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游行

香港反送中游行
若非特别注明,本条目所有时间皆为东八区标准时间(UTC+8)。

“守护香港反送中”大游行[18],通称“6月9日大游行”或“69大游行”[19],由简称“民阵”的民间人权阵线于2019年6月9日举办[20],旨在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反送中”)[21]。缘起5月3日至24日立法会在立法程序激烈攻防后,政府决定绕过委员会在6月12日迳赴大会二读[22],反对运动由此在5月底演变成社会运动。[22]此游行为社会运动的第一场大型游行。同日海外29个城市举行集会声援。[23]多地同时游行后,政府宣布如期在6月12日二读[24],当天示威者占领立法会附近街道,当天警察武力过当引起广泛反弹。6月15日暂缓修例[5]。

“守护香港反送中”大游行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与集会的一部分
香港反送中游行

从金钟军器厂街望向轩尼诗道的示威人潮
人潮需用上7条行车线及两旁行人路

日期游行:2019年6月9日(14:20[1] - 22:00[2])
示威:2019年6月10日(00:00 - 06:00[3])
地点

香港岛

  • 游行:由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至金钟立法会综合大楼
    (因参加者众多,游行队伍一度延至北角电厂街一带)
  • 示威:立法会综合大楼、龙和道、告士打道附近

起因政府推行逃犯条例修订,引起市民不满
目标
  • 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草案
  • 促使西方国家取消林郑月娥、警察、高官及其家眷的外国国籍[4]
  • 诉求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下台
方法
  • 大型示威、游行
  • 警民冲突
结果
  • 政府宣布逃犯条例修订二读如期于6月12日举行,三日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15日宣布暂缓修例但未表示撤回[5]
  • 引发6月12日于金钟和中环一带的占领行动
  • 民阵呼吁市民在6月16日再次上街游行
冲突方

民间人权阵线

香港反送中游行
香港特区政府
香港警务处

领导人物

岑子杰(民阵召集人)

李家超(保安局局长)
卢伟聪(警务处处长)
邓炳强(警务处行动副处长)

人数

人工智能(苹果日报):最少517,478[6]
姚松炎人流量公式推算:860,000 - 1,380,000[7]
雷鼎鸣以人口密度推算:187,000 - 212,000 [8]
大数据事前预测:487,000 - 754,900[9][10]
主办者:1,030,000
警察:240,000[11]

2000名警察[12]

伤亡
受伤8名警员、1名记者、多名示威者不适[13][14][15]
逮捕19人[16]
358人被拍照摘名,保留追究权利[17]
刑事起诉非法集会、堵路

游行主办单位民阵于6月2日取得警方发出游行集会不反对通知书,可于下午3时正出发从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游行至金钟立法会综合大楼[25],通知书有效期至当晚23时59分,民阵希望能号召30万人参与是次游行表达对林郑月娥政府修订逃犯条例的不满[26]。在游行当日下午2时许,由于游行人士已占满集合地点维多利亚公园草坪达到八成,所以民阵提早40分钟在2时20分出发,而最后一批在起点集合的游行人士于傍晚6时许出发[27],至晚上10时民阵宣布游行结束[28]。民阵在游行结束后公布参与人数达103万[29],警方则称有15.3万人由维园离开参与游行,在最高峰时有24万人[27],民阵公布的数字超越2003年香港七一游行的约有50万人[30],但这次游行的规模于一周后便被6.16游行所打破。国际媒体广泛关注这次反修例游行,翌日登上《纽约时报》[31][32]与《华盛顿邮报》[33]美国印刷版头版,周末登《经济学人》所有大洲版本封面[34]。

背景编辑

2019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交香港立法会审议的一法律草案,以向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等司法管辖区移交嫌疑人和进行法律协助。此提案源于潘晓颖命案,现时香港法律无法向台湾移交疑犯,同时特区政府宣称原有逃犯移交条例不包括中国大陆及澳门亦是“法律缺陷及漏洞”。草案甫经提出,便招致社会各方质疑和关切香港作为独立司法管辖区的独立性或遭削弱。同年5月20日,特区政府要求立法会绕过法案委员会,在6月12日直上大会审议条例。[来源请求]

游行编辑

筹办编辑

民间人权阵线先于2019年5月29日与香港警务署约四十名之代表开会商讨游行安排[35]。警方要求民阵将原先拟订的游行起点更改,由铜锣湾东角道改为邻近的维多利亚公园草地。警方亦计划开放轩尼诗道西行3条行车线作示威,并在必要时开放电车路作人潮疏导。惟民阵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同时开放四条行车线与电车路才足够满足游行的需要。最后,民阵于会议中途离场,以示不满,并要求6月1日前再与警方开会,以达成共识[36]。

警方在6月2日发出不反对通知书,迫使民阵必需按照警方的安排举办游行,即必须要在维园草地出发。而游行路线亦拒绝提供轩尼斯道东行线;令崇光百货外的轩尼诗道过路处(SOGO Crossing)全面封闭[37]。

警方解释指预料会有大量人士聚集在东角道,不能有效疏导示威者,并对该处的公共秩序造成风险。又指出若以东角道作为游行起点,警方需要截停轩尼诗道东行线的车路,让示威队伍进入轩尼诗道西行线,此举将会严重影响交通。而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有足够位置予大型公众集会,亦有足够空间予队伍出发,示威能够在安全和有秩序的情况下开始[38]。

6月7日及8日,朱凯廸、姚松炎与司马文及胡志伟分别于香港岛及九龙举行“反送中单车行”,以踏单车的方式反对修订条例草案及呼吁更多市民参于6月9日举行的游行[39][40]。

另外,在游行之前,黄子悦、刘康、杨逸朗、陈家驹、周永康、岑敖晖、孙晓岚与梁丽帼,亦公开拍片呼吁公众参与游行反对“恶法”,并且指出修订逃犯条例会损害香港自由与人权[41]。

交通编辑

港铁金钟站月台一度挤满前往游行的市民,平均要等待八至九班列车才能上车。

大游行期间,铜锣湾站、天后站、中环站、旺角站和尖沙咀站人流不绝,闸机一度关闭;其中天后站因月台太挤迫,一度有列车不停站。而香港站往中环站的通道迫满去游行的市民,需实施人流管制措施[42]。直至下午5时,市民只能从炮台山步行至维园[43];维港对岸的尖沙咀天星码头也现长长人龙,队尾远至香港太空馆,希望赶往对岸加入游行队伍[44]。

而新界多个巴士站亦大排长龙,其中由元朗前往天后的过海隧道巴士968线要等11至12班车才能够成功上到车,乘客亦要等多班车才能乘搭[45]。

游行过程编辑

游行以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草地作起点,途经高士威道、礼顿道、伊荣街、边宁顿街、轩尼诗道、金钟道、乐礼街、夏悫道、添美道,以位于金钟添美道的立法会综合大楼作终点[37][46]。

由于维园草坪已站满人群,期间有长者不支晕倒,民阵按警方要求提早出发,较原定时间提前40分钟,于下午2时20分由维园草坪起步,游行至金钟立法会。一幅巨型“反送中”横额为游行队伍开路,由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法律界前立法会议员吴霭仪、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歌手何韵诗和及黄耀明及等拉起,沿途高喊“反送中、撤恶法、林郑下台”口号,守候两旁的市民夹道拍掌打气[44]。与此同时,由于警方不愿开放足球场,使游行人士一直挤塞在维园内,市民感到鼓噪,并高呼“开路”,最后警方才开放足球场,让游行人士以缓慢速度离开[47]。

大游行期间,铜锣湾站、天后站、中环站、旺角站和尖沙咀站依然人流不绝,闸机一度关闭;其中天后站因月台太挤迫,一度有列车不停站[42]。直至下午5时,市民只能从炮台山步行至维园[43]因参与者数目车载斗量,游行队伍龙尾一度延长至北角电厂街一带[44];维港对岸的尖沙咀天星码头也现人龙,排队至香港太空馆,希望赶往对岸加入游行队伍[44]。

市民则站满横街窄巷,糖街、记利佐治街、渣甸街、利园山道和波斯富街等白衣人群,高举红底黑字的“反送中”示威牌,高呼“林郑月娥下台”。由于游行人数众多、加上速度缓慢,市民感到不满,多次叫喊“开路、开路”。到下午约5时警方才开放东行线疏导游行人潮,其后整条轩尼诗道塞满大批游行人士[48]。游行队伍沿途高喊“反送中、撤恶法”、“林郑下台”、“制裁林郑”、“李家超下台”、“郑若骅下台”等口号。游行者包括刘梦熊、张坚庭、王喜、王宗尧、黄耀明、何韵诗等。游行队伍至晚上8时仍未散去,湾仔挤满人潮,到晚上约10时终告完结[2]。

到达游行终点附近后,有人因不满夏悫道只开放一条行车线继续在金钟附近留下,拒绝前进。民阵呼吁在金钟示威民众前进,但被拒绝,示威民众称民阵不代表他们。晚上7时许,有5至6名戴口罩的男子,企图冲出并占领夏悫道。警员随即企图捉人,但示威人群反抗并救走示威者。一名警员因此使用胡椒喷雾,示威者其后向金钟道撤退[49][50]。

警方粗暴对待记者编辑

警方于6月9日至10日驱赶示威者期间,正采访的《立场新闻》记者因多次警告未果受警方驱赶,有警员疑辱骂记者为“垃圾”,记者表明身份后仍不被警察理会,继续以盾牌推向记者,又以闪灯射向记者镜头,有记者拍摄防暴警察制伏示威者的情况时被警员警告,警察一度用警棍指向摄影师,叫他“不要拍摄”。亦有警员质疑一名记者背包内的樽装水为攻击性武器[51]。香港记者协会就事件提出严正抗议,斥警方之行为践踏采访权[52]。

曾在现场经历事件的记者表示:“这类采访经历,在深圳河以北(指中国大陆)司空见惯,只是没想到,居然在香港见到此场面,而且恐怕,往后还会有很多很多次[53]。”

6月12日,有澳门记者在香港“反送中”示威采访期间,在缓冲区接受急救处理时被警方用胡椒喷雾对着他的头部喷发,记者的背部及手部也因而受伤,当时他身上并无毫无任何保护物,但挂有记者证和手握相机。事后该名澳门记者对香港警方执法表示极度不满[54]。

  • 晚上8时,未完成游行的市民与警方对峙
    到晚上9时,警方出动多辆运员车等警车戒备,而后方港铁金钟站B出口仍逼满离开的游行人士

游行结束后冲突编辑

夜晚8时33分,香港众志成员在立法会停车场外静坐,要求在12号前见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及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警察于翌晨约2时半逐一抬走静坐者

6月10日凌晨2时许,部分示威者沿分域街走到告士打道东行线聚集,并且将街上的垃圾桶、铁马及巴士站牌搬出告士打道作路障

夜晚8时33分,香港众志号召民众“堵塞立法会”,于立法会停车场外静坐,要求在12日前见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及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香港众志亦在网上发文,呼吁市民到立法会停车场通道,支援包围立法会行动。其又指,“自雨伞运动以来,政治检控的寒蝉效应,处处打击市民以行动争取改变的信心,无力感充斥著社会各界”;“我们仍然相信,非暴力抗争仍然阻挡强权、撕破谎言的利刃[50]。”警察于翌晨约2时半逐一抬走静坐者,期间使用了过份武力。

当晚11时,特区政府宣布6月12日如期二读草案,其后部份示威者意图占领立法会综合大楼,防暴警察出动向示威者喷洒胡椒喷雾及挥动警棍,但有一名警员被警棍误伤至血流满面[55],期间有三名警员及一名无线电视新闻部摄影师受伤。[56]立法会示威区现场一度有白烟冒出,原因未明,但警方指未有施放催泪弹或投掷烟雾弹。与此同时,警方表示示威者正参与非法集结,要求他们立即离开,否则使用武力。警方其后将示威者驱离立法会大楼示威区,约几百名示威者随即转移至龙和道,并以铁马封闭来回方向行车线和从高处将大型垃圾桶及杂物丢到龙和道隧道。警方出动特别战术小队清场,将示威者分别向中环以及湾仔方向驱散。[57]

凌晨2时许,示威者分两条战线,部分示威者沿分域街走到告士打道东行线聚集,并且将街上的垃圾桶、铁马及巴士站牌搬出告士打道作路障。而另一批在中环添马公园的示威者被驱赶至中环码头一带,在该处休息的传媒亦被数十名防暴警察驱赶。警员搜查立场新闻记者背包,阻止其采访,指责樽装食水是攻击性武器[58]。最后警察防线推至香港站近国际金融中心商场一期的天桥位置。部分示威者在中环码头被警员推倒后被捉走[59]。

而警方于清晨约3时起再将示威者驱赶至内告士打道旧湾仔警署附近并将其包围,其间有2名示威者不适晕倒需送院治理,亦有警员于采取拘捕行动前,曾一度要求示威者除下帽及口罩,但其后被高级警司所制止,并要求示威者静坐在地上[60]。于清晨4时左右,警方以示威者怀疑参与非法集会为由,查讯358名示威者及搜查个人物品,并摄录示威者容貌和衣著,若无藏有违禁品及未被通缉则获放行。警方表明保留追究权利。搜查行动约在6时完成,一名女示威者因没有带身份证被带走[61]。

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高级警司李桂华表示,年轻的示威者占八成,介乎16至25岁,同时会就示威者遗下的物品,如眼罩、口罩、胶索带、火机、涂鸦喷漆、以及攻击性武器(如剪刀及刀片)等进行调查。认为有关人士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激进暴力人士”,表明会“誓必跟进追究到底”[62]。

  • 凌晨12时许,约几百名示威者随即转移至龙和道,并以铁马封闭来回方向行车线

  • 清晨约3时起,警方将358名示威者驱赶至内告士打道旧湾仔警署附近并将其包围,并要求他们坐在地上[63]

参与人数编辑

这次游行的人数,主办方公布达103万人而警方则称最高峰时人数24万,外媒如路透社[64]、BBC[65]、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杂志[66]、天下杂志都在报导中提及不同的统计方法[67][68]。游行的具体人数常有争议,香港电台在2003年七一大游行的报导亦提到,游行的主办方与警方公布人数惯来相差数倍,部分人会在这两个数字之间自行猜估或干脆取其平均数,而当年香港大学统计及精算系联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成的研究组所计算出来的游行总人数,却和主办者的估计颇为吻合[69]。这次游行是香港首度用人工智能统计游行人数,取代过往依赖人手点算,以期可提供较客观的统计数字[70][71]。《苹果日报》利用人工智能在游行的主路线进行统计,仅在轩尼诗道和马师道的交界处已认出最少有51.7万人经过[6],游行人数已超过2003年七一游行的46.2万人,而此人数尚未包括分流至骆克道、庄士敦道,或者在湾仔插队加入游行的人士,因此实际游行人数应更多[69][6]。

其他第三方统计有:建筑测量师姚松炎博士没到场,凭人流量公式推算860,000至1,380,000人[7];曾为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的帮港出声成员雷鼎鸣派员到场,以5万平方米游行面积乘以人口密度推算187,000 - 212,000 [8],惟得州州立大学地理系邹之乔复检雷氏的数据,指面积应为14.8万平方米;[72]传媒人李鸿彦委托梁元邦的公司用大数据追踪关键字的Trending moving average,事前预测48.7万至75.49万人,事前警告舆情汹涌[9][10]。警方公布的游行人数统计因被指严重报少参与人数,而被外界揶揄是毅进制(本游行后的新造词)。

上述大部分游行人数统计的结果显示出游行人数超过2003年七一游行的46.2万人[69],仅次于1989年5月28日香港声援北京学生的游行[73][74]。一周后纪录被6月16日游行超越。

美国之音表示,中国官媒刻意避谈或淡化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大规模的百万人游行抗议,且只强调亲共组织所称的“70万人”支持者,并特意引用香港警方明显偏低的大游行“24万”估计人数[75]。

被捕编辑

当日有8名男子被控在翌日凌晨立法会“煲底”与警方发生冲突被捕,之后被控参与非法集结,案件在2021年1月13日于东区裁判法院开审。其中三人在开审前认罪,其中一名为中大哲学系一级荣誉毕业的硕士生,他承认当晚与现场人士将铁马推向警方防线。裁判官指被告的求情信令人动容,特别引述中大副校长吴基培为其撰写的求情信,指因本案已经失去前往耶鲁大学修读博士等多个机会,最终判助教入狱4个月。同案议员助理及教生男生亦认罪,被判监5个月。[76]

另外,港队武术代表邝淯铭等5名男子,分别否认非法集结及阻差办公罪,案件在2021年3月10日裁决。东区法院裁判官表示由于各被告承认和确认为控方影片中所指犯案的人,裁定5人罪成,判各人监禁7星期至7个月。[77]

回应编辑

香港政界编辑

回应游行人数编辑

郑经翰指香港人逃犯条例69大游行向林郑政府投下103万不信任票。[78]民主党指超过100万名香港市民参加反对修例的游行,反映港人的民愤已经到达极点,要求林郑月娥问责下台。公民党的声明指出,反对修例的集合原本和平进行,但政府发出拒绝让步的声明后激发了示威者的情绪,形容政府官员的傲慢是激起冲突的主因。公民党党魁杨岳桥指“我们看见,这次修例在没有迫切性的情况下仍然强行通过,完全违反逻辑”,当日游行主题明确,就是要求政府撤回修订《逃犯条例》和林郑月娥下台,与过往游行有诉求多样化的情况不同,“任何一个正常的政府对一个这样大型的游行都应该正面回应”。[79]但亲北京阵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成立的香港发展中心声称在下午3时10分只有8千人游行[80],而其委托统计,同样是亲北京阵营的帮港出声成员及前科大教授雷鼎鸣更批评民阵的游行数字是“无乜用脑”(无甚用脑)[81],中共中央机关报旗下《环球时报》宣称示威者勾结西方势力[82];美国之音则表示中国官媒是刻意避谈或淡化香港主权移交以来最大规模的百万人游行抗议,以及特意引用香港警方明显偏低的估计人数[75]。

回应游行本身编辑

曾经在2003年50万人大游行后当晚宣布倒戈的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呼吁政府撤回修例,否则建制派将会面临选举大败[83],又抨击行政会议已经失去功效[84]。

6月9日晚上11时,政府发言人声明:

政府留意到除了一些阻塞交通情况外,参加游行的人数虽然很多,却大致上和平有序……
条例草案于本月12日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
政府呼吁立法会以平和、理性和尊重的态度审议法案,以确保香港继续是适合居住和营商的安全城市。
——[85]

同一时间,自由党和新民党发表声明,重申支持修订逃犯条例[86]。民主党警告建制派不要“助纣为虐”[87]。

有亲泛民主派媒体评论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言听计从,若京官快马加鞭南下传旨,行政长官及亲中建制派恐沦为“接旨领旨”的角色[88][89]。

回应立法会冲突编辑

6月10日凌晨近3时,警务处处长卢伟聪严厉谴责暴力行为[90],表示将会翻查录影片段搜证,对参与暴力行为的人士追究到底[91]。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亦谴责暴力,希望立法会理性讨论修例[92]。

同日早上11时,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及保安局局长李家超见记者,会上行政长官表示必定全面追究冲击事件,又指游行人数众多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修例是彰显公义,特区政府不能视而不见,并表示需要从正反意见中取得平衡。被问及会否顺应民意辞职时,其没有正面回应[93]。

公民党和社民连表示林郑月娥需要为冲突负全责[94]。下午1时,民阵连同泛民政党见记者,表示将会在6月12日包围立法会[95],并连续举行集会支援民主派。张超雄亦表示社福界商讨将于12号发动罢工[96]。会上各政党都批评政府回应漠视民意,教育界的叶建源和公民党的杨岳桥分别形容林郑政府是独裁和不能管治香港。227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发联署声明,认为林郑月娥领导的政府是漠视民意,比以往任何一位特首更甚,触发激烈抗争及巨大民愤,民主派议员严正要求特首林郑月娥正视昨日的游行市民表达的强烈诉求[97]。

6月10日,政府人员协会、国家行政学院香港同学会及香港公务员总工会发出联署声明,“批评部分示威者有计划地肆意攻击立法会及执法人员,霸占交通道路的手法危害公众安全”,“支持警方果断执法及严正跟进违法行为”。声明写到,“深信政府定能兼顾不同意见做好修例工作”,“而《逃犯条例》可造福香港市民”[98]。

各国政府回应编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

RFI发布新闻指这次游行惊动了中南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对逃犯条例修订出现更大分歧,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观看了香港示威的片段后,对香港局势深表忧虑,并且首度发声称“香港局势有失控的危险”。[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修订逃犯条例,对于网络上“解放军伪装成港警”的消息,耿爽表示该传闻是假消息,还表示,所谓的100万人参与大游行有很大说服力,香港特区政府已作出回应并给出24万的官方统计数字,并认为1万市民参加撑修例大联盟的活动已反映主流民意支持修例,然而前线科技人员指该支持人数增长速度固定,怀疑中国政府在在香港制造假民意[100]。中央政府将继续坚定支持特区政府,推进修订条例,坚决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特区立法事务的错误言行[101]。此外,中国官方表示,关于外人所述之中国政府指示港府修法一事,中国官方没有此行为。

  •   中华民国

游行当日,总统蔡英文即发文对香港情势表达关切,之后行政院正副院长苏贞昌、陈其迈亦对游行人士表达关心,并表示一国两制不是台湾人选项,台湾会守在民主最前线。而中国国民党总统初选候选人郭台铭表示,一国两制在香港是失败的,高雄市长韩国瑜起初表示对该事件不知情,遭到大众批评后随即发布六点声明[102],表示捍卫中华民国主权、关切香港民主自由、反对台湾独立、坚持九二共识[103]等;前新北市长朱立伦也表示,关切香港民主、反对一国两制。而台北市长柯文哲则表示一国两制不被台湾主流民意所接受。另有国立台湾大学学生在6/14晚上也发起反送中之夜活动,上千人聚集在校内傅钟前,高喊“台湾挺香港,坚决反送中”等口号,声援香港民众[104]。

在港府宣布条例暂缓后,因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言表示“台湾表示不会接受引渡而暂缓”,外交部长吴钊燮在官方推特推文表示,对香港的自由与人权遭受攻击而感到忧心,林郑月娥务必聆听人民的声音并负完全的责任,责怪台湾是“不道德的、可耻的、令人无法接受的”,他并呼吁拥抱民主,站在胜利的那一边。

  •   英国

首相文翠珊称香港的引渡条例须尊重载列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保障权利和自由的部分。她在国会发言时表示:“鉴于大量英国公民在港,我们担心这些拟议(修订)的潜在影响。”更表示:“重要的是香港该等引渡安排是符合《中英联合声明》中,写下有关(保障)权利和自由的部分[105]。”

外交大臣侯俊伟于6月12日在外交部网站发布声明,回应香港的示威行动。他呼吁香港各界冷静,促请香港政府聆听外界对《逃犯条例》修订的担忧。他亦呼吁香港政府暂停并反思这些争议措施。其表示“我敦促香港政府聆听其民众以及其国际社会朋友表达的担忧,暂停及反思这些争议的措施”,并在声明中指出“政府部门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以及采取措施保护香港的权利和自由至关紧要。香港须维持其高度自治,这是其国际声誉的基础。诚如具法律约束力的《中英联合声明》所载,坚持‘一国两制’原则对香港未来的成功是至关重要[106]。”

  •   美国

美国跨党派议员于美国时间6月12日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提议对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士(如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政府官员等)实施冻结在美财产、禁止入境等措施,目前尚未付诸国会表决。另外,亦有网友在美国国务院官网发起连署,要求取消法案支持者的美国公民权、居留权,目前已达连署目标。而总统唐纳·川普称:“我常常看到人们吹嘘数字,但当你看看这场抗议行动,真的有100万人,这是我见过最大规模的示威”,并可能会在G20的川习会上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此议题。

  •   加拿大

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外长方慧兰于6月12日发表声明,表示加拿大关注香港就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并表示近日一连串及正在发生中的大型示威行动,正正显示香港人对此草案十分忧虑。由于可能影响在港二十多万加拿大人,以及香港的营商环境和国际声誉,加拿大当局对事件非常关注,促请香港政府聆听香港市民及国际社会的意见,暂缓并多加谘询有关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声明续指,言论及集会自由乃是香港自由社会的基石,敦促香港政府应保持高度自治、法治和独立的司法制度[107]。

  •   欧洲联盟

欧盟发表声明,声援香港人民行使自由和平聚集与表达己见的基本权利,呼吁各方都应该克制,避免暴力及情势进一步升温。欧盟表示,赞同香港市民对政府修改逃犯条例的而引发的担忧,已向香港政府表达立场,这是一个敏感问题,也会对香港及欧盟等外国公民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可能波及企业对香港商业地位的信心。

  •   德国

德国外交部表示,港府修订逃犯条例,引发抗议,德国支持示威民众诉求,且若港府坚持通过逃犯条例,其可能废除与香港间的引渡协定。

海外声援编辑

几十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北面反对香港《逃犯条例》修订

有600位在台香港学生在台湾台北连署反对逃犯条例修订

截至2019年6月2日,全球6个国家等约13个城巿的公民社会团体,已表明6月9日在当地发起“全球反送中游行集会”[108][109],以示反对修订逃犯条例。澳洲珀斯率先于6月8日举行首场海外反送中游行[110]。截至2019年6月10日,参与举行公众游行或集会的海外城市增至超越29个[111]。由6月9日起至2019年6月16日,已举行至少一次公众游行或集会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海外城市达至35个,当中,不少位于台湾的大学学生会亦有主办相关集会。

2019年6月9日至16日,香港以外举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或集会的城市[112](6月17日后所新增的城市,请参考2019年6月16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全球声援示威 ):

北美洲
(11个)
大洋洲
(7个)
亚洲
(8个)
欧洲
(9个)
  •   美国
    • 纽约
    • 华盛顿
    • 旧金山
    • 洛杉矶
    • 波士顿
    • 芝加哥
    • 西雅图
  •   加拿大
    • 多伦多
    • 温哥华
    • 渥太华
    • 卡尔加里
  •   澳大利亚
    • 墨尔本
    • 悉尼
    • 布里斯班
    • 珀斯
    • 坎培拉
    • 阿德莱德
  •   新西兰
    • 奥克兰
  •   日本
    • 东京
  •   中华民国(台湾)
    • 台北[113]
    • 新竹
    • 台中
    • 台南
    • 高雄[114]
    • 屏东
  •   韩国
    • 首尔
  •   英国
    • 伦敦
  •   德国
    • 柏林
    • 法兰克褔
    • 科隆
  •   荷兰
    • 阿姆斯特丹
  •   丹麦
    • 哥本哈根
  •   法国
    • 巴黎
  •   比利时
    • 布鲁塞尔
  •   捷克
    • 布拉格

后续编辑

罢市罢工、弹性上班编辑

有超过60间店铺向传媒宣布,于6月9日游行当日罢市一日,以抗议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及参与示威[115]。

政府在游行后宣布草案如期在6月12日恢复二读,有400多间公司,包括商店、网店和餐厅等在当日罢市罢工以示抗议,包括客货车应用程式CALL4VAN、100毛、GLO Travel、渣哥一九九六和阿布泰国生活百货等。新巴职工会宣布按章工作[116]。自由党党魁锺国斌认为罢市仅属表态,不会伤害港府,但会伤害自己,形容是“自己揾自己笨(自找麻烦)”[117]。

建制派亦不甘示弱,近日建制圈子流传一则短讯,呼吁支持者6月12日下午5时发起罢市罢工,支持政府修改《逃犯条例》[118]。高银金融因应独立非执董石礼谦要求,召开紧急董事会会议,因应“近期发生的社会矛盾和经济不稳定将对香港商业地产市场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决定放弃购买启德商业地皮,并放弃订金及赔偿违约金[119]。

四大会计师楼、渣打银行、恒生银行及汇丰银行已宣布由于预计交通挤塞,故允许其员工于6月12日弹性上班[120]。鹰君集团旗下逸东酒店不反对员工参与6月12日金钟添马公园聚会,并支持各员工以自己的方式发声来爱护香港[121]。

6·12占领行动编辑

6月12日早上约8时,大量原先于香港岛金钟添马公园一带集会的市民,突然冲出夏悫道与龙和道,企图阻止香港立法会二读草案。期间有示威者徒手掘起砖头为武器,警察最终施放约150枚催泪弹、20颗布袋弹、数发橡胶子弹驱赶(到2019年7月27日为止,警方尚未向公众交代当天使用催泪弹,布袋弹及橡胶子弹的确实数量),逾80人受伤,多名示威者头部中枪,2人伤势严重[122] [123]。

6·13港铁不合作运动编辑

约70名市民因不满政府漠视民意,响应网上号召,到观塘线进行不合作行动。参与者阻碍车门,更有人将脚插进月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隙。警方与港铁加派人手于车站维持秩序,警方留下部份示威者问话。港铁曾经发出列车服务受阻的广播,表示观塘线的车程延长五至十分钟。事后,港铁公布当天有超过20个班次因为不合作运动而受影响[124][125]。

6·15机场接机编辑

约十多名市民响应网上号召,于6月15日下午到香港国际机场的接机大堂独狼式示威。示威者穿著黑衣迎接“范宋宗”下机,但未能等到,寓意反送中未完成;亦有示威者朗读苹果日报有关反送中的新闻,向访港旅客表达他们的诉求。事件最终由机场保安利用机场守则,指出机场内不得展示示威标语,劝退示威者[126][127]。

6·15反修例男子坠楼身亡编辑

6月15日下午,身穿黄色雨衣的梁凌杰在太古广场高位危站,但最终坠楼身亡

6月15日下午4时30分,一名35岁名为梁凌杰的男子身穿黄色雨衣在12日其中一个占领场所——金钟道太古广场的平台上危坐,雨衣背写“林郑杀港 黑警冷血”[128],并挂起“反送中 No Extradition To China”的横额,上面亦写有“全面撤回送中,我们不是暴动,释放学生伤者,林郑下台,Help Hong Kong”的诉求标语。警方瞬即封锁金钟道西行两条行车线以处理事件,警察只容许警察谈判组到场劝告该男子,并阻止邝俊宇议员接近。下午9时15分,梁凌杰突然爬出棚架,有多名消防员尝试将他拉回平台上但未果最终堕地。地面虽有消防设置的充气床,但因为行人路栏杆阻挡及太古广场正进行翻新工程,故此未能放到最近太古广场的位置,结果梁凌杰堕于充气床及大厦之间的位置,重伤昏迷。他被送往律敦治医院抢救,惜证实不治[129][130]。市民陆续在太古广场外献花悼念死者,当中包括占中三子之一朱耀明牧师。

部分传媒及反对修例的市民均认为事件的责任归于政府漠视民意;亲中团体及传媒,例如大公报、无线新闻、民建联等,则基于事件太敏感而没有报导或回应事件,做法备受批评。

6·16游行编辑

6月13日,民间人权阵线宣布,于16日再举办大游行,要求政府撤回修订《逃犯条例》,释放所有示威者,追究开枪责任[131][132]。

6月14日,香港职工会联盟呼吁全港17日罢市、罢工,并参与该游行[133]。

6月16日,民间人权阵线宣布游行参加人数接近“200万零1个人”,包括纪念昨日在太古广场堕楼的男子,警察则表示,高峰时只有33万8千人经原定路线参与游行[134]。

6·25网上众筹全球登报编辑

网民于连登发起众筹三百万元[135],计划G20峰会前于各国多间知名印刷媒体上,刊登头版广告反修例,其中包括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是次众筹在数小时内即获逾万人捐款,达成目标,最后更超额筹得共$5,484,299[136][137],并成功于多份海外报章如期刊登[138]。

6·29反修例女子坠楼身亡编辑

6月30日下午3时30分,香港教育大学的中央广场举行悼念仪式,有逾千名教大师生、校友、教职员及市民参与

6月29日下午3时30分左右,一名21岁名为卢晓欣的少女在粉岭嘉福邨坠楼身亡,并在梯间墙壁留下“反修例”字句遗书,写上“全面撒回条例”,“收回暴动论”,“释放学生示威者”,“林郑下台”,“严惩警方”五项诉求。[139]香港教育大学亦于6月30日举行校内悼念仪式,约300人到场参与。[140]

7·1冲突编辑

7月1日凌晨,反送中的示威者集结于立法会示威区,原计划于香港主权移交纪念日早上堵塞湾仔金紫荆广场,阻碍升旗礼。唯政府采取回避态度,取消升旗礼的公众观礼区,改到会展室内地方举行升旗礼,并安排大量警察于会展外布防[141]。

7月1日早上八时升旗礼前,夏悫道一带的示威者一度冲击警方防线,警方向示威者施放胡椒喷雾及出动警棍[142],其间亦有示威者近距离被警察瞄准眼睛施放胡椒喷剂[143]。

7月1日下午,示威者兵分两路,部份前往维园参与七一大游行,另一批留守立法会的示威者因多名市民死谏政府无果,决定行动升级,企图攻占立法会[144]。下午四时许,示威者成功撞破立法会的玻璃,立法会内的防暴警察亦以长盾架设防线,并施放胡椒喷雾驱散。前线示威者短时间内停止冲击。下午五时许,参与七一大游行的示威陆续进入立法会示威区,冲击行动再次升级,立法会另一玻璃再遭破坏。其后警察战术性撤退,示威者于晚上攻入立法会[145],大楼内多处设备遭到破坏示威者其后于警方清场前,全数离开立法会大楼。[146]警方于凌晨0时起出动大批军装警员及“速龙小队”清场,于龙和道举起黑旗后,多次于龙汇道及龙和道施放催泪弹,并接管立法会综合大楼,警方进入立法会综合大楼前,所有示威者已离开立法会大楼。示威者退守夏悫道后从中环方向离去。凌晨0时55分左右,警方成功清场,夏悫道的示威者,已经全面离开。凌晨1时多,警方开始全面搜查立法会大楼各部分,包括洗手间,未有发现示威者。但只容许传媒继续采访,其他人不容许进入。有一名在镜头贴上“高登音乐台”贴纸的男子,因无记者证,被警员搜身及记录他的资料。[147]

相关条目编辑

  •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列表
  • 公众集会及游行上诉委员会
  • 台湾与香港关系
  • 中国大陆与香港关系
  • 2019年6月16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
  • 香港学界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围堵行动
  • 2019年7月7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

引用文献编辑

  1. ^ 無綫新聞 - 港澳 - 民陣指遊行人數站滿維園草坪 按要求提早下午2時20分出發. news.tvb.com.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2. ^ 2.0 2.1 民陣宣布集會遊行結束 - RTHK. news.rthk.hk.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3. ^ 示威者通宵一度佔據告士打道 警方清晨6時完成清場 - RTHK. news.rthk.hk.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4. ^ 【連登仔過萬讚】陶傑望英國取消港官居英權 願捐一年節目酬勞. 苹果日报. 2019-06-14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5. ^ 5.0 5.1 【反送中】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訂逃犯條例 令社會盡快回復平靜【不斷更新】.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5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6. ^ 6.0 6.1 6.2 警方勁低估遊行人數 AI銅鑼灣數人頭揭真●數據. 苹果日报. 2019-06-11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中文(繁体)).
  7. ^ 7.0 7.1 點算遊行人數的簡化方程式. 姚松炎在“方格子”的博客网站. 2019-06-16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中文(繁体)).
  8. ^ 8.0 8.1 雷鼎鳴估20萬人遊行 民陣引述警方:30萬人 警否認. 香港01. 2019-06-09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中文(繁体)).
  9. ^ 9.0 9.1 大數據系統顯示「反送中」遊行人數逾 75 萬人. 立场新闻. 2019-06-09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繁体)).
  10. ^ 10.0 10.1 6‧16遊行人數飈 大數據系統早猜出 稱政府漠視輿情 開發者:分析助解公關災難. 明报. 2019-06-26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中文(繁体)).
  11. ^ 【逃犯條例.反修例遊行】吳秋北:反對派針對撐修例聯署「作大」遊行人數 又逼專業團體政治歸邊 (10:08) - 20190610 - 港聞. 明报.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中文(繁体)).
  12. ^ 警民同料遊行人多 警力增至2000 民陣籲開放更多車路 眾志預告有「重要呼籲」. 明报. 2019-06-10 [2019-06-10].
  13. ^ 不断更新:警方登记200示威者资料 1女子被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n.cc东网,2019-06-10
  14. ^ 示威者冲击立会与警方爆冲突时序 一文睇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on.cc东网,2019-06-10
  15. ^ 群眾夜攻立會與警血戰. 苹果日报.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16. ^ 【6.10 警民衝突】19 人被捕 至少 4 人為中大學生 當中 1 人身在醫院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19-06-10 [2019-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8) (英语).
  17. ^ 留守衝突 19示威者被捕358摘名 八成被記身分者16至25歲 警:日後或檢控. 明报. 2019-06-11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18. ^ 民间人权阵线Facebook专页. 「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 2019年5月22日 [2019年6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2日).(繁体中文)
  19. ^ 【逃犯條例】回顧6.9大遊行一個月 林鄭三度錯失拆彈時機. 香港01. 2019-07-09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20. ^ 警方指24萬人遊行 政府如期周三恢復二讀修逃犯例. 东网. 2019-06-09 [201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21. ^ 六月九日「反送中」遊行前後 團體發起信徒及教牧聚會. 时代论坛. 2019-06-06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22. ^ 22.0 22.1 反《逃犯條例》修訂戰役時序. 立场新闻. 2019-05-31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繁体)).
  23. ^ 【全球聲援 ‧ 不斷更新】多個城市辦 6.9 集會 悉尼 3000 人聲援香港反送中. 立场新闻. 2019-06-09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24. ^ 立法會會議 (例行會議) (或緊接行政長官質詢時間的會議後開始).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25. ^ 6月9日反修例遊行獲發不反對通知書 維園草地出發. 明报. 2019-06-02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7).
  26. ^ 民陣下周日遊行獲發不反對通知書. 头条日报. 2019-06-02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27. ^ 27.0 27.1 民陣:103萬人參與反逃犯條例修訂遊行. 信报. 2019-06-09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28. ^ 民陣反修例遊行現場. NOW新闻. 2019-06-09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5).
  29. ^ 69大遊行人數. NOW新闻. 2019-06-09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30. ^ 抗议《逃犯条例》,香港爆发大规模游行. 纽约时报. 2019-06-10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31. ^ Today’s Paper The Times in Print For June 10, 2019. New York Times. 2019-06-10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32. ^ 百萬人遊行登《紐時》頭版 大量外媒網站頭條關注. 立场新闻. 2019-06-10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33. ^ The Washington Post 2019-06-10. The Washington Post. 2019-06-10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34. ^ Current and previous issues. The Economist. 2019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35. ^ 6.9遊行 警稱「唔使傾」只開3行車線. 苹果日报. 2019-05-30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36. ^ 民陣不滿警遊行安排 開會中途離場. 明报. 2019-05-30 [201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37. ^ 37.0 37.1 警逼民陣維園草地起步. 苹果日报. 2019-06-03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38. ^ 【 6月9日公眾活動注意事項 】,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中文(简体))
  39. ^ 【逃犯條例】朱凱廸單車遊行反對修例 30多人參與. www.msn.com.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40. ^ 胡志偉單車遊行 籲市民上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 www.bastillepost.com.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1).
  41. ^ 本土派吹雞︰今逆轉終局. 《苹果日报》. 2019-06-09 [201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42. ^ 42.0 42.1 【6.9 大遊行】銅鑼灣、中環、旺角、尖沙咀港鐵站均逼爆 天后一度「飛站」. 立场新闻.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43. ^ 43.0 43.1 林剑,李慧妍. 【逃犯條例】港鐵銅鑼灣天后封站 炮台山變龍尾 市民遠征入維園. 香港01.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44. ^ 44.0 44.1 44.2 44.3 香港人漂亮的固執 1,030,000. 苹果日报.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45. ^ 袁澍. 【反逃犯條例遊行】新界西巴士逼爆 元朗出天后預計等7班車. 香港: 香港01.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中文(繁体)).
  46. ^ 6月9日遊行廁所,水站,回收站,急救站位置 - Google 我的地圖. Google My Maps.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47. ^ 劳敏仪. 【逃犯條例】龍尾滯留維園 市民鼓譟高呼開路 警方開球場紓人流. 香港.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48. ^ 朱雅霜、杨婉婷、彭恺欣. 【逃犯條例】遊行人士衝破封鎖 車輛被困軒尼詩道 司機諒解力撐. 香港01.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49. ^ 警方批評多名戴口罩男子企圖佔領主要幹道並與警推撞. 香港电台.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50. ^ 50.0 50.1 【反修例遊行】香港眾志發起堵塞立會停車場行動 促與林鄭月娥及李家超對話. 头条日报 (头条日报).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51. ^ 【7 分鐘影片全紀錄】 警懷疑水樽是武器 驅逐《立場》記者 搜查背包阻採訪. 立场新闻.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52. ^ 【逃犯條例】警持盾牌驅趕記者阻採訪 質疑樽裝水為攻擊性武器. 香港01. 2019-06-10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53. ^ 清場時不斷喝罵、無理對待記者的警察. TheNewsLens.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54. ^ 有表明记者身/ 赴港採訪反修訂《逃犯條例》抗議 有表明記者身份 澳門記者:毫無防備下受香港警方施放胡椒噴霧!. 论尽媒体. 2019-06-12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55. ^ 凌晨立法會前爆衝突!香港反送中遊行警「血濺滿臉」、民被噴胡椒水. ETtoday新闻云 (台湾). 2019-06-10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中文(繁体)).
  56. ^ 警方已清理夏愨道 防暴警察在添美道布防. 信报财经新闻. 2019-06-10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57. ^ 警築多重人牆包圍被逐至舊灣仔警署的示威者. Now新闻台. 2019-06-10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58. ^ 稱懷疑水樽是武器 警惡意驅逐《立場》記者 搜查背包阻採訪. 立场新闻 (香港). 2019-06-10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中文(繁体)).
  59. ^ 示威者霸佔灣仔及中環路面 多人被捕. now新闻台 (香港).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中文(繁体)).
  60. ^ [現場]舊灣仔警署外逾百示威者坐地上 料警方將採取拘捕行動. 香港: 无线新闻. 2019-06-10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中文(繁体)).
  61. ^ 舊灣仔警署示威者完成搜身 一人無身份證被帶走. 信报 (香港).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中文(繁体)).
  62. ^ 【逃犯條例.反修例遊行】暴力衝突警拘19人 舊灣仔警署外358人或遭檢控. 明报 (香港).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中文(繁体)).
  63. ^ 遊行後衝突警方拘19人 舊灣仔警署外358人被記錄. 热血时报. 2019-06-10 [2020-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64. ^ Hong Kong protests: Measuring the mass. 路透社. JUNE 20, 2019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英语).
  65. ^ 香港遊行人數統計和輿論「制高點」之爭. BBC中文网. 2019-06-26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中文(繁体)).
  66. ^ Amanda Darrach. How many really marched in Hong Kong? And how should we best guess crowd siz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19-06-14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英语).
  67. ^ 為什麼警方與民間統計的遊行人數差總是很大?沒關係,讓AI算. 未来城市@天下. 2019-07-06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中文(繁体)).
  68. ^ Prof. Paul Stapleton. How protest turnout figures are manipulated on both sides of Hong Kong’s political divide. Hong Kong Free Press. 2019-06-16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中文(繁体)).
  69. ^ 69.0 69.1 69.2 如何統計「七一大遊行」人數. rthk. 2003-07-15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1) (中文(繁体)).
  70. ^ How A.I. Helped Improve Crowd Counting in Hong Kong Protests. New York Times. JULY 3, 2019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英语).
  71. ^ 用AI準確統計遊行人數 (吳歷山). 信报. June 29, 2019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中文(繁体)).
  72. ^ 6.9 遊行人數的啟示和反思. 立场新闻. 2019-06-13 [2019-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中文(繁体)).
  73. ^ 逃犯條例爭議:破紀錄百萬人遊行後 警員與示威者爆發衝突. BBC中文网. 2019-06-09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74. ^ 抗议《逃犯条例》,香港爆发大规模游行.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75. ^ 75.0 75.1 中国官媒刻意淡化并攻击香港回归后规模空前的反送中大游行. 美国之音.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4).
  76. ^ 林乐儿. 6.9遊行3人認非法集結 囚16至20星期 1人為中大一級榮譽畢業生. 香港01. 2021-01-13 [2021-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77. ^ 前年6.9集結阻差 5人囚7周至7月. 明报. 2021-03-11 [2021-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0).
  78. ^ 大班(鄭經翰):香港人逃犯條例69大遊行向林鄭政府投下103萬不信任票、雷鼎鳴賤過何君堯、衰過湯家驊公然侮辱百萬港人(風波裏的茶杯特別版 D100) asi 2.1. D100.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79. ^ 逃犯條例:百萬香港人抗議後 下一步如何走. BBC.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80. ^ 董建華成立的香港發展中心指下午三時十分有八千人遊行. www.metroradio.com.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81. ^ 【逃犯條例.反修例遊行】民陣估算103萬人 雷鼎鳴:無乜用腦. 明报. 2019-06-10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繁体)).
  82. ^ 【逃犯條例】質疑百萬人上街「報大數」 《環時》斥勾結西方搞串連 挾洋自重違反一國兩制. 立场新闻.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83. ^ 姚国雄; 林俊谦. 倘政府硬闖 田北俊:商界議席勢易手. 苹果日报 (香港). 2019-06-1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中文(繁体)).
  84. ^ 陈淑霞. 【逃犯條例】行會成員聲明撐修例 田北俊:行會已廢 特首話晒事. 香港01. 香港.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中文(繁体)).
  85. ^ 政府回應遊行. 香港政府新闻网. 香港.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繁体)).
  86. ^ 【6.9 大遊行】無視 103 萬民意 自由黨、新民黨企硬撐修例|立場報道|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繁体)).
  87. ^ 庄恭南. 【逃犯條例】自由黨重申支持修例 民主黨警告建制派勿助紂為虐. 香港01. 香港.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繁体)).
  88. ^ 【23條立法.博評】習近平下旨,林鄭月娥敢違旨?. 香港01. 2017-11-19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89. ^ 【引渡惡法】林鄭拒收回草案 指中聯辦表態全因外國勢力介入. 苹果日报 (香港). 2019-05-21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30).
  90. ^ 無綫新聞 - 港澳 - 衝擊立會事件至少四人受傷 盧偉聰嚴厲譴責暴力行為. news.tvb.com.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91. ^ 無綫新聞 - 港澳 - 盧偉聰譴責立會衝擊暴力行為 將翻查錄影蒐證追究. news.tvb.com.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92. ^ 無綫新聞 - 港澳 - 張建宗譴責暴力衝擊行為 冀立會理性討論修例. news.tvb.com.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93. ^ 吴倬安, 罗家晴. 【逃犯條例】會否下台? 林鄭:對市民承諾堅定 ,全力做好工作. 香港01.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中文(香港)).
  94. ^ 【6.10 警民衝突】公民黨、社民連發聲明 皆指林鄭須對衝突負全責|立場報道|立場新聞. 立场新闻 Stand News.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95. ^ 泛民力阻修例 民陣號召圍堵 立會抗爭 明日內外開戰. 苹果日报. 2019-06-1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96. ^ 民陣本周三包圍立法會 社工界商罷工|獨媒報導. 香港独立媒体网.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97. ^ 民陣批評政府如玩「極限挑戰」 將會持續舉行集會 - RTHK. news.rthk.hk.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中文(台湾)).
  98. ^ 【逃犯條例.反修例遊行】有公務員工會譴責暴力 支持修例「造福香港市民」. 明报. 2019-06-10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99. ^ 香港百萬人示威 習近平或憂有失控危險. RFI.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100. ^ 前线科技人员. 撐送中簽名做假,鐵證如山. 立场新闻. 2019-06-12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01. ^ 外交部稱所謂遊行人數證明民意的說法沒有很大說服力. 香港电台. 2019-06-10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102. ^ 香港反送中 韓國瑜:捍衛中華民國及台灣民主. www.cna.com.tw.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103. ^ 郭凯杰. 回應反送中 韓國瑜強調支持九二共識、不接受一國兩制. 今日新闻. 2019-06-12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中文(台湾)).
  104. ^ 台大生號召反送中 上千人齊聚傅鐘挺香港民眾【圖輯】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中文(台湾)).
  105. ^ 逃犯條例-英國首相文翠珊-港引渡條例須符合-中英聯合聲明. 香港01.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06. ^ 逃犯條例-英國外相侯俊偉籲港府暫停-反思爭議措施. 香港01.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07. ^ Statement on Protests in Hong Kong. 2019-06-12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08. ^ 全球16城市與港人同行 6.9集會反惡法 捍衞公民安全. 苹果日报 (香港). 2019-06-03 [2019-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中文(繁体)).
  109. ^ 吴倬安. 【逃犯條例】民陣下周日遊行反修例 6國家共13城市將響應. 香港01. 2019-06-02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110. ^ 何先生. 【逃犯條例】港人澳洲珀斯遊行 中國領事館前「反送共」. 立场新闻. 2019-06-08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111. ^ 香港众志. 【全球支援 #反送中 Global Solidarity Against Extradition to China 】. 2019-06-03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12. ^ 【更新!全球29個城市同步聲援香港反送中!】. 全球集气反送中 Global Solidarity with Hong Kong. 2019-06-07 [201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113. ^ 今日香港 明日台灣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伸援香港"反送中"運動. Montaggio影片推荐.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14. ^ 孙家铭. 反送中運動台灣開花 高雄港生發起靜坐抗議活動. 台湾高雄: 新头壳.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115. ^ 更多小店加入罷市一天 籲6.9上街反送中. 立场新闻. 2019-06-06 [202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4).
  116. ^ 林鄭蔑視百萬民意 6.12爆罷工罷市潮. 苹果日报. 2019-06-1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117. ^ 【逃犯條例】坊間醖釀罷市 鍾國斌:自己揾自己笨. 明报. 2019-06-11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18. ^ 沙半山. 【逃犯條例】建制大動員 明晚罷工包圍立會者、撐修例人士勢對峙. 香港01. 2019-06-11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19. ^ 【高銀撻大訂】高銀突以本港局勢不穩為由 撻訂啟德商業地王. 明报. 2019-06-1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120. ^ 【逃犯條例】周三交通恐受阻,四大會計師樓員工可彈性上班. 香港01. 2019-06-11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21. ^ 逸東酒店FB:不反對員工參與明日聚會 IG發布遊行相. 香港01. 2019-06-11 [2019-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22. ^ 【逃犯條例‧夏慤道持續更新】示威者掘磚 警施胡椒噴霧驅趕. 香港01. 2019-06-12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23. ^ 衝擊立法會:早上亂局 一片睇晒. on.cc东网. 2019-06-12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124. ^ 網民發起「港鐵不合作運動」. 东方Online. 2019-06-13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125. ^ 【反送中】網民發起不合作運動 港鐵:多宗乘客求助﹑車門受阻 觀塘綫需額外行車時間. 立场新闻. 2019-06-13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126. ^ 港人創意反送中!機場接「范宋宗」宣傳「香港出了什麼事」. 苹果日报 (台湾). 2019-06-15 [2019-06-16]. 
  127. ^ 【逃犯條例】數十人到機場迎接「范宋宗」 警方及機管局人員戒備. 香港01. 2019-06-15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128. ^ 反送中男死控林鄭 太古廣場墮斃. 苹果日报. 2019-06-16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129. ^ 【逃犯條例】反修例黃衣男太古廣場危站五小時墮地 送院不治. 香港01. [2019-06-14].
  130. ^ 太古廣場平台掛「反送中」橫額 男子墮樓送院不治. 明报.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131. ^ 惡法擬暫緩但不撤 遊行前夕 林鄭緩兵 明天照上街. 苹果日报. 2019-06-15 [2019-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132. ^ 逃犯條例:夏慤道被佔 告士打道東西行線癱瘓. on.cc东网. 2019-06-16 [201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133. ^ 【逃犯條例】職工盟呼籲全港僱主僱員 617罷市罷工. 香港01. [201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134. ^ 民陣公布今日遊行人數「接近200萬零1個人 」 警方:33.8萬人. 香港经济日报. [2019-06-16].
  135. ^ [緊急!]眾籌網頁登各國報章頭版公開信已經整好!!!. 连登.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136. ^ 香港被送中誓要成G20話題 眾籌《金融時報》及日德法英等各國報章頭版公開信 Hong Kong G20 Open Letter Initiative: Make the Anti-Extradition Bill an Issue for the G20 Summit! Crowdfunding Campaign for a Front-Page Open Letter Advertisement on the Financial Time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Newspapers. 2019-06-25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137. ^ 連登仔全球登報行動 眾籌超額逾倍完成 將於紐時 FT 朝日等最少 9 國媒體刊出. 立场新闻.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138. ^ 反送中》「G20救香港!」港人募資首波廣告今登各國大報. 自由时报. 2016-06-27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139. ^ 逃犯條例:牆身留反修例字句 教大女學生墮樓亡. 东网. 2019-06-29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140. ^ 教大女生墮樓亡 社工籲留意朋友情緒 專家憂模仿效應:勿把自殺合理化. 明报. 2019-07-01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41. ^ 升旗不設公眾區 封路抗圍堵 政府籲嘉賓乘公共交通 港灣道唯一入口. 明报. 2019-07-01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142. ^ 七一凌晨示威者立會外掛黑旗 早上噓聲吹哨抗議升旗禮. 众新闻. 2019-07-01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143. ^ 有警員涉近距離向示威者使用胡椒噴劑.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44. ^ 【71遊行】衝立法會拆局:爆玻璃後即退去 衝擊者在想什麼?. 香港01. 2019-07-01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6).
  145. ^ 【衝擊立法會.不斷更新.短片】3人留守立法會會議廳 防暴警軍器廠街佈防. 明报. 2019-07-01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46. ^ 【反送中示威】港警推進立法會 4「死士」被自己人強行帶走. 台湾苹果日报. 2019-07-02 [2019-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147. ^ 【立法會清場.短片】防暴警入立法會 會議廳無示威者 警登小巴查證件. 明报. 2019-07-02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外部链接编辑

  • 德国之声影片,显示2019年6月9日游行规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