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安排 自己 的 老年 生活 以 避免 或 減緩 發生 失 智 症之 可能 性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

失智症預防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第二科 長者健康促進及社區營造

一、失智與健忘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老人家抱怨自己記憶力不好,常常忘記事情,例如本來要到房間拿東西,可是才一轉身就忘記要拿什麼了,看到朋友老是想不起對方的名字,發生過的事情常常會忘記,很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究竟這是記憶力變差還是得了失智症?
老化: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會想起來。
失智: 對於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完全忘記。
二、失智症的預防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逐漸瞭解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因子。我們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甚至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一)、增加大腦保護因子(趨吉)
1.多動腦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例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等。
2.多運動
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
3.均衡飲食
每日進食攝取量可參考:全穀根莖類2~3.5碗、豆魚肉蛋類4-6份、低脂乳品類1.5杯、蔬菜類3-4份、水果類2-3.5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
4.多社會互動
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例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
5.維持健康體重
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 (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二)、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避凶) 
1.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血壓收縮壓 ;160mmHg 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2.避免頭部外傷
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建議:避免頭部受傷之機會。
3.不抽菸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煙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4.遠離憂鬱
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建議:憂鬱症患者宜定期接受治療。
相關資源下載:

「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國民健康署官網)

失智症衛教及資源手冊(健康九九網站)

「認識失智症」單張海報

「失智症」線上學習課程網址

您可能會喜歡

  • 防跌三部曲,讓長輩做個快樂的不倒翁!2017-10-02
  • 「銀髮動動健康班-行動更給力」強化肌力 守護關鍵行動力2017-12-24
  • 遠離代謝症候群,就從量腰圍開始2017-08-28
  • 邁向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之重要基礎-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之建置2016-12-22
  • 2017年國際母乳哺育週2017-07-31

(圖文整理:家天使編輯團隊)依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估算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由於病程時間較長,初期時行動能力自如但認知混亂,到末期卻又失去行動能力,多樣性的症狀變化,使得失智症照顧十分有難度,因此如何預防失智症以及認識失智前兆就非常重要!

失智症預防要點與危險因子

根據2020年Lancet 期刊新公布的預防失智症因子,相較於2017年的報告,這次新增3種會導致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分別是:過度酗酒、頭部傷害、空氣汙染,加上原有的9種危險因子,合計12種危險因子,根據研究發現,如果能把這12種危險因子剔除,能減少40%的失智症發生機率或是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如何預防失智症(圖片翻譯自: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健康生活與多參與社交活動

1.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都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近5成。例如:保持好奇心、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等。

2.多運動:每週規律地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等。

3.多均衡飲食:每日進食攝取量可參考:全穀根莖類2~3.5碗、豆魚肉蛋類4-6份、低脂乳品類1.5杯、蔬菜類3-4份、水果類2-3.5份、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油脂3-5茶匙及堅果種子類1份。

4.多社會互動: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其相對風險下降4成。例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

5.多維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 (BMI介於 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建議:老年人不宜過瘦,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

減少危險因子 ,遠離任何有可能對腦部造成的傷害

1.少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血壓收縮壓 ;160mmHg 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重要的是,研究顯示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應及早接受治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2.少頭部外傷:嚴重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危險因子之一,腦部曾經受到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建議:避免頭部受傷之機會。

3.少抽菸: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煙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4.少憂鬱: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研究顯示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之2倍。建議:憂鬱症患者宜定期接受治療。

忘東忘西只是失智特徵之一

一般大眾對於失智症的認知往往只有健忘這件事情,然而人自然老化的時候,記憶力的流失本來就是會發生,因此光靠健忘這件事情來做失智症的判斷是不夠的,以下列出幾項失智症的前兆,大家一定要留意家中長輩是否有類似症狀!

1.記憶障礙:一般老化的健忘,其實只要旁人稍微提醒,當事人很快就會想起;然而失智症的記憶障礙的特色就是會真的完全遺忘這件事情,並且經過反覆提醒依然會忘記。

2.認知障礙:除了記憶障礙外,認知功能也是會受到失智症很大的影響,像是對事情無法做有效的規劃與安排、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職務、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等等。

3.功能退化:像是說話的流暢度、用詞量或是書寫的流暢度等,都會受到影響。

4.人格改變:由於處理事情的能力下降,若是遇到無法處理的事務或弄錯事情,便會感到心煩意亂,甚至勃然大怒;又或是會疑神疑鬼,懷疑自己被迫害或是東西被偷。

5.社交退縮:當週遭事物變得不再熟悉,年長者可能退出原本喜愛的社交活動或運動, 變得不愛出門,不想與人交談。

參考資料

1.國民健康署-失智症預防

2.台灣失智症協會-關於失智症

<<回上一頁

1、失智症是什麼?

「70年代末流行一個笑話:老人最常失去哪幾樣東西?視力、聽力,還有…還有…該死,第三樣是什麼?我忘了…..」看不見是眼睛的毛病,聽不見是耳朵的毛病,忘記事情是腦子的毛病?這句話只說對了一部份。當我們的記憶力發生問題,偶爾忘了別人的名字、找不到鑰匙,但事後又會想起來,可以找得到鑰匙,那是「正常的」記憶困擾,我喜歡稱它為「健康的忘記」。

但當你忘記對方的名字,經他人提醒你對方是誰,而你卻依舊不認識;找不到東西,後來找到後卻不記得那樣物品的用途及來源時,這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時候,因為那些現象已經超過正常的範圍,記憶力的減退已經嚴重到無法被提醒;記憶力的下降同時伴隨著辨識能力及運用物品的能力,也就是說有嚴重的智慧能力退步、「腦筋不好」、「老糊塗」、「老番癲」、「老年痴呆」或更正確的稱為「老年失智症」。人類原來擁有的心智功能,因為疾病而「失去」。因此「失智症」是指腦部的疾病,以記憶力功能減退為主要表徵,伴隨著大腦其他的認知功能(如判斷、推理能力、定向感、注意力、言語、執行力、、、等)異常。

2、如何預防正常的記憶減退?

我們如何讓大腦變年輕,保持腦部青春?簡單而言,下列五個重要原則值得記牢:

(A)減輕壓力,以減少對記憶的干擾(表一)

(B)培養心智有氧運動(表二)

(C)食用有益大腦健康的飲食(表三)

(D) 體能運動能促進心、腦健康(表四)

(E)謹慎的藥物管理(表五)

3、如何增進記憶?

「多動腦,不會老」,幫助及加強記憶的方法有很多,但下面的建議絕對行得通:

(A) 專注、放輕鬆

(B)大聲複述或寫下來

(C) 使用記事本、掌上電腦、便利貼等工具

(D)把東西放在固定、顯眼的地方

(E)製作雜物名單

(F)使用每天的工作計畫列表、事前預習

(G)使用每週或每月的行事曆

(H) 請別人提醒或培養記憶夥伴

(I)運用記憶方法

(J)記憶訓練

4、如何減低得到失智症的風險?

許多研究已經提供我們很好的線索,那些原因及危險因子會讓我們增加得到失智症的機會,如果認真的預防,會大大的減低得病的風險:

(A)預防及控制心血管疾病:心臟病、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

(B)預防頭部外傷

(C)戒煙

(D)活到老、學到老

(E)藥物或荷爾蒙的補充未有定論

5、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近年的研究已清楚的發現,由正常老化到失智症開始出現徵兆之間,會存著一過渡時期或狀態,被稱之為「輕度知能障礙」,長期追蹤發現每年約有15-40%會變為失智症狀態,於是這個前驅時期是否可作為失智症預防的另一個著力點,隨著早期或輕度失智症的藥物治療於近年的發展及使用,我們更努力的去尋找個案是處於「正常老化健忘」與「早期失智症」之間的「輕度知能障礙」個案,而開始藥物治療或加強預防的策略(前述第2、3題的方法)

表一:如何減輕壓力,幫助記憶方法
1.規律運動
2.未雨綢繆避免壓力
3.學習放鬆並定時為之
4.睡眠要充分
5.調整生活步調
6.工作和休閒要均衡
7.設定合理期望
8.和別人談感受
9.要大笑
10.若有焦慮和憂鬱現象要求醫
表二:培養心智有氧運動類型
1.閱讀
2.繪畫
3.木工
4.針織
5.園藝
6.下棋
7.玩拼圖遊戲
8.玩填字遊戲
9.玩撲克牌
10.打麻將
11.打電動
12.上社區大學
表三:有益大腦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
1.每天至少飲用六杯水
2. 事前規劃飲食,努力維持少量進食,兩餐間就吃健康點心
3.不要吃宵夜
4.避免壓力進食
5.每天至少吃五份水果和蔬菜
6.避開加工食品和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
7.要吃富含好脂肪的食物,每週至少吃魚兩次
8.忌食動物性脂肪
9.避免過度攝取咖啡
10.服用維生素C(500-1000㎎/每天)、維生素E(每天400-800單位)
表四:促進心、腦健康的運動建議建議
1.一定要適度納入暖身和暖和運動階段
2. 穿著適當運動鞋和服裝,以避免傷害
3.按部就班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和能量消耗
4. 把體能活動擠進日常行程裡:走樓梯步不要搭電梯,短暫休息時快步走
5.每週至少有兩次至少30分鐘的運動習慣,每次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會使心跳加速或全身出汗的程度
6.選擇較早或黃昏陽光不猛烈時運動,以達到適當陽光照射的優點
7.選擇喜愛的運動和活動,這樣比較容易堅持下去
表五:謹慎的藥物管理建議
1.要知道自己所用的藥物主要作用及重要副作用
2. 保留相關包裝或藥袋,以了解自己所吃的藥為何
3.作用在中樞神經的藥物,以少量使用為宜,如安眠藥不使用便停下來
4. 避免使用非必要藥物。使用任何可能影響記憶力的藥物之前,都要先詢問醫師
5.妥善使用抗焦慮或抗憂鬱藥物來改善可能有的壓力或情緒問題,通常可以改善記憶表現

(作者:葉炳強醫師)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