愛》。

據說因為當年收視口碑平平,無論是龜梨跟綾瀨的粉絲都不太想提起《唯一的愛》,跟北川的沉迷模樣成為反差。

原本NTV趁龜梨和也、綾瀨遙、戶田惠梨香今季各自有新劇推出(不過只有龜梨的《Red Eyes》是NTV劇,綾瀨《天國與地獄》及戶田《我家的故事》皆是TBS劇),把舊劇網路上架,的確能收宣傳效果,可是北川又在推特「發作」了為什麼不提同時是自己為NTV寫《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的紀念呢?明明同是NTV劇云云…可是標題明明有提她的大名喔!

龜梨在NTV有不少劇集,這時挑《唯一的愛》上架的確亦有為北川打廣告之意,但北川要求新聞稿提自己新劇也太過…

北川藉此機會談各位演員的當年很正常,但她開始盯著《唯一的愛》的TVer排行榜就很古怪了!由頭三集上架當天開始,就發推說不想寫劇本,要看排名,甚至說希望可以贏過《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

到了第二天終於看到《唯一的愛》排名比《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高之後,北川才停止發排行榜推文…明明今季有新劇上映,卻只為15年前的老劇陶醉,一直說當年的龜梨君如何怎樣,甚至為贏過自己的新劇興奮,這樣的行為叫人怎可能不反白眼呢?

恃住身份亂放話

不過北川最新的「炎上」話題,卻跟《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無關,而是《唯一的愛》上架同日,她忽然懷緬起來的「舊事」——惋惜未能為年輕的KinKi Kids堂本先生寫劇本,可能因為留言提到KinKi Kids有兩位堂本,翌日她就特別註明:是剛君,沒有很美的那一位

因為同時提到錯過了年輕的中山美穗,有人聯想到堂本剛(兩人曾合作野島伸司2014年《柏拉圖式》),但這樣寫對兩位堂本都很失禮。(北川還以「失禮!」自以為幽默地解窘?)

結果當然引來大炎上!很多根本沒看劇的KinKi Kids粉絲都來罵她,除了因為外貌問題之外,亦有人提到北川只想為年輕的堂本剛及中山美穗寫劇本,完全忽視現在已成為中年人的他們,這種說法無論對本人或觀眾都很失禮。

強塞陳舊思維觀眾會反抗

縱使大家都愛說日劇「今不如昔」,但如果連編劇本人也只陶醉於過去,並以此思考邏輯去寫劇本,效果的確很可怕!

雖然菅野美穗的角色是「過氣戀愛小說(編劇)女王」,很有北川自嘲的味道,但感情線仍然叫人不耐煩。

就以《我家女兒交不到男朋友》為例,打從劇名就被批「就算女兒交不到男朋友又如何?!」然後劇中設定女兒(濱邊美波)因為「喜歡動漫」才對戀愛沒興趣,為了協助媽媽寫小說才去談戀愛,對白「女生嬌小一點才可愛」「女生無法出人頭地」「因為我是女生(而辭職)」都踩中了不少日本女性觀眾的地雷,覺得「對喜歡動漫的宅宅偏見太嚴重了」「都令和年了思維還停留在昭和」…開播到現在的爭議,幾乎都圍繞北川的過時觀念,至於劇中的老媽(菅野美穗)及女兒交到男朋友了沒有?關心的人反而不多。

原本還看到北川轉推特批她「很想告訴北川悅吏子,現在是令和年代」,但她後來刪除了,所以找不到原本推文。

「年老」不一定是「害蟲」,世代不一定相爭,但看到很多長輩自恃年資,批評他們看不過眼的年輕人,接著惡性循環地看到年輕人否定過去美好的時代,感覺絕不好受。

身為經歷過日劇黃金時代的中年人,看到北川大編劇近年的發言,觀感比起看到她「回塘」的作品更差,尤其《悠長假期》曾被視為反映泡沫經濟爆破後,日本年輕一代「失去向上流意識」的「貼地」經典,更得到跨越國界的共鳴;沒想到廿多年後的北川變得「離地」又「活在過去」,「自以為是」地以為在劇中放了一堆動漫梗就叫做「與時並進」,只覺得悲哀——年輕時的美好一定要變成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