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服 员 工作

「咦,這是妳自己請的喔?」 「是呀!」 「不是啦!阿嬤,妳要跟人家說,這是社會局來的啦!」弘道老人基金會新北服務處照顧祕書廖菊圓,每次陪老人家出去散步、看病或購物,總會遇到鄰里、路人這麼詢問。

(圖片為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

台灣人對於外籍看護並不陌生,反而是對本國籍看護感到好奇,「你怎麼請得起?」這可能是大家第一時間的反應。「我們是居家照顧服務員(居服員),阿公、阿嬤,你們有需要也可以找社會局或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長照中心)喔!」廖菊圓總是不厭其煩解釋,因為真的很少人知道居服員這個重要角色。

照顧服務員(照服員),簡單來說就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長期照顧專家,可以在機構裡或是到被照顧者家中提供服務。至於服務費用,目前是以稅收支應,具備申請資格者,依失能程度可分別核定每月約25至90小時的居家服務,政府最高可補助每兩小時200元。10年來,台灣已經訓練出8萬個照服員,卻僅僅只有約8000人留在居家服務崗位上。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涂心寧說,直到現在,居家服務人力依然嚴重不足;2015年上半年只比前年年底多400人,卻要分派到175個提供服務的單位,服務對象超過4萬人,「接客戶真的接到手軟!」

「請外勞也是不得已的,台灣看護貴!」這是許多民眾的既定印象,不僅如此,台灣失能人口的成長速度,遠比服務人數增加的速度快。「更何況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居家照護這樣的資訊!」涂心寧語重心長說。

用心貼近長輩生活

「我真的好喜歡、好喜歡這份工作,」廖菊圓說,「如果早一點知道有這種工作就更好了!」不少人認為照服員的工作很辛苦,但廖菊圓卻覺得很有成就感。

一位80多歲的阿嬤,由於行動不便,養了隻烏龜陪伴,沒多久小烏龜長成大烏龜,還享有跟阿嬤同睡一張床的福利,阿嬤也因此有一個可愛的暱稱叫做「烏龜阿嬤」。有一段時間烏龜阿嬤過得很辛苦,她不方便自己洗澡,又不願意讓其他人碰觸她的身體,之前的照服員苦勸無效,只好放任她身上長滿了垢。

「妳不用管我啦!」一開始,烏龜阿嬤也拒絕廖菊圓,但廖菊圓不斷嘗試與阿嬤拉近關係,終於讓她「擦到」阿嬤的身體,因為直接擦硬皮會痛,廖菊圓與督導討論後,先用凡士林抹搓,讓硬化的手背皮膚變軟。終於,阿嬤同意讓人繼續「下手」,清洗全身。

烏龜阿嬤在廖菊圓的照顧下,天天洗澡,原本全身硬皮和異味不復存在,肌膚變得白泡泡、幼咪咪,住在其他縣市的外甥女看到烏龜阿嬤這麼大的轉變,感動不已。卸下心防的阿嬤也坦承,其實一開始是因為身體太髒,才不願意讓人碰。

愈來愈了解阿嬤想法的廖菊圓,更加「得寸進尺」,藉由阿嬤對烏龜的愛,要求她高舉烏龜,當成每天的重量訓練,並且要她自己吃飯、餵食烏龜,以增強老人家的活動能力。

人力不足問題待解

「解決人力缺乏問題,是台灣政府長照政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衛福部前次長李玉春說。推動在地老化,是當前長照的重要趨勢之一,因此必須增加居家及社區服務,盡速增加第一線的居服員人數,以及長照中心的照顧管理專員(照管員)。依照政策目標,除了現有22縣市的長照中心,將擴增到全國至少有100家,以評估、提供更多長照服務。

同時,照管員除了評估核定給付項目,未來也將提供諮詢、關懷訪視、擬定關懷計畫、追蹤照顧狀況、品質以及反應等個案管理工作,預計初期將會從300人增至3000人。

照服員是個好工作?

當愈來愈多年輕人願意加入照服員的行列,對於工作內容,反而需要有更清楚的認識。許多民眾誤以為居家照顧工作「很簡單」。弘道老人基金會督導李惠美說:「這可是大錯特錯!」

李惠美舉了個例子,她在大學演講時,詢問現場的學生,如果照服員平均時薪較一般工作高,是否願意加入這份工作?

舉手表示願意的人,大多認為時薪高又只做打掃、洗澡等工作「不錯賺!」,可是當她進一步詳述照服員的工作內容,例如:申請居家服務的,可能是65歲以上的失能長輩,或50歲以上的失智長輩、身心障礙者或身心障礙小朋友,所以至少得學會如何服務四種類型的族群,以及不同的互動技巧。再者,還要因應個別環境提供不同的服務,「我只給你兩週(90小時)的時間練習!」聽到她這麼說,學生頓時面露驚嚇,而且這一次沒有人舉手,也不再以為這是份輕鬆賺的工作。

李惠美表示,照服員需要具備高度專業技巧,還要有足夠的耐心、體力以及學習應變互動的能力。這麼說不是為了嚇唬年輕人,而是她認為,應該重新塑造照服員的形象,專業才能夠受到肯定。所以,不妨重新思索這個問題:照服員是中高齡、再度就業婦女或經濟弱勢族群才要做的工作嗎?

在刻板印象裡,照顧服務工作辛苦,必須與老人家長期相處,現在年輕人不願意投入,人數成長有限。實際上,台灣民間組織已創造了許多機會,不僅愈來愈多年輕畢業生加入照服員的行列,也帶來更多元的服務樣貌。

弘道老人基金會的「AIO走動式照顧服務模式」,就是一種新嘗試。執行長林依瑩說,這種模式整合了照顧資源,在社區提供長照需求者責任制、多元彈性、創新的長照服務,不僅讓長輩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得到良好照顧,受長輩、家屬推崇,也吸引愈來愈多青年有意投入第一線的服務工作。

就像餐廳要推出新穎又有品質的菜色才能留住客人,第一線的服務生也才更有工作熱忱和意願,「成就感及價值,才是留住人才最重要的關鍵,」林依瑩是這麼認為。

居家服務不好用?

林依瑩也說,「即便居家服務是長照政策最主要推動的服務,但直到現在,台灣居服員與外籍看護的比例,是8000人對22萬人,服務人數最多也只有4萬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一般民眾認為居家服務不好用。」開始承接居家服務的弘道老人基金會,也面臨相同處境,不少家庭還是習慣聘僱外籍看護;即便居家服務有政府補助,但只要外籍看護一到,就會決定結束居家服務。

2009年林依瑩到丹麥等北歐國家參訪時,發現北歐的居服員是社區巡迴走動式服務,一天最多可以到一個長輩家7次。「其實特別的是台灣,特別僵化!」傳統的居家服務,若核定一天兩小時,會規定居服員必須在時間內完成所有服務。但實際狀況可能是,居服員幫一個獨居老人換尿布,下一次更換則是隔天,若是遇到週末,可能要等到三天後才會再去;又好比說,吃藥不可能集中吃,這樣一來,無法記得或自行服藥的長輩,就無法定時服藥。

長照不只是一位長輩的需求

長照,其實不局限在一位長輩的需求。

屏東有一對夫妻,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要到北部出差,但家中還有老母親和罹患唐氏症的小女兒需要照顧。如果依照傳統服務模式,居家服務只「負責」失能老人,但弘道社區走動式服務,則可擬定全家型的照顧計畫,照顧祕書可以在不同時間去案家家中,協助家務清理、準備全家的晚餐。

因為無法與政府政策銜接,弘道的走動式服務必須由案家自費使用,剛開始的前7個月,弘道花了不少時間開發市場,如今事實證明,「台灣有自費市場,」林依瑩說,尤其申請外籍看護的家庭,其實一個月大約有2萬元的自費能力。

新服務推出,就有令人驚喜的成果─幾乎零客訴!不再有人抱怨服務內容僵化、不好用,甚至主動詢問何時該繳費,也會自動來繳費。從傳統時薪制轉型為月薪制的照顧祕書,弘道經歷龐大資遣費及居服員工作衝突的陣痛期,主要是因為習慣過去工作內容規範的居服員適應困難。

所幸,兩年多以來,照顧祕書因薪資穩定、有休假及職涯升遷的機會管道,「呷好逗相報」下,不少老人照顧系、健康管理系的大學畢業生紛紛加入,200多位照顧祕書中,就有50位是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即便是偏鄉,也有年輕人投入,弘道在彰化福興鄉的6位照顧祕書,其中就有4位是才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

以往中高齡居服員採時薪制,有做才有錢領,幾乎全年無休;如今的照顧祕書採月薪制,因為有休假,可以利用假期出國放鬆、進修,甚至有中高齡照顧祕書又重回學校念營養學分等專業科目。不僅如此,沒有排班時,照顧團隊可以製作便當販售、辦活動與家庭交誼聯繫感情,創造更多提升照顧品質的無形資產。

進化中的居家服務

「服務的價值及意義、照顧服務的專業性,是讓居服員願意留下的主因,」林依瑩說。例如:八仙塵爆的燒燙傷病人,需求一出,幾乎所有年輕人都願意加入徵召,清理病人大量露出的血肉面積,鎮定面對哀哭、想要放棄的聲音,需要極大的意志力、耐心及體力。

為了讓照護更專業,弘道還與許多國外組織合作,提供照顧祕書出國研修的機會。25歲的照顧祕書林于仙,對照顧失智長輩已有心得,而後又去日本研修,年紀輕輕便具備相當資歷,更立志要當失智症照護專家。

也因為有更多能量,弘道的照顧祕書不僅可以提供特殊燒燙傷、失智的專業服務,還提供愛滋病患者的居家照護,並與醫院合作出院照顧計畫,完美銜接失能長輩的居家照護,甚至到養護機構協助照護,還因為照顧得太好,不少同機構的家屬也希望找照顧祕書幫忙,這都是過去傳統居家服務無法想像的進展。

(原文刊載於陳清芳、林芝安、劉惠敏《台灣長照資源地圖》一書/天下文化出版)

專欄介紹:

天下文化自1982年以來已走過30個年頭,持續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理念,至今已出版超過兩千種書,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學、健康等領域。這些書都能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

更多內容請至【天下文化官網】/【天下文化臉書】/【天下文化YouTube頻道】

居服員是什麼?弘道讓年輕人也加入照顧的行列

本文摘自《臺灣長照資源地圖》一書

臺灣人對於外籍看護並不陌生,反而對本國籍看護感到好奇,「你怎麼請得起?」這可能是大家第一時間的反應。「我們是居家照顧服務員(居服員),阿公、阿嬤,你們有需要也可以找社會局或長期照顧管理中心(長照中心)喔!」弘道老人基金會新北服務處照顧祕書廖菊圓總是不厭其煩的解釋,因為真的很少人知道居服員這個重要角色。

照顧服務員(照服員),簡單來說就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長期照顧專家,可以在機構裡或是到被照顧者家中提供服務。至於服務費用,目前是以稅收支應,具備申請資格者,依失能程度可分別核定每月約 25 至 90 小時的居家服務,政府最高可補助每 2 小時 200 元。10 年來,臺灣已經訓練出 8 萬個照服員,卻只有約 8000 人留在居家服務崗位上。

臺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總幹事涂心寧說,直到現在,居家服務人力依然嚴重不足;2015 上半年居服員人數只比前年年底多 400 人,卻要分派到 175 個提供服務的單位,服務對象超過 4 萬人,「接客戶真的接到手軟!」

本文照片皆取自弘道老人基金會粉絲團

用心貼近長輩生活

不少人認為照服員的工作很辛苦,但廖菊圓卻覺得很有成就感。

一位 80 多歲的阿嬤,由於行動不便,養了隻烏龜陪伴,沒多久小烏龜長成大烏龜,還享有跟阿嬤同睡一張床的福利,阿嬤也因此有一個可愛的暱稱叫做「烏龜阿嬤」。有一段時間烏龜阿嬤過得很辛苦,她不方便自己洗澡,又不願意讓其他人碰觸她的身體,之前的照服員苦勸無效,只好放任她身上長滿了垢。

「妳不用管我啦!」一開始,烏龜阿嬤也拒絕廖菊圓,但廖菊圓不斷嘗試與阿嬤拉近關係,終於讓她「擦到」阿嬤的身體,因為直接擦硬皮會痛,廖菊圓與督導討論後,先用凡士林抹搓,讓硬化的手背皮膚變軟。終於,阿嬤同意讓人繼續「下手」,清洗全身。

烏龜阿嬤在廖菊圓的照顧下,天天洗澡,原本全身硬皮和異味不復存在,肌膚變得白泡泡、幼咪咪,住在其他縣市的外甥女看到烏龜阿嬤這麼大的轉變,感動不已。卸下心防的阿嬤也坦承,其實一開始是因為身體太髒,才不願意讓人碰。

愈來愈了解阿嬤想法的廖菊圓,更加「得寸進尺」,藉由阿嬤對烏龜的愛,要求她高舉烏龜,當成每天的重量訓練,並且要她自己吃飯、餵食烏龜,以增強老人家的活動能力。

人力不足問題待解

「解決人力缺乏問題,是政府長照政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衛福部前次長李玉春說。推動在地老化,是當前長照的重要趨勢之一,必須增加居家及社區服務,盡速增加第一線居服員人數,以及長照中心的照顧管理專員(照管員)。依照政策目標,除了現有 22 縣市的長照中心,將擴增到全國至少有 100 家,以評估、提供更多長照服務。

同時,照管員除了評估核定給付項目,未來也將提供諮詢、關懷訪視、擬定關懷計畫、追蹤照顧狀況、品質以及反應等個案管理工作,預計初期將會從 300 人增至 3000 人。

扭轉既定印象

目前的居家照顧服務補助還是不敷使用,且除了經費嚴重不足,還有留住人才的大問題。

「更好的薪資福利是基本要求,」李玉春說。過去多半採取時薪雇用制,流動率高,且大部分是中高齡或再就業的勞工才願意投入;要改變現況,應該要能提供月薪制或其他更穩定的薪資模式與福利。

另外,提高照服員的專業地位,並提供升遷的職涯選擇也同樣重要,如此一來才能夠留住有熱忱的工作者。

照服員是個好工作?

許多民眾誤以為居家照顧工作「很簡單」。弘道老人基金會督導李惠美說:「這可是大錯特錯!」不妨重新思索這個問題:照服員是中高齡、再度就業婦女或經濟弱勢族群才要做的工作嗎?

在刻板印象裡,照顧服務工作辛苦,必須與老人家長期相處,現在年輕人不願意投入,人數成長有限。實際上,臺灣民間組織已創造了許多機會,不僅愈來愈多年輕畢業生加入照服員行列,也帶來更多元的服務樣貌。

弘道老人基金會的「AIO 走動式照顧服務模式」,就是一種新嘗試。執行長林依瑩說,這種模式整合了照顧資源,在社區提供長照需求者責任制、多元彈性、創新的長照服務,不僅讓長輩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得到良好照顧,受長輩、家屬推崇,也吸引愈來愈多青年有意投入第一線的服務工作。

就像餐廳要推出新穎又有品質的菜色才能留住客人,第一線的服務生也才更有工作熱忱和意願,「成就感及價值,才是留住人才最重要的關鍵。」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這麼認為。

防弊制度讓服務僵化

為了避免所謂的「福利依賴」,長照核定內容的規範愈來愈僵化,例如:居服員只能幫長輩一側抓背 30 分鐘;若核定項目是洗澡,就不能幫忙備餐;若核定備中餐,就不能順便煮晚餐。於是,為了符合制度規範,所提供的照顧內容,愈來愈工廠化、制式化。

缺乏彈性的服務內容,民眾當然覺得不夠;而時薪制、論量計酬的補助型態,就只能吸引中高齡就業人口,就連傳統的居服員也以為自己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務,並不了解什麼是彈性服務。

弘道從 2013 年開始推動彈性化的走動式服務,居服員改為領月薪的照顧祕書,搭配可聘用的外勞,以整合人力為案家全家服務,例如:全家(不只是長者活動區域)的清潔、煮食,甚至幫忙照顧寵物、孫子的功課等。

依照傳統居服規範,住院期間就不能使用居家服務,走動式服務則沒有限制。

長輩住院,若家人無法照顧,多半得請 10 小時或 24 小時的看護,但其實居服員平時照顧長輩,最了解他們的日常習慣和需要,還可協助返家拿東西,僅在個案有需求時,才到醫院協助洗澡、備餐,不需要時刻在旁,案家一天自費才 500 元,使用過服務的家庭都認為,相較於一天 2000 元以上的醫院看護費用,這麼做真的「省很大」。

長照不只是一位長輩的需求

屏東有一對夫妻,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要到北部出差,但家中還有老母親和罹患唐氏症的小女兒需要照顧。

如果依照傳統服務模式,居家服務只「負責」失能老人,但弘道社區走動式服務,則可擬定全家型的照顧計畫,照顧祕書可以在不同時間去案家家中,協助家務清理、準備全家的晚餐。

因為無法與政府政策銜接,弘道的走動式服務必須由案家自費使用,剛開始的前 7 個月,弘道花了不少時間開發市場,如今事實證明,「臺灣有自費市場,」林依瑩說,尤其申請外籍看護的家庭,其實一個月大約有 2 萬元的自費能力。

新服務推出,就有令人驚喜的成果──幾乎零客訴!不再有人抱怨服務內容僵化、不好用,甚至主動詢問何時該繳費,也會自動來繳費。

從傳統時薪制轉型為月薪制的照顧祕書,弘道經歷龐大資遣費及居服員工作衝突的陣痛期,主要是因為習慣過去工作內容規範的居服員適應困難。

所幸,2 年多以來,照顧祕書因薪資穩定、有休假及職涯升遷的機會管道,「呷好逗相報」下,不少老人照顧系、健康管理系的大學畢業生紛紛加入,200 多位照顧祕書中,就有 50 位是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即便是偏鄉,也有年輕人投入。

進化中的居家服務

「服務的價值及意義、照顧服務的專業性,是讓居服員願意留下的主因。」林依瑩說。

為了讓照護更專業,弘道還與許多國外組織合作,提供照顧祕書出國研修的機會。也因為有更多能量,弘道的照顧祕書不僅可以提供特殊燒燙傷、失智的專業服務,還提供愛滋病患者的居家照護,並與醫院合作出院照顧計畫,完美銜接失能長輩的居家照護,甚至到養護機構協助照護,還因為照顧得太好,不少同機構的家屬也希望找照顧祕書幫忙,這都是過去傳統居家服務無法想像的進展。

作者介紹

劉惠敏

NGO 工作者、醫藥記者。好奇型,過敏座。小小腦袋趕不上好奇心,人生不甘於一種選擇,採訪書寫是社會參與之其一。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