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十一甲處自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七世紀官方使用的文字因外來統治者改變而有所不同這些官方文字使用時間的先後順序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國中◆社會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下ㄧ題

  • 查單字:關

52. 圖(二十一)甲處自西元前四世紀至西元七世紀, 官方使用的文字因外來統治者改變而有所不 同,這些官方文字使用時間的先後順序最可能 是下列何者?


(A)希臘文→拉丁文→阿拉伯文
(B)希臘文→阿拉伯文→拉丁文
(C)阿拉伯文→拉丁文→希臘文
(D)阿拉伯文→希臘文→拉丁文

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國中◆社會- 110 年 - 110 年國中教育會考:社會科#98842

答案:A
難度: 簡單

  • 討論
  • 私人筆記( 0 )

最佳解!

CJ Lin 小一上 (2021/10/27)
統治帝國順序馬其頓、羅馬.....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檢舉

你可以購買他人私人筆記。

  • 查單字:關

懸賞詳解

X

國中◆社會

32. 「奇妙的身體,是上天送給我最有創意 的禮物!」這是日本身心障礙作家乙武洋 匡所寫的《五體不滿足》一書中的句子。 這樣的人生態度,帶給�...

10 x

前往解題

懸賞詳解

X

國中◆社會

50. 政德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達對父母親 的關懷? (甲)請父母代為照顧年幼的孫 子女 (乙)利用假日陪伴父母 (丙)常打電 話問候父母 (丁)照顧父母的�...

10 x

前往解題

/************************************************************************* 離開高雄,來到台南安頓之後,研究聖經的動力就重新提升。不過研經資料無法閉門造 車,一個人獨立產生。之前的查經同工小馬、janewu夫婦生小孩。因孩子太小,得以照 顧上帝託付的產業為重,等候孩子大了些再次歸隊。 後來我太太想到,不妨去我們的母校成大團契呼召學弟妹來參與這份事工。當時的台南 負責莊逸宏傳道聞之,慨然答應,事就這樣成了。 成大學生有:鄒宗琇、陳延季、張勝為、畢家興、陳韋涵、徐翎。 這份研經資料,都願意放棄著作權,歡迎轉載、引用,甚至修改。我想,或者透過這種 Open Source的分享方式,可以把上帝的話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並且也希望有人可以 站在這份研經資料的肩膀上繼續改進,讓網友可以有更好的資料可以取用。 tjm 2009.2.25 **************************************************************************/ 但以理書查經資料 資料提供者:tjm,virginia,bethtsou,h2496131,smallhead007007,zeratul0530,roxanne10.27,linghsu928 但以理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 (一)傳統上認為是西元前第六世紀的但以理,在巴比倫寫成。 1.耶穌引用但以理書的預言時 太 24:15 說那些預言是但以理說的。 2.但以理書多處以第一人稱發言。 3.作者熟悉巴比倫宮廷的一切事務,例如伯沙撒替父親在巴比倫管理政 務,所以僅能答應讓但以理在國中「位列第三」。 (二)有人認為本書是安提阿哥四世時,一個猶太人所寫的。他們大約在西元 前167-165年將當時流傳的故事編輯成1-6章,再自己用但以理的名字加 上7-12章。當然,也不排除一到六章是來自西元前第六世紀的資料,後 面的七到十二章是西元前第二世紀補上的。 (三)不過,如果我們接受上帝有可能給西元前第六世紀的作者準確的預言, 那西元前第六世紀的但以理自己寫了但以理書乃是最直接可信,問題最 少的一種看法。 二、時間: (一)可能在西元前第六世紀後期,波斯王朝期間。 (二)死海古卷包含十七本但以理書的抄本,有些是在西元前120年,甚至是 西元前165年抄寫,因此但以理書不太可能是西元前第二世紀的作品。 三、寫作目的: (一)教導被擄的猶太人在外國如何生活。 (二)鼓勵受逼迫的神子民認知到神的主權與審判並不因為政權不屬於以色列 人就縮水,祂依舊掌權。 四、特點 (一)全書可分為兩大段,一到六章記載了六個事蹟,但以理以第三者的角度 出現在故事中。七到十二章記載但以理所見的異象,但以理以第一人稱 出現。但以理書一到六章記載發生於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到瑪代的大 利烏王時代的事情,七到十二章則記載波斯和希臘帝國將要發生的事。 (二)但以理書在希伯來聖經被列為「聖卷」而非「先知書」。不過由約瑟夫 等人的記載中,但以理書是被列在先知書中,因此可能但以理書早期是 列在「先知書」中,後來才改列到「聖卷」去。 (三) 但 2:4-7:28 使用亞蘭文,其他使用希伯來文。為何使用兩種文字的原 因並不清楚。亞蘭文是巴比倫宮廷的官方語言。其中並混雜有三個希臘 字,不過這些希臘字都是樂器的名稱,很可能只是少數傳入波斯的希臘 樂器名。 (四)七十士譯本比馬索拉經文多了一些經文: 3:23 後面多了68節經文,十 二章後面多了十三、十四兩章。 (五)本書記述的年代由西元前605年到西元前537年,涵蓋整個以色列被擄 的時期。 (六)但以理書後半段是以啟示文學的文體來寫作,由於啟示文學的作者常常 託古人之名來著作,這也是許多學者認為但以理書是第二世紀作品的理 由之一。 五、相關歷史: (一)巴比倫帝國 1.尼布甲尼撒王 西元前 604-562年作王 西元前605年夏天尼布甲尼撒攻擊佳基米斯,突然接到其父親去世的消 息,立即回國繼承王位,途中擄去了一些猶大青年,但以理就在被擄的 人中。 由 但 1:1-8 看來,當時巴比倫確實有心要引入外來的人力與腦力來加 添國內的活動力。而尼布甲尼撒王也給予猶太人某種程度的信仰自由。 尼布甲尼撒的籌備,日後終於起了作用(參見 但 2:1-2 )。 西元前601年,尼布甲尼撒進攻埃及卻失敗,猶大王約雅敬就不再向他 進貢。於是西元前597年尼布甲尼撒進攻耶路撒冷,擄走猶大王約雅斤 等約一萬人到巴比倫,其中包含先知以西結。尼布甲尼撒立西底家為猶 大王。 西底家後來依靠埃及背叛尼布甲尼撒王,於是巴比倫大軍再次進攻猶大 ,於西元前587年攻破耶路撒冷,西底家雙目被剜,被擄到巴比倫,在 監獄中度過餘生。 尼布甲尼撒死後,兒子以未米羅達於西元前562年繼位,兩年後在叛變中 被殺,尼布甲尼撒的女婿尼甲沙利薛繼位,但在位四年就去世了。尼甲 沙利薛的兒子拉巴施瑪度被殺,最後由拿波尼度取得政權。 2.拿波尼度 西元前 556-539年作王 將阿拉伯沙漠北部的提瑪城當成是巴比倫國的第二個首都,他自己長 期住在提瑪城,指派長子伯沙撒在巴比倫城幫他管理政務。伯沙撒的 母親相傳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女兒,他於西元前550-539年在巴比倫城 中管理政務。後來被瑪代的大利烏用刀殺死。 但以理與伯沙撒王: 但 5:1-4 伯沙撒這個名字在希臘史書中從未出現過,許多史書都將拿波尼度列 為巴比倫最後一位君王。再加上當時出土的考古證據也沒有伯沙撒這 個名字出現,於是西元1850年一位學者西特席格 (Ferdiannd Hitzig) 便說但以理書的此部份是捏造的。 西元 1854年,一位英國領事受大英博物館之託,在伊拉克南方挖掘一 座大型月神塔廟時,意外發現許多小的園柱形泥板,這位領事將泥板 帶往巴格達,由那裡的考古學家解譯出來。 原來此泥板是拿波尼度國王於西元前555-539年書寫的命令。泥板上 記載著:拿波尼度修建這座高塔,這座塔廟是吾珥城的一座廟宇。泥 板上還記載著:祈禱國王和他最年長的兒子伯沙撒都能身體健康,長 命百歲。此文件證實了聖經的記錄,伯沙撒確實是拿波尼度之子,也 是巴比倫的末代皇帝。 (二)瑪代波斯帝國 1.古列 西元前 538-530年作王 瑪代人居住在目前伊朗國土北部,波斯人住在南部。古列本是安珊王 ,西元前559年統治了波斯,當時波斯只是瑪代的附庸。西元前550 年古列併吞了瑪代,並且向西征伐,西元前539年攻取巴比倫城。 古列於西元前530年死於戰場,兒子甘拜西繼位。 2.甘拜西 西元前 530-522年作王 甘拜西征服了埃及,死於返國的路上。後來由大利烏登基。 3.大利烏 西元前 522-486年作王 大利烏派兵平定各地的叛變,又致力開拓疆域。大利烏派遣總督管理 帝國的各個區域,並與希臘對抗。這時哈該與撒迦利亞鼓勵被擄歸回 的猶太人重建聖殿。 4.亞哈隨魯王 西元前 486-465年作王 又名薛西,曾經娶以斯帖為皇后,並且帶領大軍攻打希臘。西元前 465年被臣僕殺害,他的兒子亞達薛西一世繼位。 5.亞達薛西一世 西元前 465-424年作王 以斯拉和尼希米獲准歸國,此時希臘開始侵略波斯,亞達薛西一世以 後的幾個波斯王國勢日漸衰弱,到了大利烏三世(西元前336-331年) ,因為逃避亞歷山大而被部屬刺殺,波斯帝國滅亡。 (三)希臘帝國 1.亞歷山大 西元前 336-323年作王 亞歷山大致力拓展疆土,並希望把所侵佔的各國希臘化。亞歷山大於 西元前323年死於熱病,他的國家由四個將軍瓜分,其中南國埃及與 北國敘利亞跟猶太人比較相關。 2.南國多利買王朝 多利買一世建國後的一百年(西元前323-223年),巴勒斯坦歸南國 管理。此時猶太人享有波斯統治下的權利,祭司成為社會的主要領導 階層。 3.北國西流基王朝 安提阿哥三世於西元前200年擊敗埃及軍之後,巴勒斯坦就歸其統治。 到了安提阿哥四世時,開始迫害、掠奪猶太人,導致瑪加比革命發生 。 (四)馬喀比王朝:西元前167年12月安提阿哥四世把宙斯神像和祭壇建立在 聖殿之上,以豬肉和豬血污穢聖殿和祭壇,祭司馬他提亞起來抗暴,西 元前166年馬他提亞死後,三子猶大承接領導地位,人稱之為馬喀比( 「大鐵鎚」之意)打敗安提阿哥的軍隊,攻入耶路撒冷,西元前164年 12月25日猶太人重新獻殿,在列強環視中暫時獲得自治。 ☆參考資料: 1.「丁道爾舊約聖經註釋--但以理書」,包德雯著,李蕙英譯,校 園出版社。 2.「天道聖經註釋--但以理書」,鄺炳釗著,天道書樓。 3.「但以理書的信息」,盧俊義著,信福出版社。 4.「每日研經叢書--但以理書注釋」,羅素爾著,范約翰譯,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5.「中文聖經註釋--但以理書」,謝秀雄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6.「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7.「啟導本聖經」,海天書樓。 8.「聖經 串珠。註釋本」,福音證主協會出版,中國神學研究院編撰。 9.「靈修版聖經」,國際聖經協會。 10.「但以理書--異域飛鴻」,曾思瀚著,天道書樓。 11.「國際釋經應用系列--但以理書」,沖伯.朗曼三世著,恩霖譯,漢語聖經 協會。 ☆代號說明: 「●」:經文註釋 「◎」:個人感想與應用 「○」:相關經文 「☆」:特殊注意事項 經文:

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 1:1-1:2

註釋:

壹、故事背景 1:1-21 一、引言: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尼布甲尼撒擄走約雅敬和部份聖殿中的器皿。 1:1-2 ●「猶大王約雅敬」:約西亞王在米吉多陣亡之後,猶大人擁立他的兒子 約哈斯作王 王下 23:30 ,約哈斯在位三個月就被埃 及王尼哥所廢,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 耶 22:11-12 。埃及王尼哥另立約哈斯的二哥以利亞敬作王,將 之改名為「約雅敬」。這個王人品不佳,舊約聖經 耶 22:13-17 王下 23:35 對其評語不佳,猶太史家 約瑟夫直接評論其性情奸惡,對上帝和人都不敬。 ◎如果參考 王下 24:10-25:21 可知猶大的淪亡大概分為三個階段,分別 發生在西元前605、597與587年。 ●「約雅敬在位第三年」:西元前605年,依照猶太的記年法是「約雅敬在 位第四年」、依照巴比倫記年法是「約雅敬在 位第三年」(就看登基作王那一年剩下的月份 有沒有算進去第一年,也就是跟中國人的虛歲 、實歲差異一樣)。 ●「尼布甲尼撒」:字義是「願尼布保護王權」。 ●「來到耶路撒冷」:依照現存於大英博物館的資料,西元前605年四月 到八月,發生迦基米施戰爭,尼布甲尼撒獲勝後向 南追擊埃及部隊,並征服了敘利亞與巴勒斯坦地區 。八月十五日尼布甲尼撒之父去世,九月十七日尼 布甲尼撒繼位為王。 ●「示拿地」:就是「巴比倫」,「示拿地」是作者蓄意用古地名來稱呼 巴比倫,根據 創 11:1-9 ,此處就是巴別塔的所在地。 亞 5:7-11 把此地當成是罪惡的故鄉。 ●「幾分」:「部份」、「某些」。 ●「他神」:可能指的就是巴比倫的至高神「馬度」。 經文:

王吩咐太監長亞施毘拿,從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貴冑中帶進幾個人來,就是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裡的,要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王派定將自己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分,養他們三年。滿了三年,好叫他們在王面前侍立。他們中間有猶大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太監長給他們起名:稱但以理為伯提沙撒,稱哈拿尼雅為沙得拉,稱米沙利為米煞,稱亞撒利雅為亞伯尼歌。 1:3-1:7

註釋:

二、但以理和三個朋友也被擄到巴比倫,受訓為要服事巴比倫王。 1:3-7 ●「太監」長:原意是「皇帝的頭」,亦即「皇帝的顧問」的意思。巴比 倫的太監並不一定是閹人,也可以娶妻生子。同一字出現 在 創 39:1 ,翻譯成「內臣」,因為波提乏有妻子。 ●「宗室」:直譯是「王室的種子」,意思是「皇室的後代」。 ●「貴冑」:「貴族」。 ●「年少」:大約是十幾歲的年輕人, 創 37:2 用這個字稱呼十七歲的約 瑟。 ●「相貌俊美」:當時的中東認為有美好的外表就有精明的頭腦,直到十 九世紀,土耳其和波斯的皇帝仍然挑選相貌俊美的人為 侍從。 ●「迦勒底」:這個名詞在但以理書中可以用來指「巴比倫」 5:30 或「星 象家」 2:2-5 4:7 5:7,11 。 ●「養他們三年」:柏拉圖提及波斯青年受正規教育的時間是三年,這個 作法可能是波斯由巴比倫繼承過來的。 ●「但以理」:字義是「神是我的審判」。 ●「伯提沙撒」:字義是「馬度太太,求妳保護皇帝」。 ●「哈拿尼雅」:字義是「神已眷顧」、「耶和華施恩」。 ●「沙得拉」:字義是「我害怕神」。 ●「米沙利」:字義是「有誰是像神那樣」。 ●「米煞」:字義是「我沒有價值」。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 ●「亞伯尼歌」:字義是「尼布的僕人」,「尼布」是巴比倫的一個神。 ◎這種讓優秀的俘虜重新接受自己文化的教育,是一種「獲得人才」、「 減少叛變可能」的一箭雙鵰策略,歷來許多侵略者都用過。這四個青年 ,兩個名字中有EL(跟上帝有關),兩個名字中有Y(跟耶和華有關) ,都被改名成跟巴比倫神有關的名字。 經文:

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太監長對但以理說:「我懼怕我主我王,他已經派定你們的飲食;倘若他見你們的面貌比你們同歲的少年人肌瘦,怎麼好呢?這樣,你們就使我的頭在王那裡難保。」但以理對太監長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的委辦說:「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然後看看我們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僕人吧!」委辦便允准他們這件事,試看他們十天。過了十天,見他們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於是委辦撤去派他們用的膳,飲的酒,給他們素菜吃。 1:8-1:16

註釋:

三、但以理和三個朋友拒用巴比倫王給的膳食,避免玷污自己。 1:8-16 ●「玷污自己」:看起來但以理似乎不是為要遵守舊約的食物律法而拒絕 王所賜的飲食,因為舊約律法並不禁止飲酒。也有可能 是因為當時巴比倫王的膳食都是先祭拜過偶像,所以但 以理等人不願意吃。另一個可能是吃王的食物和酒表示 與王結盟、聯合,他們不願意與神以外的勢力有這樣的 關係。不過如果但以理和委辦對換食物,吃委辦的素菜 ,那倒有可能沒有拜過偶像。 ●「肌瘦」:原文是「愁眉苦臉」,這裡用來表示因為營養不良而「面有 菜色、外表憔悴」的意思。 ●「委辦」:「監護人」、「看管者」的意思。 ●「素菜」:「透過種植而得的食物」。 ◎有人會拿 1:15 的記載來作為素食主義的推廣根據,不過這裡作者想表 達的,應該不是素食比肉食強,而是上帝在這樣的環境中,仍然施恩給 願意付代價保守自己的人,即使吃素食,也有超越其他人的強健體魄。 ◎但以理有智慧、恆心,而且體諒主事者的難處。他先求太監長容許,知 道主事者的顧慮後,他轉而向低一階的官員要求,而且願意用十天的時 間來測試,以免讓官員為難。測試的結果既然不錯,而且官員很可能就 可以分享但以理等人不吃的山珍海味,自然就願意配合但以理等人的要 求。 經文:

這四個少年人,神在各樣文字學問(學問:原文是智慧)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尼布甲尼撒王預定帶進少年人來的日期滿了,太監長就把他們帶到王面前。王與他們談論,見少年人中無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所以留他們在王面前侍立。王考問他們一切事,就見他們的智慧聰明比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勝過十倍。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 1:17-1:21

註釋:

四、上帝賜給但以理和三個朋友智慧,讓他們在知識、智慧方面遠勝過其他人 ,於是他們在王面前工作,但以理甚至工作到了古列王年間。 1:17-21 ●「文字」:「書信」、「文件」、「著作」。 ●「明白」:「理解」、「分辨」。 ●「異象」:指人魂遊象外時看到的特殊景象,這是上帝啟示先知的途徑 之一。 ●「夢兆」:上帝也會透過夢向人啟示心意 創 20:3 王上 3:5 ,約瑟 也有解夢的能力 創 40:5-22 。 ●「術士」:「占卜者」、「魔術師」、「觀天象的人」。 ●勝過「十倍」:只是一個誇張的用法,「很多」的意思。 ●「古列王元年」:西元前539年,那一年巴比倫滅亡,古列王准許以色 列人由巴比倫回國,結束整個被擄時期。但以理存 活的時間比巴比倫還久一些。這一個記載與 10:1 看 似矛盾,不過 1:21 並沒有說但以理死於古列王元年 ,很可能這裡只是要說明但以理活過了整個被擄時 期,比侵略者巴比倫長壽,甚至以色列人的歸回跟 但以理也有關係。 ◎但以理書把能夠理解異象、夢兆當成是上帝的恩賜。因此我們也不應該 隨便否定異象與異夢的價值。應該給予各樣的恩賜適當的尊重。保羅說 「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也不要禁止說方言。」 林前 14:39 ,這原 則是我們可以謹慎學習的。 經文: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夢,心裡煩亂,不能睡覺。王吩咐人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召來,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前。王對他們說:「我做了一夢,心裡煩亂,要知道這是甚麼夢。」迦勒底人用亞蘭的言語對王說:「願王萬歲!請將那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王回答迦勒底人說:「夢我已經忘了(或譯:我已定命;八節同),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從我這裡得贈品和賞賜,並大尊榮。現在你們要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他們第二次對王說:「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王回答說:「我准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已經忘了。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待你們;因為你們預備了謊言亂語向我說,要等候時勢改變。現在你們要將夢告訴我,因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說:「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王所問的事甚難。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因此,王氣忿忿地大發烈怒,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於是命令發出,哲士將要見殺,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殺他們。 2:1-2:13

註釋:

貳、尼布甲尼撒王做夢與夢的講解 2:1-49 一、尼布甲尼撒做夢後內心惶恐,找術士來解夢,但術士群認為只有神才能解 尼布甲尼撒這個不說出來的夢,於是巴比倫王發怒,打算要殺滅所有的哲 士。 2:1-13 ○ 創 41:1-8 中也記載法老做夢而國中智者無法解夢的事蹟。 ☆ 2:4-7:28 都是用亞蘭文撰寫。 ●「在位第二年」:依照巴比倫記年法應該是西元前603年。但以理接受三 年培訓,很可能這三年培訓還沒完全完成,所以但以 理等人並沒有列在哲士群中去見王,但是哲士要被殺 的話,他們也算是準哲士得要被處死。因此但以理由 尼布甲尼撒就職年開始受訓,直到第二年即將畢業, 就遇到解夢的事。另七十士譯本作「十二年」,因此 有些學者認為這裡是抄寫的錯誤,應該是「第十二年 」而非「第二年」。思高譯本就翻譯成「十二年」。 ●做了「夢」:原文型態是複數,後面又轉為單數,可能是「反覆做同一 個夢」。這樣的話,心煩意亂也就很正常了。 ●「迦勒底人」:指「精於法術的人」。 ●「就可以講解」:當時的術士有參考書可以幫助他們解夢。 ●「夢我已經忘了」:原文意思是「我已經決定了」。不過巴比倫王不照 當時的慣例說明夢境的原因,可能也真的是因為他 忘記了,根據當時的看法,無法記住夢的內容是一 種惡兆,表示神對他發怒,所以他不要說他自己忘 記了,反倒把解夢的責任推給術士。當然更有可能 的是皇帝故意要測試這些術士,隱瞞自己已知的夢 境。畢竟這個夢讓他心煩意亂,他希望術士能夠真 正的準確講解這個夢。 ●「必被凌遲」:原文是「四肢將被奪走」亦即「斬斷四肢」的意思。 ●「准」知道:「確實地」、「可靠地」。 ●「哲士」:「聰明人」、「智慧人」。 ◎看起來尼布甲尼撒王還真的是心煩意亂,所以下的命令也相當不近情理 ,有點像耍賴。不過這些術士應該是前朝遺臣, 2:10-11 中似乎也公 開反抗王命令,所以巴比倫王會大怒。 經文:

王的護衛長亞略出來,要殺巴比倫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向王的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要他們祈求天上的神施憐憫,將這奧祕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餘的哲士一同滅亡。這奧祕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神。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他。他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他顯明深奧隱祕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他同居。我列祖的神啊,我感謝你,讚美你,因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允准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 2:14-2:23

註釋:

二、但以理出面求情,並應允為王解釋夢。禱告後上帝透過異象啟示但以理 。 2:14-23 ●「護衛長」亞略出來:「貼身護衛隊長」、「劊子手隊長」。 ●向王的「護衛長」:原文是「有權勢的人」的意思。 ●「緊急」:原文可以解釋成「緊急」或「嚴厲」。 ●「情節」:「事件」、「事情」。 ●「寬限」:「給予時間」。但以理可能是跟王保證可以獲得夢的講解 ,所以才能夠由懷疑哲士們只想拖時間的巴比倫王 2:9 手 中獲得一點時間。不過但以理是否見到王?還是僅僅透過 亞略去求情?這可能需要比對 2:24-25 中但以理見到王的 狀況才能確定。 ●「奧祕」:「秘密」。 ◎不知道但以理怎麼會跟國王的護衛隊長熟悉的,不過亞略似乎對但以 理沒有太多惡意,還願意跟但以理談事情的始末。不過但以理並不因 為亞略的身份是佔領國首領的保鑣隊長就不與他結交,反倒因為這個 人脈,在危及的時候能夠拯救自己與其他哲士。 ◎雖然上帝是向但以理啟示,但是但以理並不自己獨占功勞,反倒認為 這是上帝回應「我們所求的」,亦即是認為上帝是回應他們四個人的 禱告才啟示答案。 ◎許多學者猜測但以理頌讚的由來,不過由下文中巴比倫王夢的講解就 可以看出但以理的頌讚是與那個夢境的解釋相關的。經文:

於是,但以理進去見亞略,就是王所派滅絕巴比倫哲士的,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王問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說:「你能將我所做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嗎?」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祕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祕的事。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後來的事,那顯明奧祕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至於那奧祕的事顯明給我,並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裡的思念。 2:24-2:30

註釋:

三、王的夢以及其解釋 2:24-45 (一)但以理去找亞略,透過亞略引薦去見尼布甲尼撒王,陳明王的夢是 上帝要指示王未來的事,並且上帝要透過但以理解夢讓王知道啟示 。 2:24-30 ◎ 2:24-25 和 2:16 記載似乎有矛盾,不過事情可能是 2:16 的記載 僅僅是簡略的記錄,但以理並沒有直接見到王,而是透過亞略來 請求寬限,亞略也未必真的跟巴比倫王請求寬限的事,所以但以 理一來說能解夢,亞略就急著要去回報巴比倫王。另有人認為之 前但以理見王的事情,亞略不清楚或不在場,所以會有這種反應 。不過由 2:14-15 看來亞略和但以理交情不錯,似乎不太可能 不知道但以理去見過王。 ●「遇見」:「發現」、「找到」。 ◎這一段中,亞略強化自己找到但以理的功勞,聲稱解夢人是自己 找到的,雖然實際上是但以理主動找亞略的。但是但以理卻把功 勞歸給神,與神對尼布甲尼撒王的啟示善意。 經文:

「王啊,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是半鐵半泥的。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這就是那夢。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 2:31-2:36

註釋:

(二)但以理陳述王的夢境是一座金頭、銀胸、銅腰、鐵腿、半鐵半泥腳 的大像,被一塊石頭打碎。 2:31-36 ●「非人手鑿出來的」:表示「神聖的」、「來自神的」。 ●「我們」在王面前:原文的「講解」,時態是「第一人稱複數」 ,因此翻譯為「我們」。但以理應該是以皇 家顧問團代表的身份來說話,以同時拯救所 有哲士的生命,所以用複數型態。經文:

王啊,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神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並天空的飛鳥,他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在你以後必另興一國,不及於你;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第四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那腳指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一切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後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 2:37-2:45

註釋:

(三)夢的意思就是歷史的發展將由金頭巴比倫慢慢往後更替,最後將由 神所立的國替代人間的國度。 2:37-45 ◎基本上這四個國家的解釋分為兩類,主要的關鍵就是但以理是否 預言了未來的國度。金頭是巴比倫,這個大家都有共識。一派認 為銀是瑪代與波斯帝國、銅是希臘帝國,鐵是羅馬帝國,這是傳 統的看法。另一派認為銀是瑪代、銅是波斯、鐵是希臘帝國。而 鐵和泥混雜,是指後期帝國分裂為四國,互相敵對,即使想要用 通婚的方式維繫彼此的聯合,也不能成功。 ●「攙雜」:「混合」、「結合」,應該是指「通婚」的意思。 ●「一塊石頭」:一般都認為是「基督的國度」。至於是指基督第 一次來或第二次來,則眾說紛紜。巴比倫王的夢 可能也沒那麼清楚,重點應該只在上帝的國要取 代人間的國度。 ◎ 2:37-38 但以理認為政權是由上帝所賞賜的。即使這個政權是摧 毀猶大國的,但真正的主權還是掌握在上帝手中。 ◎這些金屬由上到下價值漸減,但硬度越強,表示這些國家價值漸 減,但武力越堅強。 經文:

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祕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祕事的。」於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2:46-2:49

註釋:

(四)尼布甲尼撒王聽完夢的講解,向但以理下拜,並給予他賞賜,派他管 理巴比倫全省與巴比倫的一切哲士。 2:46-49 ●「奉上供物和香品」:這是波斯人和巴比倫人對尊貴人士的敬禮, 表明巴比倫王對於但以理所代表背後的上帝 之崇敬。 ●「朝中」:直譯是「王的門中」。 ◎ 徒 14:13-18 中顯示出一個標準的猶太人面對別人的敬拜的反應。 此處但以理應該是體諒巴比倫的習俗,寧可接受巴比倫王的敬拜儀 式(其真正的意義是把但以理當耶和華的代表來敬拜)。在異文化 中,要怎樣拿捏尺度,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經文:

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高六十肘,寬六肘,立在巴比倫省杜拉平原。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將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召了來,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於是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聚集了來,要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那時傳令的大聲呼叫說:「各方、各國、各族(原文是舌:下同)的人哪,有令傳與你們: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因此各方、各國、各族的人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3:1-3:7

註釋:

參、尼布甲尼撒王建造金像要人敬拜,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不從,被扔進火爐中卻 無損傷,巴比倫王下令尊重這三人的神,並高升這三人。 3:1-30 一、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並命令眾人都要俯伏敬拜金像,否則將有重 懲。 3:1-7 ●「金像」:這個時期的「金像」應該是指「鍍金的像」,而非是「純金 的像」,純金的像應該也無法建得這樣高大。 ●「六十肘」、「六肘」:大約是高「二十七公尺」、寬「2.7公尺」。 ●「杜拉平原」:可能位於巴比倫城東南部約10公里。 ●「總督」:「地區(省之上的行政單位)的領袖」。 ●「欽差」:「行政長官」、「統治者」、「省長」。 ●「巡撫」:「總督以下各省的行政部長」。 ●「臬司」:「軍師」、「國家顧問」。 ●「藩司」:「財政方面的官員」。 ●「謀士」:「主理司法的法官」,相當於「大法官」。 ●「法官」:比「謀士」次一級的法官。 ●「開光之禮」:「奉獻典禮」、「完工典禮」、「揭幕典禮」。 ●「角」:「號角」、「用口吹奏的管樂器」。 ●「笛」:「笛或蕭」一類的樂器。 ●「琵琶」:希臘字,「豎琴一類的弦樂器」。 ●「琴」:希臘字,「三角形的四絃琴」。 ●「瑟」:希臘字,也是一種三角形的弦樂器。 ●「笙」:希臘字,類似風笛的一種樂器。 ●「烈火的窯」:可能是鑄造金像用的窯,也可能是專門執行火刑的刑具 。 耶 29:21-23 耶利米預言假先知將被巴比倫王用火刑 燒死。 ◎這個金像的建立,與其說是為了宗教目的,不如說是為了政治目的。巴 比倫王希望營造出「萬眾一心,服從王權」的景象。這種耗費大量資源 ,只是希望維繫自己權位鞏固的行為並不罕見,我們會有這種誘惑嗎? ◎這裡使用四個希臘樂器名,應該是當時巴比倫已經引進了希臘的樂器, 而非表示這是在希臘統治猶太地區之後寫的著作。經文:

那時,有幾個迦勒底人進前來控告猶大人。他們對尼布甲尼撒王說:「願王萬歲!王啊,你曾降旨說,凡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的都當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窯中。現在有幾個猶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王啊,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3:8-3:12

註釋:

二、有幾個術士來控告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沒有敬拜王設立的金像。 3:8-12 ●「迦勒底人」:可能是指「占星家」,是但以理三友的同事,或指統 治巴比倫國的民族。 ●「控告」:原文是「吃了別人身上撕下的一片片肉」,是「污衊」、 「惡意控訴」的意思。 ●「萬歲」:「永遠活著」。 ●「不理你」:「不把王的命令放在心上」。 ◎由 3:12 看起來這些迦勒底人控告但以理三個朋友的原因是因為嫉妒。 而由 3:14-15 看起來尼布甲尼撒王也僅只是不滿這三個人反抗他的權 威,所以只要這三人願意公開表明順服他的權威,他也要放過他們。 ◎控告者一字不漏的背出王的命令,是要顯出他們對王命令的重視。控 告時又指出但以理三友是「王所派」(王的親信,王施恩給他們), 「管理巴比倫省事務」(高官),意圖讓王更加憤怒,真是相當聰明。 ◎但以理不在控告之列,原因不明,可能他因故沒有出席,或者對手認 為無法動搖他的地位。 經文:

當時,尼布甲尼撒沖沖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帶過來,他們就把那些人帶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問他們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你們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嗎?你們再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窯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3:13-3:18

註釋:

三、尼布甲尼撒威脅三人如果不敬拜金像,就要被火燒死。但三人不為所動, 堅決不拜金像。 3:13-18 ●「沖沖大怒」:「勃然大怒」。 ●「是故意的嗎」:直譯是「是真的嗎」。 ●「卻還可以」:原文沒有這詞,但 3:15 前面是「現在,如果你們預備 好,一聽見....」。 ◎ 3:15 尼布甲尼撒的自信,跟 王下 18:33-35 中亞述王一樣。直接挑戰 但以理三友的信仰。他可能覺得只要適當的開導這些官員,就能改變他 們的堅持,更能表現他的寬宏大量。 ●「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直譯是「我們不需要在這件事上回覆你( 向你答辯)」。 ●「即便如此」:「如果有必要」。 ●「即或不然」:「如果不」,亦即「如果上帝不拯救我們」。經文:

當時,尼布甲尼撒怒氣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變了臉色,吩咐人把窯燒熱,比尋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軍中的幾個壯士,將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這三人穿著褲子、內袍、外衣,和別的衣服,被捆起來扔在烈火的窯中。因為王命緊急,窯又甚熱,那抬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燒死。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這三個人都被捆著落在烈火的窯中。那時,尼布甲尼撒王驚奇,急忙起來,對謀士說:「我捆起來扔在火裡的不是三個人嗎?」他們回答王說:「王啊,是。」王說:「看哪,我見有四個人,並沒有捆綁,在火中遊行,也沒有受傷;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於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窯門,說:「至高神的僕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出來,上這裡來吧!」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就從火中出來了。那些總督、欽差、巡撫,和王的謀士一同聚集看這三個人,見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 3:19-3:27

註釋:

四、尼布甲尼撒王把三人丟入特別加熱的火窯,三人卻沒有被火燒死。 3:19-27 ◎但以理三友的回答等於公開忤逆巴比倫王,因此巴比倫王非常憤怒是 可以理解的。 ●「七倍」:應該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表示火窯被加到最熱。 ●「褲子、內袍、外衣」:指「大臣在宮廷中穿著的禮服」。表示他們 被立即處以火刑。 ● 3:23 之後希臘文許多古譯本都加上一段三人的禱告或詩歌,不過由 死海古卷中挖掘出來的抄本,都沒有這些記載,因此那些應該是後人 外加的。 ●「謀士」:「皇家顧問」。 ●「神子」:「神的兒子」, 3:28 巴比倫王說這是「神的使者」。 不過這究竟是天使還是舊約中的基督,卻是學者間沒有定 論的爭議。至少巴比倫王只知道那是個跟神有關的存在。 ◎上帝的拯救是完全的,但以理三友的身體與衣物甚至不受任何火焰的 影響。巴比倫王與巴比倫王的官員當然要驚訝不已了。但我們能夠勇 於以生命的代價來堅持自己的信仰嗎?經文:

尼布甲尼撒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僕人,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神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現在我降旨,無論何方、何國、何族的人,謗讟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之神的,必被凌遲,他的房屋必成糞堆,因為沒有別神能這樣施行拯救。」那時王在巴比倫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 3:28-3:30

註釋:

五、巴比倫王稱頌上帝,並高升但以理的三個朋友。 3:28-30 ●「謗讟」:「胡說」、「疏忽的說」、「粗心的說」。 ●「必被凌遲」:原文是「四肢將被奪走」,亦即「斬斷四肢」的意思。 ●「高升」:「使發達」、「使成功」。 ◎巴比倫王並非變成猶太教徒,但是他至少認識耶和華神不是他可以隨 心所欲控制的,因此給予這個神獨特的尊重。 經文:

尼布甲尼撒王曉諭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說:「願你們大享平安!我樂意將至高的神向我所行的神蹟奇事宣揚出來。他的神蹟何其大!他的奇事何其盛!他的國是永遠的;他的權柄存到萬代! 4:1-4:3

註釋:

肆、尼布甲尼撒王的自白與改變 4:1-37 ◎昆蘭文獻中有一篇「拿波尼度禱告詞」,記載了拿波尼度(伯沙撒的父親) 生病了七年,後來一位猶太預言家為他禱告而治癒了他的病。與其說但以理 書第四章源自這份文獻,不如說這份文件取材自但以理書第四章,因為但以 理書的著作年代早於這份文件(這份文件的年代大約在第一世紀)。 一、尼布甲尼撒王下詔書頌讚至高神。 4:1-3 ●「曉諭」:原文沒有這字,這是由上下文中推測出來的。 ●「樂意」:「悅人的」、「不錯的」、「可接受的」。 經文:

「我尼布甲尼撒安居在宮中,平順在殿內。我做了一夢,使我懼怕。我在床上的思念,並腦中的異象,使我驚惶。所以我降旨召巴比倫的一切哲士到我面前,叫他們把夢的講解告訴我。於是那些術士、用法術的、迦勒底人、觀兆的都進來,我將那夢告訴了他們,他們卻不能把夢的講解告訴我。末後那照我神的名,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來到我面前,他裡頭有聖神的靈,我將夢告訴他說:『術士的領袖伯提沙撒啊,因我知道你裡頭有聖神的靈,甚麼奧祕的事都不能使你為難。現在要把我夢中所見的異象和夢的講解告訴我。』「我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我看見地當中有一棵樹,極其高大。那樹漸長,而且堅固,高得頂天,從地極都能看見,葉子華美,果子甚多,可作眾生的食物;田野的走獸臥在蔭下,天空的飛鳥宿在枝上;凡有血氣的都從這樹得食。「我在床上腦中的異象,見有一位守望的聖者從天而降。大聲呼叫說:『伐倒這樹!砍下枝子!搖掉葉子!拋散果子!使走獸離開樹下,飛鳥躲開樹枝。樹墩卻要留在地內,用鐵圈和銅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讓天露滴濕,使他與地上的獸一同吃草,使他的心改變,不如人心;給他一個獸心,使他經過七期(期:或譯年;本章同)。這是守望者所發的命,聖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這是我─尼布甲尼撒王所做的夢。伯提沙撒啊,你要說明這夢的講解;因為我國中的一切哲士都不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惟獨你能,因你裡頭有聖神的靈。」 4:4-4:18

註釋:

二、尼布甲尼撒王做了一個夢,夢見大樹的枝幹被砍掉,為了讓它謙卑。巴 比倫王請求但以理解夢。 4:4-18 ◎七十士譯本在此處補充了這是尼布甲尼撒王第八年發生的事。 ●「安居」:「安逸舒適」。 ●「平順」:「活躍」、「繁茂」。 ●「照我神的名」:伯提沙撒的字義是「馬度太太,求妳保護皇帝」。這 個「神」是單數。 ●「聖神」:「神聖的神」,不過這個「神」是複數,巴比倫王應該是用 多神的角度來看但以理的能力來源。 ◎尼布甲尼撒王最後才找但以理解夢,原因不明。有可能他希望先找本國 的術士,最後才找王牌但以理。 ●「聖者」:此處是最早稱呼天使為「聖者」的文獻。 ●「樹墩(樹丕)」:SH 61366+SH 8330,「樹的主幹」、「樹根部」。 ●「箍住」:「繫綑」、「圈住」。可能是「保護」或「限制」的意思。 「保護」就是「鞏固樹木,王的性命得以保存」,「限制」 就是指「王被精神病所困」,我們認為「限制」的可能性比 較大,「鐵圈、銅圈」罩住樹墩,是讓樹木無法長出新枝。 ●七「期」:指「一段時間」,不一定多長。不過七十士譯本作「七年」 。 ●「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與 出 33:19 語氣、內容相近。 ◎這個夢並不特別難解,巴比倫王也已經講出了他的夢境。術士們不能講 解,恐怕不是因為真正不能講解,而可能是因為這個夢是凶兆,他們寧 可報喜不報憂,以免危及生命。倒是但以理不管如何,忠實的將夢講解 清楚。 經文:

於是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驚訝片時,心意驚惶。王說:「伯提沙撒啊,不要因夢和夢的講解驚惶。」伯提沙撒回答說:「我主啊,願這夢歸與恨惡你的人,講解歸與你的敵人。你所見的樹漸長,而且堅固,高得頂天,從地極都能看見;葉子華美,果子甚多,可作眾生的食物;田野的走獸住在其下;天空的飛鳥宿在枝上。「王啊,這漸長又堅固的樹就是你。你的威勢漸長及天,你的權柄管到地極。王既看見一位守望的聖者從天而降,說:『將這樹砍伐毀壞,樹墩卻要留在地內,用鐵圈和銅圈箍住;在田野的青草中,讓天露滴濕,使他與地上的獸一同吃草,直到經過七期。』「王啊,講解就是這樣:臨到我主我王的事是出於至高者的命。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被天露滴濕,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守望者既吩咐存留樹墩,等你知道諸天掌權,以後你的國必定歸你。王啊,求你悅納我的諫言,以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長。」 4:19-4:27

註釋:

三、但以理解釋尼布甲尼撒王的夢,表明上帝要管教巴比倫王,讓他知道誰 真正掌權。 4:19-27 ●「不要因夢和夢的講解驚惶」:顯然但以理的神色有異,而且王在 4:5 應該就有預感這個夢是個凶兆,所以王 反而相當勇於面對真相。 ●「諸天」掌權:複數型態的「天」,在此是指「上帝」。舊約中僅有此處 用「諸天」代替神,但次經馬喀比上下卷和新約馬太福音 中都有這樣的用法。 ●「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七十士譯本譯為「施行施捨,彌補罪過」,不過 希伯來文原文很清楚,就是「施行公義斷絕罪過 」。 ●「憐憫窮人」:歷史上的尼布甲尼撒王崇尚建設,甚至建了「空中花園」 成為當時的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因此很可能不太理會勞工 的死活,但以理趁機建議巴比倫王去惡從善。 ◎看起來尼布甲尼撒王和但以理的關係不錯,所以他能察覺但以理的猶豫, 也願意鼓勵但以理照實說出夢境的講解。但以理也很謹慎的先陳明王的威 榮,再講負面的警告。經文:

這事都臨到尼布甲尼撒王。過了十二個月,他遊行在巴比倫王宮裡(原文是上)。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啊,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日子滿足,我─尼布甲尼撒舉目望天,我的聰明復歸於我,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他手,或問他說,你做甚麼呢?那時,我的聰明復歸於我,為我國的榮耀、威嚴,和光耀也都復歸於我;並且我的謀士和大臣也來朝見我。我又得堅立在國位上,至大的權柄加增於我。現在我─尼布甲尼撒讚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為他所做的全都誠實,他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 4:28-4:37

註釋:

四、一年後尼布甲尼撒王的夢應驗了,等到他恢復理性與權位之後,他就頌讚 上帝。 4:28-37 ◎「十二個月」:但以理的勸諫可能有點用,不過一年之後巴比倫王終於 還是故態復萌,導致上帝的警告應驗在他身上。 ● 4:32 中上帝重複 4:17 的宣告,也證明了但以理的解夢是正確的。不然 誰知道尼布甲尼撒王的遭遇一定跟他做的夢有關係?但是上帝重複說出 同樣的目的,那我們就知道這個夢和王的病是直接相關的。 ● 4:33 應該是一個目擊者的證言,因為詳細描述了尼布甲尼撒外表的改 變。優西比烏記載過「依照迦勒底的傳說,尼布甲尼撒王被神明附體, 在王宮殿頂預言巴比倫要亡於波斯」。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將自己幻想成 狼或其他動物的精神病,稱之為「狼狂症」或「獸性顛狂症」。 ◎一個正在順境中的人,能不能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夠掌握一切?能不能謙 卑的聽進去這世界另有主宰?上帝對巴比倫王還算不錯,當他悔改後又 能得回王權,在社會中常見的狀況是「驕傲帶來無法復原的敗亡」。我 們自己能夠隨時保持謙卑嗎?經文:

伯沙撒王為他的一千大臣設擺盛筵,與這一千人對面飲酒。伯沙撒歡飲之間,吩咐人將他父(或譯:祖;下同)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銀器皿拿來,王與大臣、皇后、妃嬪好用這器皿飲酒。於是他們把耶路撒冷神殿庫房中所掠的金器皿拿來,王和大臣、皇后、妃嬪就用這器皿飲酒。他們飲酒,讚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當時,忽有人的指頭顯出,在王宮與燈臺相對的粉牆上寫字。王看見寫字的指頭就變了臉色,心意驚惶,腰骨好像脫節,雙膝彼此相碰, 5:1-5:6

註釋:

伍、伯沙撒王的筵席 5:1-31 一、伯沙撒王擺設筵席,用耶路撒冷聖殿的器皿飲酒,結果有指頭出現在牆上 寫字,使得國王驚惶。 5:1-6 ◎這個事件發生的年代大約在拿波尼度王第十七年,西元前539或538年 10月,但以理應該已經八十歲左右了。此處距離第四章末尾記載的事件 ,已經過了三十年。在那之前幾日,波斯大軍才經過血戰後,攻下位於 巴比倫北方八十公里的奧皮斯城。接著渡過幼發拉底河,西帕爾城不戰 而降。拿波尼度在奧皮斯之役,城陷時逃走。後來是在巴比倫以南二十 七公里處被俘。 ●「伯沙撒」:字義是「願『彼勒』(一個神名)保護皇帝」。是當時巴 比倫王拿波尼度的兒子,因為拿波尼度長年留在他瑪城, 西元前 550年任命伯沙撒攝政。瑪代波斯大軍攻陷巴比倫 時,伯沙撒被殺。 ●「一千」大臣:應該只是約略的數字,不過當時的君王常常大量宴客。 波斯王曾經每日宴客一萬五千人,亞歷山大的婚宴也有 一萬人參加。 ●「他父尼布甲尼撒」:拿波尼度娶尼布甲尼撒的女兒為妻,因此伯沙撒 是尼布甲尼撒的外孫。但亞蘭文與希伯來文一樣 ,沒有「孫子」一字,因此用「兒子」來通稱。 也有可能這裡的「父」是「先王」的含意。希羅 多德時代,已經發現尼布甲尼撒與拿波尼度的名 字常被混用。另外,古時候繼任的君王,常號稱 為名王之子,即使兩人根本沒有親戚關係。 ●「用這器皿飲酒」:用別國祭祀用的器皿飲酒,表示看不起該國的神明 ,是非常不敬的行為,當時各國都避免這樣做。 ●「粉牆」:「灰泥牆」。考古中挖出來的的巴比倫王宮牆壁的確塗著石 灰粉。這種牆在燈光下會顯得特別光亮。 ●寫字的「指頭」:原文是「手的指頭」,表示出現的是「手掌與手指」 ,不包括手臂。 ●「腰骨」好像脫節:希伯來人認為「腰部」是「害怕」這種情緒的所在 地。 ◎其實,當時波斯軍隊已經進逼巴比倫城,舉行宴會只是想團結人心,做 最後的抵抗。在這種情況下又看到奇怪的手寫字,巴比倫王的驚訝、害 怕並不難令人想像。大概也就是在這種鼓勵自己與軍民的士氣宴會中, 為要表現自己的國力還很強,才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貶低其他國家祭器 行為來。經文:

大聲吩咐將用法術的和迦勒底人並觀兆的領進來,對巴比倫的哲士說,誰能讀這文字,把講解告訴我,他必身穿紫袍,項帶金鍊,在我國中位列第三。於是王的一切哲士都進來,卻不能讀那文字,也不能把講解告訴王。伯沙撒王就甚驚惶,臉色改變,他的大臣也都驚奇。太后(或譯:皇后;下同)因王和他大臣所說的話,就進入宴宮,說:「願王萬歲!你心意不要驚惶,臉面不要變色。在你國中有一人,他裡頭有聖神的靈,你父在世的日子,這人心中光明,又有聰明智慧,好像神的智慧。你父尼布甲尼撒王,就是王的父,立他為術士、用法術的,和迦勒底人,並觀兆的領袖。在他裡頭有美好的靈性,又有知識聰明,能圓夢,釋謎語,解疑惑。這人名叫但以理,尼布甲尼撒王又稱他為伯提沙撒,現在可以召他來,他必解明這意思。」 5:7-5:12

註釋:

二、王要哲士進來解釋此文字,並允諾解釋的人將在國中位列第三。但沒有人 能解釋該文字,皇后建議請但以理來解夢。 5:7-12 ●「大聲吩咐」:「使勁地呼喊」、「用力地大喊」。 ●「紫袍」:「紫色」是當時皇家御用的顏色。「紫」(purpura)源自拉 丁文的「pruitae lucis」,意思是「如光一般純粹」,這 賦予紫色以神性,往往代表王室或祭司。在羅馬和拜占庭時 代,紫色是王室或祭司的最高階層用色,代表身分和特權, 同時也是高價且稀有的色彩。 象徵古代帝王的「泰爾紫」(Tyrian Purple)的製作過程, 根據中古世紀的文獻記載,學者於黎巴嫩的泰爾古城遺址的 偏遠上風處,找到可能是古羅馬時代腥臭氣味與繁華財富來 源的骨螺染料大池,地中海的民族以染料骨螺的肉汁(鰓上 腺)將衣服染成紫色,這種紫色染料不易褪色,由於需收集大 量的染料骨螺且製造染料的過程十分繁複,所以十分珍貴屬 於皇族尊貴的象徵。 ●「位列第三」:伯沙撒代他的父親攝政,所以自己為列第二,因此只能 給人「位列第三」的獎賞。另一說是「第三」是一個高 官的官階名。 ●「不能讀那文字,也不能把講解告訴王」:文字可能十分怪異,也可能 是用不加母音連寫的方式寫 出文士無法斷字,或者文士 能讀文字,但是不知道意義 是什麼。 ●「驚奇」:「被困惑」、「被弄糊塗」。 ●「皇后」:伯沙撒的祖母、拿波尼度王的母親死於拿波尼度第九年,因 此不太可能出現在此處,比較可能是拿波尼度的妻子,也就 是伯沙撒的母親。此人相傳是尼布甲尼撒的女兒「李道葵斯 」。也因此她的地位崇高,可以在宮中自由來去。 ●「有聖神的靈」:與 4:5 尼布甲尼撒對但以理的稱呼一樣。 ●「心中光明」:是指但以理具有強大的洞察力。 ●「美好的」靈性:「卓越的」、「無與倫比的」。 ●「圓夢」:「解釋夢的意思」。 ◎但以理為何不在一開始邀宴的名單中,原因不詳。很可能但以理當時已 經太老而退休了,或者因為他是尼布甲尼撒的顧問,後來的巴比倫王就 不重用他了。 經文:

但以理就被領到王前。王問但以理說:「你是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嗎?就是我父王從猶大擄來的嗎?我聽說你裡頭有神的靈,心中光明,又有聰明和美好的智慧。現在哲士和用法術的都領到我面前,為叫他們讀這文字,把講解告訴我,無奈他們都不能把講解說出來。我聽說你善於講解,能解疑惑;現在你若能讀這文字,把講解告訴我,就必身穿紫袍,項戴金鍊,在我國中位列第三。」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你的贈品可以歸你自己,你的賞賜可以歸給別人;我卻要為王讀這文字,把講解告訴王。 5:13-5:17

註釋:

三、巴比倫王找到但以理,重申他的獎賞。但以理回覆以他不在乎豐厚的獎賞 ,但仍要為國王講解此文字。 5:13-17 ◎由 5:13-14 中王對但以理的稱呼,可以看出王對但以理與猶大的神相當 輕視,稱呼中主要強調但以理的俘虜身份,對但以理的能力也只是「聽 說」。 ◎但以理拒絕王的獎賞,原因可能是他不願意王以為他是為了獎賞而講解 。而事實上這些獎賞也沒有太多意義了(不久就亡國了)。 經文:

王啊,至高的神曾將國位、大權、榮耀、威嚴賜與你父尼布甲尼撒;因神所賜他的大權,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在他面前戰兢恐懼。他可以隨意生殺,隨意升降。但他心高氣傲,靈也剛愎,甚至行事狂傲,就被革去王位,奪去榮耀。他被趕出離開世人,他的心變如獸心,與野驢同居,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等他知道至高的神在人的國中掌權,憑自己的意旨立人治國。伯沙撒啊,你是他的兒子(或譯:孫子),你雖知道這一切,你心仍不自卑,竟向天上的主自高,使人將他殿中的器皿拿到你面前,你和大臣、皇后、妃嬪用這器皿飲酒。你又讚美那不能看、不能聽、無知無識、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卻沒有將榮耀歸與那手中有你氣息,管理你一切行動的神。因此從神那裡顯出指頭來寫這文字。 5:18-5:24

註釋:

四、但以理陳明這些字出現的原因是因為伯沙撒王即使有尼布甲尼撒被懲罰的 前車之鑑,還是驕傲自大,甚至用聖殿的器皿喝酒並讚美偶像。 5:18-24 ●「榮耀」:「尊榮」、「榮譽」、「尊敬」。 ●「威嚴」:「榮耀」、「威嚴」。 ●「剛愎」:原意是「強壯」、「堅固」,後來用來比喻「傲慢自大」。 ◎由「經驗中學習」,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人們不斷重複犯一樣的錯 。我們自己是否也有這種問題呢?經文:

「所寫的文字是:『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講解是這樣:彌尼,就是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你的虧欠。毘勒斯(與烏法珥新同義),就是你的國分裂,歸與瑪代人和波斯人。」伯沙撒下令,人就把紫袍給但以理穿上,把金鍊給他戴在頸項上,又傳令使他在國中位列第三。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米底亞人大利烏年六十二歲,取了迦勒底國。 5:25-5:31

註釋:

五、牆上文字的內容表示上帝已經準備把巴比倫國分裂歸與瑪代人和波斯人。 當夜,這個文字的內容就應驗了,瑪代人大利烏取了迦勒底國。 5:25-31 ●「彌尼,提客勒,法珥新」:這三個字都是古亞蘭文,都是貨幣或重量 單位。 ●「彌尼」:「彌拿」 結 45:12 ,大約是相當於50到60個舍客勒。以分詞 意義來解釋就是「數算」。 ●「彌尼,彌尼」:出現兩次,表示上帝「數了又數」。 ●「提客勒」:「舍客勒」。以其動詞意義來解釋就是「評估」、「稱重 量」。 ●「烏」法珥新:是亞蘭文的連接詞,「及」、「和」法珥新的意思。 ●「法珥新」:原意是「半個」,可能是「半個彌尼」或「半個舍客勒」, 通常是用來指「半個彌尼」,不過在此可能是「半個舍客勒 」。字母拼法很接近「波斯」一字。 ●「毗勒斯」:就是「法珥新」的單數,動詞意義是「共有」或「分裂」 。 ◎有學者認為這三個字都瀰漫著用天平稱重量的形象,而巴比倫亡國前夕 ,正好是星宿「天平宮」出現的時間。其間可能也有相當的關聯。 ●「取了迦勒底國」:有文獻記載說,因為巴比倫城建築在幼發拉底河上 ,古列王讓河水改道,於是波斯軍隊就沿著乾河床 進入巴比倫城。也的確有文獻記錄巴比倫亡國時, 正在舉行宴會。 ●「大利烏」:可能是「波斯王古列」自己,或是波斯王古列手下的將軍 ,「大利烏」是這個將軍的頭銜。 ○ 賽 21:1-10 記載巴比倫滅亡的預言。 ◎巴比倫的建國與一場語言的變亂相關 創 11:1-9 ,亡國也與一些術士 解釋不出來的語言相關聯。 ◎雖然但以理講這些預言巴比倫滅亡的話,伯沙撒還是照承諾獎賞但以理 ,但以理似乎也顧及王的情面接受了獎賞。不過我們可以想像當場聽見 這個講解的文武百官當時的心情,恐怕一個士氣提振大會變成等死大會 了。不過,當晚波斯人就攻進來了,這講解對巴比倫的命運影響也不大 。 經文:

大利烏隨心所願,立一百二十個總督,治理通國。又在他們以上立總長三人(但以理在其中),使總督在他們三人面前回覆事務,免得王受虧損。因這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所以顯然超乎其餘的總長和總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國。那時,總長和總督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為要參他;只是找不著他的錯誤過失,因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那些人便說:「我們要找參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尋不著。」 6:1-6:5

註釋:

陸、但以理被丟入獅子坑中 6:1-28 一、大利烏王使用一百二十個總督統治全國,總督之上又立了三個總長監督。 但以理擔任總長,得王的器重,其他官員想要找他的把柄,但無法得逞, 於是打算透過但以理的信仰陷害他 6:1-5 ●「大利烏」:應該就是古列王,此王善待猶太人,在位第一年就准許猶 太人回國 代下 36:22 拉 1:1-2 ,並且資助猶太人重建 聖殿。 ●「總督」:「省長」。 ●「一百二十個」總督: 斯 1:1 記載亞哈隨魯王設有127省,但亞哈隨 魯王之前的大利烏一世,僅用了20到29個總督來 治理全國20到29個省,不過目前並無資料顯示 波斯開國之初是否有120個省。 ●「受虧損」:「承受傷害」,大概是指「稅收被貪污」或「意圖叛亂」 一類的事情。 ●找不著他的「錯誤」過失:「毛病」、「事件」。 ●毫無「錯誤」過失:「疏忽」、「粗心」。 ◎「嫉妒」是個難以處理的心態,但以理因為太能幹,沒有過錯,反而招 到同僚的嫉妒,準備以奸惡的手法來陷害他。他的同僚不因但以理的「 有能力、無過失」而尊重、敬佩他,反倒視之為眼中釘。我們會這樣嫉 妒其他的人嗎? ◎但以理因為太能幹,沒有過錯,反而招到同僚的嫉妒陷害的原因,可能 是擋人財路。就好像一件工程,若遇上忠心不貪污的官吏可以一百萬完 成。但想要從中牟利的,就可能要花費一千萬。因此忠心的人,若又不 同流合污,且位居「監督管理」的職位,自然會招人陷害。經文:

於是,總長和總督紛紛聚集來見王,說:「願大利烏王萬歲!國中的總長、欽差、總督、謀士,和巡撫彼此商議,要立一條堅定的禁令(或譯:求王下旨要立一條……),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就必扔在獅子坑中。王啊,現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於是大利烏王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 6:6-6:10

註釋:

二、但以理的政敵成功使王設定禁令,禁止人向王之外祈求。但以理知道禁令 之後還是照常禱告。 6:6-10 ●「紛紛聚集」:除了「聚集」之意外,也有「紛擾」、「亂哄哄的」、 「蜂擁成群」的意思。 ●「獅子」坑:狩獵獅子是古時王室的刺激活動,埃及和米所波大米的壁 畫,常刻有國王追捕獅子的情形。 ●「加蓋玉璽」: 6:8-13 的「蓋玉璽」,並沒有「蓋印」的意思,而只 有「簽署」、「簽名」之意。 ●「不可更改的」: 斯 1:19 8:8 中也有同樣的記載。說明波斯王的律 令是不可更改的。 ●「樓上」:「屋頂天台上的房間」、「閣樓」。 ●「窗戶開向耶路撒冷」:可能跟 王上 8:35-36 所羅門王獻聖殿時的禱 告有關「他們若向此處禱告,承認你的名,離 開他們的罪,求你在天上垂聽,赦免你僕人以 色列民的罪」。 詩 28:2 也記載了這種習慣。 ●「一日三次」:參考 詩 55:17 徒 10:9 這是一個虔誠猶太人的標準行 動。 ◎這禁令時間不長,不至於影響其他的信仰。再者,波斯帝國建立之初, 能夠透過這個命令將君王的地位提升到「神」或「神與人的中間人」, 以鞏固權位,應該也是大利烏王希望的事。 ◎但以理知道波斯王發出的禁令,並沒有甚麼激烈的反應,反倒是跟平常 一樣的禱告,這時,他大概已經有了最壞的準備。我們遭遇到不利自己 信仰的處境,能夠不為所動的持續持守自己的信仰嗎? 經文:

那些人就紛紛聚集,見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禱懇求。他們便進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說:「王啊,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甚麼,必被扔在獅子坑中。王不是在這禁令上蓋了玉璽麼?」王回答說:「實有這事,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他們對王說:「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王聽見這話,就甚愁煩,一心要救但以理,籌劃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時候。那些人就紛紛聚集來見王,說:「王啊,當知道瑪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帶來,扔在獅子坑中。王對但以理說:「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 6:11-6:16

註釋:

三、但以理的政敵控告但以理的禱告行動,波斯王只好下令將但以理關入獅子 坑。 6:11-16 ●「不理你」: 3:12 中迦勒底人控告但以理三友,也是用這樣的罪名。 ◎「被擄之猶大人」:政敵是要強調但以理的血統不純正,出身也低微。 這種招數在目前的選舉中也可以看見。 ●「愁煩」:「不悅」,可能是因為他知道這是政爭,又被臣下設計必須 親手殺了自己信賴的人,所以覺得不悅。 ●「日落的時候」:根據瑪代波斯人的法律,王應該要即日處決但以理。 ◎但以理的政敵先用 6:12-13 的法律問題擠住波斯王,讓他不能更改禁令 ,等到波斯王承認禁令不能更改之後,再控告但以理,這樣波斯王就不 能不制裁但以理了。經文:

有人搬石頭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璽和大臣的印,封閉那坑,使懲辦但以理的事毫無更改。王回宮,終夜禁食,無人拿樂器到他面前,並且睡不著覺。次日黎明,王就起來,急忙往獅子坑那裡去。臨近坑邊,哀聲呼叫但以理,對但以理說:「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脫離獅子嗎?」但以理對王說:「願王萬歲!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我在王面前也沒有行過虧損的事。」王就甚喜樂,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繫上來。於是但以理從坑裡被繫上來,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 6:17-6:23

註釋:

四、但以理被扔入獅子坑中,一夜過去卻毫髮無傷。 6:17-23 ●「璽」....「印」:可能是「當作印鑑用的戒指」,如 斯 8:10 所記。 ●「王用自己的璽和大臣的印」:顯示波斯法律相當嚴謹,要打開獅子坑 得要國王與大臣的同意,並非國王一人 可以獨自決定。 ●終夜「禁食」:應該不是宗教性的禁食,而是「吃不下飯」。這也反映 出波斯王通常夜間會進食。 ●「樂器」:原文意義不詳,很可能就是「食物」、「妃嬪」、「樂器」 這類讓人快樂的事物。 ●「使者」:「天使」。 ◎波斯王稱呼但以理的神為「永生神」,表示但以理平常應該有向波斯王 傳福音,所以波斯王對猶太人的神似乎也不是一無所知。這樣也可以了 解為何古列王要資助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重新建立聖殿。經文:

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帶來,扔在獅子坑中。他們還沒有到坑底,獅子就抓住(原文是勝了)他們,咬碎他們的骨頭。那時,大利烏王傳旨,曉諭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說:「願你們大享平安!現在我降旨曉諭我所統轄的全國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因為他是永遠長存的活神,他的國永不敗壞;他的權柄永存無極!他護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如此,這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 6:24-6:28

註釋:

五、波斯王懲罰陷害但以理的人,將他們丟入獅子坑中,並下旨要全國尊敬但 以理的神。 6:24-28 ●「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這是照波斯人的法律 斯 8:11-12 。雖然 申 24:16 禁止因父殺子的處罰方式,但是此 處聖經保持沉默,沒有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戰兢恐懼」:「敬畏」的意思。 ●大利烏王....「和」波斯王古列:也可以翻譯為「即是」,在此也應該是 「即是」的意思。 ◎由 6:22 中但以理的回答,很可能但以理被丟到獅子坑中變成一種「讓神 顯明但以理是否無辜」,因此但以理的回答他的獲救是因為「他無辜」 。也因為這樣,所以波斯王可以用「陷害無辜者」或「讓政敵也接受同 樣的考驗」來當理由刑罰政敵。不然很難理解那些政敵雖然惹王不悅, 但畢竟他們持的理由也還很義正詞嚴,王如何將他們丟入獅子坑中? ◎ 6:24 的記載顯出但以理能夠全身而退,實在是個神蹟。因為獅子已經非 常飢餓了,所以迫不及待的抓取犯人當食物。 ◎ 6:25-26 中波斯王的諭旨與 4:1-3 巴比倫王的諭旨對上帝稱頌的方式相 當接近。 ◎事實上上帝也不一定要搭救但以理,就像羅馬時代許多基督徒在競技場 中喪生在獅子口下,上帝並未搭救。但是上帝選擇搭救但以理,這是要 讓被擄的猶太人獲得激勵。因為他們雖然處於異族的統治下,但神仍然 掌權。經文:

巴比倫王伯沙撒元年,但以理在床上做夢,見了腦中的異象,就記錄這夢,述說其中的大意。但以理說:我夜裡見異象,看見天的四風陡起,颳在大海之上。有四個大獸從海中上來,形狀各有不同:頭一個像獅子,有鷹的翅膀;我正觀看的時候,獸的翅膀被拔去,獸從地上得立起來,用兩腳站立,像人一樣,又得了人心。又有一獸如熊,就是第二獸,旁跨而坐,口齒內啣著三根肋骨。有吩咐這獸的說:起來吞吃多肉。此後我觀看,又有一獸如豹,背上有鳥的四個翅膀;這獸有四個頭,又得了權柄。其後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第四獸甚是可怕,極其強壯,大有力量,有大鐵牙,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腳踐踏。這獸與前三獸大不相同,頭有十角。我正觀看這些角,見其中又長起一個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這角前,連根被牠拔出來。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說誇大的話。 7:1-7:8

註釋:

柒、第一異象—但以理看到四巨獸的異象 7:1-28 ◎ 7:1-12:13 包含了四個異象, 7:1-28 是第一個異象、 8:1-27 是第二個 異象、 9:1-27 是第三個異象、 10:1-11:4 是第四個異象。 ◎第一異象與 但 2:31-45 的金像之夢相對等,意義相近。這個異象是用亞蘭 文寫成,而後三個異象是用希伯來文寫成。 ◎本章是但以理書後半段中最為人熟知的一章,也是新約(特別是啟示錄) 引用與間接提及最頻繁的一章。 一、伯沙撒元年但以理在床上做夢看到異象,就記錄下來,他看到獅、熊、豹 ,以及一十角之獸。 7:1-8 ●「伯沙撒元年」:西元前552或551年。 ●「大意」:原文是「領袖」、「首領」,此處是「主要內容」的意思。 ●「天的四風」:與 亞 2:6 6:5 一樣,意義是「全地」。 ●「陡起」:「突然發生」。 ●「大海」:在舊約中被當成是敵對上帝的混亂勢力與孕育怪獸的地方。 創 7:11 賽 51:10 摩 7:4 伯 26:12-13 詩 74:13-17 。在迦南和巴比倫神話中,神明都是打敗海神才創造出世界與 人類,但以理書的讀者,應該很清楚「海」所表達的敵對與毀 滅意涵。 ●「四個大獸」: 賽 51:9 記載了耶和華打敗海怪,這四隻怪獸也是迦南 傳說中挑戰天神權威,但至終失敗的怪物。這也用來表 示歷史上的帝國都是敵擋上帝的。 ●「獅子」、「鷹」:「獅子」代表權柄、「鷹」表示力量與速度,兩者 分別是走獸和鳥類之王,這兩個動物都曾被耶利米 用來形容尼布甲尼撒王 耶 4:7 49:19-22 ,考古學 家也找到巴比倫流傳著一些有翅膀的獅子圖案。因 此這獸應是等同於第二章的「金頭」。 ●「翅膀被拔去」:讓人想起 4:31-37 記載尼布甲尼撒王被降卑的事件。 ●「得立起來」:「被扶起來」。 ●「得了人心」:參考 4:16,34 ,這是指尼布甲尼撒王被處罰後得到人 心。 ●「熊」:敘利亞的熊重達250公斤。 ●「旁跨而坐」:「身體的一邊挺起」,可能是向前攻擊的姿勢。 ●「三根肋骨」:可能是指波斯所攻佔的「巴比倫」、「埃及」與「呂底 亞」三大帝國。 ●「吞吃多肉」:波斯帝國窮兵黷武,野心勃勃,這裡顯示出那是上帝所 允許的。 ●「豹」、「背上有鳥的四個翅膀」:這都是表示「動作之迅速」。 ●「豹」:應該是描述希臘的亞歷山大,他的武力強大又靈活。 ●「四個頭」:「頭」也是「領袖」的意思,很可能就是指希臘帝國後來 被四個將領分為四個部份。 ●「得了權柄」:指「神提供了權柄」。亦即希臘的興起,也是神許可的 。 ●「大鐵牙」:與 2:33,40 相對。 ●「十角」:表示此獸有強大的自衛與攻擊力量。而這也可能表示有十個 領袖同時存在。與第二章的金像一樣,有人認為第四獸是希 臘,而這十角就表示希臘帝國的十個君王,小角就是安提阿 哥四世。但這十角是同時存在的,「十」這個數字也可能是 象徵性的數字,用來表示「許多」。而我們認為第四獸比較 可能是羅馬帝國,因為瑪代並沒有真正成為一個大帝國過。 但無論是希臘或羅馬帝國,都沒有出現同時有十(多)個領 袖的狀況,因此這也可能是以羅馬帝國為代表,指向末世的 狀況(亦即末世同時有十個或多個領袖掌握世界的權力)。 ●「小角」:可能指這個領袖一開始不是非常引人注意。這個小角,有人 認為這個小角是安提阿哥四世,也有人認為是敵基督 啟 13:5-8 17:11-14 。 ●「三角....連根被牠拔出來」:表示小角征服了三個國家。 經文:

我觀看,見有寶座設立,上頭坐著亙古常在者。他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乃火焰,其輪乃烈火。從他面前有火,像河發出;事奉他的有千千,在他面前侍立的有萬萬;他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那時我觀看,見那獸因小角說誇大話的聲音被殺,身體損壞,扔在火中焚燒。其餘的獸,權柄都被奪去,生命卻仍存留,直到所定的時候和日期。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 7:9-7:14

註釋:

二、但以理又看見上帝坐在寶座上行審判,殺了小角、奪去獸的權柄,人子掌權 建立不敗壞的國度。 7:9-14 ●「寶座」:原文是複數型態,表示有許多寶座設立著,或者也有可能這裡 的複數型態跟 創 1:26 的「我們」一樣,是一種「尊貴的多數 」,用來強調寶座的榮美尊貴。 ●「坐著」亙古常在者:原文是單數型態,表示只有一位坐在寶座上。 ●「亙古常在者」:原文直譯是「古老的日子」,意思是「壽高年邁者」。 當然,這是指「神」。猶太人尊重老年人是有見識的權 威人士。 ●「衣服潔白如雪」:表達「公義」、「聖潔」。 ●「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可能指「智慧」或「聖潔」。 ●「火焰.... 烈火....火河」:應該是跟「審判的能力」有關。 ●「其輪」:與 結 1:4-21 的描述相近,指神是活動自如的。 ●「從他面前有火,像河發出」:原文是「有火河從他面前流出」。 ●「事奉他的....侍立的」:指「天使」。 ●「案卷」:「書籍」,而且型態是複數。當時的書籍並不多,這裡指的應 該就是「罪行的記錄」。 ◎審判的結果是第四獸被殺,三獸權柄被免除。這個意義應該是小角與第四 國被立刻毀滅,其他三帝國的霸權不再,但是歷史尚未結束,他們的最終 審判要等到末日才執行。 ●「人子」:「人的兒子」。學者對這個人物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這人就 是 7:27 「至高者的聖民」,代表以色列人,也有人認為這就 是「彌賽亞」,也就是「耶穌基督」。我們傾向後者的解釋。 ●「駕著天雲」:原文是「跟天雲同來」、「與天雲同來」。 出 13:21 19:16-19 利 16:2 中,雲的出現都與神的顯 現有關。 詩 104:3-4 賽 19:1 鴻 1:3 都表達雲是耶和 華的交通工具。所以這個人子似乎分享著神性。經文:

至於我─但以理,我的靈在我裡面愁煩,我腦中的異象使我驚惶。我就近一位侍立者,問他這一切的真情。他就告訴我,將那事的講解給我說明。這四個大獸就是四王將要在世上興起。然而,至高者的聖民,必要得國享受,直到永永遠遠。 7:15-7:18

註釋:

三、但以理看到異象覺得憂傷害怕,於是詢問異象的講解,結果得到的答案是這 四獸代表四個國度,但最後上帝的子民要得到永恆的國度。 7:15-18 ●「靈」:「靈」、「風」,此處是「內心」的意思。 ●「愁煩」:「憂傷」。 ●「驚惶」:「使驚嚇」、「使恐慌」、「使恐懼」。 ●「真情」:「真相」。 ●四「王」:等同於是「國」。 ●「至高者」:原文型態是「陽性複數」,應該與 7:9 的寶座一樣也是「尊 貴的多數」。 ●「聖民」:原文是複數型態,「聖者」的意思,可能指「天使」或「神的 百姓」。雖然「至高者的聖民」在死海古卷等文獻上,意義都 是天使,但觀察前後文 7:21-22 ,可知這裡應該是「神的百姓 」的意思。 ●「得國享受」:原文是「得到國度,並擁有這國度」,跟「享受」無關。 經文:

那時我願知道第四獸的真情,牠為何與那三獸的真情大不相同,甚是可怕,有鐵牙銅爪,吞吃嚼碎,所剩下的用腳踐踏;頭有十角和那另長的一角,在這角前有三角被牠打落。這角有眼,有說誇大話的口,形狀強橫,過於牠的同類。我觀看,見這角與聖民爭戰,勝了他們。直到亙古常在者來給至高者的聖民伸冤,聖民得國的時候就到了。那侍立者這樣說:第四獸就是世上必有的第四國,與一切國大不相同,必吞吃全地,並且踐踏嚼碎。至於那十角,就是從這國中必興起的十王,後來又興起一王,與先前的不同;他必制伏三王。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然而,審判者必坐著行審判;他的權柄必被奪去,毀壞,滅絕,一直到底。國度、權柄,和天下諸國的大權必賜給至高者的聖民。他的國是永遠的;一切掌權的都必事奉他,順從他。那事至此完畢。至於我─但以理,心中甚是驚惶,臉色也改變了,卻將那事存記在心。 7:19-7:28

註釋:

四、但以理希望進一步了解第四獸,因為小角折磨至高者的聖民,但上帝要審判 這個國家,並且聖民要享有國度與權柄。 7:19-28 ●「強橫」:「強大」。 ●「伸冤」:「審判」、「裁決」。 ●「折磨」:「消失」、「消磨」,比喻「持續的煩擾」。 ●「節期」:「某個時候」、「時間」、「季節」、「時令」,也可以用來 指「宗教節日」。 ●「律法」:可以指「一般的法律」、「上帝定的規範」或「摩西律法」。 ●一「載」:「一個時段」、「年」、「時期」。 ●「二載」:原文應該是「多載」,因為那是複數型態,不是雙數型態。 ●「一載、二載、半載」:為什麼不直接說「三載半」呢?應該是為了要表 達小角是迅速興起,看起來會延續到很久,事實 上最後卻突然滅絕。 ◎這段異象中並沒有鼓勵猶太人起來反抗暴政,反倒是認為暴政的終結是在 神的手中。 ◎有學者認為這裡的「一載、二載、半載」就真的是三年半,因為安提阿哥 四世派其將軍阿波羅留迫害耶路撒冷開始(西元前167年6月),到馬喀比 清潔聖殿(西元前164年12月)為止,大約有三年半的時間,也就是大約 1277日。當然,這些學者一定認為第四獸是指「希臘」,這一個說法的弱 點是希臘的安提阿哥四世滅亡後,以色列人並沒有統治天下諸國。 ◎如果認定這十角與小角是末日要發生的事情(亦即目前還沒有發生),那 這裡的異象就不難解釋了。亦即末日前敵基督將會得勢,折磨神的子民。 不過,查了這麼多資料,還是覺得這裡的異象很難獲得很肯定的解釋。承 認自己無法掌握這個異象的全部解釋可能是最好的態度。 ◎如果把這四個國家都當成目前都還沒出現的國家,似乎也沒有什麼不對。 只是這樣末日就可能還有一段時間了。 ◎如果回到但以理書第一讀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應該也是無法完全確定但以 理所見的異象所指為何,但他們可以確定的是人類歷史的進程中,看起來 是那些兇惡而敵對神的帝國掌權,一國興起又被另一國取代。但事實上神 才是歷史背後真正的掌權者,祂將給予被壓迫的子民終極的正義。 經文: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有異象現與我─但以理,是在先前所見的異象之後。我見了異象的時候,我以為在以攔省書珊城(或譯:宮)中;我見異象又如在烏萊河邊。我舉目觀看,見有雙角的公綿羊站在河邊,兩角都高。這角高過那角,更高的是後長的。我見那公綿羊往西、往北、往南牴觸。獸在牠面前都站立不住,也沒有能救護脫離牠手的;但牠任意而行,自高自大。 8:1-8:4

註釋:

捌、第二異象—但以理看到公山羊與公綿羊的異象 8:1-27 ◎此異象是用希伯來文寫成。 一、伯沙撒第三年,但以理看到異象,有兩角的公綿羊被一隻獨角的公山羊打敗 ,後來獨角折斷,長出四角,其中一角長出小角,逼迫上帝的聖所。 8:1-14 (一)但以理看到公綿羊有兩角,後長的角較高。公綿羊攻擊對手無可匹敵。 牠任意而行,日漸壯大。 8:1-4 ●「伯沙撒王在位第三年」:西元前554或553年。 ●「我以為在」:不一定是身體真正在,也可能跟 結 1:1 8:3 40:1 一 樣,是靈被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書珊城」:「書珊宮殿」、「書珊城堡」。位於巴比倫東方320公 里,波斯灣以北160公里,是以攔省首府,後來成為波斯 的冬季首都 尼 1:1 斯 1:2 。漢摩拉比法典便是在書珊城 發現的。「書珊」亦即百合花,因該地盛產百合花。「 城」亦作「堡」,指書珊的皇宮按堡壘模型建造,也可 指整座書珊城像一座堡壘,十分堅固。 ●「烏萊河」:流經書珊城東北的一條河。 ●「公綿羊」:應該是「瑪代波斯」帝國,綿羊是波斯的國徽,波斯的 君王會戴著公綿羊徽章的頭盔率領軍隊。 ●「往西、往北、往南牴觸」:往西征服巴比倫及呂底亞帝國,往北指 亞美利亞及西古提,往南是指埃及。 ●「獸」:「動物」、「生物」,參考前一章的異象,意思就是指「國 家」。 ●「自高自大」:「日漸壯大」跟「自大」並沒有直接關係。 ◎由此處可以看見但以理基本上是把瑪代和波斯當成是同一個綿羊帝國 ,因此前面的異象中,但以理似乎不可能把瑪代和波斯分成兩個帝國 看。經文:

我正思想的時候,見有一隻公山羊從西而來,遍行全地,腳不沾塵。這山羊兩眼當中有一非常的角。牠往我所看見、站在河邊有雙角的公綿羊那裡去,大發忿怒,向牠直闖。我見公山羊就近公綿羊,向牠發烈怒,牴觸牠,折斷牠的兩角。綿羊在牠面前站立不住;牠將綿羊觸倒在地,用腳踐踏,沒有能救綿羊脫離牠手的。這山羊極其自高自大,正強盛的時候,那大角折斷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原文是風)長出四個非常的角來。 8:5-8:8

註釋:

(二)但以理看到快速的獨角公山羊,擊敗公綿羊,國力壯大,獨角折斷後, 有四角長出來接替之。 8:5-8 ●「思想」:「正理解」、「正分辨」,表示但以理想要想清楚到底異 象的意義是什麼。 ●「公山羊」:指「希臘帝國」,亞歷山大大帝供奉的神就是以公山羊 頭為代表,他也喜歡自稱為「山羊」。 ●「從西而來」:希臘位於波斯的西方。 ●「腳不沾塵」:形容速度飛快,腳幾乎不用接觸到地面。形容亞歷山 大的軍隊行進速度很快,瞬息間就戰勝了無數的敵國 。正如一位希臘史學家所記:「亞歷山大的軍隊每次 出征都不是步行,而是飛奔。」 ●「觸倒在地」:希臘帝國在西元前334-331年間擊敗波斯帝國。 ●「極其自高自大」:也是指「國力強大」而非「自大」。 ●「大角折斷了」: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遠征印度時,染上嚴重的 熱病死亡。 ●「四個....角」:西元前301年以後,希臘帝國分成迦散達、利絲馬 哥、西流基、多利買四個國家。迦散達管理馬其 頓與希臘,利絲馬哥管理小亞細亞與特拉西,西 流基管理敘利亞和巴比倫,多利買管轄埃及。 經文:

四角之中有一角長出一個小角,向南、向東、向榮美之地,漸漸成為強大。牠漸漸強大,高及天象,將些天象和星宿拋落在地,用腳踐踏。並且牠自高自大,以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獻給君的燔祭,毀壞君的聖所。因罪過的緣故,有軍旅和常獻的燔祭交付牠。牠將真理拋在地上,任意而行,無不順利。我聽見有一位聖者說話,又有一位聖者問那說話的聖者說:「這除掉常獻的燔祭和施行毀壞的罪過,將聖所與軍旅(或譯:以色列的軍)踐踏的異象,要到幾時才應驗呢?」他對我說:「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 8:9-8:14

註釋:

(三)四角之中有一角長出一個小角,竟然挑戰上帝,破壞聖殿與獻祭制度。 8:9-14 ●「小角」:應該是西流基王朝的「安提阿哥四世」,生於西元前215 年,西元前175-164年做王。他出身微寒,有十四年在羅 馬當人質,也不是王位的合法繼承人。 ●「向南」:指「埃及」。 ●「向東」:指「波斯」與「帕提亞人」。 ●「榮美之地」:原文是「榮美」,意思就是指「巴勒斯坦」,也就是 指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 ● 8:9,10,11 的「強大」、「自高自大」原文都是一樣,「變大」、 「變強」的意思。不過 8:9,10 兩節的「強大」原文時態是「敘述式 」,而 8:11 的「自高自大」,原文時態是「完成式」。因此可以看 出作者是用一種諷刺的筆法,表明一開始安提阿哥四世的國力漸漸變 強,但是後來就是他自己的心態漸漸自大起來,終於到達自認與上帝 同等的地步。 ●「天象和星宿」:可能指「天使與天軍」或「異教的神祇」,以後者 比較可能,安提阿哥四世的確是迫害一些宗教信仰 ,強迫信徒放棄他們的神祇。 ●「天象」:「軍隊」、「天體」,這裡可能應該解釋為「天軍」而非 「天體」。 ●「天象之君」:應該是指「神」。 ●「以為高及天象之君」:安提阿哥四世登基後,改名號為「神的顯現 」,自以為是天神宙斯的化身。 ●「因罪過的緣故,有軍旅和常獻的燔祭交付牠」的原文意義不明,可 能是「他在常獻燔祭的地方安放『罪過』(宙斯像)....」,或者是 「因為罪過的緣故,有軍隊交在他的手中,他起來反對常獻的燔祭」 ,或者是「因為罪過的緣故,他在常獻燔祭的地方安放軍隊」。 ●「真理」:指的應該就是「摩西律法」 瑪 2:6 。 ● 8:10-12 中預言的就是安提阿哥四世推行希臘化政策:禁止聖殿的 獻祭,禁止猶太人守節期,禁止為小孩行割禮,搶奪聖殿的財物,甚 至將宙斯神像立在聖殿中,並在祭壇上灑上豬血,猶太人以這種事情 是最奇恥大辱的行為。後來終於造成馬喀比革命。 ●「這除掉....的異象」:直譯是「這有關常獻的燔祭,罪過帶來荒涼 ,聖所與軍旅被踐踏的異象」。 ●「要到幾時才應驗呢」:應該是「要持續到幾時呢」。 ●「二千三百日」:原文是「兩千三百個晚上和早晨」,可能指兩千三 百日。但這裡意思也有可能是「兩千三百個晚上和 早晨的燔祭」,也就是總共有1150日,大約三年半 的時間。 ◎「成功」真的好嗎?歷史上這些大君王因為某些特質,帶來輝煌的成 功,但過份的成功讓他們忘記自己的限制,甚至做出挑戰造物者的愚 昧行為。這樣的錯誤,就不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嗎? 箴 30:8-9 的 禱告,可能遠比目前盛行的成功神學,來得有智慧多了。經文:

我─但以理見了這異象,願意明白其中的意思。忽有一位形狀像人的站在我面前。我又聽見烏萊河兩岸中有人聲呼叫說:「加百列啊,要使此人明白這異象。」他便來到我所站的地方。他一來,我就驚慌俯伏在地;他對我說:「人子啊,你要明白,因為這是關乎末後的異象。」他與我說話的時候,我面伏在地沉睡;他就摸我,扶我站起來,說:「我要指示你惱怒臨完必有的事,因為這是關乎末後的定期。 8:15-8:19

註釋:

二、但以理希望明白異象的意思,天使加百列為他解釋異象,但以理聽完後驚奇 、昏迷、病了幾天。 8:15-27 (一)但以理希望明白異象的意思,天使加百列奉差遣來解釋異象,他對但以 理說明異象的本質,並且加給但以理力量。 8:15-19 ●「人聲呼叫」:這應該是上帝的聲音,也只有他能夠命令天使長。 ●「加百列」:原文意義是「神的戰士」、「神的英雄」。由以諾一書 中可知加百列是一個天使長之一,也是以色列的守護天 使。 ●「人子啊」:這是上帝對以西結的稱呼 結 2:1,3,8 ,表明人的軟弱。 ●「末後」:「末了的時候」、「結束的時候」,指的應該是「希臘壓 迫結束前」或「以色列人被異族統治結束前」的異象,而 非「末日」(雖然這個字也可以指「末日」)。 ●「面伏在地沉睡」:應該是指「暫時失去知覺」,這應該是人得知上 帝計畫時,太過驚慌而導致的。 ●「惱怒臨完」:「惱怒結束」。 ◎看起來人的精神力和體力相當有限,無法承受靈界異象的衝擊。天使 (以及背後的神)體諒人的軟弱,那個「人子」的稱呼充滿了體諒的 意味。還動手幫助人能振奮起來聽完啟示(雖然我們不清楚「摸他」 的實際作用)。我們是否會忽略我們人軟弱的角色?極力要爭取去看 、聽那些我們無力承受的「異象」?還是接受我們只是平凡的人,由 上帝已經啟示給我們的聖經等資訊來認識神? 經文:

你所看見雙角的公綿羊,就是瑪代和波斯王。那公山羊就是希臘王(希臘:原文是雅完;下同);兩眼當中的大角就是頭一王。至於那折斷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長出四角,這四角就是四國,必從這國裡興起來,只是權勢都不及他。這四國末時,犯法的人罪惡滿盈,必有一王興起,面貌凶惡,能用雙關的詐語。他的權柄必大,卻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毀滅,事情順利,任意而行;又必毀滅有能力的和聖民。他用權術成就手中的詭計,心裡自高自大,在人坦然無備的時候,毀滅多人;又要站起來攻擊萬君之君,至終卻非因人手而滅亡。 8:20-8:25

註釋:

(二)天使解釋公綿羊就是瑪代和波斯,公山羊就是希臘,四角就是四國,小 角就是一個王將興起逼迫神的百姓,最後終將滅亡。 8:20-25 ●「希臘」:原文是「雅完」,意義也就是「希臘」。 ●「頭一王」:指「亞歷山大大帝」。 ●「犯法的人」:「叛逆的人」、「犯罪的人」,可能指「以色列人」 或這些「地上的政權」,以後者比較可能。 ●面貌「凶惡」:「強壯的」、「有能力的」、「猛烈的」,表示態度 強硬,手段激烈。 ●「雙關的詐語」:「難解的謎語」,意思是「詭計多端的」。安提阿 哥四世以政治手腕聞名,成功排擠自己的姪子取得 王位。 ●「不是因自己的能力」:可能表示「他的能力是神所賦予的」或「他 的能力是魔鬼給予的」。以後者的可能性比 較大。 ●「坦然無備....毀滅....」:很可能是指西元前168年,安提阿哥四 世的將軍阿波羅紐以稅務官的身份進入 耶路撒冷,然後乘人熟睡時殘殺耶路撒 冷的居民。 ●「非因人手而滅亡」:西元前164年安提阿哥四世突然得疾病死掉。 至於到底得怎樣的病,則不同文獻有不同的記 載,有說因為「精神錯亂、憂鬱症」,有說因 為「腹痛」。 ◎馬喀比革命由西元前167年12月祭司馬他提亞起來抗暴開始,西元前 166年馬他提亞死後,三子猶大承接領導地位,人稱之為馬喀比打敗 安提阿哥的軍隊,攻入耶路撒冷,西元前164年12月25日猶太人重新 獻殿。但以理書絲毫沒有提及馬喀比革命,因此沒有人認為但以理 書的成書年代晚於馬喀比革命,而且此處提及安提阿哥四世突然得 疾病死掉的年代是西元前164年,這明顯是個預言。既然這部份明顯 是個預言,為什麼其他的記載不可以是預言呢? ◎我們可以理解這個異象是為了在安提阿哥四世治理下痛不欲生的猶太 人,而被啟示並記錄下來的。當我們覺得痛苦難耐時,其實上帝也知道 ,也會為我們預備出路,正如 林前 10:13 說的「神是信實的,必不 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 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不在試煉中的人,又何必追求超自然的 「出路」呢? 經文:

所說二千三百日的異象是真的,但你要將這異象封住,因為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於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數日,然後起來辦理王的事務。我因這異象驚奇,卻無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8:26-8:27

註釋:

(三)天使強調這異象是真實的,但是必須暫時保密。但以理經歷完異象後生 病了幾天,但還是不了解異象的涵意。 8:26-27 ●「二千三百日的異象」:原文是「晚上、早晨的異象」。 ●「是真的」:「正確的」、「真實的」。 ◎在奇幻的異象世界中,但以理可能以為這些異象是一種「象徵」或「 隱喻」。但天使向他保證,這異象是「真實的」,亦即不是比喻或隱 喻,而是會確實在歷史中發生的。 ●「封住」:「阻塞」、「隱藏」、「住嘴不說」、「列入機密」。 ●「昏迷不醒」:「筋疲力盡」。 ◎但以理說他自己無法明白異象的意思,當然,這個異象的意義我們目 前已經明白了,但是但以理當時不明白。這就顯示並非所有的異象都 是第一領受者就可以完全明瞭解釋的,我們也不能希望透過操練或懇 求就可以理解所有的異象。經文:

瑪代族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立為迦勒底國的王元年,就是他在位第一年,我但以理從書上得知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耶利米,論耶路撒冷荒涼的年數,七十年為滿。我便禁食,披麻蒙灰,定意向主神祈禱懇求。 9:1-9:3

註釋:

玖、第三異象—七十個七的異象 9:1-27 一、悔改認罪的禱告 9:1-19 (一)前言:大利烏成為加勒底王那年,但以理得知耶利米的預言,說耶路撒 冷將荒涼七十年,於是但以理就披麻蒙灰禱告。 9:1-3 ●「亞哈隨魯的兒子大利烏」:就是 5:31 6:1 中的大利烏,作者有意 要把這個王與 拉 4:24 的大利烏區分 開來,所以把其父親的名字也寫出來。 問題是歷史上找不到其他的文獻記載有 這位大利烏王,不過「亞哈隨魯」和「 大利烏」也都可以是王的頭銜而不一定 是人名(「亞哈隨魯」可能是亞凱美尼 王室的頭銜,「大利烏」則可能是伊朗 的頭銜),且目前找得到的相關文獻也 很有限,因此這人很可能就是聖經中暗 示的古列王。 ●「在位第一年」:大約是西元前539或538年,距離但以理被擄到巴比 倫(西元前605年),已經接近七十年。 ●「書」:原文型態是陽性複數,且有冠詞,意思是「舊約書卷」或「 先知書」。 ●「臨到先知耶利米」:參考 耶 25:11-12 29:10 ,顯見當時耶利米 書已經被當成具有權威的正典看待。 ●「七十年」:可能是由「尼布甲尼撒於西元前605年進攻耶路撒冷」 開始計算,或由「西元前586年聖殿被毀」開始計算。 許多學者認為這「七十年」僅僅是耶利米用「人的一生 」時間來做個大約的計算,但是以但以理讀到這個預言 時的心態來看,他怎能不猜想這是一個明確的數字呢? 反正以最早的可能時間來算(西元前605年),七十年 的時間就快到了。 ●「禁食,披麻蒙灰」:是一種「憂傷痛悔」的表現(參考下文的禱告 內容即可知道),並非是祈求啟示的一種「儀 式」。 ◎但以理自己可以見到奧秘的異象,可以解夢,但他仍然以聖經為權威 ,以耶利米的預言為上帝的心意。這一點,是我們可以好好思考體會 的。尤其在這個年代,好好的研究聖經似乎是過時的作法,大家爭著 透過方言、異象、異夢等捷徑來追尋上帝的心意。我們當然不反對上 帝可以透過聖經以外的方法向人啟示,但上帝既是同一個,祂的新啟 示(不管透過哪一種模式)必然跟聖經不會牴觸。 經文:

我向耶和華─我的神祈禱、認罪,說:「主啊,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主啊,你是公義的,我們是臉上蒙羞的;因我們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並以色列眾人,或在近處,或在遠處,被你趕到各國的人,都得罪了你,正如今日一樣。主啊,我們和我們的君王、首領、列祖因得罪了你,就都臉上蒙羞。主─我們的神是憐憫饒恕人的,我們卻違背了他, 9:4-9:9

註釋:

(二)但以理向神認罪,承認以色列人犯罪悖逆神,以致蒙羞。 9:4-9 ● 9:4 禱告開始的頌讚跟 尼 1:5 幾乎一字不差,可能這是當時認罪 常用的禱告形式。 ●「犯罪」:原意是「射箭沒有命中標的」,引申為「未達到目標或未 在正確及責任的路徑上」,亦即是指「被造物沒有達成造 物者創造他時所賦予的目標」,這是聖經「犯罪」的基本 意義,人犯罪先得罪了造物者。 ●「作孽」:「扭曲」、「做錯事」、「誤入歧途」。 ●「行惡」:「行事邪惡」。 ●「叛逆」:「造反」、「背叛」,在此指「故意與上帝為敵」。 ●「誡命」:原意是「命令」、「誡命」,此處指的是「上帝律法的大 原則」。 ●「典章」:原意是「審判」、「律例」,此處意思接近是「律法的施 行細則」。 ●「以色列眾人」:指「被亞述帝國滅亡的北國以色列」。 ◎但以理說「我們犯罪作孽」,把自己也當成是整體以色列人中的一份 子。我們在處理國家、社會的罪惡問題時,是否僅僅把罪惡當成是別 人的事,而把自己排除在外?其實在社會整體的敗壞中,我們又怎能 真正完全置身度外呢?經文:

也沒有聽從耶和華─我們神的話,沒有遵行他藉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陳明的律法。以色列眾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聽從你的話;因此,在你僕人摩西律法上所寫的咒詛和誓言都傾在我們身上,因我們得罪了神。他使大災禍臨到我們,成就了警戒我們和審判我們官長的話;原來在普天之下未曾行過像在耶路撒冷所行的。這一切災禍臨到我們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我們卻沒有求耶和華─我們神的恩典,使我們回頭離開罪孽,明白你的真理。所以耶和華留意使這災禍臨到我們身上,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義;我們並沒有聽從他的話。 9:10-9:14

註釋:

(三)但以理承認以色列人違背律法,以至於大災禍降臨,這是神公義的審判 。 9:10-14 ●「傾在」:「倒出來」、「傾倒」。 ●「咒詛和誓言」:指 利 26:14-45 申 28:15-68 等。 ●「求耶和華─我們神的恩典」:原文是「求雅威─我們上帝的臉」。 ◎ 9:13 實在是可以看出但以理的痛心,因為以色列人已經按照律法被 懲罰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以色列人還是不回頭,沒有求耶和華的恩 典,終於讓上帝把刑罰持續到最後。 ●「留意」:「注意」、「看守」、「警醒著」。 ◎我們常常希望自己透過信仰得福、得能力享受,一遭遇痛苦就會質疑 上帝的公義、慈愛或自己的信心。但我們是否想過,自己今天的痛苦 正是上帝公義的展現。正如:不讀書就考不好、不夠努力就沒賺到錢 ,這豈不是上帝公義的展現?經文:

主─我們的神啊,你曾用大能的手領你的子民出埃及地,使自己得了名,正如今日一樣。我們犯了罪,作了惡。主啊,求你按你的大仁大義,使你的怒氣和忿怒轉離你的城耶路撒冷,就是你的聖山。耶路撒冷和你的子民,因我們的罪惡和我們列祖的罪孽被四圍的人羞辱。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垂聽僕人的祈禱懇求,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我的神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求主垂聽,求主赦免,求主應允而行,為你自己不要遲延。我的神啊,因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 9:15-9:19

註釋:

(四)但以理提及神以往曾經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求神眷顧赦免以色列人,復 興荒涼的耶路撒冷。 9:15-19 ●「大仁大義」:原文是複數型態的「公義」。 ●「稱為你名下的」:也就是「屬於你的城」。跟 出 32:11-13 摩西 為以色列人代求相近,都以「這些百姓是你的」 來當成沒有理由中的理由。 ◎神的憐憫、恩典與維護自己榮耀的決心是我們禱告時唯一可以拿來當 作懇求上帝行動的理由。經文:

我說話,禱告,承認我的罪和本國之民以色列的罪,為我神的聖山,在耶和華─我神面前懇求。我正禱告的時候,先前在異象中所見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飛來,約在獻晚祭的時候,按手在我身上。他指教我說:「但以理啊,現在我出來要使你有智慧,有聰明。你初懇求的時候,就發出命令,我來告訴你,因你大蒙眷愛;所以你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或譯:彰顯)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者:或譯所)。你當知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過了六十二個七,那(或譯:有)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事已經定了。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或譯:使地荒涼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或譯:傾在那荒涼之地),直到所定的結局。」 9:20-9:27

註釋:

二、天使長加百列轉達七十個七的異象。 9:20-27 ●「說話,禱告」:顯示但以理即使在私人禱告的場合,還是出聲禱告 。 ●「先前在異象中」所見的那位:與上次異象 8:1 中間相隔十三年。 ●「奉命迅速飛來」:原文沒有「奉命」一詞,「迅速飛來」原文僅是 「疲倦、疲乏」。實際意義不清,不過學者大多 認為是「迅速飛來」的意思。 ●「在獻晚祭的時候」:大約是下午三點鐘。 ●「按手在我身上」:應該是「來到我身邊」或「來到我面前」。 ●「初」懇求:「開始」。表示但以理還沒有完全禱告完,上帝就已經 開始行動了。正如 賽 65:24 的經文所描述。 ●「命令」:「話語」、「言論」。 ●「大蒙眷愛」:原文是「陰性複數名詞」,意思是「寶貴」。 ●「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要留意這事,明白以下的異象 」。 ●「七十個七」:「七十個七期」、「七十個七天」、「七十個七年」 意義究竟為何,我們無法確知,所以翻譯為「七十個 七期」是比較妥當的。而且「七」與「七十」很可能 只是象徵性的數字,而非確定的「七」或「七十」個 特定長度的時間。 ●「止住」罪過:「限制」、「抑制」。 ●「封住」異象:「停止」,「停止異象和預言」,意義應該是「上帝 要直說,不透過異象與先知間接傳達」或者是「預言 與異象已經實現,所以不再被需要」。這個字的意思 也有「簽章認證」的意思,在此可能就是指上帝要兌 現先知所有的預言與異象。 ●「膏至聖者」:原文僅是「膏至聖的」,可以指「至聖者」或「至聖 所」。聖經中此字出現大多是指聖殿中的至聖所,此 處應該也以「至聖所」為比較可能的意義。 ●「受膏君」:可能是指「古列王」 賽 45:1 。 ●「七個七」:可能指耶利米發出預言到古列王准許以色列人回國的時 間。 ●「六十二個七」:可能指以色列人歸回到聖殿重建完成的時間。 ●「正在艱難的時候」:可能是指「重建聖殿與耶路撒冷的過程是一段 艱難的時間」。 ●連「街」帶濠:指「城內的廣場」。 ●連街帶「濠」:「壕溝」、「溝」,指「城外的引水渠道」。 ●「受膏者」:與前面的「受膏君」不同,因此不太可能指同一個人, 有人認為可能指大祭司阿尼亞三世(他在西元前170年 被暗殺),也有人認為是指「耶穌基督」。 ●「一王的民」:原文直譯是「一位君王的一位百姓」。 有人認為這是指「安提阿哥四世」。不過耶穌在 太 24:15 引這段經文當成提多毀滅耶路撒冷城的預 言,且安提阿哥並沒有毀滅整個耶路撒冷和聖所,而 提多反倒是這樣行了。而且提多的身份比較接近是「 一王之民」,因此這裡的確很可能是指「提多」。 ●「結局」:「完成」、「結束」、「末期」。 ●「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原文沒有「憤怒」,直譯是「 並且有所預定的傾倒在那行毀 壞者身上」。 ◎這段經文的解釋還真的是眾說紛紜,不過我們不可能完全忽略耶穌對 這一段經文的應用與解釋,當然,無可否認的,有些預言可能有「雙 重應驗」的現象,我們可能會持定某一種看法,但也不要對其他的看 法完全嗤之以鼻。 ◎但以理書中但以理見到異象的反應: 8:16-18 10:7-9 10:15-17 十分驚慌、全身癱瘓、像死了一樣,總 之就像去了半條命。 8:18 10:10 10:16-19 神差天使來幫助,加添他力量,並解明異象 的意義給他聽。 8:27 筋疲力竭,病了幾天。經文:

波斯王古列第三年,有事顯給稱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這事是真的,是指著大爭戰;但以理通達這事,明白這異象。當那時,我─但以理悲傷了三個七日。美味我沒有吃,酒肉沒有入我的口,也沒有用油抹我的身,直到滿了三個七日。 10:1-10:3

註釋:

拾、但以理看到關於大爭戰的異象 10:1-12:13 ◎本段是但以理書中最後一個異象,也是篇幅最長的異象。 一、波斯王古列第三年,天使向但以理顯現。 10:1-9 (一)前言:波斯王古列第三年,有大爭戰的異象顯給但以理看,但以理 看見異象前,悲傷了三週。 10:1-3 ●「波斯王古列第三年」:西元前536或535年。當時有些以色列人 已經回到耶路撒冷了。 ●有「事」顯給:「話語」、「事情」。 ●「爭戰」:「軍隊」、「戰爭」、「戰事」。 ●「通達」這事:「明辨」、「理解」、「了解」。 ●「悲傷」:原文是「哀哭」。聖經沒有說明原因,但是透過 10:12 可知這應該是一種「苦行」或「靈修」的舉動 , 10:3 的舉動,就是「悲傷」的據體表現。 ●「三個七日」:根據 10:4 這段時間大約是正月4到24日,正是逾 越節(正月14日)與除酵節(正月15-21日)的期 間。 ●「美味」:「美食」。 ●「用油抹....身」:慶祝歡樂時會用油抹身。 詩 45:7 ◎雖說我們不能用禁食苦行來要脅上帝,但是禁食、苦行卻仍然是 以往的信徒生命中重要的一件事。此處沒有提及但以理為何要禁 食(事實上是「禁美食」),但這個舉動的確是表達他正預備希 望能夠領受異象。我們不需要過度高舉苦行與禁食的能力或意義 ,因為這裡也看不出異象的啟示是透過苦行才獲得的。但我們也 不必刻意去躲避苦行或禁食,因為如果內心真的是悲傷的話,又 怎能吃喝的下美食呢? 經文:

正月二十四日,我在底格里斯大河邊,舉目觀看,見有一人身穿細麻衣,腰束烏法精金帶。他身體如水蒼玉,面貌如閃電,眼目如火把,手和腳如光明的銅,說話的聲音如大眾的聲音。這異象惟有我─但以理一人看見,同著我的人沒有看見。他們卻大大戰兢,逃跑隱藏,只剩下我一人。我見了這大異象便渾身無力,面貌失色,毫無氣力。我卻聽見他說話的聲音,一聽見就面伏在地沉睡了。 10:4-10:9

註釋:

(二)但以理在底格里斯河邊看見天使,同行的人看不見天使,但卻害怕 逃走了。但以理自己渾身無力,面伏在地沉睡。 10:4-9 ○ 啟 1:12-16 中的基督形象與 10:5-6 的天使相近,不過這應該 是約翰運用此處的材料,而非這個天使就是基督。事實上這段與 結 1:27-28 也相當相近。陪同但以理的人之反應與 徒 9:3-9 相近,他們似乎無法完全掌握異象的全部細節。 ●「希底結大河」:指「底格里斯河」,通常「大河」指「幼發拉 底河」。 ●「一人」:這人應該就是「天使」,大部分人認為這是天使長加 百列 8:15-16 。 ●「細麻衣」:祭司衣服就是用這種布料織成 出 28:42 利 16:4 。 ●「烏法」精金帶:可能指南阿拉伯的一個地名,該地出產精金。 ●「眼目如火把」:應該是指其「洞察力」或「預知能力」。 ●「手和腳如光明的銅」:指「具有大能力」。 ●「大眾的聲音」:「許多人的聲音」,形容很大的聲音。 詩 65:7 賽 13:4 。 ●「逃跑隱藏」:意思是「逃跑為了隱藏」。 ●「面貌失色」:「毀壞」、「憔悴」。 ◎再一次聖經記載但以理領受異象的時候,身心受到極大的衝擊, 以致他是「面容變色」、「渾身無力」甚至「面伏在地沉睡」。 我們是真心希望看到異象嗎?我們聽見現代的先知們看到異象的 反應與但以理一致嗎?經文:

忽然,有一手按在我身上,使我用膝和手掌支持微起。他對我說:「大蒙眷愛的但以理啊,要明白我與你所說的話,只管站起來,因為我現在奉差遣來到你這裡。」他對我說這話,我便戰戰兢兢地立起來。他就說:「但以理啊,不要懼怕!因為從你第一日專心求明白將來的事,又在你神面前刻苦己心,你的言語已蒙應允;我是因你的言語而來。但波斯國的魔君攔阻我二十一日。忽然有大君(就是天使長;二十一節同)中的一位米迦勒來幫助我,我就停留在波斯諸王那裡。現在我來,要使你明白本國之民日後必遭遇的事,因為這異象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 10:10-10:14

註釋:

二、但以理與天使的對話 10:10-11:1 (一)天使加給但以理力量,要他站起來。並對但以理表示他的懇求已經蒙 應允,天使就是為但以理而來,要告訴他以色列人要遭遇的事。只不 過因為波斯魔君延遲了一段時間,所以現在才到達。 10:10-14 ●「按在我身上」:可能是「扶我起來」或「扶著我」的意思。 ●要「明白」:「理解」、「留意」、「注意」。 ●「刻苦己心」:「受苦」、「自卑」、「虛己」、「謙卑」。 ●「波斯國的魔君」:原文是「波斯國度的統治者」或「波斯國的王 子」。此處的意思是「波斯的守護神」。原文 型態是單數,表示這只是一位守護神。 ◎波斯國的守護神為何要阻擋天使傳遞信息呢?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上 帝的信息一宣佈,就沒有轉圜的餘地。而這次天使要宣佈的,正是 波斯將會滅國的信息。因此身為波斯國的守護神,就意圖阻止這個 預言被傳遞給但以理。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並非一個定論。 ●「大君中的一位」:原文是「一位統治者」或「一位王子」。 ●「米迦勒」:字義是「有誰像神」,是以色列的代表天使 12:1 。 在整本聖經中僅出現過五次: 但 10:13 10:21 12:1 猶 1:9 啟 12:7 。 ●「我就停留在波斯諸王那裡」:可以譯為「因為我被留在那裡,在 波斯諸王旁邊」或「我留他(指米 迦勒)在那裡,在波斯諸王旁邊」 (七十士譯本將經文修正成如此) 。 ●「後來許多的日子」:「許多日子以後」。 ◎由天使長的話中,我們知道但以理剛剛祈求(第一日)上帝就要派 天使長來啟示但以理。亦即但以理並不需要刻苦己心三週才能獲得 啟示,而是上帝一早就應允,只是因為魔君的阻擋才延遲一段時間 。這裡讓我們知道上帝不是一個需要祂的百姓「禁食付出代價」才 願意啟示祂自己的神,而但以理也不是因為知道上帝是慷慨的,就 在第一時間停止禁食、禱告。這樣出於愛與真誠的關係,比現在許 多人教導把「禱告」與「應允」之間用功利關係連結起來(要多人 禱告、虔誠禱告、禁食禱告,神才會應允)的信仰,美多了。 ◎聖經中並未出現「聖戰」這個詞,但舊約表達了戰爭是以神聖的戰 士「耶和華」為中心,以神為祂的百姓爭戰為重點事件。但以理書 進一步指出地上的戰爭背後隱藏有靈界的戰爭,新約聖經則明白表 示基督徒要依靠神,靠著屬靈的兵器與魔鬼爭戰 弗 6:10-18 。 經文:

他向我這樣說,我就臉面朝地,啞口無聲。不料,有一位像人的,摸我的嘴唇,我便開口向那站在我面前的說:「我主啊,因見這異象,我大大愁苦,毫無氣力。我主的僕人怎能與我主說話呢?我一見異象就渾身無力,毫無氣息。」有一位形狀像人的又摸我,使我有力量。他說:「大蒙眷愛的人哪,不要懼怕,願你平安!你總要堅強。」他一向我說話,我便覺得有力量,說:「我主請說,因你使我有力量。」他就說:「你知道我為何來見你嗎?現在我要回去與波斯的魔君爭戰,我去後,希臘(原文是雅完)的魔君必來。但我要將那錄在真確書上的事告訴你。除了你們的大君米迦勒之外,沒有幫助我抵擋這兩魔君的。」又說:「當瑪代王大利烏元年,我曾起來扶助米迦勒,使他堅強。 10:15-11:1

註釋:

(二)天使讓但以理有力量,並鼓勵但以理堅強,又提及靈界間的戰爭。 10:15-11:1 。 ●「啞口無聲」:原文僅有一個字,意義是「說不出話來」或「受束 縛的」。 ●「大大愁苦」:「非常痛苦」、「非常愁苦」、「非常苦惱」。 ●「我一見異象就渾身無力」:原文是「我現在無法使力站住」,沒 有「一見異象」這些詞。 ●願你「平安」:這裡是「健全」的意思。 ●「真確書」:「真理書冊」、「真實書冊」。 ●「曾起來扶助米迦勒,使他堅強」:大概是指 拉 1:1-11 中古列 王元年下旨准許以色列人歸回 的事件。 ◎聖經中暗示靈界勢力與具體的地理位置相關: 申 32:8 「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 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其中「以色列人」在死海古卷與七十 士譯本的記載中,是作「神的眾子」。 賽 24:21 也提及邪惡勢力 和地上列王有關。 ◎天使多次幫助但以理,讓他可以獲得力量領受異象。我們是否也願 意幫助暫時比我們弱小的晚輩?讓他們獲得力量可以領受真理? ◎其實我們並不瞭解此處所說得屬靈爭戰實況,天使在此表達的重點 應該是「上帝控制並干預歷史的進行」、「人間歷史運作的背後有 靈界勢力的干預」。但這些靈界的事情,聖經並沒有提到我們是否 要參與,天使也沒有呼召但以理要參與,所以我們還是定睛在上帝 明確要我們做的事情上吧!經文:

現在我將真事指示你:波斯還有三王興起,第四王必富足遠勝諸王。他因富足成為強盛,就必激動大眾攻擊希臘國。必有一個勇敢的王興起,執掌大權,隨意而行。他興起的時候,他的國必破裂,向天的四方(方:原文是風)分開,卻不歸他的後裔,治國的權勢也都不及他;因為他的國必被拔出,歸與他後裔之外的人。 11:2-11:4

註釋:

三、天使所傳遞的信息 11:2-12:4 (一)關於波斯與亞歷山大的異象 11:2-4 ●「真事」:「真實」、「確實」、「可靠」。 ●「還有三王」:古列王之後還有西元前529-522年的「甘比西王」, 西元前522-521年的「斯米迪斯王」, 西元前521-486年的「大利烏一世」。 ●「第四王」:應該是西元前486-465年的「薛西一世」, 也就是 斯 1:1-12 中的亞哈隨魯王。 ●「攻擊希利尼國」:西元前480-479年,亞達薛西一世遠征希臘。 ●「勇敢的王」:原文是「強壯有力的王」指西元前336-323年的亞歷 山大大帝。 ●「執掌大權」:原文只是「統治大量的」,可能是「統治廣大的領 土」的意思。 ●「不歸他的後裔」:亞歷山大的兄弟腓力與兩個幼兒分別被殺。 經文:

南方的王必強盛,他將帥中必有一個比他更強盛,執掌權柄,他的權柄甚大。過些年後,他們必互相連合,南方王的女兒必就了北方王來立約;但這女子幫助之力存立不住,王和他所倚靠之力也不能存立。這女子和引導她來的,並生她的,以及當時扶助她的,都必交與死地。但這女子的本家(原文是根)必另生一子(子:原文是枝)繼續王位,他必率領軍隊進入北方王的保障,攻擊他們,而且得勝;並將他們的神像和鑄成的偶像,與金銀的寶器掠到埃及去。數年之內,他不去攻擊北方的王。北方的王(原文是他)必入南方王的國,卻要仍回本地。北方王(原文是他)的二子必動干戈,招聚許多軍兵。這軍兵前去,如洪水氾濫,又必再去爭戰,直到南方王的保障。南方王必發烈怒,出來與北方王爭戰,擺列大軍;北方王的軍兵必交付他手。他的眾軍高傲,他的心也必自高;他雖使數萬人仆倒,卻不得常勝。北方王必回來擺列大軍,比先前的更多。滿了所定的年數,他必率領大軍,帶極多的軍裝來。那時,必有許多人起來攻擊南方王,並且你本國的強暴人必興起,要應驗那異象,他們卻要敗亡。北方王必來築壘攻取堅固城;南方的軍兵必站立不住,就是選擇的精兵(原文是民)也無力站住。來攻擊他的,必任意而行,無人在北方王(原文是他)面前站立得住。他必站在那榮美之地,用手施行毀滅。他必定意用全國之力而來,立公正的約,照約而行,將自己的女兒給南方王為妻,想要敗壞他(或譯:埃及),這計卻不得成就,與自己毫無益處。其後他必轉回奪取了許多海島。但有一大帥,除掉他令人受的羞辱,並且使這羞辱歸他本身。他就必轉向本地的保障,卻要絆跌仆倒,歸於無有。那時,必有一人興起接續他為王,使橫征暴斂的人通行國中的榮美地。這王不多日就必滅亡,卻不因忿怒,也不因爭戰。 11:5-11:20

註釋:

(二)亞歷山大後的南北兩王朝之鬥爭歷史預言。 11:5-11:20 ◎西元前301年以後,希臘帝國分成迦散達、利絲馬哥、西流基、多利 買四個國家。迦散達管理馬其頓與希臘,利絲馬哥管理小亞細亞與 特拉西,西流基管理敘利亞和巴比倫,多利買管轄埃及。 ●「南方的王」:應該是指「多利買王朝」。 ●南方的王必「強盛」:由於埃及地很富庶,所以很容易就強盛。 ●「將帥中」:指多利買一世的將軍,後來成為北國西流基王朝第一 任君王的西流基一世。他本是巴比倫總督,逃亡到南 朝之後獲得援助,於西元前301年打敗逼迫他的敘利 亞總督,建立橫跨巴比倫、波斯、敘利亞的帝國。 ●「就了北方王」:南朝的多利買二世把女兒貝尼絲嫁給北朝的安提 阿哥二世,此時大約是西元前250年。 ●「幫助之力存立不住」:安提阿哥二世被先前廢掉(為了娶貝尼絲 )的皇后魯迪絲(老底嘉城因她命名)毒 死,貝尼絲及其所生之嬰兒也被殺。魯迪 絲的兒子登基為西流基二世,南北兩國戰 爭繼續爆發。 ●「生他的」:有一些古譯本此處譯為「他生的」,指貝尼絲的孩子 。這樣的修改比較合乎歷史。 ●「繼續王位」:指貝尼絲的弟弟多利買三世,帶兵攻入北朝的首都 安提阿城,殺了魯迪絲,為其姊姊報仇。擄走北朝 四萬他連得的銀與兩千五百件貴重器皿。 ●「北方的王必入南方王的國」:西元前242-240年北朝西流基二世 進攻南朝,不過無功而返。 ●「北方王的二子」:指西流基二世的兒子西流基三世與安提阿哥三 世,繼續發動戰爭攻擊南朝。西流基三世於戰 爭中戰死,由安提阿哥三世繼位。 ●「南方王必發烈怒」:指多利買四世,擊退北朝的軍隊,但並沒有 乘勝追擊,反倒滿足於勝利的光環,生活腐 敗。 ●「北方王必回來擺列大軍」:西元前202-197年,北朝的安提阿哥 三世勵精圖治,等到五歲的多利買五 世繼位,並聯絡馬其頓王朝一同來攻 擊南朝埃及。 ●「你本國的強暴人」:可能指當時的猶太人多比雅家族。他們起來 幫助北朝攻打埃及。 ●「卻要敗亡」:「卻失敗了」,意思是猶太人希望能夠平安度日或 者獲得更大的權勢,結果卻引入安提阿哥四世。 ●「堅固城」:指「西頓城」。埃及的名將士果帕斯退守此城,但仍 然兵敗被俘。 ●「榮美之地」:指以色列所在的「巴勒斯坦」。 ●「手施行毀滅」:安提阿哥三世並沒有苦待猶太人,而且還減少稅 收,捐款給聖殿。這個「毀滅」原文也可以解釋 成「被完全」、「完全」。所以也可能是指「完 全落入其權勢(手)之下」。 ●「立公正的約,照約而行」:後來北國打算繼續向歐洲擴張版圖, 所以與南國訂立和約。 ●「自己的女兒」:指安提阿哥三世的女兒「克利佩蒂拉」嫁給南朝 的多利買五世,不過克利佩蒂拉與丈夫感情很好 ,反倒沒有為北國設想,還鼓勵丈夫向羅馬求助 對抗北國。所以安提阿哥三世的計謀失敗。 ●「奪取了許多海島」:安提阿哥三世進兵歐洲,佔領了愛琴海的一 些海島。 ●「有一大帥」:指羅馬將軍「薛比奧」,他於西元前191-190年擊敗 安提阿哥三世。使得安提阿哥三世賠償大量金錢( 一萬五千他連得)並且割讓小亞細亞。 ●「轉向本地的保障」:安提阿哥三世打算到以攔的神廟去奪取財物 以籌措賠款,結果卻被暗殺。 ●「一人興起接續他為王」:指安提阿哥三世的兒子西流基四世繼位 。他為了籌措賠款,加重全國的稅賦, 後來被暗殺死亡(西元前175年)。 ◎這是異象嗎?還是歷史?大部分的解經書都把這段時間的歷史講了 一次。我們閱讀經文,也覺得這個預言連宮廷的鬥爭細節都記錄了 ,實在是精確得匪夷所思。但死海古卷包含十七本但以理書的抄本 ,有些是在西元前120年,甚至是西元前165年抄寫,因此但以理書 不太可能是西元前第二世紀的作品。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反倒要重 新衡量我們對「預言」精確性的看法了。「預言」為什麼不能「很 精確」呢?這點,我們還可以再想一想,尤其是這會牽涉到如果神 要「精確的預言」,那人的自由意志又算啥? 經文:

必有一個卑鄙的人興起接續為王,人未曾將國的尊榮給他,他卻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用諂媚的話得國。必有無數的軍兵勢如洪水,在他面前沖沒敗壞;同盟的君也必如此。與那君結盟之後,他必行詭詐,因為他必上來以微小的軍(原文是民)成為強盛。趁人坦然無備的時候,他必來到國中極肥美之地,行他列祖和他列祖之祖所未曾行的,將擄物、掠物,和財寶散給眾人,又要設計攻打保障,然而這都是暫時的。他必奮勇向前,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南方王也必以極大極強的軍兵與他爭戰,卻站立不住,因為有人設計謀害南方王。吃王膳的,必敗壞他;他的軍隊必被沖沒,而且被殺的甚多。至於這二王,他們心懷惡計,同席說謊,計謀卻不成就;因為到了定期,事就了結。北方王(原文是他)必帶許多財寶回往本國,他的心反對聖約,任意而行,回到本地。到了定期,他必返回,來到南方。後一次卻不如前一次,因為基提戰船必來攻擊他,他就喪膽而回,又要惱恨聖約,任意而行;他必回來聯絡背棄聖約的人。他必興兵,這兵必褻瀆聖地,就是保障,除掉常獻的燔祭,設立那行毀壞可憎的。作惡違背聖約的人,他必用巧言勾引;惟獨認識神的子民必剛強行事。民間的智慧人必訓誨多人;然而他們多日必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擄掠搶奪。他們仆倒的時候,稍得扶助,卻有許多人用諂媚的話親近他們。智慧人中有些仆倒的,為要熬煉其餘的人,使他們清淨潔白,直到末了;因為到了定期,事就了結。 11:21-11:35

註釋:

(三)關於安提阿哥四世的預言 11:21-35 ●「卑鄙」:「被藐視」、「卑微」、「無價值」。 ●「卑鄙的人」:這人就是安提阿哥三世的次子,安提阿哥四世。 ●「用諂媚的話得國」:西流基四世死時,他的兒子底米丟已經被送 去羅馬代替安提阿哥四世作人質。安提阿哥 四世找了別迦摩王幫助,藉口為兄長報仇, 殺了國師希略多路(罪名當然是「弒君」) 。之後不理在羅馬作人質的底米丟,自己擔 任攝政王,自己的另一個姪子(也叫安提阿 哥)當國王。西元前170年,當國王的姪子 去世(可能是被安提阿哥四世暗殺的),他 自己用諂媚的話籠絡北朝的重臣,取得王位 。 ●「同盟的君」:原文是「盟約領袖」、「盟約王子」,可能是指以 色列的大祭司安尼亞斯三世,他於西元前175年被 廢、171年被殺。 ● 11:22 的意義大概是指北朝的軍閥們被安提阿哥四世整肅剷除。以 色列的大祭司安尼亞斯三世(同盟的君)也被剷除。 ●「與那君結盟」:原文是「他與他結盟」,意義是「他與人結盟」 ,指的是安提阿哥四世利用與南朝多利買六世( 克利佩蒂拉與多利買五世生的兒子)結盟致富, 解決鉅額賠款的問題。 ●「保障」:「堡壘」、「要塞」。 ●「設計攻打保障」:「策劃進攻堡壘」。大概是指國中不支持他的 政客或將領的城邑。 ● 11:24 提到安提阿哥四世將錢財散給國中的平民百姓,看起來好像 勤政愛民的好國王,並策劃要攻擊敵對自己的要塞(有可能是要欺 騙百姓,說要把戰利品再分給他們)。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暫時性的 ,他終究還是要擴張自己的領土,要百姓為他的慾望犧牲。 ●「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西元前170-169年,安提阿哥四世重新 發動對南朝的侵略戰爭。 ●「吃王膳的,必敗壞他」:多利買六世的兩個大臣煽動多利買六世 離開京城逃走,結果卻被安提阿哥四世 俘虜。 ●「他的軍隊必被沖沒,而且被殺的甚多」:應該譯為「他的軍隊如 洪水氾濫,但被殺的甚 多」。 ●「這二王,他們心懷惡計」:多利買六世被擄後,埃及改立其弟多 利買八世為王。於是安提阿哥四世與 多利買六世簽訂和約,要將埃及納為 藩屬國,然後放多利買六世回國。回 國前安提阿哥四世盛宴款待多利買六 世,席間兩王當然口蜜腹劍,各懷鬼 胎。後來多利買六世回國後在妹妹的 調停下與多利買八世消弭敵意,共同 對抗安提阿哥四世。 ●「反對聖約,任意而行」:猶太人誤以為安提阿哥四世已經戰死沙 場,於是前任大祭司回耶路撒冷爭奪大 祭司職位,造成耶路撒冷陷入混亂。安 提阿哥四世對此十分憤怒,到耶路撒冷 屠殺猶太人,重新整頓秩序,重立孟尼 魯斯為大祭司,並掠奪聖殿中的金銀寶 物而去。 ●「他必返回,來到南方」:西元前168年,安提阿哥四世再次兵臨 亞歷山大城下,結果羅馬海軍軍艦來支 援埃及,安提阿哥四世只好退兵。 ●「基提」:「居比路」、「塞浦路斯」,當時已經羅馬佔領。 ●「惱恨聖約」:安提阿哥四世在羅馬的壓力下由埃及退兵,正好遇 到猶太人抗議他的希臘化政策,於是猶太人就成為 他的洩忿對象。他任由官兵在耶路撒冷搶奪、殺人 放火,他又建立亞基拉城堡以便監管聖殿。 ●「背棄聖約的人」:有一些投機份子接受安提阿哥四世的希臘化政 策,成為安提阿哥四世的爪牙。其中以大祭司 孟尼魯斯為代表。 ●「興兵」:指的是西元前167年,安提阿哥四世派阿波羅修領兵進入 耶路撒冷任意燒殺,又廢除各項宗教節期、禮儀、割禮 。西元前167年12月在聖殿內設立宙斯神像,獻豬隻為祭 以豬血污穢祭壇、器皿。又命令猶太人向宙斯下拜。 ●「民間的智慧人」:應該是指猶太人中仍忠於信仰的知識份子。他 們不計代價的教導人。 ●「訓誨」:「使人明白」。 ●「稍得扶助」:可能指「馬加比革命」 ●「熬煉」:「試驗」。 ●「因為到了定期,事就了結」:應該譯為「因為所定的時候尚未到 」。 ◎這裡天使明說苦難是一種「試驗」,為要讓智慧人「被磨亮變白」 。苦難能讓我們成長成熟,我們能體會了解嗎? ◎說起來但以理也算是「智慧人」,今天能讀這些解經資料的也算是 「智慧人」。當以色列人遇到邪惡的君王,政治人物、宗教領袖如 牆頭草時,「智慧人」是以色列國的最後一道防線。今天我們可以 是教會界的最後一道防線嗎? 經文:

王必任意而行,自高自大,超過所有的神,又用奇異的話攻擊萬神之神。他必行事亨通,直到主的忿怒完畢,因為所定的事必然成就。他必不顧他列祖的神,也不顧婦女所羨慕的神,無論何神他都不顧;因為他必自大,高過一切。他倒要敬拜保障的神,用金、銀、寶石和可愛之物敬奉他列祖所不認識的神。他必靠外邦神的幫助,攻破最堅固的保障。凡承認他的,他必將榮耀加給他們,使他們管轄許多人,又為賄賂分地與他們。到末了,南方王要與他交戰。北方王必用戰車、馬兵,和許多戰船,勢如暴風來攻擊他,也必進入列國,如洪水氾濫。又必進入那榮美之地,有許多國就被傾覆,但以東人、摩押人,和一大半亞捫人必脫離他的手。他必伸手攻擊列國;埃及地也不得脫離。他必把持埃及的金銀財寶和各樣的寶物。利比亞人和古實人都必跟從他。但從東方和北方必有消息擾亂他,他就大發烈怒出去,要將多人殺滅淨盡。他必在海和榮美的聖山中間設立他如宮殿的帳幕;然而到了他的結局,必無人能幫助他。 11:36-11:45

註釋:

(四)自高自大的王自認超過神並要攻擊上帝,他要得勢獲勝,但結局時無 人能幫助他。 11:36-45 ◎這一段經文解釋的主要困難是此處的預言與安提阿哥四世並不吻合 ,那到底這段經文要怎樣看待?安提阿哥四世於西元前164年11月遠 征帕提亞人時,死在波斯的加巴,因此 11:40 的記載一定不是安提 阿哥第三次遠征埃及。但前面那麼長的篇幅都在談安提阿哥四世, 此處突然跳離也顯得突兀。比較可能是這個異象先實現在當日的安 提阿哥四世身上,末世時又雙重應驗在敵基督身上。 ●「奇異的話」:「難以了解的話」、「奇妙的話」。 ●「不顧他列祖的神」:不一定指此人是猶太人,而是指此人背棄自 己傳統的信仰。如果這人是「安提阿哥四世 」,那他的確改信了希臘的宙斯,撇棄了傳 統的阿波羅神。 ●「婦女所羨慕的神」:有人認為就是「搭模斯」 結 8:14 ,也可 能是指敘利亞人敬拜的亞度尼斯(adonis) 神。 ●「無論何神他都不顧」:表示這人是個完全的無神論者。宗教信仰 對他來說只是工具。安提阿哥四世搶奪廟 宇的財寶來支付對羅馬的賠款,就是這種 行為的標準範例。 ●「敬拜保障的神」:「在他的位上敬拜堡壘的神」。可能指著「軍 事力量」或「戰神」。 ◎ 11:36-39 指的是安提阿哥四世或者是敵基督?事實上兩者都有可 能。因為安提阿哥四世也的確有經文記載的那些特徵,但這些特徵 在歷世歷代的統治者間並不罕見,未來的敵基督有這些特徵也不足 為奇。 ●「到末了」:「結局的時候」、「結尾的時候」。隱含著「末日時 」的意思。本段緊接著是十二章的死人復活,因此比 較可能是指「歷史時代的終結」,也就是「世界末日 」。 ●「以東人、摩押人和一大半亞捫人必脫離」:可能是指這些國家與 敵基督妥協,或者就 是單純的逃過一劫。 ●「呂彼亞人」:今日的「利比亞人」。 ●「古實人」:今日的「衣索匹亞人」。 ●「海」:指「地中海」。 ●「聖山」:「錫安山」。 ◎本段提及一個「驕傲而抵擋神的王」,讓人不禁想起以下兩段經文 中記載的王: 賽 14:12-20 結 28:1-19 。 經文:

那時,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原文是大君)米迦勒必站起來,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復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遠被憎惡的。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話,封閉這書,直到末時。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譯: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 12:1-12:4

註釋:

(五)末世將有大患難發生,名字在生命冊上的要得到拯救與永生。但天使 要但以理隱藏封閉這信息。 12:1-4 ●「那時」:指安提阿哥四世逼迫以色列人或者是耶穌再來前夕。 ●「保佑」:原文是「站立」的意思。與底下的「站立」解釋相近, 可翻譯成「保佑」、「保護」的意思。 ●「站起來」:「站立」,也有「興起對抗」的意思,在此是「保護 」的意思。 ●「大艱難」:指的應該是末世的大災難,參考 太 24:21 啟 7:14 。有人認為是安提阿哥四世的逼迫,但後面接著復活 與永生的記載,所以可能性不高。 ●「在冊上」:應該就是 啟 20:12 的生命冊。 ●「睡在塵埃中的」:就是「死人」,參考 賽 26:19 。 ●「多」人復醒:「大量的」、「很多」,有時也有「一切」的涵義 如: 申 7:1 賽 2:2-3 。 ● 12:2 是舊約中最清楚提及死人復活的經文。 ●「封閉」這書:「列入機密」、「使之原封不動」。 ●「來往奔跑」:參考 摩 8:12 ,應該是「尋求」的意思。 ●「來往奔跑,知識就必增長」:很可能是負面的意思,表示許多人 知識變多,但仍然無法理解預言的 內涵。 ◎ 12:3 又提及了智慧人,智慧人的事蹟有如天上的星辰,智慧人的 特色是使多人歸義。但智慧人不一定明白一切,就像 12:4 所提及 的。異象被封閉,即使汲汲營營去追求,還是一場空。不過智慧人 的敬虔生活態度: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知識或其他事物為中心的態 度,反倒是「智慧」的表現。經文:

我─但以理觀看,見另有兩個人站立:一個在河這邊,一個在河那邊。有一個問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細麻衣的說:「這奇異的事到幾時才應驗呢?」我聽見那站在河水以上、穿細麻衣的,向天舉起左右手,指著活到永遠的主起誓說:「要到一載、二載、半載,打破聖民權力的時候,這一切事就都應驗了。」我聽見這話,卻不明白,就說:「我主啊,這些事的結局是怎樣呢?」他說:「但以理啊,你只管去;因為這話已經隱藏封閉,直到末時。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但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從除掉常獻的燔祭,並設立那行毀壞可憎之物的時候,必有一千二百九十日。等到一千三百三十五日的,那人便為有福。「你且去等候結局,因為你必安歇。到了末期,你必起來,享受你的福分。」 12:5-12:13

註釋:

四、最後的異象:天使談論異象應驗的時間,並要但以理去安息等候末期。 12:5-13 ●「站在河水以上、穿細麻衣的」:指 10:5 記載的天使。 ●「奇異的事」:指 11:31-12:3 的事情。 ●「舉起左右手」:通常發誓只要舉起一手 創 14:22 申 32:40 ,但天 使可能覺得這個誓言特別嚴肅,所以舉起雙手。 ◎天使為何把「一載、二載、半載」這個日期看得這麼嚴肅鄭重?可能是 因為讀者在安提阿哥四世的逼迫下痛不欲生,或許他們也希望知道多久 能夠撐過去,還是乾脆放棄算了。因此天使嚴肅的發誓說「三年半」就 會過去。 ●「一載、二載、半載」:「載」是「時」的意思,有時也指「年」。這 裡可能就是三年半的意思。安提阿哥四世派其 將軍阿波羅留迫害耶路撒冷開始(西元前167年 6月),到馬喀比清潔聖殿(西元前164年12月) 為止,大約有三年半的時間。詳細的註釋可參 考 7:25 的註釋。此處的「二載」也是「複數 型態」的「時」。也有人認為這「一載」、「 二載」、「半載」都是巴比倫的神名。 ●「打破」聖民權力的時候:「粉碎」。 ●打破「聖民」權力的時候:「神的百姓」。 ●「打破聖民權力的時候」:七十士譯本作「聖民力量的破壞者」。瑪所 拉經文的含意是「當神的百姓力量、權勢被 粉碎的時候」。 ●「一千二百九十日」:由安提阿哥四世污穢聖殿到潔淨聖殿後恢復敬拜 儀式,大約有1290日。 ●「一千三百三十五日」:學者們不太了解這多出來的45天究竟是怎樣的 含意,很多猜測都太沒有根據。 ●「安歇」:「安息」。 ◎ 12:10 可以說是這段預言的重要結論,預言重點不是像算命一樣,要人 預先明白一切的細節。而是要人得著激勵與安慰,在熬煉中堅持清淨潔 白,終究可以明白預言背後的意義(靠自己親身體驗)。我們在環境艱 困時是否也堅持清淨潔白?還是與環境妥協變成什麼都不知道的惡人? ◎整卷但以理書的主題就是「神在歷史的表象背後掌管一切,而且將贏得 最後勝利」。但以理書提到的由尼布甲尼撒到安提阿哥四世這些君主, 都想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不朽或重要的帝國,但卻彼此牽制消長。上帝雖 然沒有直接介入,但卻在歷史背後掌握至高的主權並引導歷史的發展, 即使是罪惡悖逆的行為也能被神化為祝福。上帝從來都沒有對這個世界 失去控制,從過去到永遠都是如此。重新查詢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