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 的 我 與 昨日 的 你 約會 結局

小破站居然买了正版!!!

希望大家支持正版嗷!!!

下面是三年前的原回答

================================

第一次写回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才出资源,本想看看其他人的评价结果目前的回答都很短。

(这篇回答有被评论写的乱七八糟,浪费别人的时间感觉很愧疚...在此预警... 本人完全没有文笔一说… 观影量也不高,写得没啥条理都是些零碎的想法。现在已经有几个专业的回答了,想了解关于时间线以及干货的看下去可能会浪费你的时间…建议直接看其他专业些的回答+_+ 此时赞同相对较多是因为我回答得早。

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会推荐给喜欢日式纯爱的人看,设定不觉得烧脑。男女主非常好看(截开头两张图) ,至于剧情——我是被虐的不行,看完两天了现在还没有释然。

====================

总结的时间线 其实我有看到有现成的 传送门: 用尽一生的爱恋与妳相遇在这奇迹的三十天 作者文字很温柔 文笔也很好 除了时间线还有关于原著的干货 以及电影改编的地方 【强烈安利】这是我目前看过最赞的影评_(:3⌒゚)_

====================

以下仅仅是一些私人的想法,谈不上评价… 可能充满偏见以及自以为是,欢迎讨论和怼… 而且改了很多次了…会有语意类似的话重复出现…(删掉就不通顺 纠结(≖_≖ )

大概总结为几个点

①对设定的感受

②一个关于设定的问题及我的想法:如果高寿不按小本本上记的做 会怎样

③关kua于kua女主

④几个我喜欢的细节(图)

⑤题外话 看到一些人纠结设定没有投入到剧情当中 一些自己的理解

====================

①我对这个设定的感受

我觉得爱情电影能够称得上虐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相爱的人最后没能够在一起,而一般(以我的观影量用“一般”其实一点资格都没有)的爱情电影没能够在一起的理由多是自身或外界的矛盾,或者是意外(比如生离死别)。生死相隔很虐不过很容易落入俗套… 而其他矛盾好歹有个矛头,可以明确怪谁(或者释然地说相爱但不适合在一起罢了),情感可以找一个宣泄口。而时间的阻隔可能是跟生死一样最无力感的理由,不过这个大概只能在加入超自然元素时实现,而一般(再次斗胆...)的科幻片常用相对论一类的物理知识加持制造冲突 栗子太多举不动。

我认为设定上引入超自然因素而造成的这种没有矛头的无力感是最虐也是最精彩的地方。

两个人时间相逆,毫无依据,但是虐得不行。相识到相恋有多开心,亲密到疏远就有多残酷。其实想想男主女主二十岁之后的人生真的太让人心疼了:四十岁之后喜欢的人甚至都已经不在这(两)个世上了。在这个设定之下两人只能渐行渐远,即使后来再见面,面对(将来的)爱人,也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情。这种无力感我觉得比生死相隔还要让人绝望。当然,乐观地想,对方以后就会感受到的啊blabla,不过我不知道面对喜欢的人要怎么做到如此克制并且知足,所以我仍然觉得这个设定非常让人绝望。不过因为这绝望,开始热恋的十五天会显得那么不寻常,两人才能够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

刚看完电影,有种很庆幸我和我喜欢的人在同一个世界的感觉。即使喜欢的演员和歌手这一生可能都没机会亲眼见到,即使在没有时间阻隔的现实,我可能也不会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是能在一个世界真的太好了。至少有希望,无力感就不会那么让人绝望 (有点矫情...不过直白表露情感可能无论如何都会矫情)这部电影能够运用这个超现实设定,让观众,至少是我,体会到到普通生活的美好,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没体会到的感受。虽然非常的虐,让我到现在都释然不了,但是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魅力吧。感觉有时候悲剧才能够震撼人心…

所以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很私人地喜欢。(所以后面都是脑残粉发言。)

====================

②一个问题 如果女主不按照小蓝本和大红本上面记的去做,会怎样?(以及其他 如果怎样怎样 会怎样 之类的问题)

首先非常感谢 @我有Gakki病 如果没有他的思考与疑问,以及与他讨论,不会有以下(我认为)通俗易懂的解释 几乎直接搬运评论内容

“如果XXXX 那么会怎样” 这类问题 ,我觉得都隐含着时间先后 ,“如果”发生,导致“那么” 。但是我认为不能这样理解电影中的两个世界,因为两个世界之间不是正常的时间关系(即并非同一时间线),也就没有先后之分。这段故事是既定事实,不能用正常时间线下的因果关系来解释。举个栗子,时光机有个悖论:假如我回到过去杀死我的父母,那么会怎样? 我应该瞬间不复存在,那么我就没有办法去杀死我的父母,那么我就应该存在。这就是一个违反既定事实产生的悖论。但在非现实的时间线上,因果关系有时并不适用,或者说会产生矛盾。而电影中如果两个人不按既定事实做,那么一切都会改变(包括相对个人而言的“过去”) 原来的“既定事实”也不能说是既定事实。可以理解为两个人因为已经知道了一切,所以只能牺牲自由意志。当然,理论上,如果有人坚持自己的自由意志,也就是我预知到什么,我就偏偏不那么做,那大概也是一个悖论。电影肯定会避开这点矛盾,所以没有细讲设定吧..

关于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的矛盾,截几段《你一生的故事》

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而我们之所以知道自由意志存在,是因为我们直接体验过它。意志是个人意识的本质部分。
……但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预知未来改变了一个人,唤醒了她的紧迫感,使她觉得自己有一种义务,必须严格遵照预言行事?
自由并不是一种虚幻的假象,在先后顺序模式的意识中,它的的确确是真实的存在。
在同步并举式的意识中,自由这种观念却没有多大意义,但同时也不存在“被迫”。两种意识不一样,仅此而已。这就好像在哈哈镜前,看不见照镜子的人,只能看到镜中形象。镜中出现的也许是个绝代佳人,也许是个鼻子上长着大瘤子的小丑,下巴长到胸口。两种形象都是合理的阐释,没有“对”“错”可言。但是,镜子中一次只有一个形象,你无法同时看到两个。
与此相类,预知未来又与我的自由意志产生了矛盾。正因为能够自由选择,所以我不可能预知未来。反过来说,如果我已经知道了未来,我便不可能反抗这个既定的命运,也不可能把我知道的未来告诉其他人——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反抗。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这点科幻电影解释的多得多,查查相关悖论也蛮有趣的,总之,我觉得这类问题确实解释不了,可以说是bug,不过这个bug可能没有意义。

原来的解释太累赘删了。

====================

③关于女主 。很喜欢女主,一方面是真的太好看了(看到里面小松菜奈的盛世美颜之后直接看了电影, 另一方面看完之后回顾女主的时间线,非常非常地心疼。男主的第一次都意味着女主的最后一次,这个暴击电影里描述的很清楚了。而为了让男主能够无忧无虑热恋十五天(一方面是主观想这么做 另一方面女主也必须这么做) 男主时间线开始的十五天女主只能够默默珍惜每一次见面。并且越来越疏远 而男主至少最后一天可以牵手告别… 故事里这是定下来的事实无法改变。而从电影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把观众从“普通”的爱情故事(爱情没有普通一说吧)带到时光相逆的超现实设定之下这段“特殊”的爱情中吧..这样电影才能打动人心。所以我只能默默心疼女主...

而女主对男主的爱恋如何产生发展可能是电影相对薄弱的一点。原著里提到了一些 (见上面大佬的影评)电影里女主五岁被帅气大叔(35勉强算叔吧..)救了一命,十五岁被告知一切,具体这三十天女主是怎么接受的不得而知(受限于电影的时长和情感变化吧…) 二十岁直接去做模特,从这时女主的神态来看 应该还没有爱上对方。我觉得是后来男主的提前道歉、温柔、对女主的鼓励比较有魅力,真正地吸引了女主。所以我认为女主也是在二十岁的这三十天相爱并且相别的,只是女主的前几天要比男主的前几天被动得多 (毕竟是女主到男主的世界 剧情需要啦 但是继续心疼女主..) 不过感觉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在剧情上,还是镜头语言上,几乎一直是一男主为视角,女主相比之下人物形象比较隐蔽,所以当男主和观众一起知道真相时才会有暴击效果… 因此电影里才没有那么多篇幅给女主,时间线也就没有办法交待得很完全。这热恋的十五天我觉得就可以理解为是女主成全男主的十五天...

====================

④一些细节 很喜欢,不难注意到不过特别想放出来…(还请努力无视在线的渣画质和大黑边...)

女主“不小心”说漏嘴了长颈鹿写生会展出,却记得在倒数第二天问倒数第一天还没发生的 男主没说完的话

以及燉牛肉故意用秘方

男主的第二天故意拿出小蓝本让男主好奇下

以及故意落下

装作无事发生过

是啊十五岁就知道喜欢的人在五年后等着了

救了男主之后还得小心不能让男主一家记得自己的脸..

流泪 以及抬头装作没有流泪

结果喜欢的细节截的都是女主…

加几个

虽说时间都是固定的不过每天都不闲着应该很开心吧

追加一个暴击

====================

⑤题外话 看到一些人纠结设定没看进去 有类似的感受 扯两句..

我有时候看电影心理预期会和电影本身差很多 导致无法完全投入到剧情当中 最后观感当然很差… 比如我最开始以为《辛德勒的名单》是关于二战特工暗杀之类的(¬_¬)于是看完之后有点懵,一点也没感动…比如看《三人行》全程忍耐(个人不喜欢这部电影)期待最后如何结束,结果结尾(我觉得)不伦不类很失望,所以我觉得看电影之前看看简介还是蛮有必要的,至少上豆瓣看看标签是啥,可能会有助于跟着剧情走,不至于纠结些不重要的东西。有时候莫名其妙的纠结真的会毁了一部好电影,就像我就再也体会不到第一次看《辛德勒的名单》所带来的感动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纠结这部电影的设定是不重要的事,只是觉得这类纯爱类型的电影可能可能主要想表达的还是情感而非严谨的设定。身为观众毕竟只是为了享受电影,不妨享受大餐无视一些小瑕疵。

这几段话也充满对他人的妄自猜测.. 如果不赞同随意留言怼..) 我也希望可以看到关于此bug的毒辣影评…

====================

顺带安利片尾曲,同时也是主题曲 非常非常非常好听 ハッピーエンド back number

基本全程自嗨了…充满偏见还莫名自信评判其他电影… 感谢能够坚持看到这里的你,非常感谢

以上。

原来电脑编辑字体能加粗

匿了是怕自己想要表现什么而受到关注,事实上刚回答完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看消息提示。我还是乖乖当个小透明吧

希望你能珍惜你喜欢的人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