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鼻子過敏怎麼辦?

天冷,鼻水流不停! 是否一到天氣變冷的時候,寶寶就開始鼻水流不停呢?小心!寶寶可能是鼻子過敏。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鼻子過敏是台灣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約有四分之一的成人和三分之一以上的兒童為此所苦惱,究竟為什麼寶寶會有鼻子過敏的情形?又要如何避免寶寶鼻子過敏的情況呢?讓本文一次為你解答。

PART 1 真相篇

鼻子過敏的原因

鼻子過敏可分為兩種:過敏性鼻炎與血管運動型鼻炎。簡單來說,過敏性鼻炎就是由某些過敏原(例如:塵螨、蟑螂、螃蟹、灰塵和霉菌等)所引起鼻腔黏膜發炎的症狀;血管運動型鼻炎則無法發現患者的過敏原,對冷熱溫差過敏的患者多屬此類。美東診所駐診醫師程潔菡表示,過敏性鼻炎可分為季節性和全年性兩種臨床類型,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會依季節之不同而發作,例如:花粉症;而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則是整年或多或少都有鼻炎症狀。至於鼻子過敏的原因則可分為以下兩種:

先天性原因~遺傳和體質

過敏是一種遺傳疾病,程潔菡醫師表示,人體會對哪些物質過敏,以及會發生過敏發炎的部位,都是由遺傳基因所決定的。舉例來說,如果爸爸媽媽當中有人為鼻子過敏,則寶寶有鼻子過敏問題的機率也大增。在過去,家庭當中只要有兩個人有過敏(包括爸爸、媽媽或寶寶的哥哥、姐姐),就被稱為「高危險的過敏家庭」。然而,隨著過敏人口比例越來越多,現在只要家庭當中有一人有過敏,那麼,這個家庭所出生的寶寶就可能是「高危險的過敏寶寶」。

過敏的進行曲

所謂「過敏的進行曲」指的是過敏症狀從皮膚開始,然後隨著年齡,鼻子、氣管也會出現過敏的情形。因為過敏是一種遺傳的體質,程潔菡醫師說明,如果寶寶有過敏體質,一般而言,會先表現在皮膚上,而通常寶寶在兩歲以前,不會有明顯的鼻子過敏或是氣管過敏(如:氣喘)的症狀,但是若寶寶出生後有皮膚過敏的情況,長大之後,有鼻子過敏、氣管過敏等症狀的機率也比較高。

後天性原因~外在環境和飲食

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外在環境的空氣污染日益嚴重,程潔菡醫師表示,除了遺傳的因素之外,一般認為,鼻子過敏與環境因素也息息相關,舉凡季節變化、空氣汙染、抽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等,都是重要的危險因子。而現代人生活水準提升,屋內多會使用地毯、窗簾、棉布沙發等擺設,或是擺放絨毛玩具、棉質抱枕等裝飾物,也容易使自己處於塵螨及灰塵的環境中。加上現代人的飲食越來越西化,攝取許多高油、高脂的食物(如:油炸類食品),這些食物因為含有高量的自由基,容易讓身體產生發炎的狀況,引發過敏反應。

鼻子過敏的症狀和影響

鼻子過敏的三大主要症狀為打噴嚏、鼻塞及流清水樣的鼻涕,除此之外,還會有鼻子、上腭、喉嚨、耳朵、眼睛癢等症狀。另外,如果長期鼻涕倒流或是因為鼻塞而張口呼吸,易導致喉嚨不適,並常發出清喉嚨的聲音及咳嗽。程潔菡醫師補充說明臨床上觀察的現象,有些孩子因為長期揉鼻子或皺鼻子,會使鼻樑及人中的皮膚有小細紋;或是因為鼻部長期充血、阻礙血液循環,使眼瞼下靜脈血鬱滯,造成黑眼圈。而鼻子過敏除了讓寶寶感到身體不舒服之外,對學齡兒童而言,也會因為鼻子長期發炎,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整天昏昏沉沉,在學校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使學習的效果受到了影響。

鼻子過敏的改善與治療

鼻子過敏的情況通常都是因為接觸到過敏原而發作,所以要改善鼻子過敏的現象,最重要是要避免過敏原接觸。程潔菡醫師說明,例如寶寶對塵螨過敏,爸爸媽媽就要著重居家環境的清潔,床單、棉被、窗簾要經常更換、清洗,家具的擺設也以簡單為主,減少不必要的擺飾、大型地毯等;若是對於冷熱敏感的過敏現象,則要注意溫差的變化,尤其是季節交替的時候,要盡量讓口鼻保持溫暖。另外,若寶寶鼻子過敏的情況嚴重,就需要到醫院求診,讓醫師診斷並使用各類型藥物來控制過敏發炎症狀。不過,程潔菡醫師特別提醒,所有藥物想要在體內達到穩定有效的劑量,都需要一段時間,所以治療過程中要耐心配合醫師建議,按時服藥或使用鼻噴劑。

PART 2 解惑篇

對於寶寶鼻子過敏的情況,還有一籮筐的疑問嗎?像是:要如何分辨寶寶是過敏還是感冒?讓寶寶吃「益生菌」有用嗎?鼻子過敏能不能根治呢?這些你所關心的問題,我們請醫師來為你解答!

 Q.怎麼分辨寶寶是鼻子過敏還是感冒?

 A.過敏性鼻炎與感冒有相似的病症,但卻是不同的疾病。程潔菡醫師說明,
感冒是急性發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發炎,除了呼吸道症狀,例如:咳嗽、鼻塞、喉嚨痛之外,還可能會出現肌肉痠痛、關節痛和發燒的現象,寶寶的食欲及體力也會變差,但只要妥善照護,通常一周左右即可痊癒;而鼻子過敏則是慢性發炎、反覆發作的情況,是由過敏原或是冷熱溫差所引起的疾病,除了典型的打噴嚏、鼻塞及流鼻水外,通常還會出現眼睛癢、流眼淚等症狀。因為鼻子過敏的症狀會反覆發作,所以爸爸媽媽可能會感覺寶寶經常在感冒,或是感冒很久都不會好。不過,程潔菡醫師也提醒,因為兩歲以下的寶寶抵抗力比較弱,本來就容易會有重複感冒的情況,症狀易與鼻子過敏混淆,所以建議爸爸媽媽還是帶寶寶到醫院讓醫師診斷。

 Q.讓寶寶吃「益生菌」,可以改善鼻子過敏嗎?

 A.所謂「益生菌」,是指可在人類腸道內繁殖且不具致病性,反而對人類健康有所助益的細菌。研究證據顯示,對於嬰幼兒食物過敏引起的異位性皮膚炎或是腸胃道症狀,「益生菌」可有效且較快速改善皮膚炎及胃腸發炎的情況。程潔菡醫師表示,因為「益生菌」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效,若媽咪在懷孕及寶寶出生後餵食母奶期間,服用「益生菌」,則具有預防嬰幼兒發展成異位性皮膚炎的效果。但是「益生菌」能否改善鼻子過敏的情況呢?或者不同的益生菌也許對不同的過敏疾病有效?很多的研究報告結果不盡相同,目前並無明確定論。

 Q.鼻子過敏能不能根治?

 

A.鼻子過敏是一種體質性疾病,與遺傳相關,基本上是無法完全根治的。不過,程潔菡醫師說明,鼻子過敏的症狀是可以控制的,如果控制良好,甚至就像沒有過敏一樣,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只要能早期診斷,由醫師指導如何正確地避免會誘發或加重其過敏性發炎反應的過敏原或刺激物,並給予適當藥物治療,則有機會恢復到接近正常的器官功能,才有機會「根治」。因此如果寶寶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建議找過敏免疫專科醫師診治,找出致病因子,並和醫師充分合作,用最佳的治療改善症狀,才能減少鼻子過敏發生的機率。

程潔菡醫師

現任/美東診所駐診醫師

經歷/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文/許碧純 採訪諮詢/美東診所駐診醫師程潔菡 攝影/陳炳煌 化妝髮型/游姿青 演出/媽咪李弘薇&寶寶李昕潔


鼻塞的原因大致可分為正常的鼻塞、過敏型以及感冒型,媽咪要如何幫寶寶護理,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鼻塞的分類

一般會分為正常鼻塞跟異常鼻塞這兩種狀況, 正常的鼻塞是指新生兒由於鼻道狹窄以及淋巴組織較多,容易有鼻屎堆積在鼻道中,這時呼吸聲聽起來會較費力、較大聲,這種情況大部分是正常的。

不正常的鼻塞,第一種就是常見的感冒,除了鼻塞,有可能也會流鼻水伴隨著咳嗽症狀,然後發燒以及食慾不振,晚上也會睡不好。另一種則是過敏性的鼻塞,比較不會出現在六個月以下寶寶身上,鼻子過敏的症狀大部分都是六個月以上免疫系統成熟到一定程度,有過敏體質的寶寶此時才會有症狀出現,過敏性鼻塞好發在一歲以上的寶寶身上,但六個月到一歲間也會有。

如何辨別不同種類的鼻塞

當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出現鼻塞,媽咪要怎麼分辨出是不是過敏性鼻塞,就必須依照症狀做判斷,過敏性鼻塞的寶寶平日可能沒什麼症狀,吃飯、喝奶都照常,但是在晚上寶寶睡覺的時候容易鼻塞睡不好,偶爾還會有一點清鼻涕流出,可是早上起來活動時看起來又像是好了,鼻子也是通的,但寶寶兩三個禮拜都在流鼻涕,也不是黃鼻涕,就有可能是過敏 ,過敏通常是慢性的,醫生可以根據症狀和發作的頻率來判斷是否是過敏性鼻炎。如果有家族史的話,過敏體質也會遺傳給寶寶,寶寶晚上睡覺時因為鼻塞睡不好或因為鼻塞很嚴重影響到喝奶,這樣就需要做些治療。

若是感冒的話,寶寶鼻塞會持續一整天,除了鼻塞以外還會伴隨鼻涕、咳嗽或是發燒症狀,食慾也會下降,家人也會有類似症狀,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兩個禮拜。

如果是正常的鼻塞,由於鼻道狹窄的關係,鼻道中的黏液乾掉堵住鼻道的暢通,就會有鼻塞的狀況產生,最明顯且唯一的特徵就是呼吸聲特別大聲。特別是呼吸比較快的時候,像是喝奶的時候,寶寶努力地吸吮吞食的時候,呼吸的聲音就會比較明顯,或者是作夢的時候,此時呼吸也會比較快速,就有可能會聽到鼻塞的聲音。 

還有一種罕見的狀況是,新生的寶寶先天顱底骨沒有完全癒合,造成腦脊髓液從鼻孔流出,症狀是透明的液體從鼻腔流出,這病症需要經過醫院檢驗才能確診,而且病例十分稀少。

改善鼻塞的好方法

過敏性鼻塞通常都是在睡覺的時候發生,如果寶寶所在的環境冷熱溫差較大,過敏會比較容易發生,還有很多寶寶都是對塵蟎過敏,塵蟎會躲在溫暖潮濕的地方,像是床單、棉被之類的,寶寶躺著睡覺的時候,過敏原就會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發炎,過敏症狀便會加重。過敏不能根治是因為過敏體質與基因有關,所以我們只能從改善環境來減緩發作的頻率,最好的方法就是除濕,使用除濕機可以減少塵蟎量,棉被、床單一兩個禮拜就要洗一次,而且要用熱水洗才能有效的殺死塵蟎卵。而地毯、毛毯、絨毛娃娃等,因為容易聚集塵蟎,最好收起來。

若是一般正常的鼻塞,鼻屎清出來就好了,鼻屎是寶寶鼻黏液太多造成的,原因有可能是冷熱溫差較大,還有環境太過乾燥,使得身體自動產生一些黏液來濕潤鼻道,所以在保持室內溫度適中的同時也要避免過於乾燥,冬天開暖氣時可以擺一杯水在房間裡。由於是鼻屎乾掉堵住鼻道,有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趁著寶寶洗澡時利用蒸氣或者是用溫毛巾熱敷鼻部,再將濕潤後的鼻屎摳出。

也可以在寶寶平躺睡著時,滴一兩滴生理食鹽水到鼻孔裡軟化鼻屎,要小心不要將滴管戳到鼻孔裡,這可能會造成鼻黏膜腫脹,最好由兩人一起進行,一人稍微固定寶寶的頭部,然後另一人負責操作。

正確地使用吸鼻器

當寶寶出現鼻塞時,比較大的寶寶若能用衛生紙擤鼻涕的話,就不太需要使用吸鼻器。有時候醫院也會附一些比較簡單的吸鼻器,像是吹球式的,這種吹球式的可以吸六個月以下寶寶的鼻孔,但是吸球的吸力比較弱,所以可以利用洗澡時的蒸氣或是溫毛巾熱敷,幫助寶寶的鼻涕黏性減弱,等到寶寶的鼻水流出後,再用吸球去吸引出來,這樣寶寶也比較好睡。

但電動式的吸鼻器就不適用在六個月以下的寶寶身上,此時的寶寶鼻孔較小黏膜也比較脆弱,吸力太強可能會造成流血,建議是六個月以上再使用,而且也不建議太頻繁地使用,太常使用的話鼻黏膜容易受傷。但如果是寶寶鼻涕不好擤的狀況,偶爾使用是可行的,大概在睡前吸一次就好,也不要伸得太裡面,以避免黏膜發炎或流血腫脹,一樣是洗完澡、蒸氣濕潤過鼻腔後,再幫寶寶吸一下就好。

吸鼻器主要的功能是緩解鼻塞症狀,讓寶寶瞬間比較舒服,算是治標不治本,鼻涕還是會持續分泌,只是瞬間舒服而已,若是寶寶有長期過敏的情況,可以用吸鼻器,但還是要配合醫生做藥物治療,並改善環境。市面上還有一種用嘴巴吸的吸鼻器,這種吸鼻器會有個管子,使用時由大人的嘴去吸,雖然也可行,可是若寶寶感冒的話,大人也會因此被傳染。

藥物治療鼻塞的注意事項

過敏性鼻塞會先用抗過敏的口服藥,而鼻噴劑大部分要超過2歲以上的孩子才能使用。若是感冒鼻塞,也是以口服藥為主,一天吃三到四次,藥只能緩解症狀,讓鼻涕量減少一點,並減緩鼻塞。所以若寶寶食慾好、睡得也好的話,就不用再繼續吃藥,之後看情況再決定是否給藥。

另外需注意感冒有無引發鼻竇炎,通常一開始感冒的前一兩天會有黃鼻涕,但是若超過四五天或一星期都還有黃鼻涕,或是感冒症狀本來已好轉卻又突然地發燒加上出現黃膿鼻涕,就有可能是鼻竇炎。鼻竇在我們的鼻腔四周,鼻黏膜在發炎後細菌跑到鼻竇裡面造成發炎得更嚴重,化膿後會流黃綠色的鼻涕。鼻竇炎若不好好治療,細菌可能會跑到腦部,造成腦膿瘍,那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以前曾有過七歲的孩子黃濃鼻涕流了五六天以後發燒,有頭痛症狀,活力減低,結果診斷是鼻竇炎引發腦部的化膿,需要住院治療。鼻竇炎治療期間是10到14天,在治療四五天後黃濃鼻涕的情況就會減少,但還是要繼續服藥才能完全治癒。

寶寶鼻塞不建議使用薄荷油,兩歲以下的寶寶用薄荷油可能會引發過敏,薄荷成分進入到血液的話也可能引起薄荷醇中毒;兩歲以上的小孩使用就比較沒有關係,薄荷油會幫助血管收縮,讓鼻黏膜不會那麼腫脹。

*本網站所發表之文章,均由《嬰兒與母親》及其他相關著作權人依法擁有其法律權益,若欲引用或轉載網站內容, 請與本公司來信接洽,違者將依法處理。聯絡信箱: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