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年轻

尽管已经 46 岁了,但这位演员仍然是好莱坞最性感的演员之一。让我们回顾一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时和现在的一些童年时光。

拥有德国和意大利血统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出生于美国。他的母亲伊尔梅林夫人曾经是一名法律助理,而他的父亲乔治·迪卡普里奥则是一位绘画和出版漫画的艺术家。

这位泰坦尼克号的明星被命名为列奥纳多,因为他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在意大利的一家博物馆观看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时,感觉到了儿子的第一次踢腿。

莱昂纳多 1 岁时父母离异。大部分时间他和母亲住在一起。莱昂纳多的童年也与德国有关,他在那里与祖父母住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他能说流利的德语。

他年轻时非常英俊。

迪卡普里奥是放弃学习的好莱坞明星之一。当他即将进入高中最后一年时,他辍学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的职业生涯始于一系列教育电影和广告剪辑。5岁参演电视剧《Ropper Room》。不幸的是,由于年龄争议,他的角色被取消了。

1990 年,年仅 16 岁的迪卡普里奥在电视剧《为人父母》中扮演的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个角色,他获得了最佳新演员的提名。

他的第一个电影角色是 1991 年的《小动物 3》。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里程碑之一是在 1992 年,他超过 400 名年轻演员出演了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导演的《这个男孩的一生》(This Boy's Life) 的主角。

妈妈总是陪莱昂纳多参加活动而不是漂亮的女孩。

1996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克莱尔·丹妮丝在电影中重现了著名的罗密欧——朱丽叶。它耗资 1450 万美元,但罗密欧-朱丽叶在全球的收入超过 1.47 亿美元。

1997 年是迪卡普里奥因泰坦尼克号而闻名于世的一年。

在泰坦尼克号之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参加了其他一些电影,如海滩,铁面人,然后剥离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转向了更复杂的电影。

除了《如果你能抓住我》,评论家高度赞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无间道》、《血钻》、《革命之路》、《禁闭岛》、《盗梦空间》。

除了女演员格温妮丝帕特洛

如今,除了演员之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还是一位活跃的环保活动家。尽管他从未接触过享有盛誉的奥斯卡雕像,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仍然是最受欢迎的好莱坞演员之一。每当他来到剧院时,他的每一部电影仍然在等待粉丝。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Leonardo DiCaprio
男演员本名原文名国籍民族出生职业语言教育程度父母活跃年代网站

2019年,狄卡皮欧出席坎城影展

李奥纳多·威廉·狄卡皮欧
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
 
美国
意大利裔
1974年11月11日47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演员、电影制片人、环保主义推动者
英语、德语、义大利语
普通教育发展证书(GED)
乔治·狄卡皮欧
1989年至今
leonardodicaprio.com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奖项

荣誉列表
中国大陆台湾港澳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李奥纳多· 狄卡皮欧
里安纳度·狄卡比奥

莱昂纳多·威廉·迪卡普里奥(英语: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1974年11月11日)是一位美国男演员、电影制片人兼环保概念的推动者。迪卡普里奥于1990年代开始拍广告,展开职业生涯。随后,他出演了《圣巴巴拉》及《欢乐家庭》等电视剧。1991年,迪卡普里奥出演了他的电影处男作《魔精3》。1993年,他在《这个男孩的生活》及《恋恋情深》中担任主演,并获得不错的评价。在主演《边缘日记》(1995年)及《罗密欧与茱丽叶》(1996年)后,迪卡普里奥出演了由詹姆斯·卡麦隆执导的史诗爱情片《铁达尼号》(1997年)。该片收获如潮赞誉,使迪卡普里奥的知名度大开,并成为当时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直到同由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2009年)打破了该纪录为止。

2000年至今,迪卡普里奥主演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电影,如传记片《神鬼交锋》(2002年)、史诗片《纽约黑帮》(2002年)、犯罪惊悚片《血钻石》(2006年)、新黑色电影惊悚片《神鬼无间》(2006年)、谍报片《谎言对决》(2008年)、爱情片《真爱旅程》(2008年)、心理惊悚片《隔离岛》(2010年)、科幻片《全面启动》(2010年)、传记片《强·艾德格》(2011年)、西部片《决杀令》(2012年)及爱情片《大亨小传》(2013年)等等。

迪卡普里奥在《飞行者》(2004年)中饰演霍华·休斯及在《荒野猎人》(2015年)中饰演休·格拉斯的表现拿下了金球奖的最佳戏剧类电影男主角,而他在《华尔街之狼》(2013年)中对乔丹·贝尔福特的诠释则得到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男主角的肯定。2015年,迪卡普里奥以他在《神鬼猎人》中的演出拿下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迪卡普里奥于2004年创办了他专属的制片公司亚壁古道影业。

早期生活[编辑]

李奥纳多·威廉·迪卡普里奥(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于1974年11月11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1]。他的父亲乔治·狄卡皮欧是一名地下漫画的作者兼经销商,而母亲厄梅林·因登比肯(Irmelin Indenbirken)则是一名法律秘书(Legal secretary)。迪卡普里奥是家中的独生子[2]。他的父亲有著义大利人(来自那不勒斯)和德国人(来自巴伐利亚)的血统[3]:7-15[4][5]。迪卡普里奥的外祖父威廉·因登比肯(Wilhelm Indenbirken)是德国人[6]:78,而外祖母海伦娜·因登比肯(Helene Indenbirken,1915年 - 2008年)[7]则是出生于沙俄(今乌克兰境内)的伏尔加德意志人[8][9]。在一次受访时,迪卡普里奥称自己是“半个俄罗斯人”,并表示自己有两位(外)祖父母都是俄罗斯人[9]。迪卡普里奥的父母在大学时相遇,不久后便搬到了洛杉矶[3]:7-15。据厄梅林的说法,迪卡普里奥的名字源自于她一次欣赏李奥纳多·达文西的作品的经验。当时还未出生的迪卡普里奥首次踹了她的肚子,于是她便决定用达文西的名字“李奥纳多”来为自己的孩子命名[10]:8[11]。

迪卡普里奥的父母在他1岁时分居。他主要与母亲同住[12]。迪卡普里奥与母亲曾住过数个洛杉矶的社区,如回声公园洛斯费利斯(两人在卢斯费利斯的住所现为一座公共图书馆)等等。他的母亲身兼数职[3]:7-15。在就读洛杉矶一间研究中心4年后,迪卡普里奥前往距住所几条街外的萌芽小学(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小学)及约翰·马歇尔中学就读[13]。然而,迪卡普里奥在中学阶段的第3年被退学,最后拿到了普通教育发展证书(GED)[6][14]。他有一部份的童年在德国与外祖父母一同度过。迪卡普里奥精通德语和义大利语[15][16][17]。

事业[编辑]

早期事业[编辑]

迪卡普里奥以拍摄广告和教育电影展开他的演艺事业。在于5岁时被儿童电视剧《游戏房》的剧组逐出后[18],迪卡普里奥开始跟随同父异母兄弟亚当·法拉(Adam Farrar)接拍电视广告。他在14岁时拍了他的第一支广告——一支火柴盒小汽车的广告[18],并在之后又拍了15支各式各样的广告[10]:14。此前,迪卡普里奥曾到处面试,但都没有成功[10]:13-14。1990年,迪卡普里奥的事业取得了突破——他接拍了根据《温馨家族》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出演《温馨家庭》后,迪卡普里奥陆续在几部电视剧中客串饰演小角色,如《灵犬莱西》[19]、《罗斯安家庭生活》[19]及《小教父》[10]:18。此外,他还曾出演肥皂剧《圣巴巴拉》的其中五集,饰演年少时的梅森·卡普威尔(Mason Capwell)[20]:276。迪卡普里奥出演《温馨家庭》及其他肥皂剧的表现入围了青年艺术家奖的最佳年轻男演员奖[19]。他还曾演过几部教育电影,如《米奇的安全俱乐部》(Micky's Safety Club)及《如何与嗑药的家长相处》(How to Deal With a Parent Who Takes Drugs)等[10]:20。

1991年至1995年:事业突破,进军电影界[编辑]

迪卡普里奥的电影处女作为克莉丝汀·彼得森执导的《魔精3》,他在片中饰演一名邪恶房东的继子乔许(Josh)[21]。迪卡普里奥描述该角为“你那平凡、肤浅、标准的金发孩子”[22]。该片于1991年以录影带首映的形式推出[22]。不久后,迪卡普里奥获选担任ABC情境喜剧《欢乐家庭》的常设演员,饰演一名无家可归的男孩路克·布劳尔(Luke Brower),被西维(Seaver)一家收养成为家中的一份子。迪卡普里奥在《欢乐家庭》中的表现广受好评[10]:28。1992年,迪卡普里奥在凯·特夏执导的电影《夜惊情》中出演盖(Guy)[23]:276。同年,劳勃·狄尼洛在400名年轻演员中选出迪卡普里奥出演《这个男孩的生活》的主角,饰演一名受到继父虐待的少年托拜厄斯·“托比”·沃尔夫[10]:36-38[18][23]:276。迪卡普里奥在片中的表现广受好评,《工作室》杂志的茱丽叶·米修(Juliette Michaud)表示“幸好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赋予了该片一种受过伤害的优雅,这种感觉正是这类题材所必需的”[10]:43-44。

1993年底,迪卡普里奥与强尼·戴普合演莱思·霍斯壮执导的《不一样的天空》,诠释戴普所饰角色的弱智弟弟亚尼(Arnie)。霍斯壮承认他当初想找一位不那么帅的演员,但因迪卡普里奥是参与试镜的人中“观察力最敏锐的演员”,最终便选上了他[22]。制片人不大支持霍斯壮的决定,认为迪卡普里奥的魅力让他无法饰演智能障碍的角色,但霍斯壮仍相当坚持[10]:51。该片佳评如潮,迪卡普里奥的演技受到影评人的吹捧,《纽约时报》的影评人珍妮特·玛斯林在评论中写道,“片中真正出色的转折来自迪卡普里奥先生,他将亚尼的抽动综合症演得怵目惊心且生动,而起初他并不被看好。他的演出自始而终都有一种尖锐、绝望的张力”[24]。迪卡普里奥以《不一样的天空》一片荣获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男配角奖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颁发的年度最有前途演员奖,并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及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奖[10]:54-56。

随后,迪卡普里奥出演了一部长20分钟、由雷尼·哈林执导的短片《射脚派对》 (1994年)。他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为一名摇滚歌手[10]:59。1995年,他出演了山姆·雷米执导的西部片《致命的快感》,饰演力求父亲器重的年轻人基德[10]:64-66。电影的票房成绩强差人意,全美票房仅1,850万美金,影评人对该片的评价也毁誉参半[25],但迪卡普里奥的表现获得了影评人的称赞。影评人杰哈迪·洛姆(Gerard Delorme)表示“该剧情内容因多位配角而显充实,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更是可圈可点的青年才俊,不计一切代价来获得认可”[10]:70。

迪卡普里奥的下一部电影是阿格涅丝卡·霍兰执导的《全蝕狂愛》(1995年)[10]:84。该片描述诗人阿蒂尔·兰波与保尔·魏尔伦间的同性恋恋情。迪卡普里奥在片中饰演兰波。该角的演员原是由瑞凡·费尼克斯担任,但费尼克斯在前期制作时期过世[26]。迪卡普里奥形容该角为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10]:86。接著,华纳兄弟建议迪卡普里奥饰演《蝙蝠侠3》(1995年)中的罗宾,但他推辞掉了[10]:88-89。1995年8月,迪卡普里奥出演了杰瑞·查克斯执导的电影《亲亲坏姐妹》,和黛安·基顿和梅丽·史翠普搭戏[10]:89-91。他在片中饰演的角色是一名叛逆的青年汉克(Hank)[27]。《综艺》杂志的伊曼纽尔·利维(Emanuel Levy)称赞了迪卡普里奥的演技[27]。此外,迪卡普里奥还客串出演了电影《101夜》(1995年)[28]。狄卡皮欧在1995年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为《边缘日记》,饰演主人翁吉姆·卡罗[29]。《滚石》杂志的影评人彼得·崔维斯在影评中称赞了狄卡皮欧的演出[29]。

1996年至2001年:大获成功,成为一线演员[编辑]

1996年,狄卡皮欧出演了改编自威廉·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电影《罗密欧与茱丽叶》,在片中饰演男主角罗密欧·蒙泰古。该片将莎士比亚的原著移至现代,但并未在台词上作任何更动[10]:95-104。《罗密欧与茱丽叶》叫好又叫座[10]:112-114,全球票房达1.47亿美元[30],狄卡皮欧也因该片而荣获第47届柏林国际影展的最佳男演员奖[31]。

1997年,李奥纳多主演詹姆斯·卡麦隆执导的《铁达尼号》,饰演一名赢得两张铁达尼号三等舱船票、二十岁、穷困的威斯康辛州人杰克·道森。李奥纳多起初拒绝出演,但詹姆斯·卡麦隆坚信李奥纳多的演技,鼓励他出演这角色。《铁达尼号》成为当时票房最高的电影,打破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票房记录(2010年,詹姆斯·卡麦隆的电影《阿凡达》打破了《铁达尼号》的纪录),全球总收入高达18亿,李奥纳多成为电影巨星,并成为影史上第一位男性万人迷。超过200名粉丝联络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对李奥纳多不获提名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表示抗议。李奥纳多也获提名一些广受关注的奖项,其中他第二次获提名金球奖。

在首次选角时,导演詹姆斯·卡麦隆对李奥纳多并不是十分满意,在后来的访问中,詹姆斯·卡麦隆提到一开始李奥纳多参与选角时只是坐在那里抽烟,整个人无精打采,他甚至怀疑李奥纳多根本没有投入专注力,但一切在李奥纳多演出剧本上的爱情剧时改变了,詹姆斯·卡麦隆表示“就像突然被阳光照到一样,我知道就是他了”。但李奥纳多此时仍对接下Jack这个角色有些疑虑,他询问詹姆斯·卡麦隆,是否应该在Jack这个角色上加一点甚么,让他更受人怜爱,但卡麦隆拒绝了:“我不会让这个角色变得忧郁或神经质,也不会让这个角色有任何缺陷(tic and limp),(比起演出有障碍的角色)演出一个完美的角色(Jimmy Stewart type)更加困难。”

《铁达尼号》之后他拒绝了大把可以充当少女心目中大英雄的角色(其中包括著名的蜘蛛侠和天行者)而接拍了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海滩》。

2000年,李奥纳多的新片《海滩》中在泰国第一次公演就激起了当地环境保护人士的众怒,认为影片在拍摄过程中对当地菲菲岛造成了环境破坏。莱昂纳多从此投身做环保先锋,访问美国总统克林顿,大谈环保问题,以推动环保活动。

2002年至2007年[编辑]

2002年李奥纳多出演了史蒂芬·史匹柏执导的《神鬼交锋》和马丁·西科塞斯执导的《纽约黑帮》,前者票房极好,得到3.5亿美元票房,李奥纳多的表现广获好评,更提名金球奖男主角。得到权威影评人罗杰·埃伯特 等广泛赞赏。至2004年和马田·史高西斯合作的《娱乐大亨》更为李奥纳多赢来一个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2006年的《无间道风云》和《血钻》给他带来了一个金球奖最佳男主角的双提名,他也是历史上首个获得最佳男主角双提名的演员,同时在次年奥斯卡上凭《血钻》获得最佳男主角提名。2007年上映的环保记录片《第十一个小时》是一部莱昂纳多独立制作的电影,除了导演另外邀请他人担任,其馀皆出自李奥。

2008年至2012年[编辑]

2008年,有《叛谍同谋》和《浮生路》两部影片上映。在《浮生路》中,他和《铁达尼号》里的拍档凯特·温斯蕾再度携手,并提名金球奖男主角。

2010年的《禁闭岛》是莱昂纳多和马田·史高西斯的第四次合作,在首映后相继登顶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国的票房首位,全球票房近3亿美元。2010年他与名导基斯杜化·路兰合作了《潜行凶间》,自从7月16日在北美正式上映的《盗梦空间》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其IMDB排名一度冲到第三,仅次于《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2011年福布斯发布好莱坞最高片酬明星排名,莱昂纳多凭借7000万美元的收入荣登榜首。

2011年,莱昂纳多主演奇连·伊士活执导的《胡佛传》于11月上映。

2013年至今[编辑]

《大亨小传》于2013年暑假上映,而后再度与和马田·史高西斯第五次合作,主演了《华尔街之狼》,美国于2013年圣诞节,台湾于2014年上映,他于本片再次获得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同时也再次入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但并未得奖。

2015年李奥纳多接演《神鬼猎人》,并于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男主角奖,这是他的第一座奥斯卡。[32]

2019年出演昆汀·塔伦蒂诺新作《从前,有个好莱坞》,饰演电视明星里克·道尔顿(Rick·Dalton)。

私人生活[编辑]

凯特·温斯蕾称莱昂纳多为她最好的朋友。莱昂纳多在Parenthood试镜中,初次遇到了蜘蛛侠扮演者托比·马奎尔[33],到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仍是很好的朋友。在1993年,莱昂纳多和他一起试镜This Boy's Life,虽然莱昂纳多被挑选了,但他向制作单位要求给托比一个角色。也正是由于莱昂纳多的大力推荐才使得托比获得了蜘蛛人的角色。他们也在《唐的梅子餐厅》中合作,并于2013年的《大亨小传》中再度合作。

莱昂纳多在2005年11月与交往了五年的巴西超模吉赛儿·邦臣分手。随即开始和以色列模特儿芭儿·拉法莉约会,但两人最终在2011年5月分手。和拉法莉分手后,莱昂纳多即和女星布蕾克·莱芙莉交往但在几个月后分手。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他的女友是美国内衣模特儿艾琳·希瑟顿。2013年5月,他开始和德国模特儿东妮·伽姆交往;但他们已经在2014年12月分手。2015年夏天至年末,他的女友是美国有名模特儿Kelly Rohrbach。据说向女方求婚成功,2016年1月却传来两人已黯淡分手。

莱昂纳多积极参与环保议题事物,曾于1998年以个人名义创办基金会,以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34]。莱昂纳多曾转载《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渔船远洋捕捞作业,造成鱼类资源枯竭的文章,批评中国滥捕行为。对此,中国农业农村部官媒《农民日报》发文批评,指文章中国水产品主要靠养殖,远洋渔业产量仅占一小部分[35]。

影视作品[编辑]

奖项[编辑]

2020年

  •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从前,有个好莱坞》提名
  • 第77届金球奖 音乐及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 《从前,有个好莱坞》提名
  • 第2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最佳男主角 《从前,有个好莱坞》提名
  • 第25届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 《从前,有个好莱坞》提名
  • 第24届卫星奖 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男主角 《从前,有个好莱坞》提名
  •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男主角 《从前,有个好莱坞》提名

2016年

  •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73届金球奖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1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0届卫星奖 电影部门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5届澳洲电影学院奖 电影部门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6届豆瓣电影鑫像奖 鑫豆单元 最佳男演员(外语) 神鬼猎人
  • 第25届MTV电影大奖 最佳男演员 神鬼猎人
  • 第25届西雅图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1届女性电影记者联盟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5届俄亥俄中部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6届乔治亚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2016 Awards Circuit Community Awards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8届青少年票选奖 电影选择奖 剧情片男演员 神鬼猎人
  • 2016世界经济论坛 文化卓越贡献 水晶奖
  • 第20届好莱坞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 洪水来临前
  • 万千呃Like贺台庆 最Like男主角 《铁达尼号》提名

2015年

  • 第50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6届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4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1届北德州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4届犹他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7届同志娱乐评论家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5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12届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36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5届内华达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6届丹佛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0届圣地牙哥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8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 神鬼猎人
  • 第2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最受关注的男演员(提名)

2014年

  •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71届金球奖 电影类 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华尔街之狼
  • 第23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男演员(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23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银幕搭档(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23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赤膊表演(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23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音乐场景(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85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聚光灯奖
  • 第19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华尔街之狼
  • 第18届金卫星奖 电影部门 最佳男主角(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34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年度男主角(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4届豆瓣电影鑫像奖 鑫豆单元 最佳男演员(外语) 华尔街之狼
  • 第1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最受关注的男演员(提名)

2013年

  • 第70届金球奖 电影类 最佳男配角(提名) 决杀令
  • 第22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银幕搭档(提名) 决杀令
  • 第22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反派(提名) 决杀令
  • 第84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最佳男配角 决杀令
  • 第12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34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华尔街之狼
  • 第15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剧情片男演员(提名) 大亨小传
  • 第3届豆瓣电影鑫像奖 鑫豆单元 最佳男演员(外语)(提名) 决杀令

2012年

  • 第69届金球奖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强·艾德格
  • 第17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强·艾德格
  • 第11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决杀令
  • 第25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决杀令

2011年

  • 第20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令人印象深刻奖(提名) 全面启动
  • 第1届豆瓣电影鑫像奖 鑫豆单元 最佳男演员(外语) 隔离岛 / 全面启动

2010年

  • 第12届美国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恐怖/惊悚电影男演员 隔离岛

2009年

  • 第66届金球奖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真爱旅程

2007年

  •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血钻

2005年

  • 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 神鬼玩家
  • 第14届MTV电影奖 MTV电影奖 最佳男演员 神鬼玩家

1994年

  •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 不一样的天空

批评[编辑]

2019年11月,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批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资助亚马逊雨林纵火,迪卡普里奥否认指控。[36]

参考资料[编辑]

  1. ^ Leonardo DiCapri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5-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9).
  2. ^ Letran, Vivan. DiCaprio Boosts Artist's Show. Los Angeles Times. 2000-08-19 [2015-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3).
  3. ^ 3.0 3.1 3.2 Catalano, Grace. Leonardo DiCaprio: Modern-Day Romeo. New York City: Dell Publishing Group. 1997-02. ISBN 0-440-22701-1.
  4. ^ Leonardo DiCaprio; Scumsville superstar; His Parents Were Hippies and He Grew Up in the Poorest Part of Town – The People (London, England) – HighBeam Research. HighBeam Research. 1998-04-19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1).
  5. ^ Poverty and family split spurred Leo to pounds 3m a film Titanic stardom; Gran tells of screen idol's battle. HighBeam Research. 1998-01-28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6. ^ 6.0 6.1 Slavicek, Louise Chipley. Leonardo DiCaprio. New York: InfoBase Learning. 2012 [2014-09-26]. ISBN 97814381413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7. ^ Nickel Anhalt, Karen. Leonardo DiCaprio's Grandmother Dies. People. 2008-08-06 [2015-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1).
  8. ^ Silverman, Stephen M. Russians Lift Vodka Glasses to DiCaprio. People. 2003-04-22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9. ^ 9.0 9.1 Vladimir Putin: Leonardo DiCaprio is a 'real man'.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11-24 [201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6).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菲利浦·杜杭著. 《華麗的詠嘆:李納多狄卡皮歐的星光傳奇》. 由蔡雅菁翻译. 台湾: 恩得出版社. 1998. ISBN 957-98160-0-X.
  11. ^ Leonardo Dicaprio. E!.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8).
  12. ^ Green, Jesse. FRESH BLOOD; LEONARDO DiCAPRIO. The New York Times. 1995-02-12 [2016-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13. ^ Los Angeles Center For Enriched Studies: Facts about LACES. Los Angeles Center for Enriched Studies.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5).
  14. ^ Leonardo DiCaprio from High School Dropouts. E!. [2014-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2).
  15. ^ Makarenko, Denis, Leonardo DiCaprio: I would love to read books in Spanish as it is an amazing culture, America Reads Spanish, [2016-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16. ^ Leonardo iCaprio, The German way & more, [2016-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17. ^ Leonardo DiCaprio meets Pope Francis to talk about climate chang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6-01-28 [2017-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18. ^ 18.0 18.1 18.2 O'Neill, Anne-Marie. Riding The Wave. People. 2001-01-26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9).
  19. ^ 19.0 19.1 19.2 Leonardo DiCaprio through the years. Heart.co.uk. [2014-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5).
  20. ^ Wight, Douglas. Leonardo DiCaprio – The Biography. London: John Blake Publishing Ltd. 2012-04-02. ISBN 9781857826722.
  21. ^ Ferguson, John. Critters 3. Radio Times (Immediate Media Company).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2. ^ 22.0 22.1 22.2 Harmetz, Aljean. The Actor Is Boyishly Handsome, and That's a Liability. The New York Times. 1993-12-12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7).
  23. ^ 23.0 23.1 Wight, Douglas. Leonardo DiCaprio – The Biography. London: John Blake Publishing Ltd. 2012-04-02. ISBN 9781857826722.
  24. ^ Maslin, Janet. Movie Review: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The New York Times. 1993-12-17 [2010-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3).
  25. ^ The Quick and the Dead (1995). The Numbers.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2).
  26. ^ Green, Jesse. Fresh Blood. The New York Times. 1995-02-12 [2010-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7).
  27. ^ 27.0 27.1 Levy, Emanuel. Review: 'Marvin’s Room'. Variety (Penske Media Corporation). 1996-12-14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6).
  28. ^ One Hundred and One Nights – Full Acting Credits. The New York Times (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9. ^ 29.0 29.1 Travers, Peter. The Basketball Diaries. Rolling Stone. 1995-04-21 [2015-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7).
  30. ^ Romeo + Juliet (1996). Box Office Mojo. [200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5).
  31. ^ Berlinale: 1997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2-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
  32. ^ 【奧斯卡】等了23年! 李奧《神鬼獵人》首度抱金人. 苹果日报. 2016-02-29 [2016-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30).
  33. ^ 7 Reasons Why Leo DiCaprio & Tobey Maguire Are The Best BFFs In Hollywood. HuffPost. 2013-05-09 [2022-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英语).
  34. ^ Leonardo DiCaprio Foundation. Leonardo DiCaprio Foundation. [201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1).
  35. ^ 中国捕捞量全球居冠:奥斯卡影帝批中国滥渔遭中方驳斥. 自由亚洲电台. 2022-10-11 [2022-10-14].
  36. ^ Brazil's Bolsonaro says DiCaprio gave cash 'to set Amazon on fire'. BBC. 2019-11-30 [2019-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外部链接[编辑]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编剧制片其它

  • 作品
  • 获奖

  • 《第十一个小时》(2007)
  • 格林斯堡》(2008)

  • 伊甸园》(2007)
  • 《第十一个小时》(2007)
  • 《孤儿怨》(2009)
  • 《血红帽》(2011)
  • 《逆转王牌》(2013)
  • 《逃出熔炉》(2013)
  • 《华尔街之狼》(2013)
  • 《洪水来临前》(2016)
  • 《夜行人生》(2016)
  • 精神错乱》(2018)
  • 《罗宾汉崛起》(2018)
  • 《夜行人生》(2016)
  • 《冰上火》(2019)
  • 《李察朱威尔事件》(2019)
  • 《花月杀手》(2023)

  • 亚壁古道影业
  • 马田·史高西斯与里安纳度·狄卡比奥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1928-19401941-19601961-19801981-20002001-20202021至今

  • 埃米尔·杰宁斯(1928)
  • 沃纳·巴克斯特(1929)
  • 乔治·亚利斯(1930)
  • 赖尼尔·巴利摩(1931)
  • 弗雷德里克·马区/华理士·勃利(1932)
  • 查尔斯·劳顿(1933)
  • 克拉克·盖博(1934)
  • 维多·麦克劳伦(1935)
  • 保罗·穆尼(1936)
  • 史宾塞·屈赛(1937)
  • 史宾塞·屈赛(1938)
  • 罗伯特·多纳特(1939)
  • 詹姆斯·史都华(1940)

  • 贾利·古柏(1941)
  • 詹姆斯·卡格尼(1942)
  • 保罗·卢卡斯(1943)
  • 冰·哥罗士比(1944)
  • 雷·米伦(1945)
  • 弗雷德里克·马区(1946)
  • 罗纳·考尔门(1947)
  • 劳伦斯·奥利维尔(1948)
  •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1949)
  • 何塞·费勒(1950)
  • 亨弗莱·鲍嘉(1951)
  • 贾利·古柏(1952)
  • 威廉·荷顿(1953)
  • 马龙·白兰度(1954)
  • 喧尼斯·鲍宁(1955)
  • 尤·伯连纳(1956)
  • 亚历克·吉尼斯(1957)
  • 大卫·尼文(1958)
  • 查尔顿·赫斯顿(1959)
  • 伯特·兰卡斯特(1960)

  • 马克西米利安·谢尔(1961)
  • 格里高利·派克(1962)
  • 西德尼·波蒂埃(1963)
  • 雷克斯·哈里逊(1964)
  • 李·马荣(1965)
  • 保罗·史高菲(1966)
  • 洛·史泰格(1967)
  • 克里夫·罗勃逊(1968)
  • 约翰·韦恩(1969)
  • 乔治·坎贝尔·斯科特(1970)
  • 金·哈克曼(1971)
  • 马龙·白兰度(1972)
  • 杰克·莱蒙(1973)
  • 亚特·卡尼(1974)
  • 杰克·尼科尔森(1975)
  • 彼得·芬奇(1976)
  • 李察·德雷福斯(1977)
  • 强·沃特(1978)
  • 德斯汀·荷夫曼(1979)
  • 罗伯特·德尼罗(1980)

  • 亨利·方达(1981)
  • 本·金斯利(1982)
  • 劳勃·杜瓦(1983)
  • F·莫瑞·亚伯拉罕(1984)
  • 威廉·赫特(1985)
  • 保罗·纽曼(1986)
  • 迈克尔·道格拉斯(1987)
  • 德斯汀·荷夫曼(1988)
  • 丹尼尔·戴-刘易斯(1989)
  • 杰瑞米·艾恩斯(1990)
  • 安东尼·霍普金斯(1991)
  • 艾尔·帕西诺(1992)
  • 汤姆·汉克斯(1993)
  • 汤姆·汉克斯(1994)
  • 尼古拉斯·凯奇(1995)
  • 杰弗里·拉什(1996)
  • 杰克·尼科尔森(1997)
  • 罗贝托·贝尼尼(1998)
  • 凯文·斯贝西(1999)
  • 罗素·高尔(2000)

  • 丹泽尔·华盛顿(2001)
  • 安卓·布洛迪(2002)
  • 西恩·潘(2003)
  • 杰米·福克斯(2004)
  • 菲腊·西摩·荷夫曼(2005)
  • 科力士·韦德加(2006)
  • 丹尼尔·戴-刘易斯(2007)
  • 西恩·潘(2008)
  • 杰夫·布里吉(2009)
  • 哥连·费夫(2010)
  • 尚·杜贾尔登(2011)
  • 丹尼尔·戴-刘易斯(2012)
  • 马修·麦康纳(2013)
  • 艾迪·瑞德曼(2014)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2015)
  • 卡西·阿弗莱克(2016)
  • 加里·奥德曼(2017)
  • 雷米·马利克(2018)
  • 瓦昆·菲尼克斯(2019)
  • 安东尼·霍普金斯(2020)

  • 威尔·史密斯(2021)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动画长片
  • 最佳动画短片
  • 最佳纪录长片
  • 最佳纪录短片
  • 最佳原创音乐
  • 最佳原创歌曲
  • 最佳音响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摄影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奖
  • 最佳服装设计

金球奖剧情类电影最佳男主角

1943–19601961–19801981–20002001–20202021–2040

1943 保罗·卢卡斯 · 1944 亚历山大·诺克斯 · 1945 雷·米伦 · 1946 葛雷哥莱·毕克 · 1947 罗纳·考尔门 · 1948 劳伦斯·奥立佛 · 1949 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 · 1950 何塞·费勒 · 1951 弗雷德里克·马区 · 1952 贾利·古柏 · 1953 史宾塞·屈赛 · 1954 马龙·白兰度 · 1955 欧尼斯·鲍宁 · 1956 寇克·道格拉斯 · 1957 亚历·坚尼斯 · 1958 大卫·尼文 · 1959 安东尼·弗朗西奥沙 · 1960 毕·兰卡斯特

1961 麦斯米伦·雪尔 · 1962 葛雷哥莱·毕克 · 1963 西德尼·波蒂埃 · 1964 彼得·奥图 · 1965 奥玛·雪瑞夫 · 1966 保罗·史考菲 · 1967 洛·史泰格 · 1968 彼得·奥图 · 1969 约翰·韦恩 · 1970 乔治·坎贝尔·斯科特 · 1971 金·哈克曼 · 1972 马龙·白兰度 · 1973 艾尔·帕西诺 · 1974 杰克·尼克逊 · 1975 杰克·尼克逊 · 1976 彼得·芬奇 · 1977 李察·波顿 · 1978 强·沃特 · 1979 达斯汀·霍夫曼 · 1980 劳勃·狄尼洛

1981 亨利·方达 · 1982 班·金斯利 · 1983 劳勃·杜瓦、汤姆·寇特内 · 1984 F·莫瑞·亚伯拉罕 · 1985 强·沃特 · 1986 鲍伯·霍金斯 · 1987 麦克·道格拉斯 · 1988 达斯汀·霍夫曼 · 1989 汤姆·克鲁斯 · 1990 杰瑞米·艾朗 · 1991 尼克·诺特 · 1992 艾尔·帕西诺 · 1993 汤姆·汉克斯 · 1994 汤姆·汉克斯 · 1995 尼可拉斯·凯吉 · 1996 杰佛瑞·罗许 · 1997 彼得·方达 · 1998 金·凯瑞 · 1999 丹佐·华盛顿 · 2000 汤姆·汉克斯

2001 罗素·克洛 · 2002 杰克·尼克逊 · 2003 西恩·潘 · 2004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05 菲利浦·西摩·霍夫曼 · 2006 佛瑞斯·惠特克 · 2007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8 米基·洛克 · 2009 杰夫·布里吉 · 2010 柯林·佛斯 · 2011 乔治·克隆尼 · 2012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13 马修·麦康纳 · 2014 艾迪·瑞德曼 · 2015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16 凯西·艾佛列克 · 2017 盖瑞·欧德曼 · 2018 雷米·马利克 · 2019 华坚·冯力士 · 2020 查德维克·博斯曼

2021 威尔·史密斯

注:1943年至1950年不区分“戏剧类”与“音乐及喜剧类”。1951年起,独立出此两种奖项,分开颁奖。

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男主角

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2020年代

1950 弗雷德·阿斯泰尔 · 1951 丹尼·凯耶 · 1952 唐纳德·奥康纳 · 1953 大卫·尼文 · 1954 詹姆士·梅逊 · 1955 汤姆·尤厄尔 · 1956 坎丁弗拉斯 · 1957 法兰·仙纳杜拉 · 1958 丹尼·凯耶 · 1959 杰克·莱蒙

1960 杰克·莱蒙 · 1961 格伦·福特 · 1962 马切洛·马斯楚安尼 · 1963 阿尔贝托·索迪 · 1964 雷克斯·哈里逊 · 1965 李·马荣 · 1966 亚伦·阿金 · 1967 李察·哈里斯 · 1968 朗·穆迪 · 1969 彼得·奥图

1970 亚伯特·芬尼 · 1971 托波尔 · 1972 杰克·莱蒙 · 1973 乔治·席格 · 1974 亚特·卡尼 · 1975 乔治·伯恩斯/ 华尔特·马修 · 1976 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 · 1977 李察·德雷福斯 · 1978 沃伦·比蒂 · 1979 彼得·塞勒斯

1980 雷·夏基 · 1981 达德利·摩尔 · 1982 德斯汀·荷夫曼 · 1983 米高·肯恩 · 1984 达德利·摩尔 · 1985 杰克·尼科尔森 · 1986 保罗·霍根 · 1987 罗宾·威廉斯 · 1988 汤姆·汉克斯 · 1989 摩根·弗里曼

1990 杰哈·德巴狄厄 · 1991 罗宾·威廉斯 · 1992 蒂姆·罗宾斯 · 1993 罗宾·威廉斯 · 1994 休·格兰特 · 1995 约翰·特拉沃尔塔 · 1996 汤姆·克鲁斯 · 1997 杰克·尼科尔森 · 1998 米高·肯恩 · 1999 占·基利

2000 佐治·古尼 · 2001 金·哈克曼 · 2002 李察·基尔 · 2003 比尔·莫瑞 · 2004 杰米·福克斯 · 2005 华坚·冯力士 · 2006 沙查·巴隆·科恩 · 2007 强尼·戴普 · 2008 科林·法雷尔 · 2009 小劳勃·道尼

2010 保罗·吉亚玛提 · 2011 让·杜雅尔丹 · 2012 休·杰克曼 · 2013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2014 米高·基顿 · 2015 马特·戴蒙 · 2016 瑞恩·高斯林 · 2017 詹姆斯·法兰科 · 2018 克里斯汀·贝尔 · 2019 泰隆·艾奇顿

2020 沙查·巴隆·科恩 · 2021 安德鲁·加菲尔德

柏林影展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1956年–1979年1980年–1999年2000年–2020年

  • 伯特·兰卡斯特 (1956)
  • 佩卓·方特 (1957)
  • 西德尼·波蒂埃 (1958)
  • 尚·盖宾 (1959)
  • 弗雷德里克·马奇 (1960)
  • 彼得·芬奇 (1961)
  • 詹姆斯·斯图尔特 (1962)
  • 西德尼·波蒂埃 (1963)
  • 罗德·斯泰格尔 (1964)
  • 李·马文 (1965)
  • 尚-皮耶·李奥 (1966)
  • 米歇尔·西门 (1967)
  • 让-路易·特兰蒂尼昂 (1968)
  • 尚·盖宾 (1971)
  • 亚柏托·索帝 (1972)
  •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 (1975)
  • 格哈·奥尔谢夫斯基 (1976)
  • 费尔南多·费尔南·戈麦斯 (1977)
  • 克雷格·罗素 (1978)
  • 米歇尔·普拉西多 (1979)

  • 安德烈·瑟韦林 (1980)
  • 阿纳托利·索洛米欣 /
    杰克·李蒙 (1981)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米修·比哥利 (1982)
  • 布鲁斯·邓恩 (1983)
  • 亚伯特·芬尼 (1984)
  • 费尔南多·费尔南·戈麦斯 (1985)
  • 唐杰·科提斯 (1986)
  • 姜·马利亚·沃隆泰 (1987)
  • 尤·波斯 /
    曼弗雷德莫克 (1988)
  • 金·哈克曼 (1989)
  • 伊恩·格雷 (1990)
  • 迈兰帝·伊勒许 (1991)
  • 阿明·穆勒-施塔尔 (1992)
  • 丹泽尔·华盛顿 (1993)
  • 汤姆·汉克斯 (1994)
  • 保罗·纽曼 (1995)
  • 西恩·潘 (1996)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1997)
  • 塞缪尔·杰克逊 (1998)
  • 麦克·桂斯德克 (1999)

  • 丹佐·华盛顿 (2000)
  • 班尼西奥·狄·托罗 (2001)
  • 贾柯·甘柏林 (2002)
  • 山姆·洛克威尔 (2003)
  • 丹尼尔·亨德尔 (2004)
  • 卢·泰勒·普奇 (2005)
  • 莫里兹·布莱楚 (2006)
  • 胡立欧·查维兹 (2007)
  • 瑞札·纳吉 (2008)
  • 索提古·库亚特 (2009)
  • 吉格利·多布根 / 塞吉·普克帕里斯 (2010)
  • 佩曼·莫阿迪 /
    沙哈布·侯赛尼 /
    阿里-阿斯加尔·西哈巴兹 /
    巴巴克·卡里米 (2011)
  • 麦克·佛斯嘉 (2012)
  • 纳齐夫·穆吉克 (2013)
  • 廖凡 (2014)
  • 汤姆·寇特内 (2015)
  • 马吉·玛苏拉 (2016)
  • 乔治·佛瑞德区 (2017)
  • 安东尼·巴洪 (2018)
  • 王景春 (2019)
  • 艾利欧·杰曼诺 (2020)

注:2021年开始改颁发不分性别的最佳主角银熊奖与最佳配角银熊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1968–19801981–20002001–20202021–2040

1968 史宾塞·屈赛 · 1969 达斯汀·霍夫曼 · 1970 劳勃·瑞福 · 1971 彼得·芬奇 · 1972 金·哈克曼 · 1973 华特·马舒 · 1974 杰克·尼柯逊 · 1975 艾尔·帕西诺 · 1976 杰克·尼柯逊 · 1977 彼得·芬奇 · 1978 李察·德雷福斯 · 1979 杰克·莱蒙 · 1980 约翰·赫特

1981 毕·兰卡斯特 · 1982 本·金斯利 · 1983 米高·肯恩、达斯汀·霍夫曼 · 1984 吴汉润 · 1985 威廉·赫特 · 1986 鲍伯·霍金斯 · 1987 史恩·康纳莱 · 1988 约翰·克里斯 · 1989 丹尼尔·戴-路易斯 · 1990 菲利普·诺雷 · 1991 安东尼·霍普金斯 · 1992 小劳勃·道尼 · 1993 安东尼·霍普金斯 · 1994 休·葛兰 · 1995 奈杰尔·霍桑 · 1996 杰佛瑞·洛许 · 1997 罗勃·卡莱尔 · 1998 罗贝托·贝尼尼 · 1999 凯文·史贝西 · 2000 杰米·贝尔

2001 罗素·克洛 · 2002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3 比尔·莫瑞 · 2004 杰米·福克斯 · 2005 菲力普·西摩·霍夫曼 · 2006 佛瑞斯·惠特克 · 2007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8 米基·洛克 · 2009 柯林·佛斯 · 2010 柯林·佛斯 · 2011 尚·杜贾尔登 · 2012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13 切瓦特·埃加福特 · 2014 艾迪·瑞德曼 · 2015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16 凯西·艾佛列克 · 2017 盖瑞·欧德曼 · 2018 雷米·马利克 · 2019 华坚·冯力士 · 2020 安东尼·霍普金斯

2021 威尔·史密斯

注:1952年-1967年分为“最佳英国男演员”与“最佳外国男演员”,1968年-1984年合并为“最佳男演员”,1985年改称为“最佳男主角”。

澳洲电影及电视美艺学院奖最佳男主角

  • 布鲁斯·斯彭斯 (1972)
  • Robert McDarra (1973)
  • 杰克·汤普森 (1974)
  • 马丁·禾根 (1975)
  • 西门·柏克尼克·塔特 (1976)
  • John Meillon (1977)
  • 比尔·汉特 (1978)
  • 梅尔·吉布森 (1979)
  • 杰克·汤普森 (1980)
  • 梅尔·吉布森 (1981)
  • Ray Barrett (1982)
  • Norman Kaye (1983)
  • 约翰·哈格里夫斯 (1984)
  • 克里斯·海伍德 (1985)
  • 科林·弗瑞尔斯 (1986)
  • 李欧·麦肯 (1987)
  • 约翰·沃特斯 (1988)
  • 森·尼尔 (1989)
  • 麦斯·冯·西度 (1990)
  • 晓高·韦荣 (1991)
  • 罗素·高尔 (1992)
  • 哈维·凯特尔 (1993)
  • Nicholas Hope (1994)
  • 约翰·林奇 (1995)
  • 杰弗里·拉什 (1996)
  • 理查·罗森堡 (1997)
  • 晓高·韦荣 (1998)
  • 罗素·迪克斯特拉 (1999)
  • 艾瑞克·巴纳 (2000)
  • 安东尼·拉帕里亚 (2001)
  • 大卫·高皮利 (2002)
  • 大卫·温汉 (2003)
  • 山姆·沃辛顿 (2004)
  • 晓高·韦荣 (2005)
  • Shane Jacobson (2006)
  • 艾瑞克·巴纳 (2007)
  • 威廉‧麦恩斯 (2008)
  • 安东尼·拉帕里亚 (2009)
  • 班·曼德森 (2010)
  • 丹尼尔·亨歇尔 (2011)
  • 克里斯·奥多德 (2012)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2013)
  • 大卫·高皮利 (2014)
  • 麦可·卡顿 (2015)
  • 安德鲁·加菲尔德 (2016)
  • 桑尼·帕瓦 (2017)
  • 汉密尔顿·莫利斯 (2018)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

1980-19992000-20192020-至今

  • 劳勃·狄尼洛 (1980)
  • 毕·兰卡斯特 (1981)
  • 达斯汀·霍夫曼 (1982)
  • 艾力克·罗勃兹 (1983)
  • 吴汉润 (1984)
  • 杰克·尼克逊 (1985)
  • 鲍勃·霍斯金斯 (1986)
  • 艾伯特·布鲁克斯 (1987)
  • 丹尼尔·戴-路易斯 (1988)
  • 丹尼尔·戴-路易斯 (1989)
  • 杰瑞米·艾恩斯 (1990)
  • 尼克·诺特 (1991)
  • 丹佐·华盛顿 (1992)
  • 丹尼尔·戴-路易斯 (1993)
  • 亚伯特·芬尼 (1994)
  • 尼可拉斯·凯吉 (1995)
  • 杰佛瑞·洛许 (1996)
  • 艾尔·帕西诺 (1997)
  • 布兰顿·葛利森 (1998)
  • 金·凯瑞 (1999)

  • 柯林·法洛 (2000)
  • 布莱恩·考克斯 / 丹佐·华盛顿 (2001)
  • 安卓·布洛迪 (2002)
  • 比尔·莫瑞 (2003)
  • 杰米·福克斯 (2004)
  • 菲利浦·西摩·霍夫曼 (2005)
  • 佛瑞斯·惠特克 (2006)
  • 法兰克·兰吉拉 (2007)
  • 西恩·潘 / 米基·洛克 (2008)
  • 杰瑞米·雷纳 (2009)
  • 杰西·艾森柏格 (2010)
  • 布莱德·彼特 (2011)
  • 丹尼尔·戴-路易斯 (2012)
  • 奇维托·艾吉佛 (2013)
  • 麦可·基顿 (2014)
  • 保罗·迪诺 /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2015)
  • 凯西·艾佛列克 (2016)
  • 丹尼尔·卡卢亚 (2017)
  • 约翰·C·莱利 (2018)
  • 亚当·山德勒 (2019)

  • 安东尼·霍普金斯 (2020)
  • 西岛秀俊 (2021)

MTV影视大奖最佳电影男演员

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2020年代

1992 阿诺·舒华辛力加 · 1993 丹素·华盛顿 · 1994 汤·汉斯 · 1995 毕·彼特 · 1996 占·基利 · 1997 汤·告鲁斯 · 1998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1999 占·基利

2000 奇洛·李维斯 · 2001汤·告鲁斯 · 2002 韦·史密夫 · 2003 Eminem · 2004 尊尼·特普 · 2005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06 积·佳兰贺 · 2007 尊尼·特普 · 2008 韦·史密夫 · 2009 硕克·艾佛朗

2010-2011 罗拔·柏迪臣 · 2012 乔许·哈却森 · 2013 毕列·谷巴 · 2014 乔许·哈却森 · 2015 毕列·谷巴 · 2016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17 从缺 · 2018 查德维克·博斯曼 · 2019 从缺

2021 查德维克·博斯曼

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主角

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2020年代

1994 汤姆·汉克斯 · 1995 尼可拉斯·凯吉 · 1996 杰佛瑞·罗许 · 1997 杰克·尼克森 · 1998 罗贝托·贝尼尼 · 1999 凯文·史贝西

2000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2001 罗素·克洛 · 2002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3 强尼·戴普 · 2004 杰米·福克斯 · 2005 菲腊·西摩·荷夫曼 · 2006 福里斯特·惠特克 · 2007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8 西恩·潘 · 2009 杰夫·布里吉

2010 柯林·佛斯 · 2011 尚·杜贾尔登 · 2012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13 马修·麦康纳 · 2014 艾迪·瑞德曼 · 2015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16 丹佐·华盛顿 · 2017 盖瑞·欧德曼 · 2018 雷米·马利克 · 2019 瓦昆·菲尼克斯

2020 查德维克·博斯曼 · 2021 威尔·史密斯

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男主角

1995–20002001–20202021–2040

1995 凯文·贝肯 · 1996 杰佛瑞·罗许 · 1997 杰克·尼克逊 · 1998 伊恩·麦克连 · 1999 罗素·克洛 · 2000 罗素·克洛

2001 罗素·克洛 · 2002 杰克·尼克逊/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3 西恩·潘 · 2004 杰米·福克斯 · 2005 菲利浦·西摩·霍夫曼 · 2006 佛瑞斯·惠特克 · 2007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08 西恩·潘 · 2009 杰夫·布里吉 · 2010 柯林·佛斯 · 2011 乔治·克隆尼 · 2012 丹尼尔·戴-路易斯 · 2013 马修·麦康纳 · 2014 麦可·基顿 · 2015 李奥纳多·狄卡皮欧 · 2016 凯西·艾佛列克 · 2017 盖瑞·欧德曼 · 2018 克里斯汀·贝尔 · 2019 瓦昆·菲尼克斯 · 2020 查德维克·博斯曼

2021 威尔·史密斯 ·

注:2001年开始才采用提名制度,2012年-2018年区分出“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喜剧男主角”此两种奖项,2019年起合并此两种颁奖。

卫星奖最佳电影男配角

音乐或喜剧
(1996至2005年,已停颁)戏剧
(1996至2005年,已停颁)电影
(2006年至今)

  • 小库珀·古丁(1996)
  • 鲁伯特·埃弗里特(1997)
  • 比尔·莫瑞(1998)
  • 威廉·霍尔·梅西(1999)
  • 威廉·达佛(2000)
  • 吉姆·布劳德本特(2001)
  • Michael Constantine(2002)
  • 尤金·列维(2003)
  • 托马斯·哈登·丘奇(2004)
  • 方·基默(2005)

  • 阿明·穆勒-施塔尔(1996)
  • 毕·雷诺斯(1997)
  • 唐纳德·萨瑟兰(1998)
  • 哈里·林尼科斯(1999)
  • 布鲁斯·格林伍德(2000)
  • 本·金斯利(2001)
  • 丹尼斯·赫柏特(2002)
  • 杰曼·翰苏(2003)
  • 克里斯托弗·沃肯(2004)
  • 丹尼·休斯顿(2005)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2006)
  • 卡西·阿弗莱克 / 汤姆·威尔金森(2007)
  • 迈克尔·珊农(2008)
  •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2009)
  • 克里斯汀·贝尔(2010)
  • 艾伯特·布鲁克斯(2011)
  • 哈维尔·巴登(2012)
  • 杰瑞德·莱托(2013)
  • J·K·西蒙斯(2014)
  • 克里斯汀·贝尔(2015)
  • 杰夫·布里吉(2016)
  • 山姆·洛克威尔 (2017)
  • 理查·E·格兰特 (2018)
  • 威廉·达佛 (2019)
  • 查德维克·博斯曼 (2020)

澳洲影艺学院国际奖最佳男主角

2010年代

2011 让·杜雅尔丹 · 2012 丹尼尔·戴-刘易斯 · 2013 切瓦特·埃加福特 · 2014 米高·基顿 · 2015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2016 卡西·阿弗莱克 · 2017 加利·奥文 · 2018 雷米·马利克 · 2019 亚当·崔佛

国家评论协会最佳男配角

  • 约翰·威廉姆斯 (1954)
  • 查尔斯·比克福德 (1955)
  • 理查德·巴沙尔特 (1956)
  • 早川雪洲 (1957)
  • 艾伯特·萨尔米 (1958)
  • 休·格里夫斯 (1959)
  • 乔治·佩帕德 (1960)
  • 杰基·葛里森 (1961)
  • 布吉斯·梅迪斯 (1962)
  • 茂文·道格拉斯 (1963)
  • 马丁·鲍尔萨姆 (1964)
  • 哈里·安德鲁斯 (1965)
  • 劳勃·萧 (1966)
  • 保罗·福特 (1967)
  • 莱奥·麦凯恩 (1968)
  • 菲利浦·诺瓦雷 (1969)
  • 法兰·朗基拿 (1970)
  • 班·约翰森 (1971)
  • 乔尔·格雷 / 艾尔·帕西诺 (1972)
  • 约翰·豪斯曼 (1973)
  • Holger Löwenadler (1974)
  • 查理士·邓宁 (1975)
  • 贾森·罗巴兹 (1976)
  • 汤姆·斯凯里特 (1977)
  • 理查德·法恩斯沃斯 (1978)
  • 保罗·杜利 (1979)
  • 乔·佩西 (1980)
  • 杰克·尼科尔森 (1981)
  • 罗伯特·普雷斯顿 (1982)
  • 杰克·尼科尔森 (1983)
  • 约翰·马克维奇 (1984)
  • 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 (1985)
  • 丹尼尔·戴-刘易斯 (1986)
  • 肖恩·康纳利 (1987)
  • 瑞凡·费尼克斯 (1988)
  • 亚伦·艾达 (1989)
  • 乔·佩西 (1990)
  • 安东尼·霍普金斯 (1991)
  • 杰克·尼科尔森 (1992)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1993)
  • 盖瑞·辛尼兹 (1994)
  • 凯文·斯贝西 (1995)
  • 爱德华·诺顿 (1996)
  • 格雷戈·金尼尔 (1997)
  • 艾德·哈里斯 (1998)
  • 菲腊·西摩·荷夫曼 (1999)
  • 华坚·冯力士 (2000)
  • 吉姆·布劳德本特 (2001)
  • 克里斯·库柏 (2002)
  • 艾力·宝云 (2003)
  • 托马斯·哈登·丘奇 (2004)
  • 杰克·吉林哈尔 (2005)
  • 杰曼·翰苏 (2006)
  • 卡西·阿弗莱克 (2007)
  • 乔许·布洛林 (2008)
  • 伍迪·哈里森 (2009)
  • 克里斯汀·贝尔 (2010)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2011)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2012)
  • 威尔·福尔特 (2013)
  • 爱德华·诺顿 (2014)
  • 席维斯·史特龙 (2015)
  • 杰夫·布里吉 (2016)
  • 威廉·达佛 (2017)
  • 山姆·埃利奥特 (2018)
  • 毕·彼特 (2019)
  • 保罗·拉西 (2020)

规范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 BIBSYS: 97042686
  • BNE: XX1109981
  • BNF: cb133224572 (data)
  • CONOR: 13667939
  • FAST: 333493
  • GND: 119555751
  • ISNI: 0000 0001 2148 5092
  • LCCN: n94000330
  • LNB: 000189263
  • MusicBrainz: d99c2fa8-7e28-4b9d-9edd-c97443f3cca9
  • NDL: 00673300
  • NKC: jn20000720058
  • NLP: A11883662
  • NTA: 156367459
  • SNAC: w6h99bhv
  • SUDOC: 035580658
  • VIAF: 115903961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