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殷海光故居

景點介紹

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十八巷十六弄內,西元1945年所建,此區日據時代為台大教授的宿舍群,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此棟屋舍為一層樓之日式木造房屋,基地呈現一三角形,與周遭其他宿舍相連。臺北市政府於2003年5月正式指定此故居為市定古蹟,內保存了殷海光先生重要的文化資產。台灣大學近年來開放殷海光故居供學校做校外教學之用,並於2008年11月委任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經營管理。

顯示詳細地圖

基本資訊

服務專線

02-2364-5310

詳細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官方網站

//www.yin.org.tw/

開放時間

週二、四、六:11:00-17:00
週三、五:13:00-17:00

交通資訊

公車
1.搭乘15、18、74、235、237、254、278、295、662、663、907、和平幹線在溫州街口站下車
2.搭乘0南、109、207、253右、280中山線、280承德線、284、284直行、284副、290、290區間、311藍線、505、52、642、668、907、松江-新生幹線、敦化幹線,於龍安國小下車。

周邊景點

溫州街

師大創意市集

師大夜市

女巫店

梁實秋故居

清真寺

台灣師範大學

大安森林公園

  • 票券

(故居小屋旁一棵繽紛的樹木)2013/2/5:
總算一口氣把年假的最後一個半天給休完,
想為自己安排個不一樣的短假期,就是一個人自己到處走逛,
突然想到溫州街的「殷海光故居」,
便趁著當天下午休假從公司騎U-Bike到師大,再用徒步接駁的方式走到故居。
前一天晚上我才在FB說自己隔天想去故居逛逛,
沒想到當天凌晨故居隔壁的台大舊宿舍失火(烏鴉嘴~),
當天下午才走到故居附近就可以聞到瀰漫不散的燒焦味,
而且我還看到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到此關心或討論失火的消息,
看樣子都是心繫此區房屋去留與毀損情況的老住戶或老鄰居。


「殷海光故居」位於溫州街上的小巷尾端,剛好巷頭的櫻花樹盛開,
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拍照,所以故居的招牌立刻變得非常顯目。


「殷海光故居」的大門是淺藍綠色的,非常可愛,
門的另外一邊迎接我的也是綠色的小屋(期待!)。
門口牌子的介紹:「殷海光故居」屬「市定古蹟」,建於民國45年;
殷海光先生為哲學界巨擘、自由主義導師,曾任教於台大哲學系,
秉持著「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精神,勇於對抗權威、批評時政,
啟迪學術與社會良知,對推動台灣民主運動具有貢獻。



這棟藍綠色的小屋從外觀看來已重新粉刷油漆過,雖然不大,但看起來非常溫暖舒適。


入屋參觀時,剛好是殷海光先生生平影片播放的時間,
影片介紹殷海光先生為了自由主義的堅持與對抗權威的勇氣,
他的遺孀與女兒也在影片中侃侃而談他的過往藉此表達懷念。


窗戶上則有殷海光先生與他人通信的文字。

殷海光先生為《自由中國》撰寫了大量的政論文章。

殷海光先生一手打造的後院則是此行的重點之所在。



由大門進入後,沿著延伸的走道直通殷海光先生的秘密花園。
殷海光先生遭受白色恐怖時期,被迫離開台大,他轉而將心力投入於修築花園;
在花園中挖了條溝渠,讓孩子們可於盛夏在此戲水游泳;
將廢土堆砌成山,命名為「愚公山」、「孤鳳山」,
其學生與鄰居小朋友,喜歡到此遊玩、烤肉或暢抒己見。
這座「愚公山」是殷海光先生在挖掘小溪時的泥土堆在院子中,形成了一座小山,
他還特別將他不喜歡的煤渣、瓦礫等挑出,顯示其力求完美的個性,
前後花了約三年的時間,小山才頗具規模,殷先生將其稱為「愚公山」。
小山的西端以杜鵑為主,春天一到,杜鵑便盛開,是殷家庭院最美的時光;
小山東邊種了許多樹木,有聖誕紅、咖啡樹、榕樹、桂樹與番茉莉。
殷海光故居處處綠意盎然,幽映成趣,在花園中可享蟲鳴鳥叫的天然寧靜。

小溪旁的走道,花園中草木扶疏,幾乎遮蔽了頭頂天光。

在高起的土堆(殷先生稱其為「孤鳳山」)有座泥桌與幾張泥椅。
殷先生命其為「殷夫子 讀書台」。


當時正是山茶花開花的季節,花園裡有各種顏色的山茶花綻放,互相爭豔。





而不知是哪位訪客或服務人員,實在頗有巧思,
將白色的山茶花花瓣排成愛心形狀並將多餘花伴撒落其間,
使得秘密花園更顯美麗與獨特。



當天雖然天候不佳,而且時間已近傍晚,
卻正好可以顯露出花園的蒼鬱、蕭瑟之感,比對之下小屋則顯得溫馨許多。
■■■■■■■■■■■■■■■■■■■■■■■■■■■■■■■■■■■■■■■■■■■■■■■■
◎殷海光故居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服務專線:02-2364-5310
‧網址:殷海光基金會
‧網址:殷海光WIKI
■■■■■■■■■■■■■■■■■■■■■■■■■■■■■■■■■■■■■■■■■■■■■■■■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