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 瑞 症的孩子

每次的門診都會遇到不少父母帶著孩子來求診,有些孩子臉上不停地擠眉弄眼,像作鬼臉般的表情,而父母則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訴說著他們的孩子最近在學校因為某些異常的舉動與聲音,影響到其他同學上課,老師制止也沒有用,因而被老師要求來看醫生。孩子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擠眉弄眼,到底哪根筋不對?
當您看到自己的小孩有一些習慣性的擠眉弄眼、搖頭晃腦等動作,或者不時發出一些怪聲,您也許會認為他只是淘氣頑皮的表現。然而,有些小孩會告訴您,他們並不是故意要作怪,這些聲音或動作總是不自主地出現,儘管老師或家長嚴厲的制止也沒有用,或許,您的小孩出現這些習慣性的動作或怪聲,是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的表現與症狀。

什麼是妥瑞症?
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以tics為主要症狀,為一種兒童的慢性神經精神異常。1885年,妥瑞症首先被法國醫生Gilles de la Tourette發現並描述,好發年齡約在5到10歲,男孩較常見,約是女孩的3-5倍。

所謂的tics是指一種間歇性出現、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以動作型tics(motor tics)來說,最常見的包括眨眼、蹙鼻、聳肩、搖頭晃腦、晃手、肚皮抖動等簡單的動作,比較複雜的動作型tics,可能出現碰觸別人、複雜的臉部表情扭曲、跺腳等表現,有些小孩甚至會模仿別人或做出看似猥褻的動作。至於聲語型tics(vocal tics),常見的包括清喉嚨、咳嗽、鼻子吸氣聲或發怪聲,有些小孩甚至會以突然迸出來一些髒話或重複別人的語句來表現。這些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通常因為程度輕重的不同,而引起家長或老師不同程度的關注,比較輕的可能也不會引起特別的注意,或是被認為只是一種「習慣性」、「神經質」的表現,而被帶去看醫生的小孩大多是症狀比較明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tics可能會跟過敏性疾病的症狀產生混淆,例如頻繁眨眼也可以是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慢性咳嗽更常見是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因此在臨床上必須加以鑑別診斷。絕大多數妥瑞症的症狀,在孩童入睡後症狀會明顯減輕,而遇到壓力、緊張或疲憊時症狀可能會變嚴重。也有許多小孩會告訴你,tics發作前常會有前驅症狀,譬如覺得脖子很痠,所以會去甩頭,這種「不動不快」的衝動在妥瑞症的孩子並不少見。

診斷妥瑞症並無法倚賴任何的抽血或影像檢查,而必須根據家長的症狀描述與醫師的臨床觀察,根據DSM-Ⅳ1994年美國精神學會第四版的診斷和統計手冊,若符合以下5個條件,可診斷為妥瑞症:

(1)在疾病的期間,出現多樣性的不自主動作及一種或是多種聲語型tics。
(2)Tics一天中發生很多次且持續一年以上。
(3)這個疾病會明顯引起社交上、職業上或其他功能上干擾。
(4)18歲以前會出現症狀。
(5)這個疾病並非起因於藥物(例如:興奮劑)或是疾病所導致(例如:亨丁頓式舞蹈症或病毒性腦膜炎)。

為什麼我的小孩會有妥瑞症?這是種罕見疾病嗎?
家長在門診時常會問:「為什麼我的小孩會發生這個疾病?」目前對於妥瑞症的致病機轉仍不清楚,但研究顯示可能與腦內叫「基底核」的構造與其和額葉皮質之間的聯繫發生問題所造成,這些部位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呈現過度的異常反應可能是其中的關鍵因素,而此神經迴路也成了近年來研究致病機轉的熱門話題。

另外,也有許多研究著重在是甚麼因素導致這樣的神經迴路出現問題,其中,「遺傳」的因素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許多妥瑞症患者會有明顯家族遺傳傾向,此遺傳應是由帶有此基因的父母親傳給下一代,且表現的方式及程度在不同代間會有不同的差異。「免疫機轉」造成妥瑞症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根據過去文獻統計,妥瑞症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五到十,然而有許多孩子不一定會就醫,因此實際的發生率或許被低估了。本院小兒神經科醫師目前也持續進行一系列相關的臨床研究,希望透過研究未來可以更加了解這個疾病的致病機轉,以嘉惠眾多的妥瑞症患者。

妥瑞症需不需要治療?
當您的小孩確診為妥瑞症後,如何讓病人及其家長、師長、朋友和社會大眾了解並接受妥瑞症,事實上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大部分症狀輕微的孩童,並不會因此影響其日常生活機能或人際關係,也不會因此影響到週遭同儕與家人,此時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但若tics症狀嚴重影響到生活及人際關係,就必須藥物的幫助,目前治療妥瑞症的藥物以多巴胺的阻斷劑或拮抗劑為主,大多數的病童都可因此獲得症狀改善,但藥物治療往往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妥瑞症的症狀亦常會隨著孩童生理或心理狀態有所起伏,需要耐心配合醫師進行劑量與種類的調整。此外,這些藥物有時會有副作用產生,如嗜睡、煩躁不安等,藥物的使用都必須隨著孩子的狀態做適當的調整,因此服藥中的孩童必須規則於醫師門診追蹤,並與醫師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管道,才能盡可能改善症狀並減少藥物副作用的產生。

另外,有多種行為療法可以幫助改善症狀,比如說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以接受其儀式化行為或言語、自我監督、放鬆訓練、及教導去確認和防止因疲倦或挫折引起症狀的加劇等。此外,有不少妥瑞症孩童會合併其他病症,如注意力不集中併過動症、強迫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反社會行為等,有些妥瑞症的孩童也會出現被同儕排擠或霸凌等狀況,此時需尋求心理醫師協助,接受心理治療之外,家長與老師更必須了解、接納、並協助進行整合性的處理。

妥瑞症會不會好?
令人欣慰的是約有三分之一的妥瑞兒,當他們成長到青春期時,tics症狀會自動消失,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症狀會逐漸改善,不過改善程度因人而異,剩下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狀會持續到成人,然而這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更懂得修飾自己的症狀,讓症狀更不明顯。

因此,雖然研究顯示妥瑞症是一個終身的疾病,但其症狀會因環境的因素而減輕或加重,若孩童可以擁有正向的價值觀,良好的人際互動,大多數的人並不需要長期治療。

該如何與妥瑞症的孩子共處?
妥瑞症並不是絕望之症,更不代表你的孩子不優秀,相對地有許多妥瑞症的孩子在班上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妥瑞症患者中更不乏功成名就的醫師、律師、教授、體育明星等等。曾有孩子被診斷為妥瑞症後,爸爸恍然大悟地告訴我「原來我從小到大的症狀就是妥瑞症,難怪我總覺得自己哪根筋不對,怎麼跟別人不太一樣!」,這個妥瑞症爸爸現在是成功的企業家。

只是,這些妥瑞症的症狀很難被隱藏,往往也容易引起他人異樣的眼光,而大多數症狀多在兒童學齡時期發病,這個年齡的孩童心智上未成熟到足以去面對疾病所帶來的問題,家長與老師又往往只注意症狀本身的問題,而忽略妥瑞兒心中的壓力與擔憂,對許多妥瑞兒而言,上學並不如想像中的美妙。因此,妥瑞兒的問題需要醫療人員、家長與老師共同瞭解與面對,才可給與妥瑞兒全面的幫助,使其接納自己,並有健全的人格發展。

當孩子開始頻繁眨眼、抽鼻子,而被診斷為妥瑞的時候,對於沒辦法控制的動作,其實除了吃藥之外,也有「行為療法」可以幫助改善。

我家的孩子是妥瑞兒,我該怎麼辦?

「要治療妥瑞,第一步是爸媽、老師要先了解妥瑞是什麼。」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王明鈺說,其實妥瑞是「大腦長太快」,因為孩子的細胞有太多想法、訊息,在傳遞過程中就有點「漏電了」,所以妥瑞的小孩反而是很聰明的。

而在妥瑞症狀發作的時候,就等於是「漏電」,要克制幾乎是不可能的,「花上100%的力氣,都還不一定完美克制住。」所以旁人叫妥瑞的孩子要「克制」,就像癢的時候忍著不抓一樣,很痛苦,不如讓他們抓完就不癢了。

所以治療、陪伴妥瑞孩子的重點,應該是要怎麼讓孩子的症狀發作時,不會顯得很奇怪,而不是一直叫他們不要產生症狀。

妥瑞症小檔案

成因:不明,屬於兒童神經異常的疾病。

症狀:稱為「Tics」,分為動作、聲音2部分;動作上會有不自覺的肌肉抽動,像是抽鼻子、眨眼、轉頭、清喉嚨;聲音上則會有不自覺的特別聲音,像是嘶嘶聲、啊、尖叫聲,少部分會合併穢語症(罵髒話)。

診斷:2個動作tics以上、加上1個聲音tics以上,症狀持續1年。

病程:大約5~7歲左右開始出現症狀,症狀在10~14歲的時候達到最高峰,之後慢慢下降。5成的人20歲後會痊癒,4成症狀會好一半,1成左右會持續嚴重症狀。

妥瑞的HRT習慣反向療法

王明鈺說,因為妥瑞孩子的困擾,常常是在不對的時機做動作、發出聲音,讓別人覺得「很奇怪」;而在情緒緊張,或是壓力之下,症狀又會變得更嚴重,好像惡性循環一樣。

不過反過來想,只要讓這個動作或聲音變得「合理化」,生活上的困擾、情緒上的壓力就可以少很多了,而這就是「妥瑞HRT」(Habit-Reversal Training)的精髓。

  • 步驟一察覺到自己「好像快要發作了」。
  • 步驟二做一個跟tics相反的動作,或是合理的聲音。

王明鈺說,其實這個概念不難,但是需要練習。妥瑞的孩子在發作之前,有80~90%都會感覺自己好像快要發作了,而且也可以知道大概會做什麼動作、發出什麼聲音,就可以先有一個「心理準備」。

比如說,感覺到自己要甩頭了,那就把頭轉向另一邊、動動脖子;感覺到自己要清喉嚨了,就吞口水、深呼吸;感覺到自己要眨眼了,就把眼睛睜大。

如果感覺自己要發出「啊」,或是「嘶嘶嘶」的聲音,也可以先無聲的、長長的吐氣,讓聲帶輕微的震動,取代接下來的發聲。

「就像是腳癢的時候,如果不抓癢,改成甩腳,或是用拍的,也可以讓癢的感覺沒那麼強烈。做這些動作,也是讓想做tics的感覺可以減緩。」王明鈺說。

目前在國內外的研究中,針對妥瑞症的孩子進行個案觀察,大約有40~50%在使用HRT療法之後,症狀改善一半以上;而且相比藥物,沒有太多的副作用,而只要學會這件事,效果能持續3個月以上,對日常的生活也非常有幫助。

比如2019年,劍橋大學研究員J. B. Nissen針對59名妥瑞兒童與青少年進行HRT療法的觀察,結果發現HRT不只能改善症狀,也能讓長期的認知功能穩定,而且改善憂鬱、焦慮的心理狀態,整體來說效果顯著、而且優點很多。

「因為你讓孩子感覺自己是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不會感覺自己好像被症狀完全綁住、壓力很大。」王明鈺說,其實大部分的妥瑞孩子都不需要服用藥物,除非是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比起服藥其實更需要的是爸媽的陪伴、老師的理解、同學的包容,還有對自己的信心。

延伸閱讀

妥瑞症需要吃藥嗎?醫師:症狀背後的求救訊息更要注意
全台3萬妥瑞氏症學童有學習障礙 奇美醫生提3點改善建議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